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青书也想听听这几人如何评论当世英雄,也就淡淡点头。
罗贯中素知这位前辈绝无可能第一个发话,而鲜于通是华山掌门,高他一辈,遂拱手道:“这天下有几人能称英雄,还要恭听鲜于掌门高见。”
鲜于通好像微有些神思不属,摆摆手道:“适才多饮了两杯,不胜酒力。罗贤侄不妨先言。”
这一句话毕,罗贯中又望向青书,青书笑骂道:“你要说便说,看我作甚!”
罗贯中嘿嘿一笑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笑道:“现今正逢乱世,合当英雄辈出。白世兄,依你之见,有谁能当这英雄二字?”
白观原本听他说的津津有味,却不料他会问到自己头上,先是微微一惊,而后沉吟一会,方道:“我本江湖人,庙堂之事,却非我所知。然则武林中卧虎藏龙,还是有几人能称作英雄的。”
罗贯中笑道:“愿闻其详。”
白观道:“武林之中,第一位英雄,便是武当派的创派始祖,张三丰张真人。想必这般说,天下人都是无有异议的。”
罗贯中点头道:“张真人有包容宇宙之机,颠倒乾坤之能,胸襟博大,武功天下第一,这英雄二字,当之无愧。”
白观看他一眼,笑道:“第二位英雄,依我个人看来,却是明教已故教主阳顶天,此人虽已身死,但明教群雄却无人不服,余烈犹在,虽是邪派之人,但英雄二字,却还当得。”
青书听得大为讶异,颇是奇怪的看了一眼白观,暗道对于阳顶天,此人原该恨入骨髓才是,怎地却赞他英雄。莫非他真查出什么蛛丝马迹?
罗贯中无所谓的摊摊手道:“我原是祁连山上一寨主,于武林纷争,正邪拚斗,原是无甚了解。但却知道,明教教众四处起义,反抗蒙人暴政,就这一点,赞阳顶天为英雄,倒不为过。”
白观轻轻叹口气,又道:“第三人么,说来却是话长了。他倒不似前两人那般遥不可及,但每每当你以为自己逼近他的时候,都会发现,其实前边地路,还有很长很长。”
罗贯中笑眯眯的道:“哦?”
青书心头一动,白观续道:“第一次见这人时,他还不过是个十三四岁地少年,我与他在武当山上斗武,他已连斗八场,更为救敌人耗损内力,单这一点,已让我暗自折服。而后昆仑山上,终至分道扬镳。”
说到此处,白观眼神微显沉重,嗓音也渐渐低沉下来。罗贯中虽然奇怪这“分道扬镳”地过程,但白观既然略过不提,他也不好出言相询。
“再见时已是黄鹤楼畔,蒙人大举来袭,大伙儿混战多处,最后被逼到绝处。正要鱼死网破,他却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手持传国玉玺,喝令蒙人退兵。而我等,也得以绝处逢生。他……却因此失踪至今。”
罗贯中沉吟半晌,道:“你是说,武当派的宋青书?”
白观怅然叹道:“正是。前二人之后,他能算是第三位英雄。”
罗贯中点头道:“白世兄所说不错,听闻此人武功极强,诛朱武二贼,行侠仗义,得太和儒侠之名,后于危急之时挺身而出,当算他一号英雄。
青书听他二人评论自己,心中只感极为怪异,百味陈杂。
白观点点头,叹一口气,再不多说。
罗贯中奇道:“没了么?”白观道:“这三人之后,我遍观中原武林,也无一人能当英雄之称,如罗兄所言,各派掌门或是占齐英、雄二字,却无大胸襟,大胆识,不足以称英雄。”说着对鲜于通一躬身道:“掌门,白观言语若有冒犯,海涵一二。”
鲜于通似乎神思不属,只摆手道:“无妨,无妨。”
“不错,不错,聪明秀出,胆力过人者不是没有,但大胸襟者却是乏矣!白兄这英雄评的精当,只是那位宋世兄,未免太过年轻了些。”罗贯中笑着说道。
白观摇头一笑,似乎将心事吐出了一些,他微感疲惫,舀了一勺清酒,用梅子蘸了,送入嘴中,而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微阖双目,似是不欲多言了。
罗贯中却仍是想着些事,只喃喃道:“儒侠,儒侠。这宋青书到底是何人物?”
青书啐一口道:“什么儒侠,简直狗屁不通!”
第一百六十六章 … 煮酒(下)
“前、前辈……此话从何说起?”似乎颇有些不适应青书的突然开口,罗贯中愕然道。
白观则是猛然睁目,眼中神光湛然,望向青书。
青书“啧啧”两声,冷笑道:“罗本,你且说说,何为儒,何为侠?”
罗贯中听得身子微震,沉吟半晌,说道:“儒者,柔也。助人君顺阴阳教化之道,亦游文于六经要义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为之儒。”
白观听得连连点头,望了一眼青书,抚掌道:“贯中兄所言甚是。”
说到这里,罗贯中想了想,他又道:“而侠……自古侠以武犯禁,似以朱家郭解为鼻祖,实则不然。有人之所,则有侠,万古恒不灭之。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为友为邻,当为侠者。”
白观在一旁点头道:“为友为邻,侠之小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惜今世无人能如郭靖大侠者,否则蒙人也不致为祸至此。”
青书双手抱胸,冷笑道:“不错,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为国为民,乃可称之为侠。而儒者柔也,说白了不过忍受二字,再多俩字,也就是明哲保身。儒所求者,不过安定不变,而侠若不挺身反抗,忍气吞声,有何资格被称为侠?儒侠儒侠,嘿嘿,说来不过狗屁!”
这一番话说的罗贯中嗔目结舌,白观脸色忽红忽青,先是愤而欲起,后却露出深思神色。
鲜于通原是脸色苍白,听得这话,苍白的脸上泛起阵阵红色,他竭力喘上几口气,看了一眼青书。却噤口不言。
罗贯中却是一拍大腿,叫道:“前辈,我有至交好友,今日若然在此,定然与你把酒言欢,促膝长谈!”
青书心头一动,淡淡道:“哦?你所说的英雄,可有他一席?”他知罗贯中行事素喜不落窠臼。但却偏要前呼后应。白观之前既然已然品评完毕,他这时引出一位英雄,却是正好。
果不其然,罗贯中挠了挠后脑,讪讪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前辈您。”
青书淡淡“嗯”了一声,示意他说下去。
罗贯中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道:“我这位好友,曾是蒙人的一位进士,但却是堂堂正正的汉人。”感受着身旁三人诧异的眼神。罗贯中语气渐渐沉凝:“他是真真正正不折不扣的一位英雄。当朝惠宗点他为进士,他坦然受之,在大都三年,刺杀蒙古要员十七位,终至事败,中书省内衙之中。激战十余场,身负重伤,终教他逃出。”
白观听得大声叫好,举杯同罗贯中碰了一碰。一饮而尽,眉眼间皆是豪兴。
青书听得心中一震,他原以为罗贯中所说地人乃是刘伯温。皆因刘伯温当年也曾抱着游戏人间的心态考过大元进士。但听罗贯中娓娓道来,却又全然不是那位总是笑嘻嘻却神机妙算的刘先生。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人是谁?”不错,一介书生孤身深入大都,连刺要员,英雄二字,当之无愧。
罗贯中道:“他姓施,名子安。表字彦瑞。”
青书听得眼中神光大亮。脱口道:“他姓施?”
罗贯中点点头,青书又道:“可认识一个叫施耐庵的?”罗贯中怪道:“我这位好友……有个别号。正叫耐庵。”
青书听得大是有趣,一拍罗贯中肩膀,哈哈笑道:“好,好,这等汉子,哪日我定当与他一晤!”
罗贯中笑道:“前辈若然有意,贯中当可引荐。”
青书笑道:“甚好,甚好。”忽而神色一敛,问道:“你说他与我气味相投,定会一见如故,却是从何说起?”
罗贯中哈哈笑道:“我这位好友早过不惑,但骨子里的血性却是从未有减。路见不平怒而起,拔剑杀人这等勾当,他做的多了。有时候我都为他杀性所惊,他却好似无所谓一般,只道: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如果遇上这等事还忍气吞声,还算个劳什子侠!”前辈,此一语出,与您适才高论,何其相似!”
青书点头道:“这等人,若非内心如明镜一般的高人,便是被昧了心窍的魔王。一怒而起,拔刀杀人,在常人眼里,可不单单是偏激了。”
罗贯中点头称是。
青书道:“如此说来,他是你说地第一位英雄了?”
罗贯中拍手道:“然也!”
白观久不说话,此时也点头道:“能考取当朝进士,显然才学过人;敢孤身潜入大都,胆气更是过人;而后全身而退,武功之强,也可想而知。称他一声英雄,倒也能当!”
青书看了一眼鲜于通,心头一动,喃喃道:“与朝廷作对,终究不大能识清时务。”鲜于通听得身子一震,在他听来这老先生声音甚小,但青书却是用上传音入密的上乘功夫。方说完这句,青书又叹道:“那还有谁,能被罗本你金口誉作英雄呢?”
罗贯中笑道:“白兄适才所说者,皆是江湖中人,罗某祁连山上一寨主,不敢多言江湖之事,以免贻笑大方。但罗某心中,这第二位英雄,却是一位明教弟子。”
青书大感讶异,白观才说过明教教主,罗贯中紧随其后,却是又搬出一位明教弟子来说,却不知是何人,能教罗贯中这般赞誉。
却听罗贯中道:“这人乃是洪水旗中一小卒,在濠州郭子兴手下为九人长。”说到此处,青书身子一震,郭子兴!伴随着这人的出现,罗贯中所说之人,已然呼之欲出了。
所谓九人长,乃是亲兵队长的职务,郭子兴身边亲兵九人,九人之长,便是这亲兵队长了。
“半年前罗某游历江湖,途经濠州,听人言那郭子兴乃当世之雄,遂登门拜谒。而至内堂,与郭子兴攀谈两句,才发现也不过尔尔。此人量小器狭,任人唯亲,亦无识人之明,绝难成就大事。住了两日,便要与他告辞,却不料遇上一桩事。”
白观听他说起义军之事,心中好奇,问道:“何事?”他早想投军,却碍于此时义军,皆为明教党羽,自己正道出身,名门高第,委实难能屈尊。
罗贯中舀了一勺酒入杯,举樽啜饮一口,道:“其时方当春季,百花齐放,甚是美丽。我与郭子兴告辞之后,信步漫游,却见一个身着军装的丑脸汉子与一位模样颇是俏丽的年轻村姑站在院子里。那村姑在花丛中嬉戏自若,自有一番好看的韵味,那丑脸汉子却是在一旁定定看着花丛,一动也不动,便是嘴巴也没张开一下。”
“我瞧这人模样虽丑,但气度不凡,大有结交之心,便要去和他攀谈。但那女子却忽道:国瑞哥哥,这百花齐放的盛景,是极难见到的。你近些日子多读诗书,何妨吟上一首,以应佳景?那被唤作国瑞的汉子摆手道:这些文人地事,我作不来的。我见他分明锦绣内藏,却只是推辞,有心激他一激,便哈哈一笑,随性作了一首诗。”
白观沉吟着点头道:“罗兄的诗,想是极妙的。小弟愿闻佳音。”
罗贯中苦笑道:“非也,非也,我愿以诗赋自矜,但和那人一比,却是全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此言一出,便是青书也是心惊,只道:“这人也有那等文采?竟将罗贯中都给比下去了!”
罗贯中续道:“倒不是他文采如何如何高,这诗还学了那大反贼黄巢一句,只是诗中那一股子豪情杀性,滔天战意,让人为之战栗。”
说着便将那首诗朗朗吟出:“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站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吟毕,众人都是久久不语。这诗委实是不修文字到了极点,纯然便是市井俚语,若说是还有一点诗气,便是最后那句沾了唐朝那倒霉秀才大反贼黄巢的些许书生气,将满城尽带黄金甲改作了遍身穿就黄金甲。但这样一首好似不伦不类的诗,其间所含豪性杀气,胆识战意,却是截然不同于赏玩***之作,仿若游戏人间,而是真真正正残酷地血性之味,铺面而来。
白观忍不住道:“这人叫什么名字?”
罗贯中道:“姓朱,名元璋,字国瑞!”
第一百六十七章 … 脱脱
“单凭一首诗,你便称他作英雄了?”鲜于通蓦地笑道,眼中略有嘲意。他极有风度的往自己酒杯中沏满清酒,漫不经心的举樽、抬手,而后置于鼻下,稍稍嗅了嗅,一饮而尽。
似是没注意到鲜于通眼中的嘲意,罗贯中笑道:“诗如其人,能明其心胸气概。这朱元璋心胸虽不见得有十分宽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