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天娇美人志
吴倚翠听了,自是喜欢,连忙在榻上叩头谢恩。
朱元璋呵呵大笑,把她拥在怀中,在她俏脸上吻了一下,道:“朕今晚便留下来,你得好好再服侍朕。”
吴倚翠偎在他身上,不由脸上一红,微微点头道:“只要皇上喜欢,臣妾……臣妾自当尽心服侍皇上。”
两人说说笑笑,从新沐浴,接着互拥上榻,吴倚翠心中暗想,从今之后,我也可和姐姐比一比了。翌日己时,朱元璋和吴倚翠起床,传来太监,说道:“派人把长春宫整修一番,请吴美人入住。”
长春宫乃皇宫中较大的宫殿,楼分三层,下为客厅,二楼为宫女的居所,三楼才是寝室。楼内装饰异常华丽。此楼自建成后,多年无人入住。太监派宫奴宫女匆匆打扫完毕,当天晚间,吴倚翠正式住进长春宫。
朱元璋传谕吴贞,说已册封其妹吴倚翠为吴美人。吴贞闻得此事,连忙进宫磕头谢恩。
吴贞确没料到,妹妹只是进宫探望姐姐,便给皇帝看中封为美人,也不知姐妹俩搞什么名堂?但他亦暗里欢喜,现在大妹为贵妃,二妹为美人,今后自己定然加官进爵,势倾朝野,只是一事尚没解决,二妹子早已和傅姚有了婚约,况且是自己一手促成,要如何和他解释清楚,不免大感头痛。
朱元璋一连数日,每晚俱临幸长春宫,和吴倚翠饮酒作乐,嬉戏说笑。这几天过去,吴倚翠的羞涩矜持,不觉尽化为乌有,整日价满面堆欢,描眉打鬓,打扮得花枝招展,只盼皇上来临幸。
朱元璋得了吴倚翠,竟一古脑儿把其他后宫妃嫔丢于脑后,连其姐吴倚琳也不例外,更莫说是宁妃、瑜妃等年过三十的妃子了。还好这些妃子与朱元璋生活多年,素知皇帝的性子,知道皇帝性情火爆,一言不合,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后宫妃嫔,从不敢多言嫉妒。
然而,惠妃吴倚琳却不同,她素受朱元璋庞爱,可说宫中无人可及。但妹子吴倚翠进宫后,皇帝再不临幸仁和宫,心头不禁气苦。
虽然此事是受命于瑶姬,由她一手做成,实怪不得旁人,但吴倚琳毕竟年纪尚轻,才是二十出头,欲火正浓,心中这一团冤屈气,自不免落在妹子身上。可是她又能怎样,只得忍气吞声。
再说吴贞,只好硬着头皮找傅姚去,把吴倚翠如何给皇上看中,后被封为美人一事说与他知。傅姚听后,气得跳将起来,骂道:“那个老色鬼,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做这等事,不怕给人耻笑么!”
吴贞听见大惊,连忙道:“傅老弟须得细声点,若落在人耳,后果可不轻呢!”
傅姚愤然道:“我怕甚么,最不济便给他砸去脑袋是了,那老不死难道杀人还少么?”
吴贞道:“话虽不错,但他毕竟是皇上,又有什么辨法。这都是怪老哥不好,若不叫倚翠进宫探望惠妃,便不会弄出这事来!老弟若然要怪,便怪你老哥我好了。”
傅姚一拍桌面,本想又要大骂一顿,回心一想,不由叹了一声:“便是要怪,也只会怪……唉!罢了,罢了。”
吴贞看见傅姚的表情,便知已暂时把他说服。当晚回到国舅府,妻子铁合儿迎上前来,说道:“今日妾听得宫中消息,说倚翠妹子很得皇上庞爱,每日晚上,便只往长春宫去。皇上如此喜欢她,咱们吴家可风光风光了。”
吴贞笑道:“倚翠自小便惹人喜爱,现在年纪大了,更出落得鲜花一样,皇上见了她,怎不会被她迷倒。我只担心她小不更事,在宫中受人嫉妒,遭人所算。”
铁合儿道:“宫中有大妹子惠妃从旁提点,相信不会有事的。”
吴贞摇头道:“你可不知道了,倚琳自小妒心极重,现在妹子受皇上庞爱,少不了会疏远她,依她的性子,就怕她因妒生恨,迁怒于倚翠,比之其他妃子还要厉害。现想到这里,真的有点儿为二人担心。”
铁合儿道:“既是这样,你何不进宫见一见大妹子,顺便找机会劝她一劝,免得到时发生事来,后悔已来不及了。”
吴贞道:“我虽身为国舅,但要见她们二人,是何等艰难的事。宫中有一规矩,妃子要见外戚,必须得皇上准许,更何况我是男人,要进入后宫,当真比登天还要难。”
铁合儿想了想,便道:“要是由我去呢,这可以么?”
吴贞点头道:“这样倒使得,只要我通知大妹一声,说你想和她见一见面,让她宣召你进宫便没问题了。”
铁合儿道:“妾和大妹子的关系,向来也不错,若然我进宫去劝劝她,叫她以大局着想,相信她也会听的。”
吴贞沉恩一会,说道:“你也说得对,若是早些提点她也是好的,屈时她妒火一起,也不知她会弄出什么事来!”
过得两天,吴倚琳接到吴贞的消息,说大嫂挂念姐妹二人,欲进宫和她们一叙。吴倚琳和这个嫂子相处时间不多,但二人却一见如故,在家时倒也和乐融洽,无所不谈。但自她进宫后,彼此再没见面,现听得吴贞的说话,确也想见见这大嫂子一面,当日便派人宣召铁合儿进宫。
自从铁合儿进宫后,竟然杳无音讯,吴贞不由发愁起来,看看又过了几天,仍不见铁合儿出宫。
吴贞急得抓耳挠腮,暗自寻思:“莫非她们姐妹二人留下她玩耍?”心里虽想到宫中打听,却又不敢不遵从宫规。
但他仍是不死心,来到宁安门外,向出宫办事的太监查讯,但大多都不知道,正感无奈,恰巧远远看见一名小太监走出来,吴贞眼尖,一眼便认出他来,竟是常到自己家来送御赐物品的太监。
吴贞当下走上前去,招呼他道:“这位公公请留步。”
这名小太监抬起头来,认得是国舅爷吴贞,便即哈腰打个千儿,问道:“不知国舅爷叫奴才有何事?”
吴贞一声不响,一把拉他到僻静处,掏出一锭银子塞到他手中,说道:“一点儿小意思,给公公买糕点吃。”
小太监极难见得银子,骤见一大锭银子握在手中,不由眉开眼笑,说道:“奴才无功不受禄,怎好受国舅爷的赏赐。”
吴贞笑道:“这算得什么,公公只管收下便是,我还有一事要烦劳公公呢。”
小太监乍听之下,心中已猜上几分,遂收下银子,笑问道:“不知国舅爷有什么吩咐,奴才立即去办。”
吴贞道:“其实没什么大事,只想问公公一句话,我内人进宫见惠妃娘娘,见这么久还没出宫,究竟她现在宫里干什么?”
那小太监早已心中有底,但还是佯作一惊,半晌说不出话来。
吴贞见状,知道内里必有蹊跷,心头更急,再陶出一锭银子,硬塞入他手中,低声道:“公公无须疑虑,尽可直说,我决不会为难公公的。”
小太监想了一想,便道:“奴才只好老实直说了,国舅夫人自那日进宫后,直到现在,仍住在宫里呢!”
吴贞道:“这个我知道,但她在宫中老不出来,却是为何?”
小太监又犹豫了一会,呐呐道:“依奴才看,国舅夫人恐怕一时半晌是不会出宫了。”
吴贞听得心头一惊,连忙问道:“这话怎么讲?”
小太监凑近身来,低声道:“奴才看见国舅夫人和皇上……天天在永寿宫饮酒取乐,不时吴美人和惠妃也会在场。”
吴贞顿时脑里轰一声响,又问道:“他们……他们是否很亲热?”
小太监见问,只好点了点头。吴贞看见,直气得眼中冒火,七窍生烟,愤道:“简直无耻!皇上竟会做出夺人妻妹这等事来,我吴贞不出这口气,誓不为人。”
吴贞这一声大喊,把个小太监吓得跳了起来,一脸土色,慌忙说道:“国舅请息怒,你这样大叫大闹,没的给人听了去,岂不连累了奴才么?”
经小太监一说,才记起离皇宫不远,若惹得人注意,难保不闯出祸来,当即忍往怒气,说道:“多谢公公直言,有时间咱们再谈。”
小太监忙说不用谢,一溜烟的跑了。
吴贞气冲冲的回到国舅府,真个坐不住,站不稳,不住在厅子上踱来踱来,想到气愤处,便拍桌跺脚,大骂起来,立时把家仆丫鬟吓得四散躲藏,免得惹祸招灾。
正在他盛怒之际,忽听得家人禀报,左将军傅友仁在前厅候见。
吴贞听是傅姚的父亲到来,当下出去相见。两人寒暄一番,仆人献上茶,接着谈了一些闲话,自不免说到傅姚和吴倚翠的事。然而,傅友仁却全不介意,竟一语带过,拨开了话题。
傅友仁的兄长,正是当年太子太师傅友德之弟,傅友德乃明朝开国功臣,是个著名的勇将。曾与朱元璋参加反元起事。鄱阳湖一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复带伤迎击陈军于泾江口,获胜后进军武昌,授雄武卫指挥使。转战江淮之地,战功卓着。洪武十七年,晋封颖国公。数征西北,斩获甚众,后以功加太子太师。
而傅友仁自傅友德死后,封为左将军。傅吴两家俱为武将,素来友好。
这时听傅友仁道:“看来吴老弟脸色不大好,莫非有何难事不成?”
吴贞摇头道:“并无什么事,只是为府内的家务事操心,实让傅大哥见笑了。”
傅友仁微微笑道:“正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吴老弟也不必着急上火。若要说气恼的事,还多着呢。”
吴贞眉头一皱,问道:“不知傅大哥所说何事?”
傅友仁长叹一声:“我所说的,便正是当今皇上,这些年来,朝上文武百官,开国功臣,真的是贬的贬,杀的杀,当初丞相刘基被贬,左丞相汪广洋被诛,后又是蓝玉,害得众臣惶惶不可终日。唉!我这一颗脑袋,恐怕也保不了多久。”
吴贞前时正气在头上,现听完他这番话,无疑是火上加油,当下骂道:“简直是昏君,不仅杀忠臣,还……还……不说了……”他本想大骂下去,但说了一半,便即发觉不妥,闭言不语。
傅友仁久历官场,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见吴贞的举止,即晓得吴贞已对皇上抱有成见,瞧来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却知不便追问,彼此谈了一会,便起身告辞,并将此事告知胡惟庸。
胡惟庸此人,本是算命先生出生,安徽定远人士,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佥事等官。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权倾四野。
此人生得一副怪相,他个子极矮,三角眼、扫帚眉,长得尖嘴猴腮。
这些年来,他眼见多个开国功臣一一被贬被诛,不免在旁兔死狐悲,但又恐怕朱元璋会向他开力,便暗里勾结韩国公李善长、左将军叶升、都督王肇兴、员外郎吴焕、御史徐敬等人,在朝中收买人心,密谋叛乱。打算杀了朱元璋,自立为帝。
胡惟庸在家中除暗藏近千家将外,并收买不少江湖高手,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只待时机成熟,便即杀进官去。
便在这时,忽闻伙伴傅友仁的密报,得知吴贞也起异心,不由大喜过望。他知吴贞掌管京城军事防务,手握禁宫兵权,若能把他纳入麾下,对自己大有帮助,隔日便将吴贞邀至府中。
胡惟庸殷勤招待,挽着吴贞步入厅中,说道:“老夫早闻吴将军英勇仁侠,好生敬仰,本早想拜会,但知吴将军军务繁忙,不好打扰,恰巧亲属从关外捎来鹿肉熊掌,想起吴将军,只好冒昧请将军过府小聚,顺便品尝一下。”
说着间二人已经就坐,胡惟庸亲自为他斟上茅台老酒,大家敬了一杯。
吴贞见胡惟庸热情招待,心中已知必定有事,但他是个粗人武夫,一时间却难以猜度他的用意,便道:“胡太师盛情款待,实教吴某人汗颜,只是近日末将胃口实在不好,正是吃不知其味,胡太师莫怪。”
胡惟庸呵呵笑道:“吴将军忙于工作,方至体内火气旺盛,胃口全无。咱们不妨先喝一口酒,这芧台老酒最是败火的。”话后把盏先饮一杯。
吴贞正当心情烦躁,见得有酒,那有不喝之理,当下一声多谢,遂一口又是一口的直灌,喝得十来杯,便已微觉醉意。
胡惟庸把握时机,说道:“吴将军乃顶天立地的好汉,受了什么委属,也无须憋在心里,不妨说出来,正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或许老夫能替将军想个法儿!”
吴贞听他这样说,几杯下肚,再无顾忌,便将皇上如何强霸他妻子,如何骗妹子进宫等事情,一一与他和盘托出。
胡惟庸一面听一面摇头叹气,心里暗想:“瞧来此人有勇无谋,若能以他作个先锋,屈时大事得成,自然最好,倘有个不测,也可拿他作替死鬼。”想到此处,心里已有了计较。
待得吴贞说完,拍案骂道:“这成什么世界!吴将军你身为国舅,戎马一生,为大明出生入死,这全都是一刀一枪以性命换来的,到得后来,还不是酬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