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仙
作为一个向游人开放的收费公园,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设置了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文化主线。明为“明清知名学府”、暗为“梁祝爱情之地”,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势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有关的场景,如观音堂、草桥亭、独木桥等等。
第五十七章偶遇
第五十七章偶遇
万松书院的石牌楼有三个,成品字型排列。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边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边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
太和书院和敷文书院都曾经是万松书院的别名,这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
石牌楼算是万松书院的山门,走过石牌楼后,经过一道长长的石砎,才到万松书院的主体建筑。
第一进为仰圣门,这是书院的正大门。仰圣即为瞻仰圣人与圣人之学,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第二道门为毓粹门,毓粹,意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过了毓粹门后,便是万松书院的第二进明道堂。古代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明道堂即为万松书院的讲堂,现陈设有工艺巨著《中国科举大观》。两侧厢房分别为居仁和由义二学斋。原为书院学生自习和住宿的场所。取意于孟子的“居仁由义,体用己全”。现在这里只是个旅游景点,自没有什么学子居住、进学。
第三进为大成殿,乃祭祀开创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处。孔子像位列正中,两旁配有四座雕像,左右各二,乃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
两侧的墙面用壁画形式展示了八幅孔子行教图,分别是杏坛设教、读《易》有感、舞雩从游、泰山问政、子贡辞行、忠信济水、侍席鲁君、礼堕三都。并设有青铜祭器。殿前设曾唯和颜乐二碑亭,分立有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两代皇帝为万松书院的御题手迹复制碑。
明日这大成殿上便会有一场祭祀活动,听闻主持祭祀的还是一名孔子的后人,由山东曲阜的孔圣故里延请而来。这场祭祀早以文字的形式公布宣传于万松书院各主要显目位置,山门前便有一处竖立的公告牌,是以方慕南和白羽裳都早已知晓。
据公告牌上所介绍,这场祭祀活动还挺盛大,市里的各主要领导与各界人士明日都会前来参加祭祀,市内的各大媒体也都会报道这一盛况。此事方慕南之前并未听闻过,也是见到公告牌才知晓。
华夏有两大传承千年而不绝的世家,一便是开创儒家的孔圣人传下来的孔家;另一则是创立道教的张道陵传下来的张家,也即是正一派龙虎山的天师世家。道家学说虽早便已有,但在张道陵之前只是称家,直到张道陵,才根据道家学说,创立下了道教这一教派。
这两大世家,一儒一道,历经千古沧桑,十数个朝代兴替,皆能传承不息。而孔家比张家则还要久远,号称第一世家,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更是历代皆备受尊宠。只要是以儒立国,无论哪朝哪代,皆得尊它。
方慕南与白羽裳到得大成殿时,大成殿前正在为明日的祭祀进行提前排练。这是公开的排练,并不忌游人,许多游人都站在一旁观看,指点议论。还有不少媒体人员,在拍些排练的镜头、画面。
一瞧到有媒体人员,方慕南下意识地觉着乔依有可能在场,毕竟乔依是市电视台的外景记者,而这样大的事情,市电视台又怎会不来报导?而他们《都市快报》的栏目组又怎会不加以关注?这两个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关键就在于来的是不是小乔,这会儿又在不在?
不过为防万一,方慕南还是先松开了白羽裳的手,然后再拿眼去搜寻,看乔依是不是真在。这一瞧之下,还真地就发现了乔依,方慕南不禁暗道自己有先见之明,料事准确。
只是,乔依的事边,除了他们栏目组的同事外,竟然那个惹人厌的姗姗也在,让方慕南不禁有点儿皱眉。他是很不喜欢这位会稽欧阳家的小姐的,甚至称得上厌烦,能不见就最好不见。瞧到姗姗也在,他便有点打消了本来要过去打个招呼的念头。
但正自犹豫,还未打定主意的时候,忽然那个姗姗不安份地东瞧西瞧地竟先瞧见了他,颇为欣喜地招手叫道:“方慕南”
方慕南叹了口气,不得不过去了。
乔依听见姗姗的呼叫,跟着转过头瞧来,见到果然是方慕南,自也是欣喜无限。瞧到方慕南身边的白羽裳,也没什么意外。她也知道小青对白羽裳的态度,知道小青不会跟着方慕南一起为白羽裳作陪,而昨晚海伦娜又已“失踪”,所以方慕南与白羽裳也只能是孤男寡女的两个了。
对于方慕南和白羽裳两个孤男寡女的在一起,她倒是有点担心的,不像小青那么自信。毕竟白羽裳确实非常美丽,而且与方慕南之前是聊了很久的网友,很谈得来,不少兴趣也相投,很容易产生共鸣。
可是她担心归担心,却没有什么立场与身份来提醒、警告方慕南,也没什么理由去干涉。她自己跟方慕南的关系,便挺不光彩的,何来只有她,不能有别人,她自己都觉着挺没底气的。便是以小青好友、好姐妹的身份出面也不行,最对不起小青的就是她了,她哪还有这个面子替小青出头。所以,担心也只能是凭白担心,说,说不得;做,做不得;只能寄希望于方慕南与白羽裳双方都自重自谨,保持距离。
乔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孤男寡女的在一起,就是容易出问题。方慕南和白羽裳两个,现在就都已经有点各自逾矩了。不过,乔依没本事推演过去,并不知道她担心的已经发生了。这会儿从两人的神情、态度上,也看不出什么来。
“方慕南,这就是你那个网友吗,挺漂亮的吗”姗姗打量着白羽裳,待两人走近后,率先开口道。然后也不等方慕南回答,便向白羽裳伸出手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姗姗,是小乔的同事兼好友。”
“还是欧阳云飞的妹妹,亲的。”方慕南在后面接了一句,向白羽裳介绍。他丝毫不奇怪姗姗知道白羽裳,以小乔跟她的关系,她不知道才奇怪。
“干嘛提我哥?”姗姗有些不解加不满,她其实挺不喜欢别人提她家世。
“因为你就是他妹吗?”方慕南懒懒道。
第五十八章浩然正气 没落传承
第五十八章浩然正气没落传承
“难不成你还是他姐?”方慕南生怕气不到姗姗,又加了一句。
“你……”姗姗被气得无话可说,这是事实,她没法辨驳,只是鼓着嘴瞪着方慕南。
白羽裳不明白方慕南为什么要跟姗姗这小女孩儿斗气,却还是解释了句,“我们之前在雷峰塔有遇见你哥哥。”
“哦”姗姗这才明白方慕南向白羽裳后加的那句介绍。可明白归明白,她还是很气愤方慕南。又愤愤瞪了方慕南一眼,她问白羽裳道:“你们怎么遇见我哥的,他跟谁在一起?”
白羽裳便把在雷峰塔意外遇见欧阳云飞四人的事讲述了一遍,当然,他们间的谈话也不必尽告知姗姗,只说遇见后互相介绍认识了一下,接着便又分开来各去游各的。
乔依也插进来,问白羽裳今天已经游览了哪些景点,白羽裳一一告知,两人又就哪一个景点的景致如何谈论几句,姗姗也参与评论,三人看来倒是聊得很热切。
方慕南见她们三人聊起了兴,也不插言打扰,转头去看旁边祭孔的排练。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孔子故居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因孔子被尊文圣,孔庙亦称文庙。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为“国之盛典”,非常盛大隆重,许多历代帝王都曾亲临主祭。
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便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八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时期,政府也明令全国祭孔。但到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取消了祭孔活动。文化大**时期,更是大搞批孔运动,祭孔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禁止,很多孔庙的文物古迹都被破坏。直到一九八四年,孔子故里的曲阜孔庙才恢复了民间祭孔。之后,有政府参与了进去。到近年来,其他各省市地区才陆续开始有祭孔的活动。
万松书院明日大成殿前的祭孔典礼并不算大,范围地区只是一个杭州市。若是整个浙江省的,那绝不会选在万松书院内的这座大成殿,而是一定会在衢州孔庙。
浙江衢州孔庙是除了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外,中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
这座孔庙是南宋建炎初,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后所诏建。靖康之后,金兵占领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立南宋,次年定都临安(今杭州)。孔端友随驾南下,朝廷赐衢州的州学校舍给孔端友暂作“家庙”,从此衢州成为孔氏第二故乡“东南阙里”。
衢州孔庙作为孔氏的南宗家庙,既在浙江省地内,那浙江省祭孔自不会再选别的地方。就像山东省祭孔绝不会舍曲阜的孔庙不用,而选其它的地方。不过,衢州的这座孔氏家庙恢复祭孔大典却是比曲阜晚了许多,直到零四年才恢复。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的思想文化,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
祭孔还要穿专门的、正式的服饰,正统的应该是穿峨冠博带的汉服,但有些地方却不伦不类的穿长袍马褂,用清朝的服饰。好在看公告牌上的图片,明日祭孔是穿汉服。眼下只是排练,为了方便起见,所有人却是都未穿正式服装。
方慕南看了一会儿,觉着到今时今日的祭孔,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秀,真正对孔子的祭祀、崇敬、恭拜、歌颂趋近于无。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古代的许多帝王祭孔,恐怕也是如此,是作秀给天下人看。内心中真正对孔圣人有多少敬意,那也是不问可知,乏善可陈。
但即便是如此,即便是形式大于仪式,眼前的更还只是排练,方慕南却还是在他们开始祭拜的时候感觉到了大成殿中有愿力凝聚,并凝结转化出了那么一丝的儒家浩然正气。而得这一丝丝的浩浩然之气渲染,便使得整个典礼、仪式显得庄严肃穆了许多,让本来不是那么心诚、心敬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心诚、心敬起来。而他们诚心敬意的祭拜,也反过来又孕育着这一丝浩然正气的浓厚与扩大。
方慕南有些惊讶地望着恭敬祭拜的人群与大成殿中因那丝浩然之气而显得越发庄严、高大、肃穆,又充满着博大与仁爱的孔子塑像与四配像,知道自己错了。原来祭孔并不只是形式,哪怕发起与祭祀的人本来只是追求形式,他们在祭祀时也不由地将其化为了仪式。这都是儒门大圣的手段。
方慕南这时再瞧向孔子像与其四配像,也不由心生肃然起敬之感。他们显化这点手段,并不是像佛门一样收取信众的愿力。他们似乎只是在向世人提醒他们的存在,不要忘记他们与他们传下来的学说,也让面向他们的祭祀更庄重一些。所以,那浩然正气也只那么一丝。这不是主动为之的手段,而是通过他们的塑像与祭祀之礼来决定。
儒、道、佛,这便是所谓之三教。道、佛皆有修士神通者,儒家自也不例外,同样也有。其实不止这三教,先秦诸子百家,如法、墨、农、兵、阴阳等,也皆各有大神通者与修士。只是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法、墨这些流派都渐没落与失去传承了。
而时至今日,便连号称三教第一、百家最尊的儒家也都已没落与快失去传承了。现今修行界中,乃以道、佛二脉为主流,儒家只有在孔子的嫡系子孙中还有些传承。儒家的没落不是从近现代开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