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陌俣健!?br /> 青书也不看账本,只笑道:“不错,不错。”
罗贯中见两人应答如流,纯然没有半分聋的样子,不由惊道:“原来你们不是聋子!”
秦明秦俊相视一笑,齐齐道:“咱们本就不是聋子,不过像公子说的,市场需要的时候,做啥都行!”望向青书的眼神满含崇敬之色。
第一百九十一章 … 争将
霁日晴空,猛然狂风大作,迅雷轰鸣,震电骤闪,黄豆般大的雨点一颗一颗砸了下来。
才走出秦卿布庄两步的罗贯中被淋了个全身透湿,慌忙退了回来。秦明秦俊两兄弟取了一套绸衫与罗贯中换了,青书却是独自站在门前,望着天威大振,暴雨倾盆。
他蓦地摇头笑道:“迅雷疾电,怒雨横天,这老天爷……在发怒么?”
罗贯中换上绸衫,正啧啧自赏,暗道平生未穿过如此衣衫,今日却是过了一把瘾。听得青书这话,登时冷笑道:“四方战乱,烽火难休,流民乱窜,天民不聊生,啧啧,这老天爷要是还不怒,可就真没天理了。”
青书回头看他一眼,微微一笑:“你很不满么?”
罗贯中心头一动:“他要招揽我么?”眼神不闪不避,迎了上去,目光清亮,一字一句的答道:“不错,我不满久矣。”
此话一出,青书身上蓦地气势大涨,一双眸子神光大振,清亮无比。他徐徐道:“那么,若我起事兴兵,阁下能否助我?”
罗贯中回头看一眼秦氏兄弟,摇头笑道:“腾龙之街,秦氏之卿,呵呵,宋兄文韬武略,固然胜于在下,罗某心服口服,但说到甘心为君所用……”说到此处,却是顿了一顿,似笑非笑。
宋青书微微笑道:“如何?”
罗贯中话锋一转,望向门外纷纷收摊的小贩,急匆匆行走的买客,伸手一指,笑道:“龙城腾龙,皆君业乎?”
秦明秦俊两兄弟笑道:“何止,公子之业,遍布大江南北。财力之雄,富可敌国。”
青书淡淡一笑:“苏杭织布,南洋珍珠,江西清茶,湖广稻香。皆我臂助。”此语方毕,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陡然升起。
诚然,这几乎大半个江南的财力都为他一人所用。莫说三千甲兵。便是十万大军,也能兴于一旦。
这个年代,有粮食就代表着
罗贯中目中震惊之色一闪即过。叹道:“如此,还有何忧?”
青书目光一凝,正视罗贯中,肃然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罗贯中一怔,苦笑道:“我么?”青书道:“不错。我欲以罗兄为我练兵之将!依我如今财力,便是数十万大军,也能一月集齐。然则如此不过乌合之众。若要横行天下。无精锐之师,不啻痴人说梦。故而宋某欲拜罗兄为将,练一支精兵。”
罗贯中似笑非笑的望着青书,悠然道:“宋兄有十足把握……罗某会答应么?”
秦明听他言语无礼,眼中寒光一闪,欲要说话,却听青书道:“秦明、秦俊。你们退下吧。”秦氏兄弟躬身道:“是。公子。”亦步亦趋,退往后堂。
一声轻叹悠悠响起:“我倒有十足把握。你会答应。”
罗贯中听得一怔。
刘基羽扇纶巾,飘然而来。雨势虽大,却没怎么淋湿他,却是他体表真气鼓荡,弹开滴滴水珠。
刘伯温悠然踱步,淡淡道:“若公子未有兴兵之意,或许刘某人这一生也就隐居山林之间,避世不出。你罗贯中也就浪荡江湖,无一展抱负之机。”
罗贯中摇头道:“未必,未必。”
刘伯温叹道:“罗本,我昔年不想教你,你猜到其间缘由了么?”
罗贯中不料他话锋陡然一转,怔忡半晌,沉吟道:“先生是嫌我不听话,肆意篡改您所教授的东西,好几次险些连命都给丢了,让先生费尽心力。您想必是厌烦了我,故而将我赶了出去。”
刘伯温眼神悠远,摇头笑道:“罗本啊罗本,我赶你出门,并非是因为我厌烦于你,而是……你是和我一样的人啊……”
罗贯中身子一震。
刘伯温长呼出一口气,看向罗贯中地眼神渐趋柔和,微笑道:“若非当初我莽莽撞撞的呼吸吐纳,莫名其妙的领悟了高深内功,更得了天山折梅手的残谱,胆大妄为的寻各门各派精妙招数融入其中,更盗得鬼谷子秘传吴起手札这等阴阳造化之学……又怎么会有今日地刘伯温?”
顿了一顿,刘伯温又道:“当年我传你百家学说,以及我翻阅道藏领悟的玄门内功,你却肆意改之。几经波折之后,我固然被累的半死,但也让我明白,你我注定不为师徒!”
罗贯中蓦地双膝跪倒,磕了三个头,眼中已然有泪光闪动。
刘伯温伸手搀他,道:“傻孩子,你想问为什么是么?你资质不下于我,跟着我终难成大器。若不赶你出去,让你阅尽人情冷暖,如何能成就今天地罗贯中?你百家之学已渐趋圆融通透,一身武功也近融汇,我……很是欣慰。”
罗贯中道:“师……先生大恩,罗本毕生难报。”说着望了一眼青书,又道:“只是,若以此为因,要罗本为宋兄之将,未免……”
刘伯温笑道:“你想不通么?我说那许多,不过是说,你和我,是同一类人。”
罗贯中微微一怔。刘伯温轻摇羽扇,悠然道:“我刘伯温为读书而读书,为习武而习武,为造反而造反。你罗贯中也一样。我们……从来就不是甘于寂寞地人。”
宋青书微微笑道:“故而先生浪迹天涯,遍寻明主,至今十三年矣!”
刘伯温看他一眼,笑道:“你我西湖相遇,大打出手。我终不是你敌手,应邀到庄园一叙,一见如故,遂成刎颈之交。”
青书伸出手来,俊脸含笑。
刘伯温也是伸出手去,“啪”的一声,双掌交接,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罗贯中颇是不可置信,只道:“先生,您就这样供他驱策了么?”
刘伯温道:“不错。公子大才,财力亦雄,又通孤云虚侵之道,虚实诡诈之谋,早具枭雄之姿……”
罗贯中嗤笑道:“天下有此能者,未必就小了。宋兄,莫怪罗某直言,较于其余豪杰,阁下过人之处,唯武功与财力尔。”
青书笑道:“不怪,不怪。”
刘伯温看一眼罗贯中,说道:“我生性孤直,你亦如此。傲气凌人,口头上从不服人。其实你心里已经服气了,不是么?”
罗贯中看了一眼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宋青书,心中地孤傲之气的确涌了上来,但傲在何处,不服在何处,却是说不上来。
对方明明什么都比自己强,但……我却始终不服。
刘伯温瞧他模样,知他倔性发作,也不再说话,只笑吟吟的看着他。
青书背负双手,也自微笑不语。
气氛好似尴尬,好似和睦,极是寂静。
门外商贩皆已收摊,大街上空无一人。只听得“滴滴答答”的雨打屋檐声,不绝于耳。
罗贯中蓦地高声道:“宋青书,论文才武功、经营谋略、人脉财力,无论哪一方面,你都比我强。不错,你什么都比我强。按道理我该心服口服才是,可是我就是服气不来。”他似乎义愤填膺,但胸中一口气吐出,仿佛卸下千斤重担,让他陡然间便轻松下来。
刘伯温脸色不变。青书依旧微笑。
罗贯中怒道:“你们为何不说话?”
刘伯温看了一眼青书,两人相视一笑。
罗贯中愈发愤怒,内力鼓荡,绸衫无风自鼓,大声道:“有什么好笑的?很好笑么?”
青书悠然踏上一步,笑道:“罗兄,少安毋躁。”
罗贯中瞧他脸上笑容,怒不可遏,抬掌便往他面门击去。
“啵”地一声响,罗贯中好似断线风筝一样飞出老远,撞烂一排椅凳。青书悠然掸袖,嘴角挂着笑意,目光湛然。
罗贯中全身剧痛,挪了挪身子,挣扎着站了起来,胸口不住起伏。他心中陡然勇涌起一阵悲意,知道终己一生,武学之道上,是永远胜不过对方的了。
青书叹道:“不错,似乎什么你都弱我一筹。然而,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坐镇中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却非罗兄不可。”
说到此处,青书躬身一揖到底,言语恳切:“我方能为将者,唯我一人,自是不够,你我之间,于此道又何不较量一番?还请罗兄为我臂助,角逐天下,肃清宇内,还我汉人江山。”
罗贯中一怔,望着这个躬身施礼的男子,心中怒气不知怎地就化的一干二净。继而升起地却是一股子豪情。
虽然我在其他方面胜不过他,但这统兵为将之道,沙场厮杀之能,我却能胜之。
罗贯中蓦地跪倒在地,沉声道:“罗本参见公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 三方
九莲山上,南少林中。
演武场上,一僧一俗激斗甚剧。
僧衣的和尚大呼痛快,一拳一脚运足真力,劲风四溢,声势颇为不弱。而那俗家弟子,则是面带微笑,悄无声息的招架格挡,将对方杀招绝招一一化去,用的竟只是一套最基本的罗汉拳。
红叶禅师手持扫帚,慢吞吞的将被劲风激荡的四处飘散的落叶扫到一处,望了一眼打斗着的两人,轻轻笑着,自言自语道:“一月功夫,以罗汉拳催出散花掌劲,倒也不慢了。”
场中相斗的两人翻翻滚滚的斗了四五十招,那和尚大喝一声,疾喝道:“咄!”双拳送出,竟是“一拍两散掌”中的杀招。
这一招厉害之处便在于,将“一拍两散”之意发挥的淋漓尽致,以拳代掌,让人避无可避,只得正面相迎。修为高深者往往看准时机,以此招迫得对方不得不接招,而后挟无俦内力正面相攻,从而取胜。
果不其然,那俗家弟子退后两步之后,猛地发现对方双拳已迫在眉睫,但他也不慌不乱,马步微屈,退后一步,双手圈在胸前,呼的推出,与对方拳劲撞在一处。
这一招,是“罗汉拳”中的一式“双圈手”。当年张三丰便以之破去昆仑三圣绝技,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两人真力一撞,那和尚身子一晃,便拿桩站定。而那俗家弟子,则是蹭蹭蹭倒退七八步之远。
红叶禅师一边扫地,一边喃喃自语:“一月散花,两月擒龙,三月达摩,四月般若。五月须弥,半岁而至脱胎,六字真言始可学也……”
场中那和尚啧啧道:“师兄,你莫不是服了什么奇药不成?一月之内武功突飞猛进至此,了不得。了不得。”
那青年微微一笑,却不答话。和尚哈哈笑道:“咱们再打过!”纵身上前,飘飘忽忽一腿踢出。正是少林绝技——如影随形腿。
青年还未来得及拭去额角汗珠。只得苦笑一声,“一苇渡江”的身法展开,避过这一腿。右掌微斜,左掌前探,“穿花式”使出,批亢捣虚。
红叶禅师依旧扫着地,嘴角挂着神秘莫测的微笑,仿佛眼前的两人打斗与他毫无干系——
无敌分割线…
武当山顶,天风激荡。
张三丰卓然而立,风吹的他衣袂飘飘。须发飞扬。宋远桥侍立一旁,低头不语。
也不知站了多久,日已西斜,余晖脉脉,轻轻抚在宋远桥微微佝偻的背上。
张三丰目光悠远,望着红云斜阳,轻声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远桥强笑道:“师傅。您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张三丰将手一摆。先是摇了摇头,而后回首,细细打量了这个大徒弟一番,叹道:“远桥,你也老了啊!”
宋远桥听得鼻子一酸,似是感叹,似是自怜,似是慨然,似是悲恸,他长长呼出一口气,眼睛阖上,久久不语。
晚风低吟,抚在他被沧桑刻满的脸庞上,张三丰低叹一声,喃喃道:“我们……都老了啊……”
不多时,月上树梢,天色向晚。
武当山一向都是静谧的。
站了这许久,张三丰似乎微微有些倦了,振袖转身,便要往山下走去。好像想起了什么,他一转身,侧头想了会儿,问道:“翠山还没回来么?”宋远桥一怔,道:“弟子已吩咐清风,一有五弟消息,立即通报。”
张三丰捏了捏拳,苦笑道:“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吧。”
宋远桥脸上也是划过无奈地痕迹,叹道:“三弟明里不说,但谁又不明白呢?当年之事,多半就是五弟妹所为了吧……”
张三丰摆了摆袖,道:“老道士原也早猜到,只是……唉,老三在光明顶和殷天正大斗一场,也算是出了口气。但这心结……”宋远桥道:“三弟卧床十年,这怨恨又岂是朝夕可化?弟子私下揣度,这些年他游走江湖,必然早寻了殷白眉比试,一输再输,一定几经生死,而唯在光明顶上胜了一场……”
顿了一顿,宋远桥苦笑道:“非是三弟心胸不广,换作弟子,每日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