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红叶叹道:“三千大道不走,偏上旁途去了。”
白观一怔,道:“求大师指点明白些。”
红叶道:“前些日子你有两位师弟来访,他们自逞才智,暗窥葵花。不解要义。却强行修炼,我未曾拦阻。如今已放任离去。”
白观听得云里雾里,喃喃道:“葵花?是刚刚提到地葵花宝典么?”细细思索之下,还待再问,却听苏若雨道:“大师,岭南贼寇,姓甚名谁?”
红叶笑道:“正是当年之陈友谅。我唯一死而已,剩下的摊子好歹不烂,十万精强甲胄,想来老天爷赢得也不轻松。”
青书冷笑道:“老天?你所你跟老天对弈,胜生败死?哈哈,笑话,笑话。”
红叶侧首道:“哦?敢问九五至尊,何出此言。”
青书道:“人不免一死,便算是你胜了,还不是归于黄土,什么宏愿不宏愿,还不是个笑话!”
红叶怔怔许久,蓦然哈哈大笑,以手捶地,笑道:“精辟,精辟。宋青书,你到底不负豪杰二字,这天下被你得了,虽莫名其妙,也在情理之中。唉,唉,时间不多了。”
苏若雨轻轻道:“小女子斗胆,想管大师借一样东西,以平叛乱。”
红叶熟读兵书战策,如何不知苏若雨之意,哈哈笑道:“一具臭皮囊而已,放在此处徒归尘土,拿去,拿去。”
青书阴沉着脸,哼了一声,一转身,大步流星的离去。
途中但听得红叶纵声长笑:“朝闻道而夕死,复有何憾?朝闻道而夕死,复有何憾?我便是我,我便是我!”最后一个“我”字出口,声音一顿,终是再不可闻。
“他便是他,我又是谁?”青书怔怔立在林中,望着湛湛青天,久久说不出话来。
着邓愈将红叶头颅火速送往傅友德军中,以乱陈友谅之心,果不其然,宋青书、苏若雨及张无忌三人才到途中,便听得王师大捷的消息。原来陈友谅这十年在南少林受红叶调教,兵法武功,易理天象无一不学,已视之若神,旦夕见其殒命,如何不惊得魂飞魄散,只想着师尊本领胜己十倍,尚被割下头颅,自己如何是大靖朝廷的对手?战不两月,引兵投降。他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傅友德平定岭南之乱,引军东进,汇合镇南将军邓顺兴大军,合兵南下,数战数捷,朱元璋寡不敌众,被邓愈生擒,在福州城活活剐了。
华夏大定。
宋青书赶回北平时。周芷若已产一子,是前三天地事儿。他一路本是郁郁,但见得新生之子,又转而大喜,斟酌两日,取名一个“易”字。而后设宴宫中,请来昔年袍泽,大醉一番。却独独不见张无忌,一问之下才知,原来赵敏也在同一天产子。
他不由喟叹:“都已为人父母,何必再斗下去?”
一道旨意颁下,加封张无忌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白玉虎符半枚,与自己手中这枚相合。除龙庭府兵之外,余者七十六万雄兵,皆听号令。但若无青书手中那半枚虎符。张无忌也就只是有名无实而已。
隔天张无忌便抱了孩子入宫,说是求圣上赐名,宋青书沉思良久,赠了他“景乾”二字。
宋易、张景乾,同一日出世,青书、无忌二人俱是十分欢喜,约定待他们十八岁时,当结八拜之交。
武定二年冬,青书立杨汐晴为后。周芷若不喜。然旨意颁布,如何能更改,杨后仁厚,深得臣子之心,她也无法。只抱了宋易回宫,生了老长一段时间闷气,但究竟无可奈何。
只是这太子之事,众臣谏书久矣,武定帝却总是笑而不语。不与答复。周芷若仿佛看到希望,母凭子贵,若是宋易能夺得太子之位,至于谁是皇后,也就无所谓了。
武定三年初春,帝遣彭莹玉北上镇守山海关,封张中为常州抚台,同年秋,殷天正以年老故。致仕返回昆仑。坐居明教,欲与一干兄弟饮酒狂欢。渡尽余生。武定帝遣专人护送鹰王回教,三千甲兵守在光明顶上,无忌深为忌惮。
而后幽居北元名将王保保、前元惠帝,由南少林僧人渡远看守,此僧武艺高强,未经帝谕,人莫能入。
赵敏或许不会在意王保保与惠帝的性命,但张无忌却是极重义气之人,有殷天正一干人等在手,张无忌动不起来。
不管他们有没有这个心思,预先防范,总是好的。
再吩咐刘伯温遣人日夜监视崇明王府邸,每日看到线报,青书方才放心,一切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十年,给朕十年时间。”他心里这般想道。
如此时光悠悠,大靖武定帝勤于政事,数年间国力蒸蒸日上,至武定十一年,户部统筹出全国人口之数,已达六千万之众。是年初夏,天津、宁波、漳州、厦门、汕头、广州等十余处港口一齐开放,舶运总监黛绮丝领二十丈长的大轮船于天津港扬帆出海,而后一路南下,至各港口汇合水师,大型舰艇总计八十三艘,运载货物的小型商船三百余艘,下西洋,通货有无,自此世界寰宇,无不知东方幸有泱泱大国,名曰中华,地大物博,人口之盛,国力之厚,举世无伦。
武定帝兢兢业业十余年,不敢懈怠,有能臣名将相辅,北定蒙元余孽,南下西洋宣召,文韬武略,笑傲古今。招揽奇才,兴修水利;任贤用能,安邦定国。民生大振,百姓称颂,堪称天下大治。
十二年冬,黛绮丝引舰队自波斯归,波斯使节朝见天朝,百余年来,未曾断绝。
武定十四年深秋,帝崩,次年,欧阳玄撰写武定帝平生,于后注曰:“帝雄才大略,十年打天下,十年治天下,纵观古今,无有帝一般人等,玄不能侍于尊前,不如死矣!”
投笔书毕,欧阳玄再不犹豫,一头撞在雕龙柱上,倒地而亡。
《武定帝本纪》:“……武定十四年秋,帝宵阅奏章,至清晨毕,召金吾卫大将军谦,首开京围猎场。引无忌、伯温、善长、邓愈等袍泽田猎于郊,众将各逞奇能,百步穿杨,竟无虚发。帝大笑,持弓跃马,逐鹿而欲杀之。兵部侍郎常遇春阻之,谏曰:陛下马上得天下,而欲马上治天下乎!柱国将军无忌亦曰:圣人贵乎知我,陛下合当从古之圣人,知之有司,合乎天命。
帝闻言郁郁,终未开弓。
至寝宫,帝自语:我不知我,孰能知我?彼无牵挂,此时我又有何?
众将相觑,不知帝欲云何。唯无忌敛眉深思。
是年深秋,十月十五,帝崩于乾清宫,年四十四,举国同哀。”
武当山上,一个身着青衫的英俊男子拉着身旁粉雕玉琢的少年地手,漫步上山。
男子英俊地脸上尽是洒脱之态,笑容满面的道:“守儿,你爷爷给你取这名字的意思,为父现在才明白,真是笨极啦。”
少年认真地道:“爹爹一点都不笨,刘伯伯他们都说您是最聪明的,爷爷和祖师爷也说,您是武学上最了不起地奇才,他们说您在我这年纪,已经是武林上第一流的高手了。”
青衫男子哈哈笑了起来:“你可别听他们王婆卖瓜。”
少年笑了笑,忽然道:“爹,我想弟弟了。”青衫男子先是面色一黯,随即笑道:“马上过年了,我们一家子回宫过个团圆年吧。”
少年道:“您为什么把三娘和弟弟留在皇宫里头?”
青衫男子叹道:“易儿天生便有极强的政治天赋,年纪小小,手腕强硬的让我也不由咋舌,留在宫里,或许更有好处些吧。何况……这是他们母子的决定,我又何必强人所难?”
少年听得懵懵懂懂,但父亲口中的惋惜之意,他也尽听得明白,眉间惑色褪去,转而换了一副笑颜,挣脱父亲的手,在大山上快速奔跑,长啸出声,啸声悠悠,久久不歇,显然内功颇厚。
青衫男子心中暗道:“这般明净地笑容,历经这许多事,方知其珍贵。”
青衫男子心里没来由的一阵轻松:“宋守,宋守,爹是让我该松手时就松手啊!”
想到这里,他不由哈哈大笑,笑声浑厚,合着儿子地啸声,清越厚重兼而有之,传出老远,老远。
少年眯着眼睛,望下山下,目中透露出向往之意。
青衫男子知他心意,高叫道:“守儿,明年立夏之交,四方绝顶高手相会华山之巅比武论剑,你俞师伯祖收到华山掌门的信笺后,便立马闭关修炼。哈哈,咱们在宫里过完年,便也瞧瞧去,可好?”
少年大喜,叫道:“好!我正要会会天下英雄!”想了想又道:“爹爹,你可不许出手帮我。”
青衫男子含笑道:“我帮你作甚?你自己功夫不到家输给人家,可怪不得别人。梯云纵练得怎么样了?”
少年哈哈一笑,凌空跃起,几个转身纵到三丈来高,伸手在树上一搭,借力跃上高枝,眺望远方,又是忍不住纵声长啸。
青衫男子看了,忍不住摇摇头道:“守儿,这梯云纵轻功厉害之处,全在后力十足,能凌空以内力为媒,转折自如。你刚刚伸手在树枝上借力,功夫可不算纯熟,须得……”絮絮叨叨,说的尽是武当派武功精要。
全书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