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仙
“呃,这个恐怕不行”方慕南有些蔫儿了下去,心想着白羽裳与小青天敌相对,不会是斗到这上面来了吧?小青倒还挺放心地让他单独出来跟白羽裳孤男寡女在一起,还说人家不会对他投怀送抱,没想到人家不但要投怀送抱,还要以身相许了。心中叹道:“小青啊,这回你可失算了,不是你老公我心志坚定,不为美色所诱,你就哭吧”
不过他也就心中自己得瑟一下,知道小青是绝不会轻易哭的,哪怕自己真被抢走了。小青是性格强硬,心志坚定的大妖,自己被抢走了,她会去抢回来,绝不会软弱的伤心流眼泪。就是不知道自己真的抛弃甩了她,她会不会哭?
方慕南这时心中忽然产生了这么个想法,而且还有点很想试一下的冲动。不过这念头刚一生起,他又连忙摇摇头甩了开去。看了身旁的白羽裳一眼,不知道是否旁边这位对他的诱惑太大,才让他生起了这种想法。
“看不出来你还挺忠贞的吗?”白羽裳笑着道。笑容里有点儿羡慕,有点儿讽刺,有点儿敬佩,又有点儿嘲笑。
方慕南摇头道:“忠贞倒也谈不上,男人天生都好色,我对你还是很有点儿想法的。可我觉着我跟小青现在挺好的,我挺满意现状,我不想改变,更不想因为改变而让自己的生活生出许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弄得一团糟。”
“为什么是一团糟?你认为我不够好?不如她?做不到比她好?”白羽裳一连串儿地问,语气已不像是在开玩笑。涉及到两个女人的对比,尤其对手还是小青这种天敌,她不能不认真对待。不过所谓先入为主,小青已先行占据了方慕南,有主场优势,这点她不能比。
“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你不如她。而是如果我真的按你说的做了,你认为小青会甘愿被我甩,然后黯然离去吗?”不等白羽裳作答,方慕南便已接着摇头答道:“她不会,她会跟你争抢。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谁争胜了谁,这都会让我本来平静的生活变得不平静,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这对我来说,就是一团糟了。”
顿了下,方慕南又接道:“假如最后是你胜出的话,我不知道这改变对来我说是好是坏;可我知道,如果不改变的话,我现在就挺好。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去做这种改变?你不也是不喜欢改变,不想做改变吗?”
白羽裳没有接口,默认了方慕南的话,转头去看两岸的景色。过了一会儿后,却又忽然转回头来,向方慕南叹道:“可世上的事,并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许多事,并不是你不想改变就不会改变的。许多改变,也是你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
“你这话说的不错,世上的事,也确实是这个道理。”方慕南点头表示认同,但又话音一转,向白羽裳笑道:“不过这件事情,我认为我还是可以掌控它是改变,或者不改变的。”
“是吗?你这么有自信?”白羽裳的笑容里有些挑衅的意味,而且,似乎还有那么些**。
方慕南含蓄地笑道:“我只能说,尽力而为吧我不想改变,我也会尽力不改变。但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也无法预知。人生,总是充满未知的。我记得不知在哪儿看到过一句话,我觉着很经典,叫‘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白羽裳点头道:“嗯,确实很经典,我会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
方慕南道:“我也会尽力改变,好让别人不能够改变我。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做主。”
“但有些事,总是会让你不由自主的。”白羽裳有些针锋相对。
“呃……”方慕南想起先前在雷峰塔上,自己就有点儿不由自主过,忍不住想要抱她。而在雷峰塔上意外撞见诸葛靖荣四人,也是不由他的意志,不是他想不见就不见的。该撞见的,还是会要撞见;该暴露的,也终究隐瞒不住。
那么,该改变的是否也会改变呢?方慕南自问。看着身旁的白羽裳,方慕南内心深处似乎忽然也有点期待这改变。人生,总是充满未知的,而这其实也正是人生的乐趣之一。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什么事都可以提前预知,知道每下一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这样的人生也挺无趣,永远没有新鲜感。
但说真的,方慕南确实也不想改变,现在就挺好,改变做什么。改变,必会带来麻烦。人生,真的总是充满着矛盾,人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都如是。想或不想,要或不要………
“对了,你对我到底有什么想法呢?”白羽裳忽然又问。
“这个,还是不说为好。”
“说吧,我不介意”
“真的?”
“真的。”
“这个……还是不说的好”
第五十五章湖中三岛 梅林戏鹤
第五十五章湖中三岛梅林戏鹤
第五十五章湖中三岛梅林戏鹤
“苏堤春晓在元代的钱塘十景中又被称作六桥烟柳,并且也是被列为钱塘十景之首。说是细柳如烟,掩映湖面,看楼阁朦胧,风趣横生。其实我倒看不出来柳树哪里像烟,我觉着这一景应该是指雨时的苏堤,细雨连绵才像烟。要看六桥烟柳的话,下雨时看才最好,那时烟雨朦胧,雨中看柳游苏堤,才更别有情趣。早晨有雾看的话,也是上佳,雾气缭绕,有如仙境。”
方慕南记起了自己的导游职责,向白羽裳作着介绍。说罢顿了下,又接道:“其实元代钱塘十景中还有两个也是与南宋的西湖十景重叠的,虽然名字叫的不同,但其实是指的同一处景致,景点也一样。便是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其实就是**插云和平湖秋月,元人实在太没创意,拾宋人的牙慧。”
苏堤上共有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六桥烟柳便是指这六座桥。方慕南和白羽裳现在已经骑过了映波桥和锁澜桥,在锁澜桥和望山桥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圆形的花坛,这里也比苏堤别段建的宽阔,几乎有苏堤平均宽度的两到三倍宽,如似一个小广场。在这里,可以近看东面湖中的印月三塔和小瀛洲,也就是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
正因为这里是从苏堤上望看三潭印月的最佳处,故而官方才在此特别修建了这么一个地方。这里还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椅,边上还有一个公共侧所,堤岸旁还有一个舶船处,提供出租游船去游湖。
方慕南和白羽裳此时便停在这里,于堤岸旁望看三潭印月和小瀛洲。所谓三潭印月,其实便是指湖中的三座瓶形石塔,故而这三座石塔也叫作印月三塔。三塔鼎足而立,塔高二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之说。明月时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上下辉映,蔚为美奂。
方慕南手指三潭印月,向白羽裳道:“三潭,其实便是这三塔,在江浙方言中,‘塔’和‘潭’有些混淆不清,如果是不懂此地方言的外地人来听,更容易听混听错。再加上文人们认为‘三塔’不好听、不够诗意,也故意如此讹传修饰,久而久之,这‘三塔’便被叫成了‘三潭’。也有说是当初苏轼建造时,直接就命名成了‘三潭’。也不知道哪个说法是真的?”
方慕南说罢,又指向后面的小瀛洲,道:“现在的旅游图册和景点介绍上都是说,‘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又名小瀛洲,是西湖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岛。’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混为一谈的,可三潭印月就是指这三座塔在月夜时映照明月的景致,是南宋时就有,并定下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而小瀛洲则是明朝时才有的,也不知怎么就把两者混到了一块儿去?”
“唉”方慕南叹了一口气,又自接道:“我想可能是三潭印月的景致太简单了点,除了有月亮的晚上来看月没什么游头,所以才把两个放到一块儿的吧”
“我觉着也是”白羽裳点头赞同,又道:“应该是明朝的时候就混在一起的吧其实也没什么,就当是把三潭印月扩建了。”
“你说的也是”方慕南点头。
他预订的计划是入夜后再乘船去游三潭印月,所以这里虽就近便有租船处,他也没在此放船而游。在此远望赏看了一会儿,便又与白羽裳继续骑上自行车前行。
接连过了望山桥与压堤桥后,在压堤桥与东浦桥的中间位置也有一座花坛小广场,与锁澜桥和望山桥之间的类似,而这里向东正对着的则是与小瀛洲合称为湖中三岛的另外两岛,阮公墩和湖心亭。阮公墩乃是一九八五年新西湖十景中阮墩环碧的所在,而湖心亭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湖心平眺的所在。
这里也有租船处,方慕南在这里租了条船,带着白羽裳去游了阮公墩和湖心亭。
阮公墩离岸较近,两人便先游阮公墩。西湖的湖中三岛都是人工岛屿,阮公墩是清嘉庆十四年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阮公墩是三岛中最小的岛屿,也是出现最晚的,且也是开发最晚的。
阮公墩最初成岛后,只有南北长三十四米,东西宽三十三米的大小,因地势低平,土质松软,一百八十余年间岛上无任何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直到一九八一年,才正式开发,在岛上添客土一千余吨,开始建造“环碧小筑”,于次年建成。
建筑采取竹结构茅舍形式,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别墅格局建造的庄园式园林。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犹如碧玉盘中闪烁着的一块晶莹翡翠,故在建成三年后便以“阮墩环碧”列西湖新十景之中。
环碧小筑到现在又有扩建改建,已改称为环碧山庄,形成颇具特色的“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岛上矮篱围出庄园,园内茅屋竹阁,有环碧小筑、云水居等,轻盈灵巧。庭前屋后,植有香樟、枫杨、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宁,又讲究朴质。岛上辟有垂钓区,晚上还有仿古游乐活动。
方慕南与白羽裳没有在阮墩垂钓,也没有去待晚上参加什么仿古活动,只一番观光游览后,便乘船往下一处湖心亭。
湖心亭是明嘉靖三十年,杭州知府孙孟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加以拓展,广植花木,增设石栏,建“振鹭亭”,逐成规模。万历年间,又进行重建,改名“太虚一点”,乃是三岛中最早进行开发建设的。亭为岛名,岛为亭名,别具风格。
湖心亭上早时还建有湖心寺与寺外三塔,但后来寺与塔全毁,清时在北塔的塔基上建造了湖心亭,列为西湖十八景。其志曰:“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绕亭之外皆水,环水之外皆山,所谓太虚一点者,实踞全湖之胜,是以‘湖心平眺’为增修西湖景目。”
现在的湖心亭,亦是建国后重建的。清时的那座湖心亭,据闻在五十年代亭柱被白蚁蛀空,故而重建。新建的亭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琉璃屋面,看去更加金碧辉煌。
岛南,有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题碑,碑文“虫二”,乃繁体的“风月”二字取掉外边,意为“风月无边”。湖心亭上也有乾隆题过的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游过湖心亭,方慕南和白羽裳乘船回返。他们的自行车还在租船处,交由租船处的人帮忙看管着。交付了租金,二人骑上自行车继续游苏堤。
这时苏堤已游了差不多四分之三,六桥已过了四桥,骑过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不多远,二人便踏足了西湖北岸。沿岸向东行了二百多米后,到孤山路口右转,然后过西泠桥而上孤山。
孤山上颇有好几处景致,有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有元代钱塘十景中的孤山霁雪,还有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海霞西爽、梅林归鹤和莲池松舍。
平湖秋月不必多提,孤山霁雪是指孤山雪后初晴的景色,这时自也没得可看。海霞西爽是清雍正时总督李卫所建的一座西爽亭,今已不存,也未重建。梅林归鹤是为纪念北宋时隐居孤山的著名隐士和靖处士林逋所建的一座放鹤亭,最早为元代所建。
林逋终日赏梅放鹤,与梅相伴,与鹤同乐,史称“梅妻鹤子”,喻其清高自适。林逋有一首写梅的诗作《山园小梅》,其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历代诗家誉为古今咏梅的绝世佳句,乃传世名篇。
今放鹤亭尚存,不过却亦不是古时的那座了,而是一九一五年重建的,位于孤山东北麓。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又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
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一块,面朝东北,长方形,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