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佛法精深抑且聪明绝顶的人物,方能将这九阳神功修至大成,否则只怕也难逃阳气噬体之噩;而张无忌若非身中玄冥神掌之毒,便是一辈子也休想将九阳大成。
而这“纯阳无极功”,乃是张三丰多读道藏,领会道家炼气之术,而后仰观浮云,俯视流水,悟得以柔克刚的至理,再回想少时修炼九阳之时觉远的谆谆告诫。多方结合,方乃创出的一套高明之极的内功心法。
可以说,这一套“纯阳无极功”,容纳张三丰这一代宗师半生所学,博大精深之处,丝毫不在“九阳神功”之下,只是武当武功向来求的是个“稳”字,“纯阳无极功”亦不例外,而“九阳神功”却是至大至刚,除非是体质异于常人,抑或参悟佛法,神明通达,又或者是奇遇连连,如张无忌一般人品之人才能修至大成。
是以“纯阳无极功”修炼进度颇慢,最无走火入魔之虞,而“九阳神功”初时进境极快,但后劲不足,贪功冒进之下,极易走火入魔,但大成之后,万邪不侵,无物能伤,却非“纯阳无极功”可比。
是以青书修习这“纯阳无极功”,在旷野之中,也淡定自若,他资性本高,内力修为又厚,之前的勤修不辍到此刻方才显现出成果来,但觉小腹突然灼热起来,初时细如针尖,渐渐变得酒杯大小,青书猝然惊觉,只觉那团热气慢悠悠从小腹升起,经胸腹,聚于头顶。这般转了数个周天,热气缓缓粗大,几经轮转,又汇聚丹田。他睁开双眼,缓缓吐了口气,感觉周身轻飘飘,暖洋洋,一身内力浑然一体,绵绵若勤,用之不竭。嘴角微翘,青书微微一笑,知道这“纯阳无极功”的第一重功夫,已然成了。
其时天已微亮,东方泛着鱼肚白,这一番修炼,竟是过了一晚。他舒展筋骨,只觉浑身精力充沛,内力绵绵泊泊,十分受用。
斜眼一看,却见地上大蛇尸首蜷曲,金色鳞片脱落一地,他“啊哟”一声,猛然想起这蛇胆似乎有增进内力之功,慌忙拔出利剑,剖开大蛇,取出蛇胆,不顾腥臭,一口吞下。
这一吞下,便觉丹田一跳,一股粗大热气涌出,四处乱窜,当即运转“纯阳无极功”,坐了约莫半个更次,突然间眼前似见一片光明,四肢百骸,处处是气,口中不自禁发出一片呼声,这声音犹如龙吟大泽,虎啸深谷,远远传送出去。张三丰本在洞中无知无觉,神游太虚,此刻听到他所发奇声,也睁开双目,嘴角含笑,不料他内功竟然进境至斯,惊喜交集之下,大笑道:“武当后继有人!后继有人!”
原来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
而武当内力注重一个“稳”字,青书自三岁起被父亲引导内气,便开始修炼武当内家真气,根基扎的极稳。至今修习十余年,被这蛇胆一激,加之修炼“纯阳无极功”,这种种不可思议的功效方才一一显现出来。
张三丰一拂袖,当下站起身来,走出洞外,伸手按在青书头顶百会,一股无比深厚精纯的内力贯入他体内,助其行功。青书只觉周身内力溶溶泄泄,一片混沌,内力激荡,不吐不快,而张三丰这一番以内力相激,更如添臂助,寻常晦涩不能贯通的大穴一一贯通,却止于任督二脉。
本来以张三丰之能,一口气助他打通任督二脉也无不可,但这般施为,却非自身之力,而是外力相加,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后,只怕再难上涨。
这片啸声约莫持续了一顿饭时分,方渐渐沉寂。张三丰心想:“我十四岁时,哪有这等内力?此时他内力之强,我众弟子中,只怕只有远桥、莲舟、松溪三人能压他一筹,翠山若在,也只能胜他一些,而梨亭、声谷,此刻要差他一些。这孩子当真不世奇才,我武当重任,皆在他一肩之挑。”
待得青书起身,当即说道:“青书,如何有此异状?”青书但觉精神健旺,筋骨强健,仿佛有使不完的气力,当即喜道:“全仗这大蛇蛇胆之力,才至如此。”
张三丰眉头一挑,道:“当年的神雕大侠内力之强,当世无匹,抑且剑术通神……莫不是当年他也曾在此练剑?”
青书笑道:“洞内不是有独孤求败遗字么?咱们拨开青苔看看便知。”
张三丰点点头,两人走入洞内,将青苔抹去,果然现出三行字来,飞扬跋扈,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划成。看那三行字道: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张三丰笑道:“神雕,神雕……呵呵,杨过大侠当年一剑在手,天下无人可当,果是得了独孤前辈法意。”转身对青书说道:“咱们回山吧!”
青书奇道:“太师傅,怎么就回去了?”张三丰道:“我意境已无,须得回山之后再行琢磨,想来三年之内,此功定成。”
青书道:“可是弟子修炼内功,打扰了太师傅么?弟子万死。”
张三丰笑道:“你多心啦。武学一道路途艰辛,哪能一帆风顺,与你又有何干系?你年纪轻轻的,武功却有如此造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更要戒骄戒躁,仁厚待人,莫要误入歧途,当肩负起我武当一派的重任!”
青书惶恐道:“弟子,弟子……”
张三丰摸摸他头,道:“当仁不让,仁者所为,明白么?”
青书只得躬身应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两人一路逍遥而行,指点江山,多发慷慨,登临之际,又大发言论,说到武林各派功夫长短。这一路,青书端的是见识大涨。
青书本有意搜索山林之间,取蛇胆练功,但他久读道藏,深知天地万物,生存皆有其理,这般取生灵性命全一己之功,未免有伤天和。况张三丰在旁,也断不允许他如此作为。
数日之后,两人回到武当,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后山闭关之地,却见饭食呈在洞口,洞门却紧闭着,无人敢打开。
张三丰笑道:“你爹爹什么都好,就是为人有些迂,他若是将这洞门打开,只怕武当上下会急开了锅。”
青书也笑道:“太师傅您神机妙算,早就算定武当弟子在爹爹严令之下,不敢逾礼打开洞门,便是爹爹亲来,只怕也是无功而返。武当上下又怎会急开了锅呢?”
张三丰呵呵一笑,不再言语,大袖一拂,木门轻轻张开。两人各自走进屋中,如往常般各自行功。
青书依旧修炼“纯阳无极功”,这些天得张三丰指点,以前许多晦涩之处豁然开朗,眼前大放光明,蔓延出一条新的武学之路来。
内力既厚,天下武学如探囊取物耳!
“武当绵掌”,“震天铁掌”,“伏虎神拳”,“流云剑术”,“玄虚刀法”,“神门十三剑”……每一门功夫,皆是张三丰手把手相教,青书这三个月来,武功大进,这些招式虽然用的不大熟练,但也似模似样。然而,用的最为纯熟自然的,仍是那套“倚天屠龙功”。每次与张三丰拆招之时,别的招式抵挡不住了,总是自然而然的使出“倚天屠龙功”的招式化解,令张三丰大加赞赏,说是:“不拘一格,随意自然,方成大家。”
一日子夜,青书修炼“纯阳无极功”完毕,正觉神清气爽,洞顶高窗之上微风透入,分外凉快。
抬眼像张三丰望去,见张三丰端坐不动,忽地睁开双目,眼中神光迸出,青书顿觉心口好似被大锤重重一击,噌噌退后两步,勉强拿桩站住,心下正骇异间,却听张三丰长叹一声道:“青书,你今年多大了?”
青书道:“再过三月就十四了。”
张三丰目光渐渐萧索起来,苦笑道:“你五师叔九年来音讯全无,你都长这般大了!功夫也练得这般好了,连这‘打神’之术也能勉强接住,较之你五师叔当年还要胜上两分。”
青书知张三丰与张翠山师徒感情极深,自己又如张翠山当年一般天资横溢,文武双全,这才引得张三丰睹人思故人,心怀感伤。
他正想说些什么,却听张三丰道:“青书,翠山第一次下山的时候,恰好也是这般年纪,你这时武功较他当年强上太多,也该下山历练历练了。”
青书心里一惊,继而从心底涌出一股欢喜,是啊,这十几年都在一个地方呆着,也忒闷了些,不下山去逍遥一番又怎么对得起自己重新开始的这一段生命呢?
抬头望着张三丰,张三丰一脸慈祥笑意,摸摸他头,道:“走吧,明日我与你爹说清楚就是。”
又听张三丰呵呵一笑道:“孩子,人总是要长大的,出去闯闯,记住行侠仗义,切忌杀伤人命。知道么?”
青书张张嘴,到底什么也没说出来,一老一小相视半晌,蓦地齐齐大笑,青书一声长啸,内力过处,如清***华,无处不在,武当山上人人耳边都若有若无的听到。
张三丰微笑颔首:“武当,后继有人了。”
俯身下拜,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青书一掸长袖,从容下山。
第四章 … 山下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东接襄樊,临汉水南岸,风景秀美,郁郁苍苍之外,不失宏大。
湖北最出名的点心是豆皮,以豆粉制成粉皮,裹以菜肴,甚是可口。是以茶棚小店之中,皆具供应,武当山脚之下,便有这么一家,专供行旅之人歇息用饭。行走江湖的豪客有之,押运行镖的镖师有之,小商小贩有之,僧侣道士有之,可谓一店之中,龙蛇混杂。
青书趁夜下山,一夜星光点缀,月华似水,感受着流风薄雾,晨露微曦,分外舒适。他倒也不十分着急,细细的一路欣赏下来,漫步而行,竟是午时方才行至山脚。
山脚处正好有一处茶棚,青书一眼瞥见,忽觉腹中饥饿,正欲进去吃点东西,却见一个大汉从茶棚中匆匆走来,走到他面前,拱手道:“小哥儿可是从武当山下来?”
青书闻言一愣,望向那大汉,见他鼻直口方,一脸络腮胡子,倒也颇有豪气,当即答道:“在下正是从武当山下来。”
那大汉喜道:“这便好了!敢问小哥和莫声谷莫七侠如何称呼?”
宋青书奇道:“在下要称他一声师叔,这位大哥有事找我莫七叔么?”那大汉笑道:“武当派行侠仗义,武当七侠更是天下闻名,洒家三年前前遇生平从未有过之大险,得蒙高人相助,方才脱劫,却始终不知那高人是何人。直到一月之前才知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莫七侠将洒家这条贱命救去,此行却是专程来致谢的!”
原来张三丰授徒之时,曾说大丈夫当行侠仗义,救世扶危,侠义之举原非为名为利,本就理所当然。武当七侠铭记于心,是以救人之后,多不自报名号,至多说是武当门下。但纵然如此,仍是天下闻名,皆因张三丰年轻之时相交遍天下,七侠在江湖之上也多有好友,与武当七侠相识者委实不在少数。这大汉便是在数月之前描述莫声谷相貌武功,被人一语道出,这方才来到武当山脚。
宋青书笑道:“这位大哥,武当山就在眼前,只须登上便能与我莫七叔亲自会面,怎地就此止步不前?”那汉子叹道:“实不相瞒,洒家和家仆已在此守候三天,山门处的童子却是不让我等进去。”
青书问道:“他们为何不让你进去?”那汉子道:“洒家也不知,但听他们言语,似是山上发生什么大事了,禁止外人入内。”
青书是从后山绕至山脚,梯云纵之下,却是没有经过山门,况且他之前一直随张三丰闭关,因此并不知道武当山上最近发生何等事。
青书皱眉暗道:“发生大事了?我怎地不知!”嘴上问道:“这位大哥,你如何称呼?”他见这大汉莫明其妙地被拒之门外,料想不会有人大胆到上武当山闹事,而武当弟子绝不致为难入山拜访之人,那定是这大汉有不妥之处了,当即心下起疑,忍不住出言问道。
那汉子一拍头顶,顿足道:“竟忘了自报家门!洒家是关西铁剑门胡辛。小哥是其余六侠哪位门下?如何称呼?”
青书打量他一会,见他脸色如常,眼神清澈,不由暗忖:“莫非武当山上真的出事了?”嘴上答道:“家父姓宋…名讳远桥,在下草字青书。”
胡辛喜道:“原来是宋大侠之子,无怪如此人才!宋少侠可否为引洒家上山?”
青书还未答话,却听一道声音从茶棚中冷冷传来:“宋远桥是你爹了不起么!即便是你爹,又非你自己,何必老拿张臭嘴四处招摇,生怕他人不知么!武当派近来果然没落了,当真一代不如一代。”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