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道门
所谓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民相、坏相,两两相顺相成。若得同时具足,自然互融无碍。真得修到高明处,不声不动之间,却足在摄人心神,勾通神鬼,神通无边。
苦大师传授神通,与张十三截然不同,从来不说如何如何,只是将那神通,一一演与梅清看。此说颇为神奇,但当梅清在梦中时,也觉得自己五感六识变得异常灵敏,许多不可能看到的、不可能听到地,也无从以语言说明的东西,在梦中却能感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苦大师对梅清极为满意的就是这一样。他华严宗择徒,最紧要便在这悟性。若收徒得人,凡事一看他就明白了;若天资差的,哪怕你说破嘴,他修炼一百年累死累活,依然是一点不懂。
梅清天资极佳,难得对出入虚实的梦境悟法极有天份。寻常资质再好的人,对梦境与实相的适应,总还要一点时间。梅清不止第一次入梦便轻松自如,出梦时还能激发门径,体悟修行,这样的天份,苦大师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哪个活佛转世了。
因此在尽心尽力教授梅清的同时,苦大师多少有些后悔答应和张十三共收梅清为徒,还是认得俗家弟子——按梅清这样地天份,若能受戒入了华严,莫说证得罗汉果,就算是悟道成佛,都不是不可能吧。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苦大师也只能叹息缘起无凭,奈何奈何。
梅清自己却毫无此自觉,事实上在他心中,虽然觉得华严宗法博大精深,奥妙非常,但认真说来,还是更偏爱符。
这也不奇怪,梅清本来入门,就是由道家筑基。后来与碧真生情,又在其引导下学了大量道经,修炼金丹十九诀,译了神霄秘法,虽然不是道门中人,其实心中对道门自然早有认同。现在他修炼地神霄雷法,也是纯得不能再纯的道家功法,对符地偏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何况符之法,也毕竟比华严神通有趣得多。虽然他现在只一力深研五行符,但其中不同符形的组合尝试、一符双五行的推算试验,变化万端,意趣横生,自然越钻越深,乐此不疲。
梅清自己都全然忘了时间,在两种道门之间不断来回。一直到这天,苦大师不止自己不再传授,也阻止张十三的授课时,才恍然醒悟自己已经连着修行了七天了。
“修真无岁月,才七天算什么?”张十三对苦大师打断自己很不满意,气哼哼的叫道。
“若是你我自然不算什么,只是梅清他才入此门,总需有个适应时间。虽然夜间神游时可休息打坐,但神念毕竟免不了疲乏。何况一张一弛,文虎之道。太过用功,反倒不佳。”苦大师淡然说道。
张十三用力一拍脑袋,也连连点头。他是修行大家,如何不明白苦大师说的道理?只是一来初得佳徒,恨不得一鼓脑将心中所学都传给梅清;二来梅清表现奇佳,浑不似一般初入门的困难艰涩,结果他自己都将这事给忽略过去了。
“一直困守房中,不若咱们也活动活动,出去转转罢了。”张十三伸了个懒腰道:“徒儿你意下如何?”
梅清也跟着伸了个懒腰,又用力晃了晃脑袋道:“果然呆得都长锈了。如此我倒想起来了,上次与师傅见面时,正想到那鱼骨庙察探一下。今日既然无事,莫若咱们师徒一行如何?”
张十三听了一皱眉道:“那庙中似乎不是很好,有些邪气,更好象有些牵扯的样子……既然徒弟你说去,咱们就看看去,倒底有什么牛黄狗宝,都给它掏出来!”
苦大师听了却道:“此事老衲看却不妥。既然有些牵扯,其中难免因果沾连,梅清你还是不要沾惹的好。”
“因果?”张十三冷笑道:“依你想来,也要让梅清入那因果么?”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细说因果
苦大师听了苦笑道:“老家伙,难道你还真要逆天而为不成?我看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且看梅清这样子,可象是自身能撇开因果的样子么?就算你不让他进来,只怕他也摘不清呢。”
张十三头却连连摇晃道:“因果是因果,天道是天道,少拿你那些东西来装了。正因他身上定然负着极大的因果,我才不想让他入这路子。因果相系,那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当路子。梅清若真奉此而为,只怕身上干系着实不小,这付的价钱还不得吐血?倒不如搏一搏,求个破而后立。”
苦大师听了,也怔了一下,显然张十三说的话,颇为打动于他。
梅清却听得一头雾水,看了看张十三,又看了看苦大师,疑惑地问道:“二位师傅,你们说的却是什么?不是修炼之人,都逃不脱因果之报么?”
张十三看了苦大师一眼,苦大师却垂目不语。张十三叹了一口气,问道:“梅清,我且问你,你心中,可确是相信因果之说么?”
梅清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扪心自问,梅清对因果之说,似乎天生缺乏一种信任,只不过是听碧真说过因果对于修真者如何重要,这才有刚才一问。
张十三摇头道:“你也不必说了。那老光头看人再准不过,你心中本无因果,我们如何不知。其实若你是因果中人时,那业报怕早就显到你头上了,哪得你这般逍遥!”
梅清大吃一惊道:“师傅这是什么话?难道我做过什么坏事么,为何要有业报?”
张十三“哼”了一声道:“你且说说,什么是因果?”
梅清皱眉道:“弟子也不甚清楚。不过听人说道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可是这意思?”
张十三点头道:“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这几句话罢了。只是咱们修行之人,因果不必待前世后世。在前为因,在后为果。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我且问你,你自修行以来,无论筑基、采药、烹炼、进阶。以至后边拜我二人为师,得到这许多指点,老道我自闻有修行以来。怕也没有你占这么大的便宜的。你前世需做多大的因,才有现在这个果?”
梅清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张十三“嘿嘿”笑道:“先不说你前因,只说你现在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可说侥天之幸,从未得闻。那你将来需要多重的果报,方可补得今日实受之因?”
梅清听了。不由悚然动容。自己一直以来,修行极为顺利,虽然间或有些小小挫折,但都转瞬即可化解。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因果之事。按因果之说,享受多大的好处,自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自己受了这么些的好处,那将来要付出地代价,自然也要加倍的恐怖。
张十三摇头叹道:“梅清你可明白了?自古以来。一入因果。再无纠缠得清。你看举凡修行越高的人,自因果中取得地好处越多。付出的也便越多。得的修为越快,来地报应也更快。你似乎前边有些大因缘,才有现在的好处。而你此世虽然生受了,偏偏现在又不在因果之中。若你能以大决心挣脱此因果,也未见得不是个机缘。”
梅清听了,心念急转,又多有疑惑,便问道:“难道这因果,还能挣脱得开么?天地万物,难道并非尽在因果之中?”
张十三哈哈笑道:“若是问你那光头师傅,他自然要说一万个是。只是此话,可做不得真。”
梅清心中大讶,虽然他心中隐隐地并不是很信任因果报应之说,但张十三的回答,前后似乎隐藏着关于因果地一些隐秘之事,令他颇为好奇。
张十三一边揪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道:“因果之说,凡事必有因,凡事必须果。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都是上承前因,下启后果,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但这般说来,你可想过,这世间第一桩因果,却是什么?”
梅清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被张十三一下子问住了。张十三说得很明白,世间万事,都是既为前因之果,亦为后果之因,无限循环往复。但是如此而言,天地间,便没有办法出现第一件因果。
若说某事是天地间第一果,则其因是什么?若其有因,则其因本身亦当为前前因之果,那此事便又不是第一果了。这般推论下去,天地间便有不可能有所谓地第一件因果。
既然没有第一件因果,那因果所由何来?
张十三嘿嘿笑道:“现在你明白了吧,因果非是天道所出,却是后人造作而得的。”
“啊?”梅清惊讶道:“却是何人,有这般能为?”
张十三摇头道:“世人或说,佛门广大,创此方便法门。是也不是,也无人知晓。但因果之说,确是自佛门传入中土的。唉,若说来,这因果之门,倒确实是方便之门,因此一入中土,修行都大多归信此门了。现在入门时,几乎都已经不再择因果了。”
梅清一听“择因果”,颇为新鲜,且是第一次听说此事。
原来因果法门传入中土后,虽然佛道不容,但因果之法,确实与修行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各门派中,也难免从善如流,允许门下弟子依因果修行。这才有了入门之后,弟子“择因果”之说。
自来修行之人,最为难的,并非修行法术、时间、丹药等物,而是劫数。
有人说劫由心生,也有人道劫自天降。其实说心说天,总是一般。所谓内贼不生,外劫不入。若有一人,一生之中心坚如石,丝毫不动,那天劫无隙可寻,一生一世,也不会降到他地头上。
只是此事说来容易,但事实上绝无可能。人的一生的,心中必然有疑惑、有恐惧、有愤恨、有忧伤,有种种不可名状的心结怀绪。内贼既起,天劫便至,这就是修行人人躲不过去的劫数。
所谓天人合人,内外交感。心劫是内里之因,天劫是外在之形。因此道门修行,多由清净无为中来,便是为了宁心静气,少生劫数。
只是此法极是为难,越是刻意避免劫数,越是落了下乘,反易为劫数所中。往往有修为通天的前辈,便在一重重劫数中,艰苦挣扎,最终一个不小心,一世修为,便成泡影。
自佛门传入中土,虽然佛道之争,所在不少,但佛门因果之说,却为修行者躲避劫数,开一新界。
因果之说,并不能直接消去天劫。但其有一桩大好处,便是那天劫,也会依前因而来,将天劫中需历的种种劫数,俱形为前因之果。换言之,只要你入因果之门,但凡有因果之事,一一避开,少结因果,便大可消灾去难,在以后天劫中,自然少有劫数。
此外既然笃信因果之说,则因自有果,报应不爽。那天劫之中,内贼早已零星消去,也化解了天劫的威力。
听了张十三这般讲述,梅清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那因果便如《大明律》一般。虽然给你了诸多约束,无法为所欲为。但也同时有了许多保障,不至受那无妄之灾。是也不是?”
张十三点头道:“便是如此。以大明子民看来,似乎《大明律》就是天道,凡身边诸人,无一不在《大明律》管制之下。其实若说《大明律》,也一样有管不到的人。一则便非我大明之人,那境外化民,或是色目胡人,既然不入大明朝,你那《大明律》自然管不到人家。这二么……”
张十三嘿嘿笑道:“便需你是高官权贵。要是你当了大学士,哪个敢用《大明律》来管你?就算是家人亲属,自然也有所变通;不然便如善会钻洞投机地混混,专找《大明律》地漏洞,自己便得多落些好处,却能少受其祸。”
“这也行?”梅清目瞪口呆:“不是天道昭昭么,怎么因果也和咱们世间事一般有这许多漏洞?”
张十三拿《大明律》作比,梅清是锦衣卫出身,他自然明白不过。只是没想到因果报应也居然有这些勾当,却是大出意料之外。
“什么天道,早说了因果非天道。”张十三纠正道:“因果既然为人造作,自然也能为人趋避。不然这些名门大派,为什么特出的高人就这么多?不管什么门派,总有些飞升地前辈、照看的神佛,或是强力的法宝。便如你在那朝中有了高官作后台,《大明律》就可以变通是一个道理。要是太上老君收了你当徒弟,就如同当了太子一般,随你怎么折腾。不要听什么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鬼话,自古刑不上大夫,因果报应也不会管到三清四御头上去。”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二十二章 玄教教主
“这般说来,若想借这因果成事,便当寻名门正派,借派中之力,从中多取好处,少受业报;或是设法窥见玄机,趋福避祸了。那若不愿入因果呢?”梅清问道。
“若不愿入因果,则你行事之间,便无须考虑约束顾忌,从心所欲。比如因果中人,无人敢多造杀孽,否则业报匪浅。但不入因果之人,便可以不管不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