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一剑
他呢?”
戈振军道:“那么难道是何亮说谎?”他为了推卸责任,仍然不敢把细节都说出来。
可能杀错了人,声音不觉有点儿发抖了。
无极道长字斟句酌地说道:“我不敢说他不是第三个叛徒,我只能说我不相信他是那两凶手中的任何一个。
他好像有点儿疲态,身形微微晃动,喘了一口气,方始继续说道:“但不管他是叛徒也好,不是叛徒也好,反正他已经死了,所以目前要做的最紧要之事,并不是去查究他有没有背叛师门的事实,而是要把目前已经知道的事情,从速禀告掌门!”
戈振军不作声,无极道长继续说道:“杀害你师父的那个叛徒还在其次,杀害你丁师叔的那个叛徒,功力之高却是非同小可,他的太极掌力真可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连我也比不上他!”
戈振军惊骇之极,说道:“有师伯这样造诣的高手,在本派恐怕也是寥寥可数吧?”
武当派道家弟子中,和无极同一辈份的有掌门人无相和另外两位长老无色、无量;俗家弟子中和他们同一辈份的倒有六七个,但凡是武当派的弟子都知道,同一辈的俗家弟子的武学造诣是比不上道家弟子的。所以这“寥寥可数”四字,其实只是包括除了无极本人之外的其他三个人而已。不过,戈振军当然不便说得太“具体”了。
无极道长摇了摇头,颓然说道:“事关重大,我不敢胡猜,你也不要乱想。而且也不一定是我们老一辈中才有这样的高手。俗语说:真人不露想,露相非真人。那叛徒既然是处心积虑,等待时机,谋害同门,即使他已经练成了绝顶的功夫,也会深藏不露的。这番话请你紧记在心,除了对掌门人之外,决不可和任何人谈起。”
戈振军道:“是弟子懂得。”
无极道长似乎连说话也有点儿吃力了,身形的晃动也越来越厉害,但还是继续说道:“从已经发现的事实看来,杀害你丁师叔的那个叛徒是主谋,他的武功也最为可怕。这个人我虽然不敢胡猜,但相信必定潜伏在武当山上三清道观时的人。你要提醒掌门当心暗算!至于杀害你师父的那个叛徒,他还只懂得使用七十二手连环夺命剑法,虽然已经用得甚为精妙,但相信多半还是俗家弟子中的高手。好了,我要说的话都已经说了,你料理了师父的葬事,明天就赶去武当山替我禀告掌门吧!”
戈振军吃一惊道:“师伯为什么不自己回去?”
无极道长叹道:“难道你还看不出我受了严重的内伤吗?要是你师父还在的话,或者我还可以多活一年半载,但如今我已是即将油尽灯了灭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赶快问吧!”
戈振军其实早已看出师伯是受了内伤的,不过却不知道他会伤得如此严重。他大惊之下,连忙说道:“师伯,你不能死,你赶快运功疗伤吧。弟子虽然本领不济,也还可以略尽守护之责。”
无极叹道:“你不必费神了。我是被附有太极内力的暗器打着了穴道的。内力已经透过穴道,伤及心脉了。只凭我本身力量,决计无法起死回生;除非有精通本门内功的人,助我打通七经八脉。唉,可惜你——”他没说下去,不过戈振军当然是明白他意思的。要知戈振军连太极剑都未练通,更不要说运用什么太极内力了。本门的内功他也只量初窥藩篱,如何能够替无极道长打通七经八脉?
他这也才完全明白师伯来到之时,为什么第一句话就叹息“我来迟了!”不仅是因为未能阻止他杀了耿京士而发,同时也是为了他的师父之死而发的。
但“太极内力”这四个字却令戈振军又吃一惊,急问:“师伯,暗算你的仇人是谁?”
无极道长说道:“就是杀害你丁师叔的那个凶手!”
戈振军呆了呆,望着师伯。
无极道长懂得他的意思,说道:“我没见着那凶手的面,但我知道一定是同一个人。”
他说出那晚遭人暗算的经过:“当时我正在察看丁师弟的伤势,冷不防就中了他从窗外飞进来的一枚钱镖。我中了钱镖,就如同给本门高手用太极掌打了一掌似的。我仗着数十年苦练的内功,逆运真气,侥幸未至于当场丧命。但要追凶,那是决不可能的了。唉,我已尽了我的所能,拼着还有一口气在,无论如何也要赶来给你师父报讯,但也不过只能苟活三天了。现在我的时辰已到,你的师父已死,我的后事只能托付你了。我的后事不是指这具臭皮囊,是要你向掌门禀报,——”他怕戈振军误解他的意思,为料理他的后事耽误时间,是以不嫌啰嗦,再次嘱咐。
戈振军道:“师伯,还有一件事情——”
无极道长的眼皮本来就要合上了,听他呼叫,又再张开,道:“快说,何事?”
戈振军道:“霍卜托那个义父,师伯虽然不知他是何等样人,但想必已经打听到他现在何处吧?”
“无极道长不懂他为何在这紧要关头,最后一个问题问的却是似乎不太关系重要的事。
但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精神去仔细琢磨了。他强力支持,断断续续地说:“那、那人,以前是、是住在寥、寥儿沟的,但、但——”
“但什么?”戈振军把耳朵贴到师伯嘴唇边,这才听得见他重复说的那五个字:“他、他已经死了!”
无极道长吐出了最后一口气,报出了别人的死讯,他自己也死了。
师妹已经掩埋了,地上并列着耿京士和何亮的尸体,现在又添上了无极道长的尸体。
死的人真是太多了,从第一个打探到耿京士有“背叛师门,通番卖国嫌疑的丁云鹤算起,到最后一个给耿京士洗脱了一大半罪名(虽然未能证明他一定不是奸细,但已证明他不是凶手)的无极道长为止,死了多少人哪!
戈振军茫然回顾,心中默数。丁师叔死了,师父死了,师妹何玉燕、师弟耿京士死了,老家人何亮死了。还有,他业已知道的、给霍卜托送信的那个人死了,霍卜托那个义父也死了。
和这件事有关的人,甚至只知道这件事的人,差不多都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就只有他了。武当派的掌门人虽然知道有这件事情,但却不知道是他、戈振军杀错了人!
他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之后,心中一片迷茫!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是没人知道他杀错了人,但没人知道,就能减轻他的罪过么?
他答应了师伯要把师伯业已知道的事情,都禀告掌门的。倘若将来查明真相,耿京士非但不凶手,也不是奸细的话,他怎么办?
不错,误杀的罪名是不至于要他赔命的,尤其是在如此这般的情形下误杀,掌门人也会原谅他的。料想最重的刑罚,也不过是面壁思过一年半载而已,绝对不会将他逐出师门。
但在真相大白之后,耿京士和他师妹生的那个孩子耿玉京总会知道吧?
耿玉京能够不把他当作杀父仇人吗?
而且最紧要的还是自己的良心能不能够安然?
不错,师伯也曾说过,目前最紧要的事情是要让掌门人知道,本门最少藏有两个叛徒,其中一个且是本领极为高强,手段极为阴狠的。至于耿京士是否叛徒,那倒无须急于查明。因为他反正已经死了。他是可以瞒过一些细节,不必告诉掌门的。
但他能够这样做吗?
天色渐渐黑了,戈振军独立空山,好像化成了一尊石像,谁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一阵冷风吹来,他方始猛然醒觉:“死的已经死了,还是让他们入土为安吧。我也应该走了。”
地上有三具尸体,戈振军却没有工夫挖三个坑了。但要是让师伯、师弟和何亮的遗体挤在一个坑中,戈振军又未免感到有点儿于心不安。
他踌躇片刻,先把无极道长的尸体放进去,跟着再把何亮的尸体放在师伯的左边,心中默告:“师伯,你是已经得道的人,我遵照你的嘱咐,送你归天。我知道你是不会责备我太过草率的。何大叔,你是死得最不值的一个。但我让你和师伯作伴,想必你也不会怪我了。”
最后他的目光投到耿京士有身上,心中忽地起了一个念头:“一错不能再错,我已经杀错了他,就不该再阻止他和师妹合葬了。”
但要让他和何玉燕合葬,必须把已经填平了的那个坑再挖开才行,而天色已经更加黑了。他心中改变了几次念头,终于还是把耿京士的尸体放在师伯的右边。
正当他要填土的时候,忽地又想起一件事情。他把耿京士的遗体再搬出来,并非他要改变主意将师弟另葬,而是要把霍卜托那封信搜出来带走。但奇怪的是,他却找不到那封信了!
这封信是他到蓝家去的那段时间被人偷走的呢?还是掉在地上被吹走的呢?他只刻当时耿京士已经从师妹手中拿回这封信,但却记不起耿京士当时是否重新的把这封信贴身收藏了。当时他正在为师妹偏袒师弟而激怒,跟着就是他和师弟恶斗了。他根本就没有注意那封信,也可能在激战中从耿京士身上掉下来而失落的。
他咬了咬牙,突然做出一件令他日后想起也会脸红的冲动事情:他把玉箫敲得碎成片片!把玉箫的碎片撒入坑中。
做了这件事情,他才蓦然省悟:“我为什么讨厌这支玉萧?啊我是妒忌师弟比我多才多艺,妒忌他的才艺抢去了玉妹的芳心吧?唉,我刚才那样迫不及待地杀他,是不是也因为有妒忌的成份在内?”
他填上最后一铲土,把师弟和师伯一起埋了。抛开铁铲,四顾茫然。那感觉就好像自己也被埋葬了一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也好像没有一样值得他牵挂的了。耿京士和他一样,都是在师父家中长大的。所差不过是入门前后而已。他入师门的时候“师妹还没出生,耿京士入门的时候,师妹则已七岁了。师妹固然是一出娘胎,就和他在一起;师弟也是他看着长大的。或许他对师弟的感情不能和他对师妹的感情相提并论,不管是恩是怨,他师弟也还有一份好像亲人的感情。但现在,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了。
他欲哭无泪,也没工夫在这儿哀悼了。因为他还要回家,家中还有一个对他恩义最重的亲人——他的师父,等他回去埋葬!
啊,多少年来,他已经习惯于把师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了。但如今,这个家的成员除了他之外,都已经死亡,这个家是彻底毁了。
天地虽大,哪里还能找到一个可以供他安身立命的家?他不敢想下去,只是感到异样的寂寞,异样的空虚!
第一回 未泯杂念参无相 三戒当持号不歧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又名参上山、太和山。山势雄壮秀丽,周围四百公里,下临汉江,最高的天柱峰海拔一千七百公尺,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涧,它的特点是高瞻远瞩和幽深清秀兼而有之。
或许武当山不如五岳有名,但在有代,它的地位却在五岳之上。因为明代的皇帝,曾封武当山为“太岳”,加上一个太字,即表示它的地位高于五岳了。
封建时代,臣下得到皇帝的、不次(不依次序)封赏,称为“殊遇之恩”。以山喻人,武当山在明代也真可称得上是得到“殊遇之恩”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明成祖朱棣合工部侍郭琏、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听督工营造武当山宫观。这次工程,每日使用工匠军民等三十万人,费用以百成计。这是根据《明史》记载。在靖的碑文中则说是只耗资二十余万,建筑器材绝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宫殿差不多同样规格!
武当山上有两座著名的碑刻,一座是永乐十六年(1418)立的《太岳太和山道宫碑记》在碑文中永乐引用道教经典叙述所谓“真武大帝”和武当山的关系,并说他父亲洪武(朱元璋)和他自己之取得天下,都曾经得到“真武”的默佑。所以武当山上建造宫观,表彰“神功”
另一座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立的《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碑文大意是:成祖定都北京,是属于“北极Q天上帝真武之神”所镇守的北方,因此能蒙神恩庇佑,统一中国,巩固了北方广大的领土等等……这是嘉靖替祖宗讲的,解释了明成祖何以要和“真武大帝”拉上关系。
嘉靖在武当山脚建了一座刻有“治世Q岳”四字的石雕牌坊,当地人称“Q岳门”。永乐时已把武当山的地位列于五岳之上,到嘉靖时更尊为“Q岳”。把武当山的地位,捧得更加高不可攀。
过了石坊,就是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为了纪念武当派的祖三丰建造的。Q岳门与遇真宫之间,还建有张三丰的铜像,是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非常生动的人像。
此时正有两个小道士在瞻仰他们祖师的塑像。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