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奇
收藏的年代很久很久了。
董子宁奇异:这两部是什么书呢?它值得这般地珍藏?藏在这绝谷的岩洞里还不算,还要把它密封在石龛里?不禁拿起一部来看,翻开绢皮书面,第一页写着四个篆体字:《剑术精髓》。
董子宁不禁苦笑一下,自语说,“我内力全无,这书对别人来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看了叫人伤感。”他丢下《剑术精髓》,又拿起第二部看,封面端端正正也写着四个篆体字:《神功秘笈》。董子宁暗想:什么神功秘笈?便略略翻了一下,书里有字有画,其中还有二十幅人体经脉的走向图。原来这是一部练气功的书。董子宁又苦笑道:“练气功,各家各派都会,只不过各家各门所练的方式不同罢了!这书对我更没用,除非是松月禅师所说的《九阳真经》,才可以使我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内力。要练气功,我何不练玄武派的‘玄冥太极内功’?又何必去练其它的?”当他看到扉页上的一行楷书时,上面写着:“此乃武林盖世神功,千万不可外泄,以免招来横祸,慎之!”下面落款是:“甘修竹书。”
董子宁疑惑:甘修竹是什么人?武林中可从来也没有人提到,要是他有盖世神功,江湖中还不流传下来?如少林寺的达摩禅师,武当山的开山祖师张三峰,终南山的全真教主王重阳,他们才具有深奥莫测的盖世神功,哪有甘修竹的?再说上乘内功,当今为武林人士之所推崇的只有三种:一是少林寺“易筋经”,二是武林中传闻的“太乙真经”;再一种便是已经失传三百年的“九阳真经”了。哪有这“神功秘笈”的?这不过是炫耀本门的内功,以为别派所不及罢了!当今武林各门派,又何尝不称自己本门派的武功为上乘武功?象峨嵋派的玉清道长,称自己的剑术为“神剑”哩!这“神剑”招式,半点也伤害不了小魔女的姑姑,反而败在小魔女姑姑的流云飞袖之下,别说比不上凤女恢的剑术。恐怕连自已的大师伯也不及,这算什么“神剑”了?
董子宁没心思再看书中内容,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最后一页的页头上写着几行蝇头般的小字,这么写着:“欲达神功佳境,必须心似白纸,胸如深渊,身若空谷。有内力者,切忌强练,否则走火入魔,终身残废。戒之!慎之!”
董子宁愕然不解,心似白纸,胸如深渊,身若空谷,怎样理会?有内力之人,还不可强练?难道没内力之人,倒可练了?这本练气功之书,别不是左道旁门吧?他再继续看下去:“欲神功告成,需在密不透风之密室中,不使真气外泄,而能全部回到体内,反复多次。此着凶险异常,尤其慎之。”下面落款是“甘维琪字”。
董子宁看了更是疑惑不解。在密不透风的密室中练,那不把自己闷死了?还练什么气功的?这落款怎么又不是甘修竹了?变成了甘维琪?这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看字迹不同,显然是两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是兄弟达是父子?这甘维琪,也从来没有人说过。董子宁不再看了。将书丢进木箱里,起身踱出洞口,他幻想能在这绝谷中意外发现有一条可以走出去的道路。可是这狭长的绝谷四周,依然是石壁千仞,除非是神仙,能腾云驾雾,才可以飞出去。他想到自己不久死在这里,身躯为虫蚁所噬,变成森森白骨一副,不禁怆然。一声长叹,他又转回岩洞依壁坐下。往往一个人自杀不死,便不想再自尽了,董子宁也是如此。他一眼又看见那一部《神功秘笈》,心想:甘维淇说,有内力者,切忌强练,我没内力,是不是可以练练呢?我既然无事可做,何不练此气功?这总比无聊地坐着等死的强。我迟早都要死在这里了,管它旁门左道和什么走火入魔,终身残废,以它来打发日子吧!
董子宁又重新拿起《神功秘笈》,翻开第一页看。第一页是一幅手太阴肺经的走向图。有这一经脉的各处穴位,自中焦而出,从胸走手,左右共二十二穴。董子宁对这些穴位太熟悉了,闭目也可以知道在手臂的什么部位。图旁有说明和注解,是调气运息之法,说练此人阴肺经,应寅时而练,朝南盘腿而坐,屏弃一切杂念,心如静水,闭气不息七遍,引颈咽气顺之,使意到、气到,力随气生。此外还有练这经脉的口诀和凝神聚气的方法方式。原来《神功秘笈》的二十幅图,每一幅便是一路经脉图,从十二经脉到奇经八脉,都有注解、口诀和练气的方法。董子宁依书而练,练了两天后,便感到一股寒气从手指的少商穴位侵入,沿着经脉经云门到中府,而转入肺部,直至中焦,通体顿生凉意。精神为之一震:显然是练成了。董子宁又翻开第二页来看,心下愕然:咦!怎么不是手阳明大肠经了?而是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是不是弄错了?这是练气功的一道最难练的奇脉。一般练气功的人,都是从十二经脉练起,一阴一阳,循环渐进,阴阳相辅。等到十二经脉练成后,再练奇经八脉。不然,便会走火入魔,变成终身残废。看来这《神功秘笈》真是异乎寻常,不同一般,是一部旁门左道的练功书。董子宁转而想,所谓旁门左道,不外乎不按常规,另辟专径练功,为武林中人士视为异物罢了。正象中原武林人士视碧云峰人为邪教一样,我又何必以世俗的目光去看这部《神功秘笈》?我既然迟早都要死在这里,管它什么走火入魔、终身残废的?为练功而死,不强于自杀?于是董子宁将自己的生死置于度外,依《神功秘笈》的次序而练。这阳跷经脉足足练了两个多月,才稍有成效,董子宁感到一股热炎之气,从脚后跟的仆参穴流遍浑身,直冲面部各穴位沿头顶而到脑后,这时,外面已是初冬,北风呼呼,绝谷岩洞里比外面更为寒冷。而董子宁因练了阳跷脉,不但不感到寒冷,反而感到炎热难禁。而这时,绝谷中的山稔子早已吃完,他只好到那深潭中捕捉娃娃鱼当粮食。山稔子能补血旺气,而娃娃鱼更是滋阴补阳的上品,这两样对董子宁练《神功秘笈》更有益处。
董子宁练了半年时光,渐渐感到自己身体起了明显的变化,精神倍添,内力也凝聚了,不象以往行动一下就感到软弱无力,略略到谷底搬动一些枯枝、柴草,便感到上气不接下气。有一次,他试从一株树上攀折一支较粗的枯枝,这手腕粗的树枝居然叫他一折而断。这明显地告诉他:他内力恢复了。董子宁又惊讶又兴奋,暗说:“我真的恢复了内力么?”他又去搬动一块石头,一运气,石头应手而起。他顿时大喜过望,原来我真的恢复内力了。不用等四、五十年。这《神功秘笈》真是一部奇书。有了它,我又何必去盼那失传了几百年的《九阳真经》?一心一意地练神功不更好?他回到岩洞,虔诚地朝《神功秘笈》拜了三拜,心无旁念,全神贯注日夜苦练。
董子宁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所练的《神功秘笈》,正是松月禅师所说的《九阳真经》。
三百多年前,甘氏的祖先是甘修竹,在金兵入侵中原的混乱中,凭自己的轻功和机敏,从少林寺窃取了这部《九阳真经》后,一直深藏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将这部真经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铭刻在心,然后又默写出来,对照一下,全无错漏,然后将《九阳真经》撕成碎片,烧成灰烬,抛落大海中,将自己默写出的《九阳真经》,添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取名为《神功秘笈》,所以少林寺历代高僧,四处寻找《九阳真经》,全无下落,原因在此。
甘修竹又秘密地迁来人迹罕到的桂黔边上的荒山峻岭中,在沉崖落魂山找到了这一秘密岩洞,化装为当地山民,结庐而居,安家立业,娶妻生子。繁衍下来。
由于甘修竹本身已具深厚的内功,再练九阳真经上的气功,本身的真气与练来的九阳真气相抵触,弄得他气息不顺。而他又急于求成,一下走火入魔,造成半身不遂,虽有绝世神功,人已残废,行动不得,抱恨不已,临终前他诚戒后人,有内力者,切忌强练,练到神功中的三、四成,感到气息不顺,便不能再练下去了。谁知第二代又重蹈复辙,功没练成,又成了残废。第三代甘维琪,凭自己的天聪和毅力,练到了神功的六成,这六成九阳真功,已使他能摘叶飞花伤人,挥绸成刀取人性命,武功罕世少有。由于他遵循祖父的教导,既不与武林人士来往,更不轻易显露武功。一旦显示出来,必杀人灭口,不容对方有一人逃生,泄露自己的真相。
正所谓学武之人,绝无止境。他练到神功的六成后,并不心满意足,仍日夜苦练,一时不慎,又走火入魔,烧断了三焦,因此在《神功秘笈》的最后,写上了自己的教训,连同他甘家的《剑术精髓》,一并藏入这小木箱子里,深藏在这洞中之洞的石龛上,再不轻易传示后人。同时将自己的武功,绘成图形,刻在石洞的石壁上,口传身授,只有在自己临终之前,才将洞中之洞的秘密告诉后人,甘氏后人凭前人口传身授的武功(其实是九阳真经中的四、五成功夫),足以傲视武林,横行江湖了。由于甘氏后人遵循祖训,不与中原武林人士交往,所以在武林中,极少有人知道甘家的武功。他们要采取行动,住往蒙了面孔,一旦交手,绝不容情,令黑道上的人物闻风丧胆。
到了甘氏的第五代祖先甘震宇,突遭横死,这洞中之洞和这两部奇书的秘密,便再无人知道了。从此以后,甘氏后人只知前洞石壁上的武功,而不知洞中有洞,更不知道后洞绝谷岩洞口的石壁上,秘密藏着这两部武功秘笈。
董子宁为甘骥所逼,无意中撞开了这洞中之洞的小洞口。在自杀时,又无意撞在这秘藏奇书的石龛封闭处,发现了这两部武林中的珍宝,恰恰董子宁的武功为化功丹化去,内力全无,武功全废,正象甘维琪所要求的:“心似白纸,胸如深渊,身若空谷”。心似白纸,可以任意练什么武功,不受限制;胸如深渊,可汇集大地百川之水;身若空谷,可容纳天地之气。所以董子宁练起九阳真经来,九阳真气在他体内不受原有内力的阻挡,源源而入,当九阳真气充溢十二经脉后,又流溢到奇经八脉中储存起来。十二经脉如河涌,奇经八脉似湖泊,它可以储存容纳源源不断的真气涌入。所以《九阳真经》中的第二页便练奇经八脉中阳跷脉,以便打开这一湖泊。好储存、容纳其气的涌入。目前董子宁只练了半年。九阳真气不算充裕。但这半年,足以使甘氏子孙相形见拙了。这是董子宁的巧合,也是他的奇缘,非人力所为,更是甘氏祖先所想不到的事。
董子宁尝到了练《神功秘笈》的好处,更不急于出去了。绝谷中的岩洞,既没外人进来,更无任何野兽干扰,成了董子宁极好的练功地方,他心无旁鹜,将一部《神功秘笈》一字不漏地背得滚瓜烂熟,按照二十幅图一幅幅练下去,他不知道自己在岩洞里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饥时吃娃娃鱼干,渴时饮深潭水,一时见外面瑞雪纷飞。一时见烈日炎炎照绝谷,一时是谷中山花争放,一时又是山稔果结满枝头。数九寒冬,他身穿单衣不觉寒冷;三伏酷暑,他身近火堆不觉炎热。每当他练功时,渐渐头顶凝结了一团白雾,这时他练的九阳真功,已达到相当的火候了,举手投足之间,便立可致人于死地。只不过董子宁浑然不觉自己的内功已达到了当今武林最上乘的境地。他不知不觉已在岩洞里度过了三年。这三年里,胜过别人练四、五十年功的成就,他不但将十二经脉全部练成,就是奇经八脉,也练成了六条经脉,只差冲脉、带脉没练成。冲脉和带脉,是气功中难以攀登的高峰,稍一不慎,便筋断脉裂而死,令人望而生畏。当今武林中最上乘的一流高手,连阳维脉,阴维脉也不敢轻易去练,别说冲脉和带脉了。董子宁自从练成了其他六条奇经,便一步步攀登这一顶峰。他苦于无法打通这两条经脉的穴位,练了几十次,不但不能打通,反而感到气息澎湃,心闷难言,有经断脉裂之感。他不敢再强练下去了,跳进潭中清醒自己。每每他练功练到气息乱涌之时,这深潭清凉之水是使他内息镇定下来的良方。这潭水真有一种叫人不可思议的物质,不但医治外伤,还能使气息渐渐平息下来,要不是这深潭水,董子宁有几次便会走火入魔,成了终身残废。这一医治,也是他仍然而发现的。有一次,他在打通任脉、督脉的穴道时,身体气息乱涌,浑身似火烫一般。他一阵头晕眼花。从练功处滚下了岩洞里,跌进了深潭,一下使他内息平静下来。爬起来再练时,竟意外地打通了这两处穴位,这也是董子宁的奇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