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道门
但道门规矩,向无打听他人修炼法门之理,尤其二人此时以法对抗,不分胜负,碧真就更是拉不下脸来问梅清是用的什么法术。其实她也是多虑,梅清根本就一点规矩也不明白,就算她问了,肯定也是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她了。
“既然如此,冒昧相问,公子化解贫道法术的法门,是传自师门么?”想了半天,碧真换了个方式,委婉地问道。
虽然此问也有些犯规的嫌疑,但说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只是碧真这般委婉,在梅清听来,可是连心都没过,直接就答道:“什么师门啊,若说呢倒也是有人教我的。”说罢,便将在太清宫中受张启正引荐,由那胖道人传授自己《太初洞玄无上金真玉液龙虎仙丹大法》一事,一五一十,由头至尾给碧真讲了一遍。他见碧真对此事颇为上心,对那大法额外多讲了几句,只是自己也知之不多,只好尽自己所能,尽量描述了一通。
梅清这里还在不厌其烦地为碧真讲解什么“逆吸顺呼”、“引气上行”、“周天脉络”之时,只见对面的碧真的脸色已经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青,最后再转为苍白,浑身上下不住颤抖,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素手一拍案面,怒斥一声道:“够了!梅道友,就算碧真先时确有得罪,你也不用如此戏弄我吧!退一万步,碧真再有不是,你我间也还有份香火缘法,你竟然,你竟然……”她纤手指着梅清,樱唇颤抖,气得再说不出话来,两行清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梅清大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自己自然是实话实说,但看碧真气成这个样子,显然不是无理取闹,其间莫非有什么误会不成?
梅清张大了口,一时不知如何解释。碧真却猛然自己这般失态,大失平日道心平和之态,心中一惊,知道一时气愤,结了心魔,心中不由又是委曲,又是难过,瞪了梅清两眼,一言不发,起身而去。
按说碧真的修为,虽然还未至万般由他不动心的境界,但也是心如止水,难有波动。能把这位碧真人气得道心不稳,泪流满面,要真传出去,梅清也真值得骄傲了。
梅清自己心中毫无自满之意,反倒心中略有不安。虽然碧真与他斗了这么长时间,但对这位美女道士,他也并无恶感。当然也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道基根本,若换个其他修道人见有人来坏自己道基的,估计也不会这么想了。
既然已经把人气跑了,梅清也乐得清闲。这一个多月,天天在痛苦的煎熬,终于今天没有人来压迫自己,梅清长长舒了一口气,伸个懒腰,只觉得无比轻松。只是不经意,却发现那体内气旋,依然在不停流转,不由暗自苦笑,这一个月弄的,运气化气,都成了本能了。
直到午后,碧真才又回转来。只是此时碧真脸上再无一丝笑意,眼睛深处,依然隐隐的燃烧着怒火。她进门后,便坐在梅清眼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直直地盯着梅清道:“说吧,梅道友,你要怎样,才肯为我释解那几卷古书?”
第一卷 七星古砚 第二十七章 初闻道谛
今日只得一章,惭愧……
有点累了,各位兄弟们让老集也喘息喘息吧。明日保证双更。
这一段不太好写啊。可能各位看着累,老集写着是更累。
===================
梅清苦笑一声,知道这位碧真人只怕是把自己恨上了。估计她定然是以为自己恨她前一段时间暗算自己斗法一事,因此故意报复她,才出言相戏。其实自己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她偏偏就不信,口口声声非得要认为自己是修炼了什么道法的一般。
长叹一声,梅清无奈的说道:“真人对我怕是有所误会,我不知道真人所说的道术修炼是什么,但我确实没经过其他法术的学习。若真人有意让我释解这几卷道经的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其中许多词句,我本自不解,这样去释义,确是为难。不若真人便略微给我讲一下这道法入门的理论,也好让我有个了解,释注起来庶几不至于差得太多。”
碧真盯着梅清看了半天,见他一脸真诚,确实不似作伪,心中不由几度彷徨。按梅清自己说的话,打死碧真也不会相信。但现在这情况,也令碧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思之再三,碧真便心下有了主张,开言道:“如此便依公子。只是碧真所学,乃是传自当年全真门下清净一宗,本是女丹,自然无法与公子交换。幸好金丹大道,本自相通,碧真便以另一套丹法赠与公子如何?”
梅清见碧真之言,知道她还是不肯相信自己,苦笑道:“我却要真人的丹法做什么,那上边写的这些玄奥之词,我是只知其词不明其义,因此想要劳烦真人为我讲解些个,免得解经时不辩东西。”
碧真美目连闪,至此才有些相信梅清是真不明道义,当时心中惊疑不定。沉吟片刻,张口答道:“如此便依公子。今日心绪不宁,便从明日始,请公子再来此处,我便依自己所知,一一为公子讲述明白便是。”
说到这里,碧真停顿了一会,又继续说道:“只是有一言,道法全凭师承,按说绝无我为道友传讲道法的道理。不过公子既然已经入道,你我本是道友,互相切磋,似无不可。不知梅道友意下如何?”
梅清点头道:“梅清自无异议。却有一事相求,真人一口一个‘道友’,梅清着实有些难受。若真人相呼,直呼在下表字‘三清’便可,切莫要再称我道友了。”
“三清么?”碧真微笑道,“我却有些信公子未修道了,试问哪个修道人敢起这么样的名号呢。不若我便直呼公子之名,公子便称我为碧真。公子以真人相称,碧真也觉得不便呢。”
“如此甚好”,梅清心情甚佳道:“那明日咱们便开始,只是……碧真相试的手段,是不是就可以免去了?”
碧真闻言脸上一红道:“此事……却有此麻烦。实不相瞒,初时我只为了斗气,一意孤行,与你斗法未多思量,适才才发现心魔已动,现下已然泥足深陷,抽身不得。修道之人,最怕的便是这劫数不知何时而至。我修炼至金液大成阶段已经有些日子,只望能迈过这道坎,凝得金丹,只是迟迟未得机缘。此次稍知机缘,想来此次与你斗法,便是我的劫数。过得去,自然海阔天空,过不去,只怕今生再无缘得窥大道。”
梅清一听不由有些郁闷道:“如此咱们这场比试还要继续不成?只是——劫数这东西,不是能躲就躲么,哪有你这般上赶着不撒手的?”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不由笑道:“你还真是一点不明白呢。修道之人,劫数与机缘本是相随相伴,岂是躲就躲得过去的?——你也不用因此生气,其实是我的劫数,又何尝不是你的劫数?是我的机缘,又何尝不是你的机缘?若非你是修道之人,我岂敢妄以大法相试。此一关既然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估计也就差不多到火候了。这时候,咱们二人却是更应小心谨慎,只求双双顿开此锁才好,万勿有懈怠之心。”
梅清道:“罢了罢了,你说什么是什么。比就比,反正也这长时间了,我又怕什么。小心哪天我真顶不住了,吃亏的可是你。”
碧真听了梅清之言,却咯咯娇笑起来道:“怎么说得这么吓人似的,不瞒你说,碧真这周身上下,可有几件厉害东西。梅清你要敢撒野,指不定谁吃亏呢。”
次日早间,梅清比往常特地早了些赶来仁圣宫,才入了院中,便见碧真的小道童明镜迎上前来,道是碧真在后园相候,要梅清到后园相见。
这座仁圣宫既然曾为皇家行宫,其后自然也有一处小小园林,规模不大,却颇有特色。一入园中,只见苍翠满眼,俱是松柏林立。沿着林间小径行来,入眼苍碧森森,耳边松风阵阵,令人颇有出世之想。
行不多久,见前方转弯处一处青石台上,小亭翼然欲飞。拾阶而上,便见两株古柏如凌云烟柱,直冲天际。碧真身着一身素色道袍,正在柏下,打一套不知名的拳法。
此时日出东方,映得满眼松针反射出的金色光芒不断晃动,更显得碧真飘然如画中仙子一般。只见她动作似快实慢,手掌划出道道弧线如鸟飞花落也似,缠绵于周身四侧。
随着最后一个收势,碧真双掌回抱,又复覆掌下压,缓缓止住,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也凝止不动。
梅清这些日子,光顾着与碧真斗法,真正正眼观察这位美女道长的时间并不多。此次难得心中清净,在一旁欣赏良久,却是大饱眼福。
只可惜梅大公子正在飘飘然之际,碧真已然收了功,转回头对着梅清甜甜一笑,双目中似有异芒一闪——轰的一声,又来了。
还好梅清早有准备,因此倒不至于失了阵脚。他缓缓走过来,坐在一旁石凳之上,眼睛却一直看着碧真笑道:“古人说仙子凌波去,还只是传说罢了。今观碧真舞姿翩然飞动,不让天人,信不我欺呢。”
既然昨天已经言明二人间这场争斗定然要有个收场,梅清也不愿一直这么被动的防守下去,心中一动,也不避讳心中欣赏之意,便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
碧真闻了梅清之言,眼中不由露出几分赞许之意,笑着说道:“怎么一夜不见,可是变得聪明,知道以言破相了?只是说什么舞姿可是丢人了,此乃九禽戏,寻常导引之法罢了,有什么翩然飞动的?”
“导引之法?”梅清一楞,随即笑道:“原来导引便是这样的拳法或动功么?我还一直以为导引便是引导体内气机行走脉络,便称作导引呢。”
碧真也呆了片刻,随意咯咯娇笑了起来,为梅清解释道:“气机行走,是谓行气。导引却是体术。虽然导引之时,也要辅以行气之法,只是此二者,可是不能混为一谈呢。梅大公子这么有才学的人,居然要闹这样的笑话,传出去不怕人把大牙笑掉了,亏你也敢说出口。”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石凳坐下,把一双秀眼看着梅清,咯咯地笑个不住。
梅清看碧真刚才行功良久,面色潮红,格外动人,又见她笑个不住,更觉得心动不已,连忙收摄心神,出言问道:“碧真什么事这般欢喜,笑得如此开心?”
碧真微微摇摇头答道:“也没什么原因,忽然觉得心中很是轻松,就是忍不住要笑罢了。”
梅清看着碧真毫无烟火气息的笑容,心中也觉得轻松无比,便要也随着笑出来。
正在此时,心中那团气旋一紧,登时震荡起来,便如有什么吸引,摇摇欲坠一般。梅清大惊,连忙定定地收住心神,这才明白刚才碧真一笑,虽然不似前些天般令人欲焰升腾,其中险恶之处,却怕是犹有过之。
只是这般法门,却不如那欲焰般易于化去,既已入心,便再难驱除。梅清虽然勉力而为,但总是心旌摇荡,难以平定。
“清少着相了。既然非色,何必要空?与其苦苦支撑,何如顺其自然?”碧真的声音如天籁般在耳边响起,闻在梅清心中,却如金钟大吕,铮然有声。
梅清听了碧真之言,便如钟磬之间在耳边铮然响起,心中恍然一动,便即平息,哈哈笑道:“果然如此。笑时便当笑,何以化为?碧真这法门,却是越来越厉害了。”
碧真微笑道:“清少突飞猛进,碧真若再原地踏步,岂非令人羞煞?适才确是心有所感,对这法门有了些得益之处,让清少见笑了。”
梅清谢道:“多谢碧真指点。只是不知碧真既为道门中人,何为言空言色?既然相斗以法,又何必出言点醒梅清?”
正当此时,那小道童明镜由台下款款行来,手中托着一方素木茶盘,置于石桌之上。其上两杯清茗,茶汤碧透清莹,袅袅升腾着烟雾。一缕清香,随风悠然飘荡,透入鼻间,直令人有腋下生风之感。
碧真轻轻做了个请的手势,纤手轻取一杯清茶,置于瑶鼻下轻闻其香,这才浅酌半口,面上透出一份娴然。梅清也不客气,取过一杯,细品其味,入口略带几分苦意,随即便是一股幽香直透胸臆。
“清少可知道门由来,源于何代?”碧真却不答梅清之言,开言反诘道。
“若在下记得不差,应该是本自先秦诸子中老庄道家之说。其后东汉张陵建教蜀地鹤鸣山,方有道教之传。”
“清少大材。只是道门之中,有仪,有理,有法。其义理,乃是源自道家老庄之说;其科仪,自张陵建教而后,因袭相传;其法,却起自上古神仙方士。”碧真侃侃言道。
“碧真所说,便指春秋时神仙家么?”梅清问道。
神仙家所指,乃是春秋战国之时一派,与道、儒、墨、法等并立,学说不似其他诸家为着经世济人修身强国,其根本目的说来倒也简单,只有四个字:长生不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