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仙途





  果然,赌气要不得,和自己赌气更是愚蠢到顶。让阴散人驻形在此,还是太冒险了呀!
  思忖间,明玑也不走正门,直接从支着的窗下闪身进来,却依然神姿洒脱,极是好看。李珣却只能苦笑,忙站起来招呼。同时他也注意到,明玑手上还抓着一把宝剑,想必是为他从宗门宝库中找出来的。
  见李珣目光移到剑上,明玑笑吟吟地将其递了过来:“剑名“苦竹”,在此界名声不显,可比“青玉”的材质更胜三分,难得光华内敛,行意使气,圆融处当远胜“青玉”才是。”
  李珣忙谢过,这才双手将剑接过,果见此剑外鞘古朴,呈天然枯绿竹色,并无纹饰,拔出剑来,剑身亦宝光内敛,真息投注时,略起蒙蒙清光,绝不耀眼,剑身潜震,嗡嗡剑吟,更透十分清净。
  他又感觉剑身轻重,无不得心应手,便知明玑很下了一番工夫,自然感激不尽。
  明玑对此倒不在意,只是笑道:“我为你挑了一把好剑,却还要看看,你这能耐配不配得上……去外面切磋一二如何?”
  李珣就知道这事逃不过去,只能应了。他先将剑归鞘,又转身收拾桌上的文稿,哪知旁边伸出一只手来,将上面那面序文抽了出去。李珣呆了呆,回头苦笑道:“四师叔……”
  “好大的口气!”
  明玑的评价倒与某人差相彷佛,不过她更坦白一些:“我对禁法之道是不通的,但看这序文,也觉得颇有所得……后面的呢?”
  李珣忙送上稿件,一边笑道:“还请师叔您指正。”
  明玑白了他一眼,继续看下去。
  李珣现有的稿件所书仍是基础性的东西,不要说是明玑,便是任何一个初入门的弟子,都能有所领会。明玑当然不会笑他写得粗浅,事实上,在看过高屋建瓴式的序言之后,明玑已经了解李珣的意图。
  他分明就是想创作一部由浅入深,从最基础到最玄奥的禁法修行宝典。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绝非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
  以李珣的才气纵横,只要能够完成,即使比不上回玄、星玑、不言三宗的传世经典,也足以成为明心剑宗最具价值的秘典法门之一,流传后世。
  在李珣和文稿之间来回扫视,明玑那闪亮的眸光,甚至让李珣心里发虚。
  良久,她才叹道:“若你能按序言所说,做出这部着作来,便足以比肩任何一个宗门前辈……“别说不敢当,这就是事实。嘿,别人都是先写正文,继而补序,你却是将其颠倒过来,怕是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见她说到这地步,李珣也不再分辩,只微笑欠身而已。如此笃定的态度,比任何言语都来得有力。
  明玑道一声“好”,将文稿放回,紧接着却用剑柄搭在他的肩膀上:“别想逃滑!就算你能写出《化星秘典》来,今天也逃不过去……走吧,我看你的修为退步了多少!”
  李珣心思被她看破,只能低头看手中的“苦竹”宝剑,脸上苦得已能滴出水来。
  第九集 镜花水月 第二章 绝命
  功力可以掩饰,境界呢?
  这里李珣近几日一直在为此问题而苦恼。
  骨络通心之术结合玉辟邪,很尽职地将他一身血魔腥气遮掩干净,也顺势将他的修为折去四成。
  然而,随着境界的攀升,李珣发现,他观察这世界的方式,似乎与之前已有所不同,更要命的是,他还没有弄清楚,两重境界,究竟“不同”在何处。
  所以,在和明玑切磋的过程中,他明明觉得自己对青烟竹影剑诀的体悟更上一层,但束手束脚之下,反而弄得别扭无比,让明玑极不满意,手下也更不留情,剑气纵横间,打得他狼狈不堪,根本喘不过气来。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的日子,李珣过得非常“充实”。
  他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撰写那部鸿篇巨制,另一方面,他也不能藉此摆脱明玑的惩罚式“纠缠”。所有剩余的时间,便是在明玑的指导下,稳固修为,熟识剑性──这比让他写十部典籍还要痛苦。
  这是李珣近些年来,仅见的单纯时光。每日里早起登峰练剑,午后着书立说,直至晚间,又调息打坐,简单得近乎枯燥。
  然而就是这样的日子,让李珣浮躁的心思沉淀下来,诸多烦心事都放在一边,渐渐地也模糊起来,彷佛那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如此过了十余日,李珣本身还没有厌倦这种生活,可是却有了一些困扰。尤其是在深夜独立打坐,灵台明澈清灵之际,分明渐入佳境,偏有许多似真非真的影像翻涌上来,做诸般魔劫。
  因为这是修炼时常有之事,李珣本来也不在意,只以度劫法门一一斩却,然而两日下来,魔劫愈演愈烈,以至于牵动全身气血,勾连心窍,使“不动邪心”殷殷震鸣,搅乱真息流动,使一晚的功课全打了水漂。
  李珣睁开眼睛,散去真息,一切立时恢复如初。然而仅仅消停了一会儿,他的心口便酥酥麻麻,似乎有无数小虫窜动。感觉极其细微,以至于他险些认为那是幻觉。
  “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这感觉不像是前些日子的焦躁,反而是某种无以言之的触动。李珣捂着心口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雪景,眉头拧在一起:“喂,我是不是练功出问题了?”
  看起他是对空气说话,但空气还真的有了回应,那是阴散人磁性悦耳的低语:“鉴于以前从没有同修三派法门,还能活到你这把年岁的,我没法给你答案。不过,仅是猜测的话,我倒觉得这倒有点儿佛门神通的味道。”
  “佛门神通?”
  “因为某种契机,感应天道运转,对八荒六合、过去未来诸事有所触动──按照明心剑宗的说法,这算是“上体天心”吧,你那死鬼师父不是号称“天心剑”么?”
  最后一句大有讽刺的味道,李珣却当是耳边风,只抓着话中要点:“就算是“上体天心”,那说明什么,我修为精进?还有,触动我的,又是什么?”
  “修为精进?你想得倒挺美!”阴散人虽未驻形,但言辞意蕴丰富多彩,闻之如人在眼前。
  “你就不奇怪么,你那玉辟邪被称做修行至宝,其最大原因便是可辟邪毒心魔,以氤氲灵气,作无上护持。
  “可是这两天,你心中却魔劫不断,视玉辟邪如无物,这是典型的内外交攻之相。其源头,不在你心中,而在你肉身之上啊!”
  李珣嗯了一声,沉吟道:“肉身,你是说血影妖身?”
  “恐怕是了。修道向来是堵不如疏,你以骨络通心之术并玉辟邪,将这无上魔功硬生生锁在心窍之内,固然不会露出马脚,但心窍中,魔化却不会停止,只会愈演愈烈。你近来魔劫不断,当与此有关。
  “另外,《血神子》毕竟是无上天魔秘法,自有它的玄妙。而此往往都是妙手偶得,不可言道,硬去分辨是不成的。
  “倒是你心中触动,当有契机引发,你可以想想,最近有什么事情忘了去办,如此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就是这样了。”
  “忘记的事情?”李珣想了想,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倒是心中扑通跳动,刺激倒是越来越重了。
  李珣敲敲脑门,正苦恼之际,眼角光影一闪,他反射性地扭过头去,透过打开的窗子,正看到一道剑光飙射飞空,似是投坐忘峰而去。
  时值深夜,又是在宗门高手云集的止观峰上,这道毫不掩饰的剑光,至少惊动了十余位了不起的高手。峰项一时间颇有些骚动,但也很快就平息下来。
  李珣对这道剑光是极熟悉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吃惊:“祈碧?她怎么了?”
  从剑光的轨迹以及迸射出来的气息上看,祈碧的心情恐怕好不到哪里去。这种时候……难不成是和文海吵架了?
  不自觉走到窗前,朝坐忘峰方向看去。祈碧的剑光此时已成为微弱的光点,几个闪烁之后,便消失在视野中。
  看着广大无边的黑暗幕布,李珣却想起了当日祈碧自苦自伤的模样,暗叹一口气,正转身的时候,他的目光却同另一双眸子对在一起,内外两人齐齐一怔。
  尽管理由不同,两人却都脱不了尴尬。这种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各自回去睡觉,可是,两个极聪明的人物,却同时做了件蠢事──“文师兄(珣师弟)?”
  齐声的招呼让尴尬的气氛更浓。虽在夜间,李珣也看到文海脸上遮掩不住的难堪表情。有心退开,又怕太过着相,让文海胡思乱想。
  迅速地考虑了一下,李珣干脆跳出窗子,迎了上去。劈头就问道:“文师兄,刚刚是怎么回事?”
  他不问“祈师姐怎么回事”,而将问题变得宽泛,正给了文海缓口气的机会。文海也是聪明人,脸上顺势现出一个无奈的笑容:“和你祈师姐生了口角,她一时气不过,就……”
  李珣非常贴心地避开具体的事件,摇头道:“文师兄,不是我说你,你们怎么说也是几十年的道侣,遇事时退一步,自然海阔天空……”
  说着这些老生常谈的套话,末了又关心了一句:“要不,师兄你追上去吧,师姐一个人登峰,找不到宿处,难道还要露宿野外吗?”
  文海终于缓过劲来,说话流利许多:“这倒无妨,她在坐忘峰有落脚的地方。在三绝关附近,有青吟仙师的一座别业,后来赠给你师姐,十分清幽,她心情不佳时,往往去那里住上几日,调顺了心情,自然就没事了。”
  李珣怔了怔,却是没有想到连这事也能牵扯到青吟。幸好他很快回过神来,道了一声“这就好”,正罗织着脱身的言辞,忽有所感,抬起头,却正和文海的眼神碰个正着。
  一时分辨不清里面的含意,他不由扬起眉毛,问了句:“文师兄?”
  “啊……什么?”
  文海明显是走了神,还好李珣没有进一步询问,只当没看见,继续道:“说起三绝关?难不成……”
  “对了,就是你当年服刑,开辟九重石矿的地方。”
  文海长出一口气,顺势接话,两人的话题方向自然而然地转过来。再说了几句“当年”的闲话,尴尬气氛已经消解得差不多了。两方都不是那么紧张,李珣也就有机会做些别的事情,比如,打量文海。
  其实,修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修士间的年龄界限便模糊了,用以区别的标准,也仅仅是修为、责任之类。
  修为好说,而责任相对抽象些,但看着此时的文海,李珣很容易便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慨,其风姿气度,与其他同门可说是迥然不同。
  犹记得少时初见,文海虽是三代弟子的首席,却还没有脱出倜傥风流的逍遥轻飘,和祈碧堪称是打得火热。此后每隔数年再见,他的气度便沉敛几分。
  直至如今,乍一看去,他远不如当年光芒万丈,脸颊略显几分削瘦,多数时间,都喜怒不形于色,偶尔闪动的眸光,也令人很难捉摸,将他放在二代仙师里,换个不熟悉的人来,未必能分辨得出。
  李珣并不关心文海最终会成为什么人,他只是感慨,相较于七十年前,文海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相比之下,祈碧却仍沉浸在往日的记忆中,不可自拔,这样的一对夫妻道侣,怎会不出问题?
  至此,李珣对他们夫妻问题的认识更进一层,但这似乎也没什么用。
  两人聊了约小半刻钟,李珣把握住时机,说是要做晚课,同文海告别。
  文海自然不加挽留,大家和和气气散场,李珣自回屋里,至于文海今夜如何辗转反侧,那便不是他要关心的问题了。
  夜里发生了这么一个插曲,李珣也就没有再多想什么“神通”之类。
  因为不能打坐,他干脆秉笔写稿,直至天色微明,才携了剑,去坐忘峰上修炼。
  今日明玑考校他的功课,题目是“御剑搏杀”,看起来杀气腾腾,其实就是看他在虚空中、四面无着的情形下,如何与敌交手、追击、逃命等。
  李珣早在未入真人境之前,便有不凭籍外物,御气飞天的本事,如今更不在话下,即使折去四成功力,剑光依然灵动非凡。
  明玑按着性子攻了数剑,见他应付得绰有余裕,一时间见猎心喜,当下威能全开,汩汩剑气转眼间拔升了数个层次,森然凌厉,直可斩裂虚空,当者辟易。
  李珣勉力接了十几剑,便觉得明玑剑势看似锋芒毕露,实则圆融无隙。在坐忘峰浓度惊人的天地元气之中,或撕裂、或牵引、或潜爆,几乎剑剑与元气流动起伏相合。
  十几剑下来,天地元气随剑势流动运转,结合得天衣无缝,简直就是拿小块坐忘峰往他脑袋上扔。以他此时修为,如何能挡?
  无奈之下,李珣便应了功课中所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