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奇
通天猴说:“老奴不敢说谎,尸体碎烂不能认,但那身衣服,确是先生的。”
“奇怪,他怎么跑到那里去了?”
甘骥说:“母亲,显然这小贼不知受了何人所派,来这里窥视我家的武学奥秘,以便破解我们。”
老夫人一声冷笑:“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没我家的心传口授,就算让他窥探了,又有何用?还不是学到一些招式而已。今后你们给我小心点,别再让任何人闯了进来。”
甘骥等人连声称是。老夫人看了通天猴一眼:“念那先生曾医过老身这腿之情,你将他就地埋葬,别叫他暴尸荒野。”
“是。”
老夫人又环视众人,问:“伶女呢?她又去了哪里?”
小菊说:“妹妹往北面追寻那先生了。”
老夫人一笑:“伶女果然心细如发,但此举多余了,别说这先生武功全废。就是他有武功在身,也不能翻越过那深涧峻谷,除非他具有一等一的上乘武功。不过,她去看看也好,以防万一。”
第二天下午,甘伶回来了,小菊首先迎上去轻轻问:“找到了那糊涂蛋么?”
甘伶摇摇头:“没有,这糊涂蛋不知死去哪里了?”
“小姐(小菊仍改不了对甘伶的称呼),既不见人,也不见尸,你放心,说明他仍然活着,只是不知他躲在哪里罢了。”
“我耽心那糊涂蛋不慎失足,跌落在某处深涧里,死在水底,就辜负了凤女侠之托了。”
小菊沉思了一会,慢慢地说:“万一他真的死了,小姐已对凤女侠尽了自己的一片心,亦无愧于朋友了。我想那糊涂蛋人品极高,心地又好,极有仁义,说不定他有些糊涂福哩!”
甘伶一听,不由好笑起来:“看你说,什么叫糊涂福了?”
小菊也好笑说:“糊涂福嘛?就是稀里糊涂的福气,来了也莫名其妙。”
甘伶说:“算了,这个糊涂蛋,真的死了也叫人省心。”
再说,董子宁从昏迷中醒过来,也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侧耳倾听,听不见半点动静,心想:他们找不到自己,想来必定走了;我何不趁这时爬出去?他转身爬到洞口,一摸,糟糕,一块大石堵死了洞口,这块几百斤的大岩石,别说他此时手无缚鸡之力,就是他武功没废,也无法推得动。他出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推,岩石却纹丝不动,象生了根似的。董子宁不禁心慌起来:我出不去,不就闷死在这个洞里了?早知这样,不如给甘骥一掌拍死,也死个痛快。
既然出不了洞口,倒不如爬进洞里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洞口可以逃生。董子宁又转过身子。慢慢摸黑朝小洞深处爬去,那床锦被也不带了,水罐早已破碎,身上只带着干粮和一把火镰,他本想打着火镰,一想没有引火之物,就算有引火之物,也没有火把、木柴可点燃的,只好摸黑爬着。他感到自己好象往下爬,爬了好一段崎岖不平的地段,渐渐岩洞宽阔起来,可以站直身子了。岩洞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董子宁象瞎子似的,依着石壁,一步步往前摸索,也不知走了多久,转了多少弯,忽然感到自己能模糊地看见了岩洞里的景物。发现自己到了一处高大宽阔的地方,这地方十足酷似一个客厅,处处皆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和钟乳石,前面不远处.更有一泓清池。董子宁看了大喜,是光亮,那说明有出路了。他自从进小洞后,几乎滴水没进,他也顾不了这岩洞中的池水有没有毒,走过去俯身而饮,感到池水异常的清甜,凉透心肺。他又掏出干粮咬起来,沿着光亮处走去。不久,发现这光线是由两丈多高的圆洞口射进来。这圆洞口虽高达两丈,却有石级可上,董子宁一口气登上了圆洞口,给一股强烈的光线照得几乎睁不开眼睛。一看,这里又是一处大洞,地面比下面的大洞干爽得多了,三丈多远处,便是岩洞口,可以看到外面的青山绿树。董子宁呼出一口大气,果然这里有出路,早知这样,我就不必费力去推那块大石头了。
洞口外是什么地方呢?董子宁奔出洞口一看,外面是处狭长的山谷,两旁尽是一色拔地直插青天的陡削岩壁,窄窄的只透一线蓝天。悬崖似乌云般地下垂,似乎随时会跌落下来,叫人心惊胆颤,往下一看,谷底杂树丛生,怪石起伏。董子宁逃生心切,不管谷底有没有毒物长蛇,从岩洞口小心翼翼沿着藤蔓滑下谷底。谷底地软如棉被,积满了一层厚厚的腐草败叶。这里几乎没有人来过,荆棘丛生,野草乱长,杂树之间,根节盘错,各种怪石,形状怪异,有的如巨蟒盘旋,有的似飞马腾空,有的象怪兽蹲伏,有的如雄鹰展翅。
董子宁顾不得手脚给荆棘划伤,拨开乱草荆棘,在怪石中左穿右插,希望找到一条出路。最后,他完全失望了,这是一个毫无出路的深渊死谷,宽不过几十丈,长不到半里地。往上攀登吗,四周尽是刀砍斧削般的陡直石壁,就是武林一等一的上乘一流高手,有绝顶的壁虎攀壁轻功,也不可能从谷底登上高峰。董子宁累得筋疲力尽,一身衣服给荆棘划破,手脚面部伤痕处处,一下软倒在地上,靠在一块岩石旁。暗想:这里是没有山路了,看来出路唯有那个小洞口了,可是它又给一块大石堵死,没法推开,身上的干粮又不多,出不去,我董子宁只有饿死在绝谷了。想不到我董子宁今日却葬身这个无人知道的死谷里。一想到饿死,董子宁不由打置山谷里的杂树。只见这低矮的杂树,果实累累,垂满枝头,果实呈紫红色,形如妇人的乳头。这是岭南特有的山果——山稔子。
董子宁刚才因为急于逃生,没注意这些野果,便顺手摘了一颗尝尝,感到十分的甘甜。
董子宁放眼四看,见山谷处处都长满了这些山稔子。心里略略放下心来,看来有这些山稔,自己在半个月内不致于饿死了。而且听说山稔能补血增气,舒筋活络,我服用了它,说不定能增添气力,可以推动那块堵塞洞口的大石呢。登时,董子宁摘了不少山稔食用,又带了不少山稔转回岩洞里,准备到下午再吃,节省一些干粮。他躺在一块比较光滑的石面上,打算休息一会。不料躺下不久,感到凉意,哪里睡得着?心想:我要是在这两三日内出不了洞,到了夜里,那不要冻坏了?这时,他想起了那床锦被还自在小洞里面,有了它,就不怕寒冷了。于是他爬起来,找了一些干柴、枯枝,扎成火把,用火镰打着火点燃了,再次转回洞里去。这次有了火把,再不用摸索了。他很快地回到那小洞口,一床锦被,仍在那里。他想:自己既然来到这里,何不再推推那块大石头?他试用力再推,大石依然纹风不动,不由叹了一口气说:“看来,我只有再过两三日,等身体完全恢复过来,有了力气,再来推了。”他提着锦被,转回山谷那个干爽的岩洞,倒头便睡。睡到夜里,他给岩洞里一声怪叫惊醒过来,心里一怔,暗想:“难道这岩洞里有妖魔鬼怪么?要是这样,我想不死也不行了。”跟着又是几声怪叫,在岩洞中听起来特别令人恐怖。董子宁不由汗毛直竖,这怪声是从岩洞里的潭水中发出来的。他慌忙打着火镰,点燃了身边的干柴。火光一亮,只听到潭水里一阵响声,仿佛那怪物从水里跳出来似的。董子宁更是吓得六神无主,只有闭目等死。心想:既然是怪物,自己是怎么也逃不了它的利爪的。良久,既听不见怪物走近自己的声音,也听不到怪叫,连水响声也没有了。董子宁感到奇怪,难道这怪物发了善心,不来吃我?还是这怪物根本不会害人,悄悄地走了?他睁大眼睛,朝岩洞里望去。只见岩洞里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更听不到什么响动。董子宁又暗想:难道不是怪物?他胆子渐渐地壮起来,举着火把,想到潭边看看是什么作怪。不弄清楚,自己怎么能在这岩洞里住下来?他在火光下向潭中望去,只见几双眼睛在水中定定地望着火光,动也不动。董子宁初时吓了一跳:“呵呀!果然是怪物,还不只一个呢!”手中的火把险些跌落下来。他定定神再看,不由哑然失笑:“噢!哪里是什么怪物,是几只娃娃鱼。这种怪鱼,在武夷山的溪边小石洞里也有。怪不得它们见火光骤亮,吓得在平里乱爬乱跑,我还以为是怪物跳出来吃自己哩!这真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董子宁这才放心地转回上面岩洞里。
两天后,董子宁发现自己浑身的鞭伤和荆棘划破的伤痕完全好了,奇异的竟没半点伤疤留下,浑身肌肉更光滑,坚实和富于弹性。他以为是甘氏老夫人那“追命还魂金丹”的功效。董子宁暗想:韦妈妈的九转金创还魂丹,是治内外伤的特效神药;而甘氏老夫人的追命还魂金丹,便是医治外伤灵药了,竟能使人半点也不留疤痕,身体比以前更光滑、坚实。他哪里知道,医好他浑身疤痕的是那岩洞里的深潭水。这潭水不知含了什么矿物质,董子宁早晚在那里洗面,同时还曾跳下潭水中将一身汗、血痕和污垢洗得干干净净,感到浑身舒服。第三天,董子宁自问自己的体力已恢复了。所谓恢复,也不过如常人一般的体力罢了,毫无半点内劲。他想:现在我可以去推动那块石头了吧?他点燃火把,满怀希望地爬到那小洞口,双手出尽全力,以为准一推而开,谁知那块大石半点也不动。他咬着牙推了几次,简直如蚍蜉撼树似的。他绝望了,看来,我董子宁不饿死,也必老死在这岩洞里了。他凄然绝望地转回山谷的洞口,呆呆地坐着,失神地望着深谷中乱石草丛。突然,从他怀中滚出一件小小的黄澄澄有东西,“叮当”一声,碰在地面的岩石上。他一看,原来是铜制的马铃铛。他一下又怔住了,这是小魔女那一天在山道上将它当暗器向他发射,给他开了个玩笑。他从地上拾起,喜欢这马铃制作精细有趣,便带在身上。以后,与小魔女接触多了。特别是小魔女离开后,这个马铃更有纪念意义了,更是日夜随身,不时拿出来观赏。现在这个小小的铜马铃,却引起了他千般感触,万般愁思,他本想这一次去云南探望小魔女,了却了这一段缘份,现在却不可能了!不禁长叹一声说:“白小姐呵白小姐,我董子宁再也不能去看你了!辜负了你一片情意。”他更想起了自己再也不能北上寻亲。一想到那渺茫不知音讯下落的父母,可能还在世上四处找寻自己,他们哪里知道我困在这绝谷中?既然我迟早都要死在这里,不如现在早点了结算了。想罢,董子宁一头朝石壁撞击,“咚”地一声,他给石壁反震开来,跌在地上,感到眼前金星乱飞,痛彻入心,再也无力爬起来。等到他再次想向石壁撞去时,蓦然看见自己刚才用头撞去的地方,有一块如拳头大的小石块从石壁上掉了下来,露出一个黑黝黝的小洞孔。他不由一怔,心想:难道这里又是一处岩洞的洞口?叫自己无意中撞开了?要是洞口,说不定它可以通到深谷外的一个岩洞哩!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董子宁登时大喜,竟忘掉了自己头上还在发痛,急急伸手到小洞孔里,去搬开其他封住洞口的石块。他用力一抽,果然一块小石头又给他抽了下来。显然是有人用石块封闭这一洞口的,用灰土糊起来,做得与四周石壁一模一样,叫人不易发现。不久,洞口越撬越大,摸到二尺宽,一尺高时,再也撬不大了,四周尽是坚硬如铁的岩石。董子宁伸手到里面探了一下,碰到一个小小的木箱子,便将它拿了出来,丢在脚下,再伸手进去试探这小洞口有多深,谁知触手处尽是坚硬的岩石。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岩洞口,只是石壁上的一个石龛罢了,深不到二尺,显然是专门为藏这个小木箱而凿的,然后用碎石、灰土将它封闭起来。这个小木箱子,也不知是哪一位古人在哪一个朝代收藏起来的,年久日深,灰土已失去了粘性,给董子宁用头一撞,就撞落了一块石头,暴露了这一秘密。
董子宁又一次陷入绝望,无力支撑身体,颓丧地坐下,看着小木箱子怔怔地发呆。这个小木箱制作异常精致,用名贵坚硬的柚木制成,上下四角用白银包角,一把生满了铜绿的小锁,将箱子锁起来。显然它里面藏有什么希世珍宝。董子宁心想:就算里面藏有价值连城的希世奇宝,我在这里不能出去,又有何用?倒不如有一箱干粮来得实用。虽然这样,董子宁还是想看看里面装的什么宝贝。他扭开那把小铜锁,这把小铜锁因年久日深,应手而落,不费吹灰之力。董子宁打开箱子一看,更是愕异,它里面装的根本不是什么稀世珍宝,只不过是两部线装的古书罢了,绢质的书面已起霉点、变质,看来收藏的年代很久很久了。
董子宁奇异: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