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说着干脆便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将那三个盒子扔到一旁,而后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半闭眼眸,嘴角噙着笑道:“刘先生,你还记得,光明顶上,我六叔那场剑舞么?”
刘伯温点点头道:“殷六侠绝世风姿,情深如许,绮丽绝美,却又好似生机勃然。”
青书慢悠悠地笑道:“生机勃然,先生一语中的。其实自下了光明顶后,我便一直在想,若是见到那沈振鸿,我要说什么?说:今日我来了解恩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又或者:我杀你姑父,灭红梅山庄满门,你来杀我为他们报仇吧?哈哈,这也忒的好笑了吧?”
刘伯温难得的摸摸鼻子,嘴角噙笑道:“好像……是那么回事。”
青书神情却是一肃,说道:“六叔七年为情所困,日日夜夜苦练剑术,说白了就是为了光明顶上那场倾城剑舞。而这一日一夜间的辛苦汗水,却织就了一张弥天大网,将自己给裹个严严实实,便好像蚕蛹一般。而那场剑舞……则是生息之舞,故而是因情而起,但却不是因情而灭。”
刘伯温神色一动,笑道:“愿闻其详。”
青书曼声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风吟月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仿,此生虽异性长存。”刘伯温道:“是东坡《僧圆泽传》文中摘诗。用于殷六侠之身,倒也合适。”
“三生石上旧精魂,此关***不关情,无奈情丝渺渺沥,遗梦可尚拥绣?”这些日子随着罗贯中这位大才子锻炼了这么许久,出口成章,对青书来说,倒也不是难事。刘基听得一笑道:“公子文才进步,可喜可贺。”他这人便就是这般,忍不住想奚落他人,韬光养晦固然深通,但一股傲气却是始终作梗。这话言外之意,即是青书以前文才不高,没甚水准,换做其他人听了,必是微有不渝,但青书深知刘伯温性情,却只是微微一笑,而后便忘诸九霄云外了。
便听青书续道:“刘先生,这两首诗么,便可分别印证六叔以前于现在的两方心态。不是么?他那一场舞剑乃是生息之舞,我为之震撼,苦思良久,似乎纪晓芙姑娘也没在六叔面前出现过,怎地他就能大步洒然离开,不落窠臼?似乎到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心锁,唯有自己能开。”
刘伯温眉头一锁,好似还未明白青书之意。
青书笑道:“沈振鸿么,我自然还得去找他,这人性格刚直,我若现身,指不定便会与我大战一场,却非我所愿看到。故而我亲自前去,留书一封,详述始末。他若有意报仇,便自来找我,躲躲藏藏,也不算英雄!
第一百七十二章 … 莲舟
江湖弥弥浅浪,人生几度飞鸿。
弹指今昔,数来不知几千年。
兴衰成败,荣辱胜负,好像都只是晃眼即过。
武当的崛起,也就在这数十年间。但这数十年,在新一代江湖英才的眼中,却是极为漫长的,几乎是漫长到无从追溯。
如果有人说到武当这两个字,多数人脑中第一反应下意识掠过的,会是那位横绝古今,傲视群伦的张真人,一身道袍,眉目慷慨,长长的白须,道骨仙风。
而第二个想到的,不是武当的掌门宋远桥,却是二侠俞莲舟。
江湖弥弥浅浪之中,一舟孤帆亮起,气定神闲,自横江中。
俞莲舟威望之隆,甚至在宋远桥之上。
这位武当二侠,总是带着一分高山雄岭的沉稳,面上波澜不惊,好像万事万物都不能打动他半分,但实际上呢,却是冰山火种。
俞莲舟独自走在山间险道之上。一步,一步,宽厚的肩膀,淡漠的神情,以及步子与步子的节奏,都透着一股无可比拟的从容淡定。你甚至可以相信,即便是此刻天踏下来,这个男子都不会弯一下腰,低一下头。
这是青书所没有的,也是他所敬佩的。
若说父亲是谦和儒雅的月下清竹,这位自小便敬重的二叔,则是深藏不露的一潭幽水。而这潭幽水,定然火热火热。
可以说,武当七侠之中,不娶妻不生子的俞莲舟,对于兄弟骨肉的情谊,看得比谁都重,却藏的比谁都深。
先是在紫霄宫中惊闻张三丰离开武当,再是忧心忡忡的听到六弟离山。而后便是师兄弟齐下武当,分头寻找。**
殷梨亭从没将纪晓芙一事透露给诸位师兄弟听,大家都不知他离山作甚,要去何处,是以莫声谷北上。张松溪南下,俞莲舟西来,张翠山东走,宋远桥坐镇武当。
武当泱泱大派,总是须有人坐镇当中的。
俞莲舟两月来经襄樊,过蜀中,先至成都,再寻绵竹,在四川寻了二十余日,却无所得。便索性北上。可就在途中,他收到宋远桥手书,说是光明顶惊现师尊仙踪,化解殷六俞三恩怨,而正道诸人颓然而返。
言辞虽然简短,却让俞莲舟欣喜不已。
三弟失踪七年,今日终是回家啦!
陡然卸下心头千斤大石,俞莲舟心头一阵轻松,登时启程东返。这次所择路线不同,沿途小惩了几个无赖混混。便经长安。而长安之东,古道之上,俞莲舟眯着双眼看了看险峻挺拔的华山,青峰隐隐,云雾袅袅,他心道:“何妨拜谒华山掌门?”
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之险之陡之峭。可想而知。只是,在俞二侠足下,却好像大道坦途一般,浑然不费丝毫力气。
俞莲舟一步一步,稳健浩然。看似极慢,但不过大半个时辰,便至苍龙岭处,华山派驻。
一个身着青衫地年轻弟子横剑喝道:“何人擅闯华山派?”
俞莲舟眉棱一动,看了一眼那年轻弟子,双目低垂,拱手道:“武当俞二。特来拜谒鲜于掌门。”
武当二侠。威名赫赫。单只“武当俞二”四字,便不知足以令多少江湖宵小闻之丧胆。逃之夭夭。
可那位华山弟子,却显然不是这样想的。*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俞莲舟,但见这人粗布衣衫,其貌不扬,双目半闭,极类乡间老农。
当即嗤笑一声:“俞二侠英姿飒爽,岂是你这等模样?想要来华山蹭饭,你还嫩了些!”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看看自己,鲜衣怒马;看看人家,布衣老农。
还极合时机的想到,还是华山派的条件好!一定要好好学武功!
其实若是换成岳肃或是蔡子峰中的任何一人,来看俞莲舟,都会大吃一惊,立刻行礼问道。但这位仁兄却好似并没有那等眼力,也不看步伐是否轻灵稳健,也不管气质是否浩然广博,单以貌取人,以衣度人。
俞莲舟双眼一睁,静静注视着这位华山弟子,目光深邃悠远,波澜不惊。这年轻人被他一望,好像优越感陡然消失,心中微微发毛,想要张口呵斥,却是怎么也开不了口。
正当他老兄被注视地快要暴怒的时候,俞莲舟一敛双目,淡淡的一抱拳道:“如此,打扰了。”说着一转身,便要转回山下。
这一转身,映入眼帘的,却是两个年轻人,一人葛衫,腰间别了个大酒葫芦。一人黄袍,背负一柄古拙长剑。
俞莲舟双目一扫,见这葛衫青年举手投足都流露一股出尘之气,显然玄门心法已然臻至上乘的境界;而那黄袍青年长剑指天,锋锐外露,剑法想必也有相当修为。
俞莲舟暗赞道:“好一双少年!华山有此二人,中兴在望!”想着又不由黯然忖道:“除去秦添、清叶,武当更有何人?”而后又是想道:“青书若在,武当定然兴旺百年。”
微微摇了摇头,俞莲舟一挥长袖,大步下山。
葛衫青年见这人步伐身形,不由“咦”的一声。身旁那位黄袍青年原本目中无人,听得葛衫青年这一声,不由驻足回望。
葛衫青年一个健步上前,拦在俞莲舟身前,拱手道:“小可罗本,敢问前辈尊名?”
俞莲舟微惊道:“你不是岳肃或蔡子峰么?
那位青衣的华山弟子已然笑道:“罗大哥,他自称武当俞二侠,哈哈,笑死我了。你莫理他,一个讨饭的贼汉子而已!”黄袍青年横他一眼,低喝道:“闭嘴!少丢人现眼!”那弟子不料师兄言辞陡峻,不知所以,弄了个面红耳赤,却始终不敢争辩一句。
黄袍青年走到俞莲舟面前,目光锋锐,一字一句道:“敢问可是武当俞二侠?”说这话时,眼睛还自盯着俞莲舟,气势强悍,好像要把人生吞活剥了一样。
俞莲舟微微一笑,即便是千军万马,山崩地裂,他也未曾惧过。武当七侠什么阵仗没见过?岂惧区区一少年哉!
他从容不迫的说道:“鄙人姓俞,草字莲舟。”
罗贯中大喜:“今日得见武当二侠,风范若斯,不负平生矣!”黄袍青年面色忽地一白,翻身下拜道:“华山蔡子峰,拜见武当俞二侠!”
那位青衣弟子,双腿早和筛糠一般抖个不停,噗通一下跪倒,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也是,尚在师门历练,还没正式踏足江湖,却得罪了这么个大巨头,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俞莲舟哪里会和他计较这许多,先扶起蔡子峰,又看了一眼罗贯中,心中一喜,笑道:“鲜于掌门又收佳徒焉?”
蔡子峰低眉敛目,恭敬道:“这位罗兄,乃是师尊延请上山的客人,并非华山弟子。”
罗贯中则是笑道:“在下姓罗名本,草字贯中,原是祁连山一匪徒,专与朝廷作对。草莽之辈,却让俞二侠见笑了。”
俞莲舟面容一肃:“我东来途中,多闻祁连山六杰者,可是足下?”罗贯中笑道:“所谓杰者,殊不敢当。”
两人对视一刻,蓦地齐齐大笑。
蔡子峰对那青衣弟子喝道:“还不快去禀报掌门,有贵客来访!”那弟子忙一骨碌跃起,便要往内堂奔去。蔡子峰又道:“你且慢着!后山两位师叔祖,也请到剑气冲霄堂来!”
要知俞莲舟地身份低位,江湖之中委实是少有人及。武当少林并驾齐驱,少林三神僧和武当七侠,俱是驰名江湖的大人物,较之昆仑、华山等派的掌门,也是不遑多让。原本鲜于通于他身份相当,出来相迎也就罢了。但蔡子峰考虑到的是,武当这次并未上光明顶参与盛事,若是这位俞二侠图谋不轨,突然发难,恐难能制住他。两位师叔祖反两仪刀法狠辣绵密,众人联手,也能制得住他。
他却不知,今日,又岂止是俞莲舟一人到来?
三人一路走过,罗贯中和蔡子峰都是不由自主的落后半拍。
有些人,即便是其貌不扬,即便是古拙低调,但他特有的气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溢乎其外,让人情不自禁的生出尊敬。
俞莲舟就是这样一个人。
沿着小道走了一会儿,眼前豁然一亮,屋舍俨然,砖瓦齐整,场中弟子习剑比武,汗水挥洒间,洋溢着的笑容,明朗的让人双眼都有些刺痛。
第一百七十三章 … 冲霄
宋青书百无聊赖,很随意的坐在浓郁的树荫之下,乘着习习凉风,啜着一口儿小酒,恨恨的看了一眼在他身旁打坐的蓝袍青年,目光流转,似是不经意的扫过场中习剑的弟子。
今天是来到华山的第十日了。在和刘伯温谈过之后,青书
他老兄武功之高,鲜于通早知根底,想着华山派中武学,没一项能及得上这位前辈所学,也就无需遮遮掩掩,遂吩咐弟子习剑时大可泰然一些,甚至于有所不懂,都可去请教请教那位老前辈。
这边风景独好,也自凉快,天方亮时,青书便落座此处,但他甫一坐下,便见华山弟子陆陆续续的赶到,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练剑用功。
偷看其他门派习武练剑,向来便是江湖大忌,被擒住者轻则废尽武功,重则击毙,门户之见,似乎由此也可略窥端倪。
青书大感尴尬,他往昔也曾窥见他派上乘武功,但这般明目张胆,却有些说不过去,想着便要回避。但还未等他起身,岳肃老兄便已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兴冲冲的背了一段内功心诀,十分虚心的问道求解。
宋青书目瞪口呆,这、这世上哪有人将自家秘籍背给外人听的?仔细一听,好像还是镇派之宝紫霞秘籍。他有过耳不忘之能,听了这玄门正宗的上乘心法,心中大感其奥妙之处,较之纯阳无极功,又是一番天地。
沉吟一会儿,青书又详问岳肃如何搬运周天,何处穴道打通,何处又未通,而后寥寥数语,却是令岳肃恍然大悟,连连称妙。
更提及“圆通定慧。体用双修”一语,暗语剑道、气功并无轻重之别。至于岳肃听进去多少,将来的气剑之争是否还会发生,却是青书所不能定论的
场中一个身着淡青色长衫的小小少年正运使着一套剑术。绵绵密密,青书看得眉棱一动,暗道:“是养吾剑!”
当年的白观,最擅长的剑术,不是希夷剑,不是夺命连环三仙剑,却是这一套养吾剑。一剑一剑。浩然正气充斥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