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仙
被唐诗语误以为张兰露是自己女朋友,欧阳云飞不禁有些脸红与不自在,呐呐道:“表姐你误会了,那不是我女朋友。嗯,她叫张兰露。”
柳云鹏取笑道:“是呀,他只是单相思,人家对他根本没感觉。”
唐诗语闻言不由有些惊讶与意外,向欧阳云飞道:“不是吧,云飞,你这么优秀,竟然还没追到?”
柳云鹏笑道:“人家可比他更优秀”
唐诗语不由有些好奇起来,问道:“这个张兰露是什么来头?”
柳云鹏见欧阳云飞有些脸黑,再加张兰露的身份也不好向唐诗语言明,便瞧了眼欧阳云飞,向唐诗语道:“这个我可不敢说,说了某人要跟我急的”
唐诗语见欧阳云飞脸色果然有些难看,便也知趣地不再追问。虽然她与欧阳云飞在她生日那天认了亲,算作是表姐弟,但毕竟关系还不熟,此前只是陌生人,有些话并不方便多说。这种事,若是她亲弟弟唐诗轩,她一定会追问到底。便是方慕南这种从小到大关系极好的,她也不会有什么顾忌。
柳云鹏跟着转移话题,既提到了方慕南,便顺便聊起了方慕南。他跟方慕南小时还算颇熟,与唐诗语三人经常一起玩儿的,但长大后的许多事情就不尽知了,便向唐诗语问起。他从小就对方慕南挺好奇的,认为方慕南是个“奇”人。一个人从小就那么懒,长大后也一直没改变,还能把懒当成毕生追求和宗旨的,实在让人不能不奇。
随着唐诗语讲述了一些方慕南的事迹,连诸葛靖荣、欧阳云飞和李静凝也不由跟着对方慕南生出好奇与感兴趣起来。便是他们这等常人眼中的奇人,也实在不得不承认方慕南是个奇人。
昨夜的事情,方慕南这位奇人并没有“直接参与”,不过事情却是发生在他家楼下的,唐诗语昨晚也是在方慕南家留宿的。闲谈之中,唐诗语提到了方慕南让人把她昨晚的那辆奔驰车拉去修了。
柳云鹏四人本是以听奇人佚事的心态来听唐诗语讲述的,但听到这件事情,四人却都不由心中一紧,目光一变。因为他们都知道,唐诗语的那辆奔驰车是在一众居民的围观下突然就消失不见的。
早上在方慕南的小区中,诸葛靖荣以那面铜镜法器回溯时光推演昨夜之事,虽只推演到归海天离去便止,没有推演后来的,但他们却有看过杭州公安部门对于此事的调查记录档案。里面有多份小区居民的口供,都亲眼证实了唐诗语的那辆车是突然消失不见的。但现在唐诗语却说,是方慕南叫人拉去修了。
那辆车明明不见了,方慕南到哪里拉去修了?
四人之前对唐诗语的那辆车都没作什么过多关注,只以为是救了海伦娜的那名高人顺手收走了。但现在听了唐诗语所讲,却发现了这个疑点。若方慕南说的是实话,那很有可能方慕南就是那名高人,或者跟那名高人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有其它可能,但四人一时之间却都不由怀疑到了这里。
就他们所知,杭州昨夜所有记录在册的高人都并没有插手此事,包括沈醉在内。本来他们以为沈醉最有可能,毕竟能够击退归海天的高人并不多,而在整个杭州,无疑是要属沈醉的修为最高。以他元神大成的境界,放眼整个天下,也都是有数的。
但他们之前去拜访沈醉,曾请问过此事,沈醉明言昨夜未曾出手,也没有告诉他们出手的是谁,更没说海伦娜就在他那里。当然,沈醉也有可能说的是谎话。不过,他们却没法去分辨,也不敢当面质疑。
而能够有击退归海天修为的其他外地高人,昨夜也并没有身在杭州或路过杭州的。总之,不是他们所知的任何高人。剩下的怀疑对象,便只有那些隐藏的、连他们组织中也未有列名的高人。现在出现了方慕南这个疑点,他们自然不免要怀疑。
唐诗语并没发现四人的眼神变化与目光交流,她也并不知道自己的那辆奔驰轿车昨夜忽然“消失”了。她昨夜进了方慕南家后,便一直没有出去过,第二天早上也没听人谈论,电视报道也没看,况且电视报道上也根本不曾报道此事。这却是诸葛靖荣等人的组织所运作的结果,让公安部门出面,要求媒体不得报导此事。
等到午餐结束,送走了唐诗语后,四人立即就此讨论。得到的最倾向可能,是方慕南与那名高人有关系,而怀疑的对象仍旧是指向了沈醉,因为方慕南与沈醉的关系很好,这是柳云鹏与欧阳云飞亲见的。
以柳云鹏从小对方慕南的了解,以及他们方才通过唐诗语的讲述得到的对方慕南的认知,都认为方慕南不大可能是那名高人。因为即便方慕南是一名隐藏起来的修士,以他的懒惰,也不大可能这么年轻就达到那种修为。
当然,真正的事实是出乎他们意料的。许多事情也证明,往往人们认为最不可能的,它偏偏就最有与最是那种可能。
诸葛靖荣的修为,还不能推算未来。所以,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的错。他们的怀疑与事实有点本末倒置,他们认为是沈醉出手,然后交由方慕南扫尾的;但事实是方慕南出的手,反而是沈醉这位大高手来善后。
不过,怀疑也就到此为止。虽然诸葛靖荣四人再次强烈的怀疑到了沈醉,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也不可能去当面质问沈醉。况且,哪怕证实了他们的猜测是对的,也不过就是如此罢了。这件事并非什么重要的事情,出手救人也并非错事,不愿承认更不是错。而对沈醉这等高人,有关的任何事也都要慎重对待,尽量不可得罪,要如何处理也得先请示高层。
所以,他们做到这里也就是了,不必再去追查与深究下去。
对于方慕南,他们倒是怀疑对了一点,就是认为方慕南有可能是名隐藏的修士,至少也是知道修行中事与多少了解修行界的。
第四十九章愿力
第四十九章愿力
斋饭虽是全素饭菜,但方慕南与白羽裳二人都并无吃的不适。他们平日吃饭,也非每顿皆是大鱼大肉的,而是蔬菜居多,所以平日也基本是素食,对吃素自无任何的不习惯。香积厨的饭菜也算不得多么美味,食材也只是寻常,跟平常的家常菜差不多,味道也较清淡些,不过量很足。
白羽裳笑称,跟她在学校食堂用饭差不多。方慕南倒是很久没吃过这种大锅饭了,让他不由生起些感触,追忆了会儿自己遥远的校园生活。
吃过斋饭后,方慕南便带白羽裳游寺。香积厨是在净慈寺的后侧方,两人便就近从后面开始游起,由内而外。两人缓步而行,一边散步消食,一边四下观看。两人都不是信佛的,纯粹就是观光游览,遇佛不拜,进殿不参,香也不烧,香油钱更是一分不舍。
转转悠悠间,便游到了大雄宝殿。这是基本上任何一间寺庙都有的殿堂,是寺庙的正殿与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殿中供奉的是本师释迦牟尼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专门供奉某位佛或菩萨的寺庙便没有大雄宝殿,正殿也是以供奉的那一位佛或菩萨的正像殿为主。
作为净慈寺的正殿,方慕南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座大雄宝殿的不同。这并非只是这座殿比别的殿更大、更雄伟这种直观上的外观视觉差异感受,还有他神念上的感受。他能够感觉到这座殿中传来强大的法力波动,这是信众的愿力所凝聚,还有净慈寺僧众日夜持咒的加持之力。
所谓愿力,便是信仰的力量,这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换为法力。佛门的修行,便多有需借重众生的愿力。信仰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个人信仰的力量很小,但许多人合起来的力量便非常大了,哪怕再弱小的生命,也能够提供信仰,产生愿力。这便是佛家所说的所谓普渡众生,凡是生灵,佛门都希望能够将其渡化,产生愿力。越强大的生命,其产生的愿力越大;信仰越坚定者,其愿力也越大。
愿力对佛门来说,是很重要的,佛、菩萨都是靠众生的愿力来供养。信众越多者,那这位佛、菩萨的力量便越强大。如果没有愿力,那佛国都要崩埸。不过这也不是必然,强大的佛、菩萨都不是靠愿力来生存,自身的力量也非常强大。但如果断了愿力,必然也会丧失掉很大一部分的力量来源。
对许多神灵来说,也需要这种力量。信众越多,集结的愿力越大,那这位神的神力也越强大。
西方外道的神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在某一时期内,是神权统治一切,任何人都必须信仰上帝,如果不信,那便是无信者,跟异教徒、渎神者一样,是要被拉到火刑架上烧死的。这种手段,简直是强制性的掠夺信仰。而为了信仰,其教众更是发动了多次圣战,扩大信仰,收掳信众,被占领的土地人民都必须入教成为信徒,不信者便是死。这种行为,还被他们美其名曰,“把神的光芒,撒遍每一片土地”
相对来说,佛门招揽信徒,收集愿力的手段便要温和许多。看起来信不信由你,没什么强制,以讲解、感召、劝化为主。但这只是看起来,实则是佛门的手段、法门高明,不需要去用外力的强制,而是胜在精神层面上的。
真正有修为的高僧,开坛讲一次经,便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成为信众;佛光一照,便能让杀人如麻的屠夫也能立即放下屠刀,受到感召皈依。若是佛、菩萨来施为,那更是一开口,便能够让数千万、数万万、上亿的生灵都要立即心甘情愿的皈依受戒。所以,佛、菩萨们是永远不缺乏愿力的。但这种东西,也是永远多多益善、来而不拒的。
大雄宝殿内,诸多愿力凝聚,还有僧众无数日夜的持咒加持之力,让这座大殿都产生了强大的法力。这法力的中心,是殿中那尊高大的释迦牟尼佛像,整个殿中也都充斥着,连殿外也有弥散,让人一近前甚至一瞧见,便能感到这座大殿庄严宏大无比,让人不由的心向往之。如果是站在殿中,那更是忍不住地便想要膜拜、信仰,完全地不由自主、发自心中,只觉得真地感受到了佛的伟大、慈悲,让人折服。
如果有修士以观光望气之术或法眼去看,便能够瞧到殿中佛像佛光莹然,整个大殿佛光弥漫。正是这种佛光,才会让人有那种不由自主地跪拜、信仰之感。这佛光也是由信众的愿力和僧众的加持之力形成,佛光普照,让人不由自主地跪拜贡献愿力,而愿力又更加强了佛光,感召更多的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叠加,不断地加持强大。
方慕南就曾经以观光望气之术,在某个夜晚于西湖对岸自家的小区楼顶观望过净慈寺,便见到净慈寺佛光冲霄,传递到某个空间中去。
他也有去观望了抱朴道院,但抱朴道院却没有什么光芒冲宵,只有人在夜晚修炼之时接引天地元气偶尔产生的灵光。抱朴道院中,也没有什么信众的愿力凝聚。
道家的修炼,更多的是靠挖掘自身与借助天地之力,没有什么凝聚众生愿力的。不过道家积善派中,也有些类似的法门,不过却也与佛门不同,与西方外道则更不相同。
大雄宝殿中佛光普照,但对方慕南与白羽裳二人而言,自然是全无什么影响。其实这佛光中所含的普渡、感召之力也并不怎么强大,便是普通人中意志坚定或精神力稍强的人,也都可以抵抗。也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效果,只要离开佛光的范围后,便不会受到影响了。
究竟原因,乃是因这佛光是自发普照,自我运行,没有人去主持。若有人主持,再针对性地施为,那效果会强大许多。但那样一来,若弄到许多人都被立即感召,哭着喊着要出家当和尚,却也不大好,会造成很大影响,也会招来不少的麻烦。现今讲究科学发展,这些东西都是要隐于其下的。现在这种程度,就可以了,不必太过。
方慕南与白羽裳并没在大雄宝殿多待,随便转了转,便出殿前往位于大雄宝殿西侧的济公殿。
济公虽是在灵隐寺出家,但后来却是长驻净慈寺,大部分时光也都是在净慈寺渡过,直到在净慈寺圆寂。留传下来的有关济公的传奇事迹中,很有名的“古进运木”一事便是发生在净慈寺中。如今济公殿前便有运木古井一口,只是究竟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一口,却不知道了。听闻虽曾几经修浚,但始终还是原来那口。
济公殿中也有诸多的愿力凝聚,因济公的事迹流传甚广,而且脍炙人口、颇得人心,所以游济公殿的人非常多。这一处的香火是仅次于大雄宝殿的,甚至还有过之。只是因非正殿,不是僧众集中修持的地方,没有僧众无数个日夜的持咒加持之力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