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妖魔录
殖鲆恍枚嗾炯父鋈恕U饪煽嗔似醮龋怪荒艽蜃菹ⅰ?br /> 不过让契慈感到开心的是体内功德薄上的功德,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破了十万之数。这意外发现让契慈笑的更欢了,能在大觉禅师讲法前突破修为,这让契慈实在没有想到。
在打坐了整整三个时辰后,契慈的脑海眉心处渐渐凝聚出一颗金色的小颗粒,一颗舍利子的雏形正在慢慢的形成。
一步踏入四阶修为,契慈感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舍利子虽然还只是一颗微小的颗粒,但从里面传出的法力,却要强过契慈之前近三十年的修炼总和。
黎明前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大地上的时候后,在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大觉禅师终于登上了高三丈有三,宽一丈三的讲坛,整个人显得超凡入圣,透出一股让人顶礼膜拜的冲动。
“今日我便给众人讲讲‘无量寿经’,这‘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经’,同大本‘华严经’,小本‘华严经’之称的‘阿弥陀经’合称极乐净土三大圣经。内有无上佛法,可使人永生极乐,成佛成道。”端坐在法坛上的大觉禅师,声音洪亮有如在每个人的耳边慢慢道来。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觉禅师渐渐讲到精彩处,众人皆露出如痴如醉的表情,陷入了佛法无边的世界中,去感悟佛之精义,期望能够从中悟出什么。
契慈越听越欢喜,在契慈耳中这那里是在讲经,这分明就是给未来功德经,不明之处做出深刻言明的解释,让契慈有如醍醐灌顶,对未来功德经的理解又更近了一步。虽然法力没有进步,但为将来更近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大觉禅师讲法足足讲了三天,期间无数民众受感化,原皈依佛门。而更多的人坚定了修佛的决心,深信不疑只要修佛,总有一天可以跳出三界之外,脱离轮回的束缚,永生西方极乐世界。
直到十天以后陆陆续续散去的人群才逐渐走光,契慈呵呵一笑,朝大觉寺走去。
第四章 论佛
契慈走进大觉寺,迎面走来一群僧人,各个有说有笑,不时讨论着大觉禅师讲法时的精妙之处,相互交换着感悟和心得,倒也没有人注意契慈。
契慈也没在意,只是想在这大觉寺打个尖、挂个单,休息几日,好继续云游四方。
与这群僧人擦肩而过,偶尔听到其中一高个子僧人高声说到:“我昨日有一处不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问大觉禅师,竟然得到了接见,更是得到大觉禅师的亲自解惑,现如今我佛念通透,感到修为有了进步。这次回庙中闭关,说不定能够突破多年卡住的瓶颈,有望修出第七颗舍利子。各位,在下这便告辞了。”说完与众和尚打了个招呼便朝远处走去。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契慈除了当初在密陀罗寺时候随师父学了些简单的佛法,之后一直都是自学‘未来功德经’,即便是在云游四方的时候找人询问过一些,毕竟没能彻底弄明白这‘未来功德经’的奥义。现在放着现成的师傅不问,岂不是太过可惜。
打定主意的契慈,在小沙弥的带领下,挂好单便询问了大觉禅师的住处,一路朝寺庙中找来。
走了不一会,便来到一处非常普通的禅房外,轻轻敲响禅房的门,契慈期待的望着门内。
“进来吧,我等你多时了。”屋子中传出那熟悉的声音,契慈激动万分,没想到这么轻松便能见到大觉禅师。其实契慈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大觉禅事先安排了下去,就等他来此了。
推开屋门,映入契慈眼帘的是一间非常普通的禅房,禅房中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个大大的佛字,便只剩下大觉禅师身下的蒲团。
“坐吧,我已经知道你要来此了,契慈和尚,有什么疑问你尽管问便是了。”大觉微笑着看着契慈,不见怎么动作微微一拂大门便关了起来。
“弟子,想请教禅师,这卷未来功德经当和解?”契慈说完从怀中慎重的掏出那卷‘未来功德经’,交到大觉禅师的手中。
大觉禅师只是轻轻扫了一眼,便也不细看开口问道:“契慈,何为佛?你又为何修佛?佛在那里?”
契慈怎么也么想到大觉不但不看自己的‘未来功德经’,而是问了自己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下子陷入的沉思。
想了大约盏茶功夫,契慈眼露精光,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望了大觉一眼,呵呵一笑便说道:“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是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简单的说,佛就是一个觉悟的人。”
契慈见大觉禅师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继续说道:“我之修佛一不为自身疾苦,二不为早升西方极乐净土,三不为成佛成圣。我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笑看人生万象,乐对天下苍生,不为外物所迷,只为本心圆润。愿天下人皆能无忧无虑,乐对人生,我心足以。”
契慈的话即便是拥有大智慧、大觉悟、几乎大圆满的大觉禅师也没想到,原来契慈拥有的是这么一颗无私的赤子之心,微微动容的大觉禅师看着契慈的目光多了一分敬重。
契慈想了想呵呵一笑继续说道:“佛即可说无处不在,也有可说只在一处,佛只在人的心中。我心中有佛,佛便在,我心中无佛,佛便无,一切皆随心。”
“哈哈~~果然不愧是九世修佛,境界已经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汗颜呀。契慈你缺的只是时间,我也没什么好教你的,这三卷我注解的上、中、下‘华严经’你拿去好好读读,一切都竟在其中,好了你出去吧。”大觉禅师送出三卷经书,便不在言语双手合十,闭上双目陷入了入定中。
大觉禅师心中的绝对是波涛汹涌,完全没有想到这弥勒菩萨的转世之人,佛法见地会如此高深,有些见地既是自己都不曾想到。而隐约中大觉禅师也知道,凭自己的佛法根本无法化解契慈心中那丝执念,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
不是说大觉禅师法力不如契慈,只是纯粹对佛的理解和感悟上,大觉禅师自叹不如。而契慈差的只是时间的积累,和外力的补助,外因够了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
而受了契慈的启发,那卡在八阶菩萨果位大圆满的境界,终于有了松动。终于有了顿悟的感觉,这机会非常之难,让大觉不得不提前让契慈出去,好静静的感悟。
大觉古井不波的心理再次掀起了波浪,终于在佛法和法力都达到圆满的情况下,一朝悟了。慢慢在体内结出了佛果,从此成为佛修九阶境界的大能者‘佛’。
一朝成佛,冥冥中便有了感应,瞬间就让大觉菩萨知道了自己成就的佛位是什么。‘大觉悟’,从此释迦摩尼佛座下又多了一个大觉悟佛。一切来的是如此之快,成佛后的大觉悟佛,立刻明白了一切,微笑着飞向空中,略一辨明方向,便朝西方极乐世界飞升而去
轻轻的退出了禅房的契慈,抬头看着天空不断变幻的白云,瞬息间感到自己心境更加的通透、坚实了。一切都在刚刚那一刻,明确了下来。可以说刚才虽然是在回答大觉禅师的提问,但也可以说是给自己的未来定好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当把三卷经文收入布袋中,契慈惊讶的发现,大觉禅师的禅房中透出七彩虹光,这一刻佛音禅唱、地涌灵泉、天女散花、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一瞬间天地间的元气飞速的朝禅房中汇聚,渐渐越来越强,直到彩光达到极致,一道巨大的佛陀身影从禅房中慢慢飞向天空,朝西方极乐世界飞去。
惊得目瞪口呆的契慈,望着飞升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觉禅师,心中充满的羡慕,这一幕深深的刻在了契慈的心中。
正当契慈准备收回目光时候,耳边传来一道虚无缥缈的声音:“今日听你之言,让我一朝顿悟,达到大圆满境界,能够这么快飞升西方极乐世界。便把这‘光王琉璃梭’送与你做个纪念吧,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佛祖座下再见到你。”
随着这道声音的消失,凭空出现了一个散发着乳白色光芒的梭型法宝,轻轻的落在了契慈手中。
契慈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既然是大觉禅师送的东西必定不是凡品,想了想还是放进了身后的布袋。
可让契慈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怎么打也打不开这布袋,而手中的‘光王琉璃梭’也仿佛有生命一样挣扎着不愿意进入布袋。
好生奇怪的契慈怎么也想不明白,只能无奈的把‘光王琉璃梭’别在了腰带上。
如果让修为高深的佛修看到契慈,把大觉菩萨,现在的大觉悟佛的随身法宝‘光王琉璃梭’如此对待,一定会气的吐血。
背着布袋,腰中别着一个梭子,身后跟着一只小白狗,这契慈的形象确实让人不敢恭维,一路走来路人对契慈指指点点。小孩更是喜欢跟在契慈的后面嬉笑哄闹,个别大胆的孩童更是走到契慈面前摸了摸滚圆的肚子,斗的契慈哈哈大笑。
帮人超度亡灵,传授他人佛法要义,降妖附魔,铲除奸邪,每做一件事情,便多了一人知道了布袋和尚。
渐渐的布袋和尚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暹罗国摩诃杰罗城附近有个整天里笑呵呵,乐于助人的胖和尚。
虽然功德薄上已有十万功德,但要想凝聚九颗舍利,不但需要不坠的修炼,更需要积攒无量功德。
四处云游的契慈不断的做着好事,一路朝南末罗国末罗族的集聚地波伐城走去。
这波伐的末罗族人各个蓝发碧眼,身材高大,民风尚为开化,多以畜牧业为主。成群的牛、羊使得波伐的末罗族人生活过得还算是温饱。
但常年与北末罗国的拘尸那迦城的交战,使得双方人口急剧减少,青壮年男子的减少也使得两国人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生活水平越来越低。而这也使得末罗国的女子非常的开放,往往一女多夫。造成了南北末罗国的女子,对外来的男子都异常的热情。
这日契慈来到了南末罗国都城波伐城,走进这座古老的城市,契慈感到明显与别处的不同地方,低矮的圆形尖顶建筑比比皆是,最高的也不过三丈开外,而更多是些不足一丈的屋子。这一间间屋子里不时的会有女子和孩童朝屋外望来,而一旦有男子路过,屋中的女子便会丢出红色的丝带,一旦有看中屋中女子的便会捡起丝带走进屋子。
而契慈一路走来倒也没有受到打扰,这也多亏了佛教在整个西极灵州的地位至高无上,僧人是最受到爱戴的一群人,同时也是最敬重的一群人。
契慈好不容易在城中找到了一座寺庙,整座寺庙中只有区区几个僧人。契慈一问才知道,常年的征战早已经使得末罗国的男丁数量降到了一个极度危险的地步。别说出家做僧人需要经过重重的考验,但说国家法律规定只有征战十年以上的老兵才有资格去通过僧人的考验,这也变相的减少了国家僧人的数量,而能成为僧人的无一不是受人敬仰之辈。
第五章 魔修
末罗国本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国家内最大的种族便是末罗族,而历代的皇室更是几乎总揽了国家九层以上的资源,大量的物资,人民的强大,使得末罗族人的欲望越来越膨胀,逐渐产生了侵略其他国家的意图。
末罗国有一部分人非常的厌战,佛教不杀生的戒律被严格的奉行着。而另一部分人虽然也信奉佛教,但各地的教义差距,使得这一部分的末罗族人,认为死亡只是通往极乐世界的过程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战争只会让国家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人民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盲目的信奉这一观念的人,慢慢取得了主导地位,渐渐当时的末罗国王也倒向了这一方。
战争发动了,末罗国的强势攻克几个小国后,渐渐引起了布利族人建立的庞大帝国布利国的注意。双方第一次交战,布利国怎么也没想到游牧民族为主的末罗族,会如此强悍,接连丢失了大量的土地。
当时的布利国王,一代英才萨干罗王,只身刺杀末罗国主,嫁祸给了当时末罗国内反对战争的最大势力,结果造成了末罗国内大乱。
在萨干罗王的推波助澜下,末罗国终于分裂成两个国家。本是一体的两个国家开始了持续百年的战争,而这其中很多时候都有布利国的身影,
主持广源禅师说到激动的时候,不尽唉声叹气,作为皇室的后裔,能够进入这皇极寺本来是无上的荣耀,可广源禅师却渐渐有些后悔。随着族人的不断战死,皈依佛门多年的广源禅师,再也见不到自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