降仙奇缘
原来山阳县知县王伸把上面派下来的粮食、银子贪污之后,事情败露,如今要弥补漏洞,但是粮食早就让他给高价转卖到别的地方了,他又不愿意从自家口袋里拿银子出来高价买粮食,索性便从当地的米商和财主那里借粮,等明年丰收了再还粮。名义上是借粮,当然也是许诺了好处的,否则谁肯做亏本买卖?在灾年借给别人粮食?还是以普通价格呢?
知县大老爷发话,这些人也知道是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等这阵子风头过去了,知县大人一定不会忘记他们,会在别的地方给他们好处。不过这些富商都是人精,怕王伸出了什么差错,便让王伸盖了官印,打了衙门借粮的借据,就算他出了纰漏,这粮食也不能白白损失。等一切停当,找了一个日子,衙门的人便去提粮。
这事早被太上老君教的人打探清楚了,他们在教中头目大护法杨尧的率领下,准备在半路劫粮。一来可以把粮食发送给受灾的百姓,二来可以揭穿王伸的真面目,让他无粮可派。如此一来,案子就好破了。而且这样做也没什么风险,王伸丢了粮,他定不敢上报朝廷说粮食还没有派送到灾民手里却被劫了,让王伸哑巴吃黄连,有泪肚里吞。
事情本来计划得很好,哪知道太上老君教中出了一个奸细,是省里按察使司派来的人,隐藏了两年,正好把他们要劫粮的事情打听了出来,向上一报告,按察使司出动人马,埋下伏兵,杨尧等一百多人不知有诈,一去劫粮,被全副武装的官兵们给围住了,只跑了几个人,其余的包括护法杨尧,都被一网打尽了。
水灵儿等人在外接应,听说出了大事,教中的重要人物被抓,县里风声鹤唳,不能久留,便商量一下,派人去搬救兵,留下一两个人打探消息,其余的都四散躲起来了。
水灵儿讲完经过,满面愁容,叹道:“朱大哥,对不起,我们帮不了你查案了,而且给了他们把柄,全县戒严,有官兵把守,这下你要查案更加的难了。”
朱传宗见她楚楚可怜,连忙安慰她道:“不要紧,你不必自责,为了帮我连累你们那么多的兄弟,我才心里不安呢!”
水越儿幽幽地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盼望天可怜见,老君保佑,能让杨叔叔他们暂时平安,等待我们找机会搭救他们。”可是她也知道一入牢门,再要搭救,那可是难于上天,不由愁云密布。
朱传宗见她说话有气无力,显然对能救他们出来也是毫无信心,这个时候正好是显露他的才能的时候,可是案子如此重大,造反之罪,要上报皇上的,就算他亮出钦差的身份,也不能把都他们放了,不由叹道:“要是救几个人还没问题,可要是搭救一百多人,我可真无能为力了!”
水睡儿听了高兴得跳起来,美目流盼,喜道:“对啊,你有本事救我,说不定也能救他们呢!”
对朱传宗格外温柔地道:“麻烦你去打听一下消息,救他们出来好吗?我知道这很难,可是哪怕救几个人也好啊!”
朱传宗见她有求于己,神色变得格外温柔,心里暗喜,面上却忙摆手道:“我刚才是顺嘴胡说呢!你们老君教可是钦定的大逆不道之徒,要是和你们沾上一点关系,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啊!这事可是难办的很,你就当我没说。”
水灵儿明眸格外闪亮,宛如黑夜中迷路之人看到了光亮,如何肯舍弃,道:“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如何能当没听到呢?朱大哥,你好人做到底,就再帮我一次吧!你以前杀贪官眼睛都不眨一下,胆量多大呀,现在怎么却缩手缩脚起来了?”
朱传宗道:“杀贪官我是替朝廷办事,最多丢官,掉脑袋,可是帮你却是和朝廷作对,有满门抄斩的危险。而且我还年轻,连个媳妇都没有,要是这么就死了,那有多可怜啊!”说完盯着水灵儿的俏脸,嘿嘿笑了起来。
水越儿冰雪聪明,如何不懂他的心思,心想:『这个呆子要是不给他点甜头,他是不肯冒这么大的风险的。』当下便嗲声嗲气撒娇道:“朱大哥,我也不是让你救他们,我是请你先帮我打听一下消息,看看他们的死伤情况,这可是你能做得到的吧?”说着玉手揽住朱传宗的右臂,身子贴了过来,一股殷郁的香气钻入朱传宗鼻中,朱传宗闭上眼睛,大是受用。
女人天生便会这样一项本事,朱传宗软玉在怀,顿觉神魂颠倒,笑道:“灵儿,你要是这样去求肯管事的官,担保你们教那些人会被放出来,就不用求我了。”
水灵儿听了脸红不已,心想你把我比做什么人了?有些恼怒,但不敢发作,只好嗔怪道:“你把我当作坏女人了!都什么时候啦!你还开玩笑。你快去打听消息吧!等你回来,我给你做好吃的,好不好?”
朱传宗道:“好吃的有什么好,我要你……”本想说你陪我,话说一半,知道水灵儿脾气刚烈,可不敢放肆,一转道:“我要你做完亲自喂我,那样我才去。”
水灵儿为了让他办事,用小手一推他,道:“是啦!你快去吧!”
朱传宗大喜,道:“那你可不能耍赖。”
水灵儿满脸羞红,道:“你快去吧!”
朱传宗大笑着去了,水灵儿见他和朱家四仆都走远了,这才想起教里那些曾经一起欢声笑语的兄弟们生死未卜,如今身陷囹圄,看来多半是回不来了,不由难过起来。
朱传宗和四仆来到街上,果然见官兵往来不绝,来到县衙附近的茶馆,远远望去,只见县衙的守卫比平时多了不止十倍。
这样的情形如何能搞清楚情况?朱传宗对四仆道:“我这就亮出身份,进县衙一探虚实。”
王大牛道:“那您以后不乔装查案了?”
赵老四道:“我们在衙门不是已经暴露身份了吗?你没看见远远的有人跟踪?”
朱传宗沉吟了一下,心想:『情况还不清楚,贸然进去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不是好办法,还是找人打听一下情况好了。』忽然想起在茶楼见过的那个县衙守大门的程老头,说不定他能知道一些消息呢!便道:“我们暴露身份也不是什么坏事,现在县城里戒严了,要是不亮出身份不能随便走动,一样不能微服私访。不过你们先去帮我办一件事,再做他想。”让王大牛和赵老四去把程老头请来,向他打听消息。
二人装做程老头的亲戚,去找程老头,程老头一头雾水,被请到茶楼里的雅间,程老头道:“你们说是我的亲戚?老头子怎么不认识啊?”
朱传宗为了让他释疑,便亮出了公文和官印,说出来了身份,直言相告道:“我是钦差大人派来的先锋。老人家,我知道您嫉恶如仇,是个好人,所以请您为我打听消息,日后我定会奥告钦差大人,再有重谢,这是十两银子,请您收下。”
程老头又惊又喜,道:“您大闹治安房的事都传遍衙门了,钦差大人果然快来了,我知道大人是查办贪官来了,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啊!老头子愿意赴汤蹈火,我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子,要钱有甚么用啊?再说怎么能要您的银子呢!”说什么也不收。
朱传宗道:“既然如此,那么日后再说吧!”便把老君教的人劫粮被抓的事说了,请他去探听消息。
程老头是县衙看大门的,是前几任一个县官的远房亲戚,因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一个人,所以那个县官因为某事丢官之后,新来的县官见他一把年纪了,也就没有开除他,任他领一份闲钱了。日子久了,他在县衙混熟了,也就这样待下去了。
程老头是衙门里的老人了,没人防备他,他留心听人闲聊,略一打听,便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便赶回去茶楼告诉朱传宗。
果然是省里按察使司秘密派人马下来,按察使孙托祖大人亲自率领。这次一共擒拿了八十七人,争斗中杀了十八人,其中还有一个姓杨的首领,可谓战绩卓越。
程老头讲完,见朱传宗皱紧眉头,以为他在嫉妒按察使孙托祖立了大功,笑道:“按察使大人果然是个福气深厚之人,这么大的功劳都让他逮到了。啧啧,真是福将。”
朱传宗听他话里有话,道:“什么福将?此人我不熟悉,您老知道他的一些事?”
程老头最喜欢卖弄这些,笑道:“您知道他是怎么当上官来的吗?他可真是有福气啊!”
朱传宗点头倾听,程老头便笑着把听来的故事说了。
这孙托祖是江淮省人,靠花钱捐一杂职,到京师吏部候选了许多年,凭着熬年资才熬出一任宁治省某一个县的县丞实缺。按规定,得到委任之后,要到午门外“望阙谢恩”,但这是太祖皇帝时候的老规矩了,因为没人监督,搞到后来徒存规定,没人去实行。可他这家伙挺认真,得到任命的次日清晨,天还没亮就换上朝服,到了午门,行起了三跪九叩大礼。
当时正下雨,他在雨中从容叩拜,丝毫也不敢疏忽怠慢。恰巧,安王爷入朝值班,坐肩舆打午门前经过,见了这情景很奇怪,便叫跟班去问问是什么人,在干什么?跟班问过后转呈:“新选宁治省某县县丞孙托祖叩谢天恩。”
安王爷听了,肚里发笑。他是明宗皇帝的爱弟,明宗有兄弟十几个,他是唯一一个得到明宗信任,并委以重权的。他和明宗一起长大,而且安王爷的母亲丽和皇妃对明宗有恩,所以明宗一直待这个弟弟不薄。
安王爷待入宫进了朝房,恰巧遇见进京陛见的当时宁治省布政使庞来孝,不由想起了刚才那一幕雨中奇景,开口说:“贵属下某县县丞孙某……”才讲到这儿,里面太监叫进了,王爷忙匆匆入内。庞来孝已晋见过皇上了,也就赶着赴任去,只当王爷拜托他多关照这位,便存了个心思。
没过多久,孙托祖果然来宁治省布政使庞来孝行辕参见了,照老规矩,似这等杂职、未入流辈,只要递一个手本进去,见布政使大人一面是决无可能的。偏偏布政使行辕的门政早就接了主人的叮嘱,一见孙托祖来赶快通报。宁治省布政使传令趋见,见面之后,庞来孝问道:“王爷安好?我出京师时,来不及向他辞行了。”
孙托祖这会儿只把脑袋多碰几下,再哼两声“是、是。”就算完事了。这以后上任未满一年,庞来孝便特地让他兼了个征税的差使,发了不少财。
孙托祖后来有事进省府去参见布政使庞来孝,庞来孝道:“你官职太小,我也无法提升你,再捐两阶吧。”
孙托祖又是磕头称是,马上再捐个知县候补。知府只当此人是布政使大人的亲信,立刻让他补了实缺。此后,庞来孝因为官运亨通,连连升官,最后升为右丞相,而孙托祖凡有好官缺都由他占光,数年间,连捐带保,居然也升到了知府一级。按大梁朝制度,地方官员正七品以上,初次任用前,都得进京引见。
孙托祖也不例外,进京拜见庞来孝。庞来孝只当他也会去拜见王爷,便让他顺便带上礼物和信件去看王爷了。
安王爷早就忘记了多年前午门前的那一幕,看见庞来孝来信中极言孙托祖人心地忠厚,才具优长云云,反过来又当他是右丞相的亲信,只是弄不明白孙某何许人也,竟而劳谆谆道及。
第二天,王爷又入值,恰逢宁治省按察使出缺,皇帝征求王爷意见,该派谁去?王爷意中一时无人,马上做个顺水人情给庞来孝,就推荐了孙托祖。一个引见候选的知府能马上补缺,也是稀罕事。然而竟然一跃成为一省的高官,更是前所未有。从此王爷当他是右丞相的人,右丞相当他是王爷的人,那可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左右逢源福气大。
朱传宗听完这个故事,哭笑不得,等送走程老头,皱眉叹道:“我们大梁国任命官员就这样儿戏吗?”
王大牛是粗人,挠头不知道怎么回答,赵老四虽然聪明,但是他入官门日子还浅,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别人更是土包子,更是不知道怎么答话了。
朱传宗叹了一回气,又道:“按察使孙托祖都来了,看来事情不好办啊!这可怎么办好呢?”低着头苦想对策。
王大牛四人也跟着着急,可是苦于帮不上忙,在旁边干瞪眼。
赵老四人极机灵,平时对一些事情也很留心,也有些见识,道:“少爷,你可要小心啊!老君教的人虽然都是好人,可是他们都是造反的钦犯。你要救他们,被朝廷知道了可不得了啊!听说要诛连九族的。他们要是投降,改邪归正,说不定就好了呢!”朱传宗听了灵光一现,想起刚才孙托祖的故事,随即心里一动,脑里出现了“左右逢源”四字,竟然心里有了主意。
朱传宗哈哈大笑,道:“我有主意了,你们不用担心,我才不会那么笨,被治罪呢!”
当即朱传宗带着四人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