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施耐庵原本惊怒,听得这话,却转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他说的真相是什么?”
第两百三十七章 … 皇帝
对于惠帝,在围城的七日里,青书由最初的漫不经心,渐渐的也有了点点敬意。
这位蒙古皇帝虽然并不怎么英明,但至少算不上昏庸,如果是太平之世或许能当一个好皇帝,但近年来天灾不断,奸官祸国,流民四窜,已然是板荡乱世了。
围城的第六日,想是城中粮草稀缺,士气不振,张无忌麾下彭和尚领军攻打的北门险些告破,惠帝为求激励士气亲自登上城头,挥剑杀敌,身中数刀而退。
仅此一点,也是值得敬佩的。
第七日上,元惠帝登南门,喝令强弓硬弩相攻,竟是颇有法度。青书手握兵书,坐镇中军,眯着眼睛静悄悄的打量着这末世皇帝。
自起兵到现在,已有七年时光了,与师弟张无忌携手,打下大片的江山,在这一刻终于达到巅峰。
可是,他心里却没有多大的兴奋之情。
所谓的真正快乐到底是什么?
摸了摸颔下微须,他心里如是想道。
这些年豪情快意,驰骋天下,却并没有真正的快乐过多久,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许是家中父母安康,三位红颜善解人意吧。
望着城头上声嘶力竭的元惠帝,北靖军的主帅轻轻叹了口气,那卷兵书被他置放一旁,轻装上阵的他伸足在车驾木板上一点,缓缓腾空。
武当地梯云纵轻功。妙就妙在能凌空换气转折。每一转都能腾两丈之高。气尽时候足有十余丈高。
武当派有这份功力。并不在少数。宋远桥一口内气能六转至十二丈之高。却不敢动用。何也?
血肉之躯从那等高度笔直堕下。想活不想?
但宋青书今天这样做了。
大都城门高达十数丈。不可不谓之城坚炮利。高峻险拔。但以宋青书之能。一口气用到尽头。恰恰登上。
身旁流矢不断。但却无一根能伤着宋青书分毫。反被他连连借力。凌空数转之后。他身子一旋。觑准机会以足踏箭。如登浮云。蜻蜓点水一般踩到城头。委实迅捷无伦。他周身罡气涌出。伸指虚点数下。便倒下七八个弓弩手。
惠帝大惊失色,他浑料不到世上竟还有如此出神入化的轻功,直视坚城高墙于无物。护卫两旁地禁卫大喝道:“护驾!”一挺长戟便往青书攻去。
青书轻叹一声,扬手挥出三道劲气,点倒几名禁卫。身形一晃便到了惠帝身前,右手拿住元帝脊上大椎穴,缓缓吐气开声:“尔君在我之手。投降不杀!”声如雷霆阵阵,几乎覆盖整个城池,天上风气翻涌,黑云压城,铅凝似铁。
大都守卫军备都是左摇右晃的站立不住,离得近的当场便被震晕了过去。城外的北靖军见主帅神威勇悍,士气大振,当即一举而破城门。
惠帝被青书生擒,提得老高,原本还存一丝希望,此刻见城门打破,一涌而入黑压压的人群,不由得面如死灰,神色瞬间枯槁。
大都城告破。
在安抚百姓。四派军队扫荡余孽之时。宋青书仍是花了一番时间安顿好寻死觅活的惠帝。
在这个世界里,他看得起的人不多。司马弥卿算是一个。他的遗愿,青书无论如何都会尽量满足。
次日,改大都为北平。
过得两日,崇明王张无忌请命领兵北上扫荡,北靖王坐镇北平。
青书登上长城,俯视山河如画,心中竟是生不出半点感慨。
刘伯温一袭缁衣,手摇羽扇,轻飘飘的登上长城,潇潇洒洒地躬身行礼:“参见王爷。”
青书身穿镶金边的玄色衣衫,背对着刘基苦笑道:“先生真要和我拘礼么?”
刘伯温正色道:“王爷此言差矣,今时不同往日,掌天下兵者两人,属下不和您拘礼,莫非还要向崇明王屈膝么?”
青书叹道:“我与无忌同出一门……”
刘伯温打断他道:“王爷心慈,人家未必手软,抉择之时,望您切莫糊涂。”
青书默然不语。刘伯温沉吟许久,欲言又止。半晌,青书问道:“高邮此行,有何斩获?”
刘伯温低眉答道:“施子安一怒杀妻,更剐了张士义,随后打出高邮,不知所踪。”
宋青书脸上一派云淡风轻,闻言笑道:“他不愿来投也就罢了,我也懒得找他。先生倒是没必要扯谎。”
刘伯温一惊,随即苦笑道:“因我之故,令他如斯痛苦,何必再去烦他?”
青书点点头,伸手搭在被岁月磨出不知多少沧桑痕迹的巨大石块上,目光悠远,望向北方。么?”赵敏把张无忌扯到帐篷里,酝酿许久,问道。
张无忌全身甲胄,闻言一愕,拉着赵敏滑嫩的小手,笑道:“敏敏你说什么,天下还未定呢,再说了,宇内皆知北靖王为正,崇明王辅之,要做皇帝,也轮不到我。”
赵敏咬了咬嘴唇,轻轻道:“宇内皆知……怕只怕宋师兄不知。”
张无忌怔忡一会儿,他是个极聪明的人,如何听不出妻子的言外之意?脸登时便黑了下来,沉声道:“当年我身中玄冥神掌,是宋师兄送我到少室山取少林九阳功救命。可以说我姓张地一条命有半条是他救得。何况,以他的武功要杀我简直易如反掌。敏敏,你切莫乱说话。”
说到这里,他又神秘一笑:“我同你说个秘密,前天晚上我以令人连夜送信与宋师兄,更遣人往光明顶颁布圣火令喻,以拥他登基为帝。哈哈,宋师兄一定惊讶的紧!”
赵敏白皙的脸庞上涌起一阵红晕,似乎有些急,她拉过丈夫,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张无忌闻言脸色又沉,黑着脸又要呵斥,可赵敏却竖起手掌,一字一句的大声道:“我以特穆尔家族起誓,刚才我所说的句句属实,绝无半分杜撰。无忌哥哥,你要证实也十分简单,以你的武功,偷偷去见那人一面,一切也就水落石出!”
张无忌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急促的喘了几口气,好容易才平复下心情。
第两百三十八章 … 封赏
北平鼎定,崇明王北上扫荡数月,杀贼万余,俘获粮草辎重无数,蒙元势力为之一肃。
而后王师归来,北靖王引领诸将出城十里迎接,师兄弟二人执手回殿,共叙别情。
金碧辉煌,雕栏玉砌,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青书玄袍玉带,峨冠短须,屈指近八年的天下之争,隐隐浸润出一派威严霸主风范。今年他恰恰三十出头,皆因军旅清苦,竟是至今无子,好在王妃杨汐晴已怀七月身孕,一干仆妇下人无不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而张无忌则是一袭明黄色劲装,威武不凡,昂首阔步,然大将风度。他因义父之死大受刺激,遂秉承明尊基业,大兴刀兵,凡蒙兵遇之,无不被斩作数截,好似唯有这般,才能泄去他心头的点点恨意。
大殿上空空如野,未有一人,俩师兄弟携手大步而入。
却听张无忌长声大笑道:“师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如你我兄弟白手起家七年而定之,却是少有。即便是光武帝英明神武,亦是借了宗室之名,费了七年方才扫荡群雄,比之你我,却是稍弱了一筹。”
青书听得微微皱眉,依张无忌之性,绝不会出此好大喜功之语,莫不是这昔年敦良厚重的小师弟,当真变了?
见师兄不语,张无忌呵呵笑道:“伟业丰功皆已创下,抚定百姓之后,想必就要定帝皇之业了。”
青书身子一震,眼神骤然亮起,他缓缓道:“无忌,你想当皇帝么?”
张无忌神色一闪,笑道:“我等北伐之时,便一向是北靖为主,崇明辅之,如今天下大定。依然如是。师兄,我手书的那封信。你收到了吧?”
青书听了。默然半晌。又道:“无忌。你想当皇帝么?”
张无忌将牙一咬。俯身跪地。沉声道:“张无忌愿奉北靖王做这天下之主。君临天下。威慑四夷。有不服者。有我屠龙刀伺候!”
青书慢慢扶起眼前跪倒地师弟。轻叹一声道:“何必如此…你若想当。我让给你便是。你背上冷汗沁出。双臂微颤。无忌。你我真地到了这个地步么?”
张无忌沉默一会。忽道:“那元惠帝还在?”
青书叹道:“我不杀他。皆因司马弥卿遗愿。当时你也在场地。”
张无忌嘴角划过一抹冷冷笑意:“他指使那白发老怪杀我义父。你也在场地。”
青书默然不语。
张无忌轻轻叹一口气。道:“师兄,这些事咱们都别提了,你要保他,那我也难杀他。敏敏前几天已经同我说,她已书信一封至燕山王保保处,不敢说能成功劝降。但好歹能让王保保退出中原大地。”
青书长呼一口气,道:“如此,甚好。”
张无忌展颜笑道:“咱们师兄弟许久没在一处喝酒了,我听说酒窖里藏着成吉思汗当年搜刮的佳酿,师兄雅量,可有兴致?”说着伸出手来,脸上挡不住的笑意。
青书笑着一拍他手,道:“才打完胜仗,又去喝酒!什么时候染上的这习惯?也罢。我陪你这遭便是。”
张无忌眼中阴霾一闪即过。哈哈一笑,袍袖稍卷。身法展开,顷刻间便消失在宫墙之内。青书嘴角微微划起一个弧度,使出武当正宗的轻身功夫,徐徐追上。
次日,总军师刘伯温,傅友德,罗本等众将齐齐上殿进言,拥戴北靖王称帝。
北靖王再三谦让,后崇明王引明教众入,俯身延请北靖王承天之命,做这中华大地之主。
自北靖王上祭台祷告上苍地那一刻起,这华夏江山已然改姓为宋。
青书立国号为靖,定都北平,年号武定,封赏群臣,崇明王张无忌领柱国大将军衔,俨然群臣之首。封刘基为左丞相,辅国公,领金紫荣禄大;李善长则为右丞相,忠诚公,领金紫荣禄大夫。
傅友德为龙虎卫上将军,领兵部尚书衔,封江夏公,镇守南疆平叛。
罗贯中为镇国上将军,领资政大夫,封威北公,震慑北元残余势力。
何谦为金吾卫上将军,封忠勇公,掌羽林军三万,卫戍京畿要地。
邓愈为骠骑卫上将军,领荣禄大夫,封奉天侯。
这一日一干文官武将皆是欢喜不胜,各开国功臣纷纷拜倒直呼万岁,明教诸豪亦无不喜,只是说不得、冷谦二人拒受封赏,只求隐退,青书遂各予之以银钱。
而后定武当道家以为国教,封张三丰为护国上法师,余者武当七侠,各有虚衔,暂且不提,原欲封宋远桥为武昌王,领三千里辖地,却被父亲婉拒,青书知父亲心思,也就作罢。而后拨钱二十万贯修缮紫霄宫大殿。
亦敕赐少林空闻方丈为“大慈悲智慧禅师”,空智禅师为“金刚无量护法禅师”,一干出力定鼎江山者,皆有封赏。
是年为武定元年。
武定二年初春,骠骑将军邓愈自南归,令喻攻张士诚属地,以常遇春为先锋,所到之处无有不克,张军闻常而丧胆。
张士诚,张士德兄弟二人领妻小亲兵逃出,至于飘洋过海,不知所踪。
而后镇国上将军罗本引军西进,铁骑无双,三败王保保于长安,残余七万蒙元铁骑退回草原。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也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青书殚精竭虑,与刘、李二位丞相商谈半月,颁布了一系列民生新法,是为土地改革
第两百三十九章 … 三计
这一日深夜,宋青书与刘、李二人商榷一应事宜完毕,独独留下刘基。
三天前得到消息,前元惠帝险些逃出深宫。青书又收到内史府中尉欧阳玄奏折,他心里已清楚,这番算是自己失算了。
这几天里收集消息,倚仗强大的信息网,青书已大致把握整个脉络。
谁会想到赵敏迫不及待的偷偷去见了惠帝,又巧言问出了关于遣司马弥卿杀人之事。
然后崇明王张无忌北征,回来时,常遇春便拜访了内史府中尉。想是他不大清楚司马弥卿之事,只是奉命糊里糊涂云里雾里的说了两句话,喝了口茶水,便唱个喏告退了。
第一句话是:哈哈,瞧大人是个风流俊雅的人物,老常以前要是见了,绝对是要跟您喝上几杯的。
第二句话是:听说先生以前是鞑子的翰林编修,弃暗投明,可真真慧眼独炬,咱们皇上可是一等一的圣明之主,这不,这就给您提到三品的官儿了。
这两句话明面上听起来都只像是唠嗑寒暄,第二句话更像常遇春口没遮拦的性儿,一个不好就把人得罪了。但欧阳玄何等人物?听完并不着恼,见招拆招谈笑自若的歌功颂德一番,应付过常某人后,仔细琢磨着和这他并无交情,当即就密奏一折,将这两句话都写了进去,口气惟妙惟肖,绝然是武人大大咧咧的个性。
青书听了之后更无怀疑,那常遇春是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