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道门
“成”,二小儿顺手把那串小鱼扔在船舱里道:“这鱼给我留着,我娘说这几天心口闷不想吃东西,我才抓了这几个瓜子鱼给娘放汤,好清清口。”得了吧,就你那几个小杨树叶也好意思叫瓜子?我那舱里有几个大瓜子,一会我给四婶送过去就结了。快带你的路去吧!“
二小儿光着脚丫,带着梅清等人顺着一条苇田间的小坎走了进去,光光地脚丫踩在黄土之上,虽然也是秋季,却看不出一点不适来。
路上梅清随意问他家有什么人,平常做什么时,那二小儿也只是呵呵笑,却是不多说。过一会渐渐熟了些,又扯起打鱼摸虾的事儿,才有些放得开,话也多了起来。
原来刚才二小儿说的瓜子,乃是指大个儿地鲫鱼。这鲫鱼放汤,最是开胃。二小儿自打小就没了爹,家里只一个老娘拉扯。这几天老娘有些胃口不好,他这才跑出来摸几条鲫鱼准备放了汤给娘吃。
一边说着,前边已经出现了一条大沟,只见其中水色深沉,两岸的芦苇都低弯得压到了水面,还有几棵杨柳,长长的枝条也都垂到了水面上,引得一些小鱼不停在的枝条间吐泡游动。
离此间不远处,却是一个小小草亭,正有一个人影,背对众人而坐。只见其戴着一个大斗笠,一手扶了渔竿,一手却拎了个大酒葫芦,间或举起葫芦轻饮一口。又放下葫芦,漫声作歌道: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史爷爷又唱上了”,二小儿嘿嘿笑道:“每次见了他都这般,有的词二小儿都学会了。”
梅清听了不由莞尔,伸手止住欲上前相唤的二小儿,却上前几步。放声道:
老渔翁。一钓竿,
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歌声才毕,只见史先生早已站起身形,鼓掌喝彩道:“好一个扁舟来往无牵绊!那边的二位佳客莫非是来寻我这老竹竿子的么?”
梅清恭恭敬敬上前施礼道:“在下梅清,因慕先生清名,特来拜访。野水茅亭。竹笠纶丝,先生果然好雅兴。”
史梦竹哈哈大笑道:“老竹竿子不过是个乡下钓鱼地老头儿,哪来这些雅兴。不过我看小友眉目清奇。谈吐不俗,可是难得呢。正好今天有些收获,天时也不早,莫若便到敝庄上,烹鱼煮酒,竞夕一谈如何?”
梅清一笑道:“正所欲也,不敢请耳。”
史梦竹点头一笑,收拾起渔具,又对二小儿道:“二小儿,你怎么跑这来了?”
二小儿道:“爷爷好。刚才遇上甜妞姐姐。她让我带这几个客人过来地。”
史梦竹笑着点点头,又问道:“你娘好些了没有?前天我让人送去药你可都按时给你娘煎着吃了?”
二小儿嗯了一声道:“嗯,娘已经大好了,就是还有些嘴里没味。甜妞姐姐说一会她那有几个大瓜子。给我娘送过去放汤吃。”
史梦竹一听笑了道:“那丫头明儿就要到好日子了,还不肯好好在家猫着,就是个野性子。”
说罢拎了渔具起身,又对梅清二人笑道:“乡野之人,言行无状,好叫尊客见笑了。”
梅清这才近处打量史梦竹,只见此人瘦瘦地。身量甚高。比起梅清来,还要高上半头。他身上穿了一身渔夫常见的渔披。腰略有些弯,脸形略长,两道细长眼睛,面色平和,短短的胡须。说起话来时,便站得直直的,显得更是高大。
几个人便沿了来时之路,漫步而归。此时日已将落,晚霞满天。夕阳照着身边无垠地苇荡,便如一片金色海湾,说不出的宁静温暖。
路上史梦竹与梅清边走边闲话几句,不过是论几句诗词,说说渔樵闲话。梅清本自强记多识,胸中说有万卷也不为过。更难得见解毫无陈腐之气,议论生风,无拘无束,登时让史梦竹大感喜悦。
史梦竹给梅清印象也与寻常书生大异。虽然闻他诗风大有古风,但见其人却颇有赤子之心,谈笑间毫无清高之气,反倒如一个乡间老者般,话语朴实无二,却又淳厚清雅。
老少二人对视一笑,都大有知己之感。
此时红红的夕阳已经落在远处村落袅袅炊烟之外,村外小小港湾处一只只渔船正陆续靠岸。梅清等人也已经行到村庄口处,只见高大的古柳树下,却有一个货郎,挑了一个担子,手摇一个拨郎鼓,正在叫卖。
史梦竹见了,伸手召那货郎过来,取了几文钱,买了一包糖瓜子给二小儿道:“今天劳烦二儿小给爷爷的客人带路,这包糖瓜儿是犒劳你地。”
二小儿咧嘴一笑道:“史爷爷又给我买好吃的。上次我娘还说我来着,说不能总要您地东西。”一边说着,却忍不住眼睛偷偷瞟着那包糖,咽了一口口水。
史梦竹弯下腰,拧了一下二小儿地鼻子道:“别告诉你娘不就行了!就算是她知道了,你就说爷爷想吃买的,结果太硬嚼不动,你替爷爷吃地,你娘就不会说你了。”
二小儿揉了一下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口中说道:“那史爷爷你可别告诉我娘呵,谢谢您啦。”这才接过史梦竹手中的糖,欢天喜地地跑了。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五章 溟海苍茫
港里地方并不甚大,基本上只能算是一个小渔村。而史梦竹一家的宅子,几乎就占了港里街的一半。
待史梦竹将梅清与侯申二人请进家中后,便先告声怠慢,到后堂换了衣服回来。这次见他已经换成了一件直裰,头上也戴了方巾,见了梅清先自笑道:“本不是渔夫,非扮成个打鱼的,其实也不怎么象,倒有些娇情了。小友先请坐下,稍事休息,你我二人再把酒夜话。”
二人便坐了吃茶,闲聊些史话诗词。少时下人来报,道是酒席已然摆下。史梦竹请二人移步东厅,不过一张小桌,几式海鲜。
“今天却也凑巧,下人新弄了几只大镜鱼来,虽然不算什么,却难得新鲜。二位高客在京城中,山珍海味自是见得多了。到了乡下,也只好借着些野味来充充门面了。”史梦竹兴致甚高,端了酒杯道。
梅清与侯申连道不敢,举酒共饮。三人把酒说些闲话,梅清笑道:“我观先生寄于海隅,深知其中三昧,诚可谓退而独善其身者。”
史梦竹听了,捻须笑道:“小友言中似有所指啊。我看小友言语举止,气派不似寻常书生。若有什么事,只须明言便好。”
梅清沉吟片刻道:“不瞒先生,在下此来永平,乃是奉一位前辈之命,暗中察访闻香教之事。一路行来。见众人提起闻香教三字,无不三箴其口,敢怒而不敢言,颇感无奈。后闻先生清正之名,这才不揣冒昧,登门求教。”
史梦竹面色不变道:“原来如此。只是史某向来困守渔乡,少与外面往来。何况子不语乱力怪神,这些事也未曾关心过。”
“哦?那史先生久居此地,只闻得有名为千金爷地什么人或东西么?”梅清试探着道……
“千金爷?”史梦竹念叨了几遍,摇摇头道:“老夫也算是熟知本地文史。却是从未闻此。却教小友失望了。”
梅清见史梦竹言语间滴水不露,知道初次相逢,虽然彼此投缘。但戒备之心在所难免。也不为已甚,举酒岔开话题道:“这镜鱼果然美味。梅清见识浅陋,竟然未曾深知。今日承厚意尝此佳品。可谓幸事呢。”
史梦竹哈哈笑道:“所谓一鲆二镜三鳎么,在乡下人说。这镜鱼就算是上等鱼了。世人只知松江鲈、黄河鲤,却不知海中自有佳味。老夫却有首打油诗说这镜鱼——渔家新妇惯调羹,厨下鱼鲜溉釜烹。入手分明奁镜启,却怜照面不分明。”
梅清听罢,赞叹良久,二人举酒更酌,谈些***,直到月上当空,鼓打三更。才收了残席。由下人安排梅清二人到客房睡下。
次日一早起来,梅清与侯申洗漱已毕。却有下人过来,道是史梦竹因为今日庄中有喜事,因此按着此间风俗,一大早就给请走了。因念着梅清二人初来此地,特地命人陪了他们今天到海边游玩。
梅清也只得听从安排,与侯申简单用过早饭,便在那家人陪同下,划了一叶小舟,沿着村边小码头下了水,缓缓荡入汊湾中去。
愈向南行,两边树木越是稀少,两岸俱是盐碱之地,遍地白茫茫的一片,俱是盐晶颗粒,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倒如洒得到处的水晶冰原也似。
就连芦苇,在这碱滩上也难以成长,唯有水沟边上,有片片黄蓿,零星点缀,增添了少许生气。……
“梅公子,前边咱们转过湾去,就是那七里海了。”撑着小般的家人言道。
刚才交谈中梅清已然知道,此人小名阿三,其父辈就一直在史家为仆。这阿三年纪不大,却口齿灵俐,手脚又勤快,因此经常被史梦竹派了陪同客人四下游玩。
“这七里海,乃是咱们当地人的叫法,也有叫它七里滩的,横着有十几里,纵着有七八里,才得了这么个名儿。我们老爷说,这片海大大有名,古书上称它叫溟海。说是海,其实就是个浅滩子,落潮的时候,从那头能趟过这头来,也不过没腰深的水。”阿三一边撑船,一边为二人介绍道。
梅清举目望去,虽然只称七里,但四下一望无际,远烟苍茫。再看阿三手中竹篙,果然入水不过数尺,已经行得离岸颇远,依然深浅不变。
“老人都说,这地界以前却是大山呢,人都叫它老碣石山。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一夜就沉入海里去了,这才变成了这七里海。海直到七里外,就在那边又有几道沙甸子,把这七里海和大海隔开。涨潮时海水灌进来,退潮时这海就成了个大湫了。现在正是海潮,咱们船进来容易。若落潮时候,大一点的船都进不来呢。”阿三一边将船撑过去,一边指着远远一带沙甸说道。
“原来如此。古时碣石可为名山呢。当年秦皇北巡至碣石,铭石而归。不想竟然有此沧海桑田之变。那几处沙甸之上,似有什么庙宇,不知是何处?”梅清站在船头,四望笑道。
“那最大地一处,人称作翔云岛,每每天开气清的时候,在上边就有海市出来。仙山神道的,咱们这地人都见过地。上边那庙是娘娘庙,也叫鱼骨庙。庙中没有主梁,乃是用当年一只大鱼的鱼骨架起来的。”阿三指点着说道。
梅清点头“哦”了一声,不由想起听甜妞唱地史梦竹诗句中有“翔云岛下暮云平,鱼骨庙前潮水生”的句子来,笑道:“如此倒是个好去处。便烦阿三兄弟将船撑过去,也让我们看看这鱼骨庙地好处。”
阿三却面有难色,抓了抓头道:“不瞒梅公子说,若是寻常时,您不说我也会撑将过去。只是此时,却有些不便了。”
“哦?却是为何?”梅清有些惊讶地道。
阿三有些神秘地道:“公子有所不说,这鱼骨庙中因祭的是海神娘娘,咱们打渔的下海,全凭了娘娘保佑,因此往常香火最盛。不想从前两年开始,这庙中忽然闹起怪迹来。”
“什么怪迹?难道娘娘还会显灵么?”梅清问道。
“要是显灵就好了。”阿三苦笑道:“开始时就是总有些奇怪的声音动静,后来闹得大了,大家也以为是娘娘显灵,结果却是绝非如此。但有人进过庙烧过香的,没有一个得保佑,反倒连连出事遭灾。到得后来,就算有人想上岛都难说了,不是船出事,就是人遭灾。前些天铁秋爷儿三人走船时离那岛太近了,还一下子给卷到边上,将船弄了个大口子。现在这周边几十里的渔民,没一个敢往边上靠的。”
梅清听了,皱眉不语,侯申却开口道:“既然娘娘庙,受了香火自然该保佑人家。哪有反倒害人的道理?”
阿三愁眉苦脸道:“大家也都这么想。后来闹得大了,还请了闻香教的二教主来施法。教主道,是咱们当地渔民不肯虔诚信教,娘娘生了气,这才降下灾星。还说必得由他做法七七四十九天,当地百姓更要一心持拜,方才能感动娘娘,不再降祸。”
梅清陡然听了闻香教之事,连忙问道:“那闻香教教主就在当地么?——莫非他们便是拜地海神娘娘么,却是如何行事地?”
阿三连连摇头道:“不是的,闻香教教主向来都是居无定所,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而且他们也不拜海神娘娘,我听有入了教地人说,拜的是什么圣母,乃是弥勒佛祖转世的。他们那教中都不是什么好人,神神秘秘的。不过倒都是真有法术的,本事可大着呢。”
梅清摇头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