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仙途





  却听得林阁在身后道了声:“簪名‘凤翎针’,你……好自为之吧!”
  这语气却是前后矛盾,李珣心中奇怪,往后看了一眼,却见林阁直勾勾地看着他手上的玉盒,那眼神令他心中一跳。
  随即,楼上珠光隐去,一片昏暗。
  李珣心中狂跳两下,赶紧下楼去。
  黑暗中,他似是听到了一声压抑的喘息,搅动黑雾般的空气,在楼上低回旋转。
  “谁是傻子?”
  林阁那一句问话,不知怎地,刻在了李珣心底。
  数月来,李珣除了每日的功课勤练不辍外,便是在山上山下御剑往来,在诸峰谷间穿梭。
  这种兴奋模样,是每个初学御剑飞行的弟子都必经的一段,山上的人倒也不在意,最多只是感叹这小子自坐忘峰上下来后便转了运。
  不但入了嫡系,而且多蒙师长青睐,连四师叔成名的宝剑也都送了他。
  这种运气,旁人还不怎地在意,单智可就嫉妒得很了。虽然他把持得也还不错,但每次说起这事,那酸酸的语气却听得李珣心烦。
  不过,在李珣一句话后,单智便再也不说什么了。
  “当年单智师兄可是只花了三个月,便能御剑了哪!”
  李珣“毫不掩饰”的“嫉妒”,让单智心中大悦,想想也是,自己早了这小子七年,现在御剑飞行,转瞬千百里,岂不比这还在爬云的小家伙高了不知多少?
  回过这个味来,单智便也不再多言,这些时日他正在准备闭关,也不知是否因为李珣进步神速,给了他太大的压力。
  无论如何,李珣总算得到了清静。
  其实他能御剑,兴奋之情是有的,但哪需数日的发泄?他只不过是藉此名目,想找一个僻静地方,修炼他那见不得人的“幽明气”罢了。
  止观峰上,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注视之中,峰上高人无数,各个修为深不可测,万一被发现了,他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他连记载《幽冥录》的玉版,都不敢放在身上,而是和那“碧阴丹”一起埋在了某处,这几个月对“幽明气”的修炼,更是草草而就,时断时续。
  而自从能御剑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
  连霞山连绵千里,有多少隐秘之处,怕是众人见识过的加起来,也不超过其十分之一,要在这样的范围中找一处僻静所在,实在是太过容易。
  李珣对《幽冥录》的兴趣,实不在“灵犀诀”之下,且这邪道法门,入门最速,这几日被他找到了机会,勤加修行,又有“灵犀诀”打下的坚实底子,进度也是极大。
  “寄魂转生”之术,竟被他修到了大成之境。
  转瞬之间,他体内真息的性质,便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灵犀诀”凝成的真息,化为滚滚的“幽明阴火”──这即是“幽明气”的进阶。
  从此,他在《幽冥录》的修行上,也迈入了正轨。
  当然,他并非满脑子都是修炼苦行的武痴,他也准备再过一些时候,就去和明玑再联络一下感情的,就算得不到什么好处,近距离接触佳人,也是一种享受。
  只可惜明玑行踪之飘忽,就算是在宗门之内也是如此,几次拜访都扑了个空。
  据说,她是到坐忘峰上去了。
  站在万丈高空之中,运劲抵住激荡的罡风,李珣盘膝坐在剑上,真息与宝剑的联系,依然稳固如昔。
  他在考虑一件事──距当时下坐忘峰也有八九个月了,他是不是应该再上峰去,念念旧情?
  此时,他已能御剑直上直下,速度狂增何止百倍?即便不能一日夜往返,花上几日几夜的工夫,也能飞上峰顶。
  中途不正是练习御剑飞行的最佳时机吗?还能顺便遂了他未完成的“壮举”,岂不甚好?
  还有,那位想想都觉得心虚不已,却又总是让人忘不得的青吟仙师──自己不是说有空就到峰上去拜望她的吗?理由也是充足得很哪!
  为自己想了好几个理由后,他的心情不由一畅。
  当下决定,今日便去找林阁,请他应允自己上峰一事。
  第二集 灵犀辟邪 第五章 辟邪
  果然林阁并不为难他,只是说了一声注意安全,便去看他那些古玩了。
  李珣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小楼中出来也不多耽搁,踏上“青玉”,冲天飞起,直往坐忘峰而去。
  他在坐忘峰七年,对中段直至峰底二十七万余里的地方,虽不敢说一草一木均记得清清楚楚,但每一个地形大致的地理特征,却还都是放在心里的。
  此时居高临下,只见峰上景物都连成了一线,自他眼中一掠而过,但秋意萧瑟,天高气凉的季节特性却是不会变的,看着这情形,他心中一动。
  早在他爬峰之时,他便对这坐忘峰的异处留了心。
  平常的高峰不过数千丈,峰顶便有积雪坚冰,经年不化,此乃高空中罡风凛冽,水气冷凝,经千百年积累而成,这情形无论在人间界,或是在通玄界,都是一般无二。
  只有在坐忘峰上,情况迥然不同。
  据李珣记忆,自他爬过一段数万丈高,一片死寂的雪峰之后,上面的景致便与山下地面处毫无二致,也有春夏秋冬,也有飞禽走兽,时令更替,衍化有序。
  那不像登上了高峰,倒似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此时御剑而来,李珣的修为见识与七年前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几乎要了他小命的雪峰,只是转瞬之间便越了过去,甚至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还是此时想到了峰上的异处,才回想过来。
  “难不成这坐忘峰,真不属于这一界?”心中隐约有了个概念,他也不强求理解,只是将这个疑问放在心里,以后再说。
  渐渐收敛心神,他开始专注于御剑。
  李珣现在用的“踏剑式”,便是站在剑身上,以此为凭借,掌握身体平衡,算是最下乘的姿势。
  李珣这人向来不好高骛远,短时间内,他对“踏剑式”已经很满足了,十年之内,绝不会去想更上一层的御气之术,其实,就算是简单的“踏剑式”,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李珣有个好习惯,对一项法门之中各类不起眼的细节,他都十分上心,务求踏实掌握,这是他坐忘峰七年间培养出来的好习惯,而他并没有想改变的意思。
  从晨间出发,一直飞了两个多时辰,李珣的精神还算健旺,不过真息消耗颇大。最重要的是“血魇噬心”快要开始了,他赶紧控剑下移,在峰上找了一个地方落脚。
  搭眼一扫,这地方倒似曾相识,李珣心中一动,向上移了数百步,在一个岩石凹陷处,用剑挖了盈尺,果然见到一层石板。
  这一迭石板,有数十片之多,最上面一块记着“登峰半载所记”的字样,上面字迹是用匕首刻出,还青涩得很,正是当年李珣登峰半载之后,所做的第一个纪念。
  将这些石板一块块地翻看,李珣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年龄不过十六七岁,但在之前七年所经历的,却是凡人一辈子想不到、碰不着的事情。
  这不该是他这样的王侯世子所应承受的,但他毕竟撑了下来,并且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方法和能力。
  就一般人而言,从他光荣下峰之时,未来路途已是一片光明。
  可李珣不成。
  为了那一刻的光荣,李珣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或者更正确地说,那仅次于三代祖师的光荣,是李珣在承受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苦痛之后,老天爷赏赐给他的一点点安慰品。
  “血魇噬心”就是缠在他脖子上的钢丝,只要轻轻一绞,或者是他有任何过激的行为,这锋利的钢丝便会割下他的脑袋!
  当然,他也从没忘记,鬼先生那百年的化阴池之约。
  遥远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分列在他眼前时,李珣明智地选择了现实。
  此时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他的未来有不可测度的影响,李珣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想之后会发生的事,暂时,他的眼光只盯着今后仅仅五百余天的日子。
  将石板再次埋藏起来,李珣就地盘坐,心神很快恢复了平静。
  数月前,每次的“血魇噬心”,都是对刚练成的“金丹真息锁构体”的磨练和威胁。
  不过在某次的思虑中,他猛然找到了应付它的方法。
  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熟悉了“血魇”在体内活动的路线和规律,并以自身的条件所学,设计了一套特殊的“饲鹰心法”。
  就像是喂一只贪得无厌的老鹰,他不再任由“老鹰”在体内自由“捕食”,而是将种种大补之物主动地送上,先喂饱了它,自然也就脱出去延续八年之久的痛苦。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几乎是把自己当成了试验场,逐丝逐毫地摸索“血魇”如何抽取他精血的过程,然后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最细致的准备。
  这准备并没有什么皮肉之苦,但那细致到每一毛孔的精细程度,却差点儿让李珣发了疯,他以一种自虐式的快感,支撑着自己做完最后一步。
  在过程中的痛苦和完成后的虚脱里,他感到一种新奇的,难以解释的美妙感觉;类似于满足,但又有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奇妙的感觉,已深深地留存在他的记忆里。
  而“血魇噬心”的痛苦,在心法完成的那一刻,也终于成了历史。
  感受着“血魇”张开大口,吞噬着送上的精血,最终归于平静,李珣脸上一片沉郁。
  痛苦离他远去,体内真息流转,也不再受其影响,但他实在高兴不起来,这只是由被动的搜刮,变成了主动的逢迎,性质没有变化,甚至更令人心中郁结。
  但是这似乎也有好处,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他对血散人的恨意,便要深重一分,这让他永远也忘不了,那魔头对他所做的一切!
  他发誓要用千百倍的痛苦反加其身,将这数年的耻辱都一齐讨回来!
  只要他还有命在……
  长吁一口气,李珣振衣而起,踏上“青玉”,再次冲天而去。
  转眼间,三日的时光就过去了。
  李珣也不知飞了多高,只是每次降落休息的时候,都根据从前的记忆,大约估计了一下时间,然后再向上飞。
  现在,他驾剑停在了一处悬崖外侧,看着上面突出的一截平台发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初他不就是在这里,被那金翅大鹏拍下了悬崖,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幽冥录》吗?
  再向上不远,便是他七年之行的终点了。也在那里,他见到了青吟,那一个让人猜不透,却忘不了的女修。
  三天时间,三十六个时辰,他跨越了以往七年的路程。
  也许那天晚上,被清虚送下山来的时候,时间的对比更加强烈,可在此时,由自己完成的一切所得到的冲击却更直接。
  他在平台上空悬了好半晌才向上飞,很轻易地就循着缭绕不散的雾气,找到了那个大温泉。
  其实,在找到这里的时候,他还是很期待的。当然,他暂时还想不到太过“成熟”的地方去,只是希望到里面,能再来一段“巧遇”。
  只可惜,他围着这小湖般的温泉转了三圈,还没有听到那一声冷淡又动听的嗓音。
  叹了一口气,他贴着水面,在温温的水气中滑行,不知怎么回事,他心中忽然有些意兴阑珊,本来计划中,他还想再向上走,直飞到峰顶,可现在,却又觉得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到底是怎么了?”
  他一脚踏上岸边,随便找了处干爽的地方坐下,看着湖面上飘来荡去的水雾,脑子里纷乱无比,全不知自己在想些什么。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心中蓦地一动,稍后,耳中似乎听到了一些奇特的声音,那似是一丝丝细碎的铃音,又好像是环佩交击……
  他猛地跳了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难道是青吟仙师?
  他再不迟疑,估量着声音的大致方向,向那处狂奔而去。
  这一奔就是十多里,那声音极好听却也极古怪,方向明明是没错的,但不管他跑了多长的路,这响声却总还是那么点大,缭绕耳边,细若耳语,有些模糊,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李珣再没有耐心跑下去,他放出“青玉”冲天飞起,居高临下,打量这一片地方。
  此处是一片颇茂密的丛林,只是此刻秋色盈目,遍地金黄,枝叶却是掉得差不多了,影影绰绰,倒也勉强能看清中间的情形。
  李珣心中奇怪,在他飞起之后,那声音马上就不见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正莫名其妙的时候,他心有所感,仰头一看,一抹剑光自天上飞泻而下,来得好快!
  那剑光中的人影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人,不过,那人的眼神实在犀利,相隔数百丈,仍然发现了这边的李珣,剑光一个毫无滞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