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宋青书
,单打独斗是三人上场,千军万马也是三人上场。”左首那男子傲然道:“莫声谷,你若是怕我三人联手,不妨也邀几个帮手,便是武当七侠齐上,我等又有何惧?”
这三人狂傲已极,便连灭绝师太也不由微微色变,武当七侠威震寰宇,这青海三剑却是籍籍无名之辈,这般叫嚣,莫不是真有什么特殊本领?张松溪却是冷笑:“明显的拿话挤兑,逼七弟以一敌三么?就怕你们功夫不济,徒自丢人。”青海三剑直呼莫声谷姓名不算,更大言不惭,显然半分尊重也无,武当派诸人都不禁微微动气。青书早就手痒,见这三人纯粹找抽,当即扬声道:“青海三剑,武当七侠在我武当辈份尊崇,岂可轻易动手,不才武当三代弟子宋青书,请指教!”青海剑派三人都是目光一凝。
华山派座位席中,白观神色又变复杂,鲜于通凑过去耳语几句。白观拳头握紧,又骤尔松开,终究点了点头。
但见青书飘然一纵,凌空三次转折,便跃到高台之上。莫声谷一捶他肩膀,笑骂道:“好你个小兔崽子!来抢你七叔的风头!也好,这几人甚是脓包,也不配我亲自出手。”他故意将青海三剑说的极为不堪,那三人听得,脸色一变,齐齐冷哼一声。
青书低声道:“七叔,你叫我小兔崽子,我是没甚意见,只是兔崽子的爹是什么?我爹爹他,现在似乎很不高兴呢…”
莫声谷身子一震,望向一旁的宋远桥,但见他脸色阴沉,心中不由咯噔一下,暗道:“糟了!大师兄这次又得长篇大论了!”
原来殷梨亭、莫声谷两人入门甚晚,一直都是宋远桥,俞莲舟二人代师授艺,宋远桥于殷、莫两人而言,亦兄亦父,两人但有做错说错,宋远桥定然耳提面命,长篇大论,“子曰”“诗云”地不停的进行精神攻击,往往一说便是大半个时辰。在这一点上,青书和莫声谷、殷梨亭二人,倒是同病相怜。
看着莫声谷微显茫然的背影,青书按捺住心中好笑,他也是存心显摆功夫,当即彬彬有礼的道:“青海派远来是客,我武当理当礼让三招,三招之内,在下绝不还上半招。”
青海三剑心中都是大怒,暗道:“武当派这般看不起人么?派个三代弟子出来迎战?也好,我们就先将他给剐了,比武较技,刀剑无眼,原也手下留情不得,宰了这小子,看他们有何话说!”
左边那个青袍人冷笑道:“小子,你要挡我三人联手?哈哈,自寻死路,也无须如此。找棵树吊死了,倒也省了皮肉之苦。”抽出背负长剑,斜指苍穹,剑尖微颤,指向青书上三路要害。
另两个青袍男子也是抽出长剑,三柄长剑对准青书,封死了前后左右四方退路,三人齐喝一声:“结阵!”长剑倏忽刺出,速度甚是劲急。
青书眸子一缩,暗道:“好家伙,这三人的剑法并不怎么样,这剑阵却甚是厉害。”想到这里,心中冷笑:“便算他剑阵精妙厉害,但内力不及我,兵刃不如我手中长剑,始终也不过虚妄。”
他和杨汐晴精研剑术达两月之久,对独孤求败地剑意的领悟又深了一层,配上“凌厉刚猛,无坚不摧”的独孤利剑,即便以杨汐晴“破剑式”之锐,也难挡其锋。
他一抽腰间长剑,一个半弧划出,淬出一道雪亮剑光,便听得喀嚓几声脆响,青海三剑虎口流血,手中长剑俱被削成两截。灭绝师太双目一凝,紧了紧手中倚天长剑。
青书哈哈笑道:“就三位这等水准,也敢妄图挑战武当七侠?承让啦!”右席之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宋青书长剑斜指,朗声道:“哪位英雄再来赐教?”
第七十六章 … 柳暗(二)
青海三剑羞愤欲死,他们也没想到对方手中长剑竟是不世神兵,自家兵刃虽也十分锋锐,但较之对方手中那柄无坚不催的宝剑,委实差得太远。对视一眼,默默拾起断刃,缓缓下台。
何太冲蓦地起身站起,哈哈笑了两声。青书目光一凝,冷声道:“何掌门有意赐教么?”何太冲摇摇头,朗声笑道:“宋贤侄,适才这三位英雄上台,比斗之前,你有言在先,可是说武当泱泱大派,要让他们三招,三招之内,你还上半招,便算你输呢。”
左席中众人都是纷纷起哄,叫道:“人家被你谎言麻痹,才被你打败,此局不算!”
青书哈哈大笑道:“他三人一招未发而被我击败,如何算我食言?”
何太冲一怔,道:“他三人明明刺出…”猛然间神色极是怪异。
青书笑道:“何掌门,您眼花了么?这三人刚刚明明大喝结阵,显然是布阵,而非出招,区区在下在他们出招之前破阵而出,一招削断他们兵刃,如若那三位还有意再打,青书让他们三招便是,又哪里违约了?”
他这话不啻诡辩,但说到此处,何太冲已然难与他争辩。要知昆仑掌门一派尊长,大庭广众之下与一个小辈争辩,岂不落了身份?
何太冲微显尴尬,干笑两声,便要落座下来不料宋青书吐气开声,朗朗道:“久闻昆仑派两仪剑法精妙绝伦,不知何掌门可否不吝赐教一二。”
此言一出。全场大哗,要知昆仑派名声极大。虽是久居西域,不履中原,但威名之盛,只在少林武当之下,与峨嵋并驾齐驱。青书此言不可不谓惊世骇俗,何太冲声望极隆,武林中也算有数的人物,白道中论身份能和他相比的,不过六大派掌门。丐帮帮主等寥寥数人而已。
何太冲脸色一寒,眸子中射出骇人精芒,他端居西域,雄视中原,今日被这小辈当众挑衅,让他如何能忍地下来?
他环视身后弟子一眼,那些弟子都是退后一步。原来青海剑派和昆仑多有来往,青海三剑的功夫,昆仑弟子大多知道,那三人联手布阵,整个昆仑派中也就只有何氏夫妇能破。如今被人一剑破去,如何不叫人心惊?是以见何太冲目光望来,都不由低下头,退了一步。
如若有一二弟子挺身而出,替师迎战,那倒可暂缓此时僵局,但青书刚刚那一剑确是震慑人心,令昆仑弟子一时束手不前。
何太冲暗叹一声:“我昆仑怎就无这等良才?”右足一动。便要纵身上台。
忽听得班淑娴冷冷道:“宋少侠少年英雄,但拙夫一派尊长,与你动手,不免落个以大欺小的名头。便让我这个女流之辈来领教领教武当绝技吧!”她这话说的甚是巧妙。虽是说了自己长对方一辈,但自己乃是“女流之辈”,两两相抵,也就扯平了。
班淑娴双足一顿,轻飘飘的纵上高台。众人都是齐齐喝彩。这一手“穿云纵”漂亮之极。轻功显有深厚造诣。
班淑娴剑术功力俱都不在其夫之下,委实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便是宋远桥、俞莲舟也轻易胜之不得,张松溪见青书胜青海三剑胜的干净利落,本是极为欢喜,后见他竟大言不惭挑战昆仑掌门,不由大是疑惑,却不甚忧心。他眉头皱起,心道:“这小子向来不做无把握之事,莫非他真有必胜手段?抑或是他这几月来又有奇遇,武功大进?唔…反正这小子功夫不下于我,也没那么容易输…不过…两月前无忌被林兴远送回武当,我们问起他来,他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这里定然有问题!”
班淑娴足下不丁不八,严阵以待,却不抽出剑来,冷冷道:“宋少侠,你是晚辈,先行进招吧!你一个人也结不成阵,也无须担心。”她语出刁钻,正是在出言讥讽青书适才对青海三剑作为不当。
青书心道:“反正都撕破脸了,还不如好好打一场。”他存心要在天下英雄面前涨武当颜面,将武当声望推向顶峰,听班淑娴这般说,当即笑道:“何夫人,你一介女流,还是你先出招吧!”
班淑娴虽是自承女流,却自认不弱须眉半分。刚刚不过是为了挽住昆仑颜面,方才说不过一介女流,但骨子里那股要强,却是谁也比不上的。
她听青书这般说,却偏偏反驳不得,不由极是窝火,冷笑一声,缓缓抽出长剑,剑尖微颤,一式“明驼骏足”使出,宋远桥、灭绝师太等识货的都是喝一声彩,暗道这何夫人剑法果然名不虚传,两仪剑已然是炉火纯青。
班淑娴这一剑功力之老道,拿捏之巧妙,招数之精微,没有二十年勤修苦练地功夫是断然做不来的,资质稍差者可能终生不得其门径。但青书一眼便看出,这昆仑的掌门夫人虽是将这招使得神完气足,精妙绝伦,却显然没得剑中三昧,招式功力均是有余,而神韵却是不足,终究不过二流武术。
要知“独孤九剑”“太极剑”这两门神剑,首重剑意,却不重剑招,一个讲究“无招胜有招”,一个却是讲究“圆转自如,自然而然”,都是上乘的佳妙剑术,而“太极十三势”这门功夫更是神妙之极,非招式,也非内功,全凭一股架势,借力使力,出剑用拳,都藏着一股子意蕴深长的味道在里头。青书参悟这三门功夫,虽不敢说于武学上得了十分神韵,但三四分还是有的。
便是这三四分的神韵,也已然胜过江湖上一大批地庸庸碌碌之辈,足以跻身一流高手之列。
他觑见班淑娴剑来,很随意的退后三步,便将这招精妙之极的“明驼骏足”泄尽势道。
第七十七章 … 柳暗(三)
班淑娴长剑停在他咽喉三寸之远,仿佛只须轻轻一送便能取了青书性命,但偏偏她势头用尽,寸进不得。她心中骇然,暗道:“这少年料敌机先的本事好生了得!”
她又怎知道古墓之中,青书和杨汐晴两人日夜切磋剑术。杨汐晴精研百家剑术,又如何不明白昆仑剑术的奥妙?这招“明驼骏足”乃是昆仑剑术中极为犀利的一招,杨汐晴自也用过,虽是不及班淑娴老练纯熟,但在神韵剑意之上,却是远远胜之。青书见班淑娴不过得了一两分“两仪剑法”精髓,登时兴致大扫。即便招式再精妙又怎样?也不过尔尔而已。
武当七侠区区数年间名震天下,其因何在?皆因张三丰教授弟子,不以招式为重,传其神意,绵绵不断,是以张翠山以弱冠之龄能和谢逊比拼内力而不倒,其间缘由之一,便是武当派的意蕴悠长,用于内功之上,便有绵绵不绝之性,张翠山悟性非凡,得了三四成法意。是以即便以谢逊内力之猛之强,一时之间,也败不得张翠山。
班淑娴剑锋一转,顷刻间便变换一招,转折间竟似是毫无破绽,一剑飘飘忽忽,横削青书右臂。
青书很随意的出剑一封,堪堪挡住班淑娴长剑,再一侧剑锋,欲倚仗长剑之锋锐,砍断班淑娴兵刃,以求一招败敌。但班淑娴毕竟修炼昆仑高妙剑术三十年之久,临敌经验也是丰富无比,青书虽在剑意上胜过她,也能看出她剑招中破绽,但招数之上。却是的确远远比不上班淑娴打磨数十年的精细功夫。
但见她轻轻将剑移开。竟是顺势使出一招“风沙万里”,剑势恍若狂风,晃出道道剑影,攻向青书上三路要害。
青书“抱球势”展开,运剑如球,卸开班淑娴长剑,又陡然转成“探势”,倏忽刺出,反攻一剑。却被班淑娴封住。
毕竟是修炼岁月相差了足足二十年,青书纵然功夫超卓,神意绵绵,但少了打磨的功夫,终究火候不足。
每每差那么一两分便能制住班淑娴。大获全胜,但还是僵持不下。张松溪在一旁看得暗暗可惜,心道:“青书这孩子出剑连绵不绝,圆转如意,这点便是我也做不到。但每一招每一式都不够精细,若方才那一剑再高上两分,这何夫人只怕便要输了。唉,再给他五六年时间。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啦!”
要知青书二世为人,附身于另一人身上,仿佛大脑二次发育,智识愈发超卓。而他自幼不修招式。只修内功,又通读道藏,先由张三丰这等百代不逢地大宗师亲自教导,又在独孤求败剑冢观摩其剑意,后又修得张三丰亲笔所录地“太极十三势”。与成昆一追一逃斗了百余场。更与杨汐晴切磋剑术两月之久,就剑术的境界而言。已然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往往随手便成极为精妙的招式。
但脑中是这般想的,手上却做不来,往往脑中想着这一剑要这般刺出,但实际做来,不是高上些许,便是低上一点,但即便这般,这连绵不绝浑然一体的剑势,也让班淑娴难以抵挡。他毕竟不是天才,各种招式上手皆精,只能一步一步打熬过来,这个磨练功夫,须得做足。但没有个几年,是断然不成的。
寻常人修炼武功,都是先从扎马内功,一招一式辛辛苦苦练到后来,体悟招式中的微言法意,方乃成为一流高手。如郭靖,杨过,周伯通等人,都是如此。
是以似宋青书这般先通神意,再修招式的怪胎,几百年都不定出一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