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似这般纯以内力吸起。动辄便是走火入魔、筋断骨折之厄,要知只消这吸起圆球之人一口真气稍泄。体内真气便极容易岔开。
但见青书气定神闲,缓缓将球举起,罗贯中一颗心不由提到嗓子眼。
青书伸出左手,弹出一根手指头,对着罗贯中轻轻摇动,微微笑道:“这一招,你还早得很。你不是说你没偷懒么,嘿,你瞧我使给你看。”
说着左手平伸,右手将球一抛,而后双手一圈,那百来斤的大铁球便被他抱在怀中。
青书笑道:“罗本,你瞧好了。”说着双臂微微一颤。
在罗贯中的诧异目光下,那大铁球慢悠悠晃荡荡的转动起来,而后慢慢加速,越转越快,比之在己手中,岂止是云泥之判?
他仔细盯着青书手臂,却未见他有丝毫动弹,比之自己运用双臂肌肉伸缩来推动圆球,显然又要高妙了不知多少层法天。
罗贯中盯着圆球极速转动,几乎都将青书衣服擦破,不由微微丧气。
青书瞧他懊恼神色,微微一笑,轻喝一声:“停!”也不见他有何动作,那只大铁球先是猛地一顿,而后便缓缓停下。
青书轻轻将大铁球搁置在地,笑道:“你看明白了么?”
罗贯中茫然地摇了摇头。
青书叹道:“其实此功要诀,便在适才你话语之中,你且仔细想想。”
罗贯中闻言身子一震,皱眉沉思,半晌方道:“前辈的意思……是傲骨?”
青书抚掌笑道:“诚然,你悟性倒是不坏。”俄顷又叹道:“傲骨和傲气,其实是两回事。往往待人永远一团和气的人在某些特定时刻会挺身而出,做着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壮举,因为,人皆有傲骨,或消或长,都在于己。”
罗贯中听得击节赞叹,越想越觉回味无穷,又想了半晌,却是始终不得其要,挠了挠头,他笑嘻嘻的道:“前辈……那个,我还不是很懂。”
青书摇了摇头,抬头瞥了他一眼,说道:“以你的修为,这一手原也不难,只是武学一道,便犹如那为文写诗,首重一个悟字。你见过几个绝代高手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
罗贯中双目一亮,拍手笑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哈哈,前辈这话精当。”
青书一拍他脑袋,笑骂道:“少来拍马屁。也罢,我先与你解说一番,而后便靠你自己领悟了。”
罗贯中点了点头道:“多谢前辈。”
清晨已过,似火骄阳正当空中,在密密麻麻的树叶之间缝隙洒下斑斑点点,青书缓缓踱步,曼声道:“我瞧你运使地,也是道家玄门内功吧?”
罗贯中道:“前辈所说不错。晚辈蒙高人传授内功,至今已有六年矣。”
青书又续道:“玄门内功之要,秉冲虚之机,坐照入神,互为根用。是以调息运气之时,不外乎神圆力方,松静挺拔八字。”说到此处,他看了一眼罗贯中,却见他神色依旧不解,心中轻叹一声,又道:“所谓神圆力方,圆者柔也,方者刚也,是以这四字要诀,在于神意绵绵不绝,而真气汹涌澎湃。”
罗贯中蓦地出声问道:“真气汹涌澎湃,岂非容易走火入魔?”
青书摇头笑道:“你练到现在,终究不过二流门道。我且问你,内力若足,一招一式使来,可有滞涩?”
罗贯中一怔,不假思索道:“自然毫无滞涩。”
青书道:“不错,神意若绵绵不绝,便能留有余力,只消你真气还被你约束在经脉之中,便是再汹涌澎湃,也绝难走火入魔。”
罗贯中恍然大悟:“前辈适才纯以内力吸起大球,也是此理。”
青书嗤笑道:“此理是此理,只是依你修为,强自做来,只怕便要出师未捷了。”罗贯中脸上一红,再不说话,静待下文。
青书一指远处崖上那株青松,眼神悠远,语气空灵:“你看,松生岩峰,临绝危崖,高立云端而下览众生,是何等的卓然不群?玄门心法大多冲淡,我试过你内功,也是道家清虚一脉。而这等内功,看似绵软无力,却最是刚强傲岸。是以傲骨二字,乃是我传你心法中,最为关键地。”
罗贯中微一皱眉,望着那棵松树,久久不语,蓦地问道:“前辈,那这傲骨,从何体现?”
青书信步游走,随手取了一块大石,走近崖前,罗贯中紧随其后。青书道:“你看好。”手中大石猛然落下,正正砸在松树主干之上。
这块大石足有五六十斤重,砸过松树后,便直往崖下极速堕去。
而那松树急剧颤抖几下,掉落十几根松针之后,便又岿然不动。
罗贯中敛眉沉思,仿佛悟到什么,但又似乎被什么困扰,又问道:“前辈,那如果力道足够大,击在这松树身上,会当如何?”
青书淡淡道:“自然是宁折不弯,身断魂消。”
罗贯中皱眉不语。青书见他神色,便知他心中所想,当即轻轻道:“若将身比青松,则须壮大枝干,不致被人一击即断。”
罗贯中浑身一震,仿佛明白了青书为何能身子手臂不动而致圆球极速而转,并非是他没动,而是他动的极为微小,便仿佛松树微颤,将力道卸去一般。只不过,那边厢是卸掉力道,而这边厢,则是以内力震颤圆球。
究其原理,皆是一般,只不过应用之道大不相同而已。
罗贯中眼前大放光明,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武学之路,让他莫名兴奋起来。他哈哈一笑,纳头便拜:“前辈指点之恩,罗贯中终生不忘。”
青书嘿嘿一笑:“我教你武功,你写书给我看,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罗贯中挠头笑笑,蓦地又惊道:“哎呀,我忘了给竹舍里那位先生准备午饭了!”
第一百六十章 … 离去
祁连山六杰以罗贯中为首,招兵买马,将附近被蒙人迫害的村民招至门下,而后好生训练,至于后来,竟能与朝廷正规军队作战而不落下风。
这六人除去“湖海散人”罗贯中,分别是“千斤锤”廖相文,“蝉翼剑”胡辛,“藏剑琴仙”王禅,“雷音刀”彭经添,“空如掌”万轲。个个功夫皆具不俗,经罗贯中传授孤云虚侵之道,亦能独挡一面。那“藏剑琴仙”王禅表字辰奇,原是前朝宫中琴师之后,琴艺极是不俗,青书与之切磋琴技,亦觉大有所得。
而让青书觉得尤为凑巧的一事是,这罗贯中在祁连山扎根所用资财,初始三年,皆由“蝉翼剑”胡辛供给。
而这胡辛,恰恰就是青书初下武当山时,所遇见的那位为报恩千里迢迢赶到武当的铁剑门门主。
但究竟如何,现在也是不能相认的。
罗贯中智计武功都是六人之冠,除却胡辛与彭经添,其余四人的武功,可谓大半都是由他传授。
是以即便罗贯中不过二十三岁之龄,却依然被众人尊为首领,奉若神明。祁连山方圆数百里,几乎以他一言而决。
而那处幽静僻远的竹舍清溪,正是他六兄弟闲时切磋武艺,抚琴舞剑之所。青书和罗贯中驰行大漠半日,又急奔至晚臻至这等不可思议的境界?
当然,这些想法,要等他们看见青书地庐山真面目后才会冒出的了。
别看这五人在战场上对罗贯中之令服服帖帖,但在平日里。却个个都似活宝一般。如那“藏剑琴仙”王辰奇,时常半夜登高。清晨至山顶之时,一曲《高山流水》弹来,能致废寝忘食之境,而后转调《霓裳》,再而至《卧龙吟》,稀稀落落,从无断调之虞。往往弹至深夜。还犹自不知,终至饿到琴旁。而后由一干兄弟抬下山去。
“千斤锤”廖相文素学李元霸,每日每夜都在锤炼臂力,内功不进反退,但他这等战场杀将,头脑简单,内功也练不到如何高妙境地,倒也无妨。
青书觉得尤为有趣的是那“雷音刀”彭经添,这人是秦家寨“五虎断门刀”的传人,刀法颇是高明。这人语无遮拦,却在众兄弟中最是讨好,不少欢声笑语皆因他而起。青书被他逗笑是这小子有一日说起自家姓名,神情中满是悲愤痛惜之意,说原本爹妈给取名做彭经天,本有经天纬地之材。但一相士云游路过,说到此人命里缺水,名字中须有水做点缀,否则必有大凶,活不过弱冠。故而由“天”而“添”,气势大减,脑袋瓜子也笨了许多。
当然,这两日间,谈得最多的,还是武学上的问题。青书看这五人经脉俱已定型,内功最高者乃是那“藏剑琴仙”,其次是“空如掌”万轲,再次便是廖相文。
胡辛和彭经添反而内功最弱,皆因他俩原有本门内功,但修为皆具不高。因此缘由,罗贯中所传地玄门的上乘内功却无法再练,故而内力修为始终不强。
但青书今日至此,见这两人窘境,当即让这二人将本门内功默出,自己详加改进,增了“纯阳无极功”的“锤炼”,与“武当九阳功”的“氤氲”,却未改变这两门内功原本走向。
这般一来,虽说还不臻上乘内功,但于胡、彭二人原先心法而言,却是高明了何止千百倍。
胡、彭二人自是千恩万谢,青书只侧身不受。
皆因当年胡辛一言之德,青书得以上山以解武当窘境,如今么,指点他一番,也算是因缘际会。
第三日清晨,到鲜于通房间随手点了他昏睡穴,青书在山间随意漫步,将清新的空气深深吸进肺里,感觉一阵亲切。
他一步一步,慢悠悠的踱步上山,闻着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味道,他一耸挺直鼻梁,嘴角划过一道笑意。
耳畔有清越啸声,铿然作响。
饿虎跳涧。罗贯中也练到这个境界了。这本是内功修炼上的一个分水岭,有些人终生都不能越过雷池一步,皆因机缘不到。或许罗贯中这一世也是如此,但偶得高手指点,与他绝高悟性一合,登时一举跨过这道深坎。
有“松静挺拔”的应用之道,又得青书传授玄门秘奥,佛家神通,忽忽一年间,罗贯中便可跻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
其实也不是罗贯中大名在耳,青书方才传授他内功秘诀。而是相处两日之下,青书发现这罗贯中为人果敢豪迈,身俱傲骨,又有悟性,自己只须稍加点拨,便能助他水火相济,又何乐而不为呢?
足下轻轻摇动,十数息间,便从山间疾奔而下。
罗贯中闭关地小屋前,祁连山山寨余下两百余人皆尽聚齐,他啸声不绝,王禅五人都是又惊又喜,罗贯中武功更上一层,他们都是感同身受。
青书赶到时,罗贯中啸声已慢慢弱下,他微微一笑,当年他在剑魔隐居之所吞下蛇胆时,也是这般,张三丰却以内力助他行功,皆因蛇胆之助,毕竟乃是外力,既有外力,便需炼化,张三丰想这徒孙即将闯荡江湖,遂不顾损伤元气,以同源的“纯阳无极功”助他行功。
如此一来,青书内力自是大涨,但却不能至如臂指使的如意程度。然而几番争斗,如与韦一笑、杨逍等人,这精纯内力却是帮了他的大忙。
这般自有弊端,但青书后来因缘际会,在朱家炼化张三丰留下一部分内力,又强施“六穴返魂”之术,自身内力大损,却将张三丰所留精纯内力完全炼化。
而这时的罗贯中,却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的将内力修到如今这般境地,将真气积累到一个极为浑厚的地步,本就是自身之力,只是不明运用之道而已,完全不需外力加身,助他行功。
故而,宋青书也不过是负手在门外微笑着等着罗贯中出关而已。
是时候走啦。
估摸着再行几日,便能到华山,是时候给鲜于通解药了。
鲜于通显然有招揽自己之意,他身份不明,光明顶上又表现异常,那么……便将计就计,顺藤摸瓜吧。
想到此处,青书已然决定,午饭之后,便动身离开。
啸声悠悠息下,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头戴儒巾,衣带飘飘的书生自房中走出,面色早不复初见时的惨白,而是一片红润,一双眸子清亮清亮,湛然若神。
他上前三步,纳头便拜:“前辈指点之恩,贯中叩谢。”
青书伸手扶起他,眸子里满是笑意,嘴上却淡淡道:“不用了,你倒是恁的多礼。我早说过,我教你武功,你写书给我看,两不相欠。”罗贯中如何不知这位老前辈是故意借机指点自家武功,心中感激之情固然是无以复加,但他绝非不知变通之人,见青书这般说道,也就不再多言,只对青书笑道:“老先生再盘桓几日,本当奉先生之命,倾毕生之智,成三国演义一书。不日便将动笔,先生不妨一观开头。”
青书却是悠然一叹:“罗本,我要走啦。”
第一百六十一章 … 登山
天色向晚,道上两骑飞驰,卷起烟尘。马上三人皆是俱是身形修长,气质儒和,萧疏清雅。右边那人年不过二十,一身白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