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仙
缀#蜩蛉缟救槐谏稀;乱徽藕炷痉阶溃郎嫌幸缓焐崤蹋讨辛街话子裰聘峭氩璞вㄌ尥福制痢?br /> 方慕南拿起欣赏了番,方才将这茶杯连着漆盘一起端了出去。走回院外的石桌旁放到桌上,他没等陈抟吩咐便坐到了另一只石凳上去。能坐着的时候他绝不站着,哪还用等人开口。
陈抟微微笑了笑,并不责怪方慕南失礼。他手中的拂尘不知藏到了哪里去,已是不见踪影。他将两只茶杯分别放到两人面前,并揭开了杯盖,然后左手向着水池右边的一块茶田里一指,十几片青翠的嫩芽便从几棵茶树上飞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分作两股落入两个杯中。随即他又用左手向着水池正中那朵白玉雕就的莲花上一指,莲花中所聚的那一蓬清水便分出一股飞起,到石桌上空时则分作两股顺从地落入两只茶杯中。
水入杯中,竟是毫无征召地突然就变作了冒着白色蒸汽的热水。一股沁人的茶香立即便飘散了开来,注入杯中的那两股水流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刚刚好盈满。
陈抟合上自己的茶杯盖,向方慕南道:“你现在可以行拜师礼了!”
“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呢!”方慕南腹诽了一句,却还是合上了自己的茶杯盖站起身来走到陈抟面前,正了正面色,整了整衣裳,恭恭敬敬地拜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他也不知这拜师该说什么话,就是照着电视里的古代拜师情节学的。礼数也是一样,大礼参拜,三跪九叩。不过电视也非全是骗人,他虽无心,却是正合了讲究。
道家的参拜中,三跪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宝日、月、星,以及天、地、人三才,九叩则是象征纯阳之数。三跪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心态首先要持正,否则只是虚礼而已。
方慕南心想着学人家的本身不能白学,因此却也是心正礼敬,真心诚意地拜师,非是虚应事故。
“徒儿请起!”陈抟见他行礼毕,连忙伸手虚扶道。随即又重新解下腰间的福寿玉佩,递给方慕南道:“这件福寿玉佩,便算是为师送给你的拜师礼。”
“多谢师父!”方慕南欣喜接过。这块福寿玉佩可是好东西,他从刚才一路上与陈抟的谈话中得知,这块玉佩除了是开启进入这处洞天福地的法器,相当于一把钥匙外,还同时是一个拥有储物空间的法器。里面空间极大,可以存放许多东西。带了它,就等于带了一个随身移动的超级仓库,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实乃居家旅行之必备法宝。
想一想就让方慕南眉开颜笑,有了这东西,那以后得多省事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方慕南立即到桌前端起陈抟面前的茶杯,双手持杯恭恭敬敬地向陈抟敬茶道:“师父请喝茶!”
陈抟接过他的拜师茶,轻饮了一口,示意他坐下。随即放下茶杯,叹了口气道:“这杯茶为师心领了。不过为师现在的形态只是残留的一缕元神,并非身体,根本无需饮食。这茶喝了也是白喝,尝不到什么味道!”
“呃!”方慕南有种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的感觉,讪讪笑了下,坐到了石凳上去。
第一卷 希夷传人 第十章 睡功静功
接下来,陈抟却仍是并没有立即传授方慕南睡功,而是先行向他讲解了内丹术的修炼原理与步骤程序。
内丹术是相对于外丹而言,乃道家重要的一种修持方法。以“人身为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的身体为炉鼎,修炼“精、气、神”这人之三宝,达到长生久视、羽化成仙的目的。
内丹修炼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依次是“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筑基阶段是为正式的修炼打好基础,最主要的还是后三个阶段。陈抟在空中手绘了一副他曾刻于华山石壁上的“无极图”,图文并茂地向方慕南详细解说。
内丹的最主要原理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丹”,陈抟的“无极图”便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阐述了这一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内丹的修炼便是要逆着这个顺序而来。人身自成一天地,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内丹修炼程序中的炼精化气,便是将这三宝中的精全部转化为气,如此三归为二,气与神;炼气化神阶段,则是将气全部化为神,如此二归为一,只剩神;最后炼神还虚,复归无极,则达长生永恒的大道。
无极图中以最上层的一个空圈圆形代表无极,既为起点亦为终点。顺而下则生人,逆而上则成丹得道,长生不老。普通人的一生便是按照顺序的步骤而走,平凡过完一生,或老死、或病死、或意外而死,生命不由己定。而修行便是对于自我生命的把持,对人之命运的根本改变,所谓“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就是通过修行达到长生的目的,让自己的生命能够由自己来把握做主。想活多久就活多久,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不会老去,不会生病,有意外时也能够拥有力量保护自己,甚至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前提前预知,因此而趋吉避凶。
陈抟讲的并不复杂,方慕南又确实很是聪明,听了一遍便即弄明白了。
陈抟对这弟子的表现看起来很是满意,含笑抚须,状甚欣慰,甩袖挥散了绘在空中的“无极图”,道:“我这睡功,虽云睡功,实为内丹。乃是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谓之‘借假修真’,因此这内丹的理论也即是睡功的原理。只是修炼的方法不同而已,理论与步骤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方慕南点头表示明白,一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样子,心中则是大叹道:“终于讲到睡功了!”他正了正身子,端起茶杯来喝了口茶,准备更加专心认真地听讲。
不得不说,这茶是真地很好喝。虽是没经过炒制的现采新嫩茶叶,但他敢保证,这实在是他这辈子岂今为止喝过的最好喝的一杯茶。
陈抟含笑看着,等着他放下了茶杯,方才开口讲道:“我这睡功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叫做‘行气导引术’,相当于丹法中的筑基阶段;第二部分叫做‘锁鼻胎息术’,修炼有成则达‘大定真空’之境界。此时身体,百病不生,百邪不侵,五感的功能也会得到大大加强;第三部分叫做‘蜇龙法’,相当于炼精化气的阶段,修炼有成则达‘三花聚顶,金丹大成’的境界;最后一部分则并不再主修睡,而是修梦,叫做‘梦修法’。可以在梦中出阴神,并籍阴神引出阳神,于梦中修炼等等,有多种妙用。在此便不赘述,待你练到了这一步我再一一教你不迟。现在,我便教你第一部分的‘行气导引术’……”
听完了,弄懂了,学会了,但方慕南却并没有立即就开练。因为这第一阶段的行气导引术,最佳的修炼时间是在子时之后到午时结束之前,也就是后半夜的凌晨一点到下午的一点这段时间。子时之后的天地运化之气为阳气,亦称生气;而午时之后的天地运化之气则转为阴气,亦称死气,服气吐纳导引之气自当是采生避死。虽然在此处的洞天福地之内并不受此影响,但亦是放在后半夜修炼效果更佳。
此时却是还未到时辰。而趁此时间,陈抟又接着传了方慕南另一套筑基的功法,要他齐头并练,睡觉的时候练睡功,不睡觉的时候则可以练这一套筑基功,以使相辅相成,尽快的度过筑基阶段。
修真并不是说修便可以立马就开始修的,这其中有着许多讲究,正式的修炼之前也需要做很多的准备。
炼己筑基便是内丹修炼的重要准备阶段,要求填亏补虚、修缺补漏、固本培元,炼好身体的精、气、神三宝。炼养得充盈丰沛,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标准。就好比建高楼前首先要打好地基,因一般要经过一百天的时间,故又称“百日筑基”。其实并不一定每个人都须“百日”,有人可能要长一些,有人可能则会短一些。
陈抟这处洞天福地里有的是灵丹妙药,要想让方慕南达到这“三全”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只需吃几颗丹药便是。但筑基的关键却并不在此,而是在于“炼己”。
内丹术讲究“性命双修”,所谓“性”,即是心性思想,“命”,则是指身体生命。通俗点讲,也就是说“身”与“心”皆要修持。在这筑基阶段也是一样,炼己其实便是“炼心”。若是在筑基阶段只炼身而不炼心,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便会在以后的修炼中留下大大的隐患。
炼己的方法是断除声色,省却应酬,使耳目归于清净,杂念消于未萌。就是要把自己思想上的杂念尘垢,拂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只有收视返听,清心寡欲,才能更好的培炼元精、元气、元神,达到三全境界。
说白了,也就是要练“静功”。道家的主要思想体系大体就是“道”、“虚”、“静”、“无”这几个字,其它一切基本都由此延伸而来,而内丹术的基本要求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
道家修炼,从静功起步。修炼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基础的起手功法。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一为身静,二为心静,三为意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身心放松。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练功时间虽然长久,但心中却并不烦躁,身体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便是达到了身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人之思虑,纷纷绕绕,万念杂陈。若于身静之后,再能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之事不回忆,眼前之事不记挂,未来之事不打算,思虑完全进入虚无状态,内心世界得到彻底安静。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一直做到忘我这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之万念纷绕其实便如同于“三生万物”,也是由精、气、神这“三”而生“万”。按照“逆则成丹”的原理,练习静功,便等于是逆行“三生万物”这一步,收摄万念,忘记自我,而余三宝。
筑基阶段,对于静功的要求并不甚高。只要能够做到心静,便是合格。能够达到意静的话,便可算是百分。
第一卷 希夷传人 第十一章 心息相依
方慕南一杯茶喝罢,便开始在陈抟的指导下开始修炼静功。
道家修行之法,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气、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过于重要。这静功的姿势要求更是松泛之极,只求头正脊直、舒适自然即可。平坐或盘坐均可,甚至站着练躺着练也都完全可行。与睡功第一部分的筑基功夫大同小异,用躺的姿势来练的话基本就可当作是睡功的入手功夫了。不过为防方慕南把这两套功法搞的混淆,陈抟还是要求他坐着来练。
静功虽对外部姿势并不注重,但对于细微处上却是很有讲究。眼、耳、口、舌、鼻皆有提点,相对应的即是双目垂帘、两耳返听、口须塞兑、舌抵上腭、自然呼吸这五大要求。
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要求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认清楚为度。
两耳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入静。
口须塞兑,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舌抵上腭,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两且口腔乃是任督二脉的分界处,舌抵上腭便能够将任督二脉搭连起来。这个动作,内丹术中有个专业的术语来称呼,叫做“搭鹊桥”。
自然呼吸,即如同平常呼吸一般,自然而然即可。而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则应当逐渐做到轻、缓、匀、长、深这几点。轻指呼吸轻细若无;缓指气息舒缓不躁;匀指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长即指要气息悠长;深则指气息深厚。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开始练习“听息”的功夫。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