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妖魔录
观音见这李靖倒也诚恳,也不再拖泥带水,直截了当的说道:“这又何难,待我助你夫人顺产了就是。”说完从清净琉璃瓶中拿出杨柳枝,朝那屋中虚空一甩,一滴甘露便落入了房中,不稍一会只听得“哇~~~”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从屋中传出。
不一会只见王妈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从屋中走了出来,满脸堆笑的冲着李靖说道:“恭喜老爷,母子平安,是个男娃子,生的是好生的俊俏。”
李靖激动的正想冲上前去抱起儿子细细看来,但转念一想那尊女菩萨还在边上,倒是不可怠慢了,连忙回头望去。可又那里还有个什么女菩萨,院中空空荡荡,好似不曾有人来过。
正在李靖以为是自己焦虑过度产生了幻觉,只听得耳中传来一道声音:“你无需查找,你与佛有缘才可见我法身,我这里功德圆满,便要回西天极乐世界了。你需记住,我送此子三片杨柳叶可保他三次危难,你定要好生抚养,待这孩子六岁之时我便会来此度他皈依佛门。”说完从虚空中飞出三片叶子落在了孩子脑后,便不再有任何动静。
李靖知观音已经离去,连忙从王妈妈手中接过儿子细细看来,只见儿子生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皮肤隐约透出阵阵流光,好似画中的仙童,把个李靖欢喜的无以复加。
观音离了李靖府中,朝西方极乐世界须弥山雷音寺复命去了。
只见天空突然显出一团清气,复又化为做元始天尊,朝观音离去的地方望去,叹了一口气说道:“哎~~想当年你是我座下最是疼爱的徒儿,却被如来点化去了佛教,你那知道我心里有多失望呀?”
“既然你铁了心皈依佛门,我也不劝你回来,我待要看你能否修得佛果成就佛位。待我把这弥勒教化成仙,定要让你知道,我道家大道强那佛门修行百倍。”元始天尊说完朝李靖府中望去,见观音不曾做别的手脚,便复又化为一团清气消失在天地之间。
回到须弥山雷音寺的观音,来到释迦牟尼面前躬身说道:“禀如来佛祖,弟子已经去了人间中土帝州,幸不辱使命,查得弥勒菩萨投生在了岭南道吴郡城中,特来复命。”
端坐在莲台上的释迦牟尼缓缓说道:“我已知晓,待六年后你复去那府中,授予我那徒儿大成佛经和这面金钹。”说完便大手一翻,手中便多了一面金光四射的金钹和一本经书,被大手轻轻一送便朝观音飞去。
观音接过金钹和经书躬身说道:“领如来法旨。”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时间过的也到快,观音禀了如来,便复又朝人间中土帝州飞去。
观音行了日余便到了岭南道吴郡城,朝靖海公李靖府中落去。
四下寻找,很快便发现一小童认真的在夫子的带领下读书,知道这小童便是弥勒菩萨转世,便把那金钹和经书朝小童手中落去,并且传音说道:“你身具佛根,与我佛有缘,特赐经书、金钹与你,望你能修得无上佛法,塑得金身,传世人佛理,积无上功德。”观音见小童满脸的惊讶,知这孩子还没开了前世的记忆,便也不好不多做帮助,便架了莲台回雷音寺复命去了。
正当小童不知所措,天空现出一团清气,渐渐元始天尊身形出现在了空中,望着小童的元始天尊笑着说道:“这如来到也大方,命观音三番五次帮他这徒儿。这金钹到也是一件厉害的法宝,正好送与此子防身,不过里面那如来下的烙印到有些麻烦,看来还得我收了去与三弟,置于老君炉中练它个九九八十一天,定能把如来烙印破除。”说完伸手一指,金钹和经书便飞到了中年道人手中,随即呵呵一笑便又消失在空中。
小童定在那里口不能言一动不动,倒让边上的夫子一阵奇怪连忙问道:“浩然,你还在听吗?为何不见你读了?”
小童李浩然突然醒悟,愣了一下很是奇怪的四处望了望,见夫子问道连忙回答:“老师,弟子刚一阵头晕,好像有人在耳边说话可又听不清楚,故才停下读书。”
夫子到也奇怪上下打量着李浩然,知自家徒儿不是撒谎之人,又见李浩然没什么异样便不再过问,继续读起书来。
西天极乐世界须弥山上大雷音寺中,观音已经跟释迦牟尼复了法旨,站在到了释迦牟尼左手下方便不再言语。
释迦牟尼双眼透出两道精光,佛门大神通天眼通运使起来,便朝人间中土帝州望去。一圈巡视下来见并无发现什么便又闭上眼睛,但嘴角却露出一丝为不可查的微笑,渐渐入了禅定。
三十四层天太清境太极宫中,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人围坐在太极八卦老君炉边,各自使出一团清气朝老君炉底部送去。
不一会老君炉下的火势越来越强,就这么隔些时辰三人便朝炉底射出三道清气。九九八十一天后,一道金光透炉而出,元始天尊知已炼化了金钹中的如来烙印,笑着说道:“也算我三兄弟这功夫没有白费,终究骗过了如来,待我把这金钹送与那李浩然,此间事情便算了了,为兄在这里谢过两位师弟了。”
灵宝天尊出声说道:“师兄无需多礼,此事也算是我道门之事并不分你我,又何来谢之一说。”
元始天尊点点头也不多说,伸手一招开了老君炉取了金钹,运了法术便朝人间中土帝州送去。
见金钹消失在视线之中,元始天尊站起身来说道:“那为兄这便回宫中修行去了,二位师弟也各自修行了吧。”说完便离了上清境太极宫回那玉虚宫去了。
灵宝天尊也站起身来,朝道德天尊说道:“师弟我这也不叨扰了,这便回我那灵宝宫去了,如有他事可传讯与我,为兄去也。”说完也离了太极宫。
见两位师兄均已离开,道德天尊摇着扇子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我师兄弟三人,虽做了些手脚,让那如来暂时不能看出李浩然的破绽。可到也不是个长久得法子,不如待我唤了阎开明过来,让他传了李浩然先天木德真经,改了先天气机让那如来从此无从查起,也算了却师兄一桩心事。”
道德天尊倒也想的周道,唤了童儿去了泰山青灵洞传了信去。时间不长只见太清境太极宫外,远远而来一头戴青精玉冠,衣着九气青羽衣,驾苍龙,建鹑旗的仙人。道德天尊见此大袖一挥,便开了太极宫的门户,也不说话端坐在宫中,静待来人上前。
阎开明到了宫门前收了苍龙和鹑旗,步行入了宫中,朝道德天尊躬身一拜,恭敬的说道:“师尊,弟子阎开明给您请安了。”
道德天尊见这阎开明倒也恭敬便说道:“你切不可唤我做师尊,我也不过是指点你们五兄弟些许道法。你们均是天地初开便形成的先天神灵,只是不曾得了他人指点才落了后面,此事勿要再提。此次唤你前来是有事着你去办,也算是你还我个人情吧。”
阎开明见道德天尊如此说,慌忙说道:“师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五人虽是先天神灵,但只懂得本能修炼,如不是师尊指点恐怕如今还卡在天仙之境毫无办法,现成了神仙之体。我等对师尊是感恩戴德,莫曾忘却,师尊切不可如此说来。师尊如有吩咐弟子无有不从,望师尊名言。”
老道见阎开明说的诚恳,倒也面色转暖缓缓说道:“哎~~想我等都是先天神灵,只因我先你们些时日形成,得了老师指点,成仙成圣,占了莫大的机缘。见你等同为先天神灵却只懂得自行修炼,如无他人指点还不知道要修炼到何年何月才能成仙,故动了恻隐之心帮你等兄弟稍许,也未成想做你等师傅。既然你等如此诚恳,我也就不客气了,着你办了此事,也算不枉我当日花了心事指点你兄弟。”
阎开明见道德天尊面色转暖,知老师心情变好连忙说道:“师尊,你但说无妨,弟子必竭尽所能。”
道德天尊也不再推诿说道:“在那人间中土帝州岭南道吴郡城中,有一童儿唤作李浩然,与我道门有缘,着你去收他为徒,传他先天木德真经,并用你本命元气先天乙木精华温养其魂魄,你可愿意?”
阎开明微微一愣,转而坚定的说道:“别说是耗些先天元气,就是把这一身的元气都耗尽了,弟子也毫无怨言,师尊你大可放心,弟子这就去收了此子为徒。”
道德天尊望了阎开明一眼,见阎开明说的坚定很是满意的说道:“此间事了,唤了你那些个兄弟来我宫中听我讲道吧。”说完便闭目不言,入了定去。
阎开明心中开心不已,恭敬的鞠了一躬,便朝人间中土帝州飞去。
而此时的玉清境玉虚宫,宫中主位上端坐的元始天尊,突然睁开了眼睛,朝西方极乐世界望去。愣了一下面露疑惑之色,但很快又露出一丝微笑,便闭上眼睛继续入了定。
——————————————————————————————————
(ps:道在唐朝相当于一个省的面积,而节度使是道的最高长官,拥有军事、政事等一切大权)(先天五老: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阎开明,号苍帝;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洞极炎,号赤帝;中央玉宝元灵元老…通元氏,号黄帝;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金昌开,号白帝;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黑灵会,号黑帝。)
第三章 授徒(上)
阎开明不愧是修炼到神仙之境的先天神灵,飞遁之术好生了得,架着苍龙从三十四重天出来,不稍一会便来到了人间中土帝州大唐国。知道到了人间也不可坏了规矩,捏了个隐身的法子,驾起了云朵,辨明方向便朝岭南道吴郡城飞去。
一路飞来虽慢了些许,但也不是寻常脚力可比。路中阎开明便想起了此次老师教派下的事情,按理说一个人间的童子就是再有那莫大的机缘,也不消他这等神仙收做徒儿,为何老师会如此慎重,这着实让阎开明百思不得其解。
但转念一想,自己修行了将近三百劫的时间,离那宇宙毁灭天地重开的大劫数尚有那整整三千多劫时间,可以证那圣人之位,只有真正的证了圣人之位,才能脱开了宇宙毁灭天地重开万物生灵重新来过的大劫数(宇宙毁灭天地重开一次为五十六亿七千六百四十八万年)。
阎开明深深的知道天地初开到如今,亿亿万生灵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能够成仙成佛的本就已经少之又少,而真正证得圣人之位的古往今来也就八位。
自己想要在剩下的三千劫时间里,修成圣人本就困难重重,如果再为了这人间的徒儿损了些先天元气,恐怕自己证那圣人之位更加的困难了。
阎开明转念一想自己本就是天地木灵根所化,也算是得天独厚的先天神灵了。可修炼了三百劫时间才修到这神仙之体,离那圣人之位尚有十万八千里,就是加倍了努力估计也是机会渺茫。此次老师安排必有深意,这是李浩然的一次机缘,但恐怕也是自己的一次机缘。
左思右想阎开明终于真正的下定了决心,心中暗道:既然是老师安排必不会错的,自己至今未收一徒,此次既然老师开口了那就收了这李浩然吧。
满脑子想着法子的阎开明,一路飞了大半天时间便到了岭南道吴郡城外,找了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下了云头。摇身一变,便化作了一位穿着一件破烂青色道袍,手提一只酒葫芦,腰挂一把桃木剑,邋里邋遢的道人。
阎开明心里想着自己第一次收徒怎么也不能草率了,还是要试试这李浩然。如果李浩然和自己有缘,自己就是变化的再邋遢一点,也会拜了自己为师,可如果这童儿没那机缘,也不能怪自己不尽心了,待回去禀了师尊也好有个说法。
阎开明变化的邋遢道人,走进了吴郡城。一路行来,路人无不避让,渐渐的路边有好事小童跟在阎开明后面,指指点点、嬉笑怒骂,不时的扔点东西砸向阎开明。
这让阎开明很是郁闷,但一路行来,到也明白了一二。原来这大唐国建国百年不到正是那国力鼎盛,人民丰衣足食的时候,家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有什么乞丐和流浪之人,就是那出家的道士和尚也无不是穿的体体面面,吃的是饱肚扭圆。路人和小童那里见过如此打扮的道人,自然嗤之以鼻。
不过饶是大唐国是中土帝州天朝大国,但毕竟是些凡夫俗子,又那能看出阎开明的奇特之处,如果有心人一定可以发现,这小童们丢掷的东西竟然没有一样落在阎开明身边半步之内。
大约行了盏茶功夫,闹事的小童也厌了,不再跟在阎开明后面,阎开明终于来到了岭南节度使靖国公的府门之外。
靖国公的府邸高门大宅,门口坐落着一对石狮刻的是栩栩如生,四进的朱漆大门向内敞开着,门口站着八位身材挺拔,一丝不苟的站门卫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