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神雕侠夫妇自然不怕,但他儿女呢?
于是本可仗剑劈开断龙石的杨过封死水路,费极大功夫凿出另一条路,更在墓外布下大阵,以求后路。
他尤觉未足,杨过本就是思虑极深的人物,便是黄蓉也看不透,小龙女有孕的消息他没告诉任何人。在蒙古大军压境时,杨过抽身赶往襄阳,将随身玄铁剑赠与郭靖黄蓉,并潜心编纂一条二十四字箴语:“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句话何其巧妙,“武林至尊”的诱惑足以让任何人趋之若骛,而“号令天下”四字,忽必烈如何容得?
屠龙倚天,终成动乱江湖之源。
坚壁清野,分藏武功终是好的,在郭靖看来,杨过此举百利无害,义薄云天。::::但黄蓉总是觉得杨过忽然到来颇有蹊跷,想到对方武功绝顶,定然不是骗取神功绝技来的,但心中总是惴惴,生怕他占了一丝便宜去,便将最重要的六脉神剑交付到女婿手上,令他突围,而武穆遗书则另录一本,同襄阳千册藏书一道葬在独孤求败剑冢之外。
这是狡兔三窟之计。坚壁清野固然是好的,但前辈心血绝学,总不能失传。
犹疑着没有得出结论地黄蓉终于是同意杨过想法,杨过更是延请巧匠锻铸。
当分别藏有兵书秘籍地倚天剑屠龙刀出世后,不数年间。江湖和庙堂的两方势力均被吸引过去,神雕侠如何如何,忽必烈虽有着人数度深入终南山,循水路而进,却再找不到杨过下落,十数年后,终是作罢。
而与此同时,郁郁寡欢地郭襄在终南山转悠了好几年,却始终再没见过当年的大哥哥一面。只见到十六个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杨过跳脱之性,从来都只是率性而为,他不想做大侠。只想和小龙女好好厮守,他做到了,但他也因此愧疚半生。
他聪明绝顶。不会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依旧选择了这般作为,是因为他料的准当天下人忙着争夺屠龙倚天时,击杀蒙古大汗的神雕侠渐渐被淡忘,他的后人会安安静静的终南山成亲。终老,繁衍。
当数十年后江湖中掀起血雨腥风时。垂垂老矣却依旧貌如青年的杨过终于熬不过内心的谴责,携着小龙女地手,在大阵的花丛中溘然长逝。
而这引出一卷波澜壮阔的武林争斗的事情始末,被神雕侠小心翼翼地记在古墓掌门历代相传的小册子里头,巨细无遗。
当年的杨逍曾偷偷窥得一角,便逃出古墓。
这位光明左使聪明绝顶,推得屠龙刀倚天剑地点滴秘辛,对那两样神兵再看不上眼,所以明明可以锱铢必较的他在赢了孤鸿子后故作不屑。一脚踏在倚天剑上。终至这位峨嵋的大高手含恨而终。
天下事因果纷纭,难辨是非。三千大千世界,十万恒河众生,纠结在一团,斩不断理还乱,但大自然自存在起便有一样永恒存在的规律…………天道。
即便星空晦暗,人心败坏,滔滔历史沉浮不知,但天道始终昭然。
心情随着乐声起伏,青书仿佛完全沉浸在里头,时而聚精会神,时而神思不属……
陡然间琵琶声一断,青书睁开双眼,轻叹一声。
周芷若望着怀抱琵琶的杨汐晴,眉眼弯弯,凑过前去,亲热地叫了声杨姐姐,然后便坐在床沿,轻声细语的说着什么。
杨汐晴神色淡淡地放下琵琶,听着周芷若颇为抑扬顿挫的话语,陡然间脸色一变,若有所思,继而竟是怔怔掉落两滴泪来。
俄顷,她微微点了点头,泪珠共着琵琶,无声滑落地上。
俞莲舟接替武当掌门之位,青书是出席了的,恭祝二师叔之后,和父母好好聚了一番,便又自下山。
临走时宋远桥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你周师妹被你娘宠坏了,脾气或许有些娇纵,你且容忍些。呵呵,杨小姐是个好姑娘。”
然后广袖一拂,深山闭关。
青书想到杨汐晴再不提杨过小龙女之间的旷世之恋,若有所思。
四月末,石头城外。青衫男子和黄衫女子并肩看着漫天彩霞,男人伸出手来,轻轻叼住黄衫女子的纤纤素手,她娇躯微微一颤,究竟未曾闪躲。
是年五月,除再往南的贵粤闽三省,长江以南皆为宋青书属地。
如刘福通、韩山童一类反王,虽经明教高层调和,但彼此之间仍是颇有芥蒂,徐寿辉身死,他俩虽有兔死狐悲之感,但仍是不免暗自痛快。
所以当知道安徽并两湖两江之地尽属宋青书时,他们选择沉默。
邓愈扫荡湖北时,于山间遇土匪,引兵要剿,却几番被击退。邓愈由是奇之。
再斗十数日,邓愈兵分两路,迂回绕道,终擒此贼,彼此间却惺惺相惜,请示青书招降时报上姓名,却让宋某人大吃一惊。
这人他有过一面之缘,免贵姓常,双名遇春。
罗贯中坐镇洪都,随时准备出兵广东,而傅友德则是屯兵宁波,兵锋直逼福建,邓愈兵进蜀中,邓顺兴守汉阳,刘伯温、李善长兴夜回建康府。
夙兴夜寐的谈了三个晚上,知晓邓愈五万精兵定蜀中之后,要再打刘福通不免稍嫌不足,青书坐镇建康府,拥兵十万,虎视中原。
六月十三,邓愈定蜀中,修整待发。
同年七月,傅友德于汕头大败,损兵折将,自己亦几乎丧命,只得返还宁波。
七月五日,罗贯中与傅友德合兵罗霄山南脉,兵进广东。
是月,张士诚与丞相脱脱转战数月,终是让这丞相无计可施,亦奠定霸主地位。而亦在这一月,韩山童失踪,韩林儿接替父亲帅位,尽管和汝阳王大战元气大伤,但依旧实力惊人。而刘福通身处数方间隙,欲展抱负而无处可展,却是最郁闷的一个。
七月八日,在青书看来注定是一个好日子。便在这一日,除俞莲舟、俞岱岩、张翠山之外地其余四侠皆尽赶到建康府来,白衣长剑,天下无双。
而他们带来地消息也让青书觉得一阵兴奋,他们回来了,苏若雨自然而然也就要回来了。却听张松溪道:“翠山回书武当,不日将临岸下船,谢逊掌屠龙刀登明教教主位,却封了无忌作光明左使。他们在海上同一堆波斯人大战一番,朝廷的人也出现了,结果是韦一笑战死,杨逍失踪。”
想到那个阴恻恻飘忽忽却又不失豪气地青衫汉子,青书一阵默然无语。
他想了想问道:“五师叔有没有提到灭绝师太,以及紫衫龙
宋远桥叹道:“灭绝师太在杨逍莫名失踪后,长啸三声,御舟而去。而紫衫龙王,我却不大清楚。”
青书心里默默道:“看来若雨将黛绮丝诱过来了。”想起张松溪适才有言“朝廷的人”,他又问道:“那元廷的贼人呢?”
莫声谷哼一声道:“其他人都死绝了,无忌这小兔崽子却始终要护着那个妖女……”殷梨亭皱眉打断他道:“七弟!”
青书哑然,妖女是谁,他虽事先不知,但现在要猜也猜到了。
和莫声谷打趣两句,便安排父亲和三位师叔沐浴洗漱。南方基业几乎已定,除福建一省,其余两地均是势如破竹。
只是谢逊他们,终于回来了。
数百万明教教众,还是否一盘散沙?
ps:其实最近大伙儿抱怨远不如前,我都知道,自己写的也很累。不过我在努力尝试,单单写武侠我铁定能成,但你们认为不爽的感情戏,战争戏,是我为了下本书的尝试。有过犹豫写架空,所以写了战争,写了问鼎。
大伙儿或许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些糟蹋了这本书,但若不犯错又哪来的进步?,近来读了好一些书,心态平和了很多,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构想下本书,不求多经典,只求博君一笑。
写了半年,学到很多,这本书也快完了,感谢兄弟们的支持和包容。
兄弟们看书是图爽,许是没见过咱这么糟蹋书的,但如果有各种想法,还请不吝赐教。书评区里也不是不让骂人,骂着发泄发泄也成,没关系。
第两百二十八章 … 助阵
当苏若雨再次踏足这片土地的时候,忍不住百感交集,一路上和黛绮丝的斗智斗力都令她疲惫欲罢,而在冰火岛上于多方势力间数度斡旋,更是耗损极大。 宋青书托她务必招揽金花婆婆,将来开拓海路,好扬中华天威。
黛绮丝航海之技极精,在谢逊等人开拔中土两日之后方才领苏若雨和小昭离开。却偏偏能赶在他们前头回到中土,武当四侠才同青书言明张翠山等人回归一事,当天晚上苏若雨便赶到建康府来。
在她回来之前,一封书信从古墓传来,青书通览一遍,手心不知捏出多少汗渍,透过窗望向北方的目光阴郁无比:谢逊,你好大的胆子!
“……逊以身份可疑欲斩草除根,仗屠龙刀锋而无不利,杨逍忆光明顶上此女自言古墓门下,故暗使弹指神通之技欲救之,奈何刀锋太利,幸武当五侠提笔架住,逊乃收刀……”
信后的落款是个熟悉的名字…………杨逍。
看着被海风吹得憔悴不少的苏若雨,青书心中怜意大起,令厨房好好备了几道精致江南小菜,和苏若雨喝酒谈天,品菜说笑。
说着一路的经历,苏若雨巧笑嫣然,这个女子仿佛丝毫不记得在冰岛上的几次险死还生,黛绮丝一开始的阴谋毒害,赵敏手下高手的数度滋扰,谢逊手中的屠龙刀更是差点染上她秀气白皙脖颈上的鲜血,若非杨逍与张翠山几番暗中相护,只怕她早已饮恨番外,但这些都被她无声带过。
但从杨逍隐晦的书信中,青书却是瞧见了那时表面平静无波的冰火岛内里是如何的波涛汹涌!
一如既往的谈文论武,苏若雨明亮的眸子里并无不满之意,只含着一弯笑意。
宋青书心里又是一阵怜意,她眼眶下一圈的晕青较之原先自是失了几分神采,但如今的她在青书看来却是最为动人地。
不知不觉深夜已至,谈风论月之后。苏若雨倦意上涌,恋恋不舍的将宋青书送出小轩,终是下榻睡下。
当一个女人舍弃了所有才智所有尊严甘愿为她心仪的男人做任何事情时,后者得到的,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宋青书握卷凭栏。月光皎洁,柔柔地光华投将下来,如银色的细细薄纱,温润无暇。
由来何事话沧桑?踏遍天涯两茫茫。
第二日上,青书同苏若雨说清周芷若与杨汐晴之事,她只淡淡的听着,嘴角噙着笑。好奇的打量着对方。
“你呀,跟我说这么多干嘛?”
青书话头被她打断,不由一怔,随即问道:“那,那你是如何想的?”
苏若雨白皙的脸庞上飞起两朵红云,望着天空呢喃道:“你既然起兵,自然是准备当皇帝了。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的,我出身勾栏,哪敢还有什么期望,只盼那惟愿护花之语你不要食言……”
说着神情忽地一黯:“若不是汐晴她父亲相救。此刻只怕我早已人尽可夫,那种出身本就遭人嫌恶唾弃地。现在我却能被人疼着,已经知足了。你可知道。昨夜你亲自端着小菜进我房来的时候,我真的好开
青书听得心头大痛,伸臂揽住眼前的佳人,久久不语。
远远透过窗望着他们两人的周芷若眉头皱着,低哼一声,掉头就走。
和黛绮丝与小昭见了,又给了她一层乾坤大挪移心法,明明白白的说。好生传授我的人航海之技,什么时候教完了,什么时候再给你一卷乾坤大挪移心法。然后再许诺生擒那西域头陀为她丈夫报仇。黛绮丝终是脱下金花婆婆的人皮面具,心悦诚服。
杨逍携妻女回到终南山,候了数日,终是得到消息,能在古墓之畔结庐而居。直令他大喜过望。
谢逊回归明教。听闻彭和尚一手栽培起来的徐寿辉被宋青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不由拍案大怒。他孤悬海外二十年,火性却是依旧,成昆是他头号大敌,但着人四方寻找的同时,却又听得十数万明教大军被灭地消息。
但青书轻轻一封书信以及一份礼品并殷素素的出场却将这场即将兴起的兵戈化作无形。摸到成昆头颅地谢逊大哭失声,再听闻成昆之徒陈友谅曾在徐寿辉手下为将,铁证如山,惹得他怒火更胜,但却不是针对青书的了。
谢逊文武双全,是不折不扣的枭雄之姿。却有两条软肋,第一是与成昆的恩怨,第二是义弟张翠山一家。宋青书几乎掌握着他全部的弱点,他再厉害,又还能翻起多大浪来?
当下,在张翠山一家的见证下,代表明教与正道的两大势力结定盟约,一致对外,声势空前。
只是明教内斗仍是不穷,韩林儿对刘福通甚是不愉,两方时有械斗之虞。
而宋青书这方,各派高手不绝来投,崆峒五老竟是齐至;华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