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讲圆裕C#缪倘缑巍?br /> 乙事主庞大的身躯立在屋脊上,向着天空的圆月,默然无声,仿佛有无限哀伤,小山轻轻抬手为它梳理颈毛,柔声吟道: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乙事主,那月宫里,也住着你挂念的人儿么?”乙事主喉间低声咕哝,有如呜咽。
小山叹了口气,回头看悟空,见不知何时,悟空也仰着头,看着那轮明月,呆呆出神,手中却握着阴阳二气瓶,反复摩挲。
小山将头靠了过去,低声道:“悟空,我们一定会把娘娘救出来的,对吧?”悟空“嗯”了一声,伸出一臂,轻轻抚摸小山凉滑的头发,忽然“咦”了一声,看向西方天际。
小山道:“怎么啦?”顺着悟空视线看去,见南天竺极细处,有一缕微微的青光从大地上向天射出,青光初时微细,越来越盛,越来越盛,到后来已掩过月色,纯青色的光华如大海水涌动着,流泻在南北天竺百万里大地上。
那是一座纯青色的浮图,矗立在苍蓝色的天穹中,末端渺不可见,其上光轮如月,光相清净,月中隐隐如有无量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徐徐转动,宝铎和鸣,音声殊妙,音韵铿锵,随着夜风远远传来,令人听而忘忧,灵台清澄。
青气腾腾,茫茫如海,有一道白玉长阶,自上方无穷青气中垂下。
玄奘孤身一人,行走在茫茫青气海中,足踏长阶,一步一步,往上行来,纯白色的衣袍鼓动飞扬,在腾腾青气中时隐时现。
光景变幻,如梦如幻,如水中月,如响如光,如影如化,如水中泡,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电光,如流云。
又有风霜雨雪,一时俱作,霹雳雷霆,电光盛大,大漠万里,妖火流离,神龙百万,飞舞长天,口碰无穷真火,玄奘视若不见,听若不闻,目不转瞬,只是举步徐行,一步一步,登上长阶。
几多世界,微尘刹数,莲华宝焰,一闪即逝,玄奘徐步登阶,容色肃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无边青气忽然一时散尽,立身之处已在长阶尽头,眼前碧海汪+洋,浩浩无穷,鱼龙腾跃,波翻浪涌,白泉如柱,虹光绚烂,苍然吟啸之声充斥天地。
玄奘更不迟疑,涌身向那大海波中跳下,那大海一时如沸腾了一般,白气蒸腾,弥漫如云,空中叆叇,大雨如注。
玄奘腾身直下,那大海深处,有雪山一座,高五千四百由旬,其山殊妙,金银琉璃颇梨四宝所成。其山四面,又有四金峰,挺出山外,各高三千六百由旬。复有高峰,众宝间杂,迥然秀出,高千百由旬。
群峰之间,又有千百万神鱼,形如鲸龙,遍体雪白,腹生百鳍,鳍长百丈,分水之声如雷鸣一般,结队自山峰间游弋而过。
那雪山顶上,有碧水一潭,潭中生大白莲华,莲华中央有七宝大师子座,高四十由旬,阎浮檀金无量众宝以为庄严,座四角头,生慈、悲、喜、舍四无量青莲华,一一莲华,百宝所成,一一妙宝,放千百亿光明,莲华璎珞,妙色层叠,又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大龙王,各长一百六十由旬,头角峥嵘,屈身盘绕,口中各吐无边般若波罗密多烈焰,烁炼七宝莲华大狮子座。
玄奘更无犹疑,飞空直下,那七宝台上,众妙宝莲华中,涌起真谛三藏,乃《瑜伽师地论》一千卷,《大智度论》一千卷,《摄大乘论》一千卷,上书名字:沙门释子阿逸多亲造。玄奘一见,悲哀流涕,六龙洪声而吼,重重莲华围绕上来,三千卷经书都化为点点金符,流入玄奘泥丸宫。
尔时玄奘,于七宝狮子座上,结跏趺坐,左手触地,右手作施无畏,八万四千毛孔一时开张如笑,四面金山、雪山、莲华、神鱼、龙王、海水、妙宝,应时崩散,俱化作道道金文如流,旋入玄奘周身毛孔,源源不绝。
“玄奘师父已见本来面目,所以才有此异象。”大招补陀落宫顶,悟空看着青塔光轮,微尘刹土,悠悠说道。
“我却尚有疑难未解。”悟空将阴阳二气瓶举起,细细观瞧,宝塔青华所到,瓶身忽明忽暗,黑白旋流,隐隐如有呼吸之声,内中时时有星芒璀璨,忽然炸开,譬如无量宇宙,生生灭灭,迁流无止。
“今夜月色正佳,我们且去访一位朋友去来。”悟空说罢,立起身来,携着小山纤柔的手掌,一步踏出鸱吻,在无边月色青华中翩然滑翔而下,向西而行。
这般滑翔,比之腾云驾雾,三除五遁之法,却又别是一番感受。
疾风呼呼,掠过耳际,小山秀发衫角笔直飘向脑后,不由纵声欢叫。
大招补陀落宫中,金影闪动,似欲遁去,乙事主垂下耳朵,低吼了一声,金影一闪消弭,乙事主甩了甩耳朵,又复举首向天,凝立不动。
硕大的金黄圆月高悬于中天,桥山巍峨,在清冷的月色中投下巨大的阴影。
巍巍帝陵,依山而立,有大赤气如匹练飞瀑,自月中垂下。
群山静无声,百千万亿朵大黑莲花蓦然绽放在虚空,有白牛一头,哞然而鸣,施然而行,打破四面清净。
白牛背上,少年衣色如雪,黑发垂于足跟,垂眼看向桥山帝陵,“轩辕,我来取你的剑了。”
正是:
曾战昊皇玉座前,六龙高驾振鸣銮。
天老车后随金鼓,魔师旗傍戴铁冠。
醉扬黑发三界黯,怒抽霜剑十方寒。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
卷二 有情劫 第四十七章 准提镜里我相渺,轩辕陵头赤气深
今夜月华如水,遍照下方世界。
月光下的五庄道院在青气中浮动,似虚似实,两道淡淡的人影在水银般的月色中翩然掠来。
门扉开合之声咿呀响起,片刻之后。
“……昔者茫茫,龙汉始劫,盘古真人开天辟地,身化三界,却留下几件宝物,乃大功德所聚,于天同在,有定海珠,乃盘古真人二十四节脊椎所化;有定海针,乃盘古真人元阳之根所化,就是你的金箍棒了;尚有盘古之脐,能呼吸天地,吞吐混沌,发生万物,此物看来就是这阴阳二气瓶了。此物与定海针同气相求,看来是与你有缘,所以才有诸般感应,你降伏它也才会那般容易。”
镇元大仙手指绕过麈尾,侃侃而谈。
悟空、小山、清风、明月罗列前后。
“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至人之息以脐,此物与天地相通,息息相关,实有无穷妙用。”镇元说罢,伸出手去,与悟空左手相执,渐渐便有苍黄之气从两人身上发出,黄气茫茫,浑然一气,斗室之中,一时竟如同无尽大地,不知边际。
阴阳二气瓶徐徐升起,化黑白二气如龙蛇,投入悟空脐内,悟空腹部缓缓起伏,隐隐有风雷之声,黄气混茫,越发浓重,众人置身其中,身影渐渐模糊。
“你师父与悟空炼法,我们出去,不理他们。”小山拉着清风、明月的手,站起身来。
“好。”二童拍手欢笑,“姐姐陪我们玩。”
“好。”
三人走出静室,将门轻轻合上,在道院门前草地上坐下。
“我们来唱曲吧。”小山道。
“姐姐唱的曲子一定好听。”二童齐声,支颐作倾听之状。
小山抬头看天上圆月,想了想,清声作歌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歌声清亮婉转,凛凛如金石,袅袅越过万里关山,扑楞楞林鸟惊起,向月而飞。
月色茫茫,青塔渺渺,耸峙西天。
静室之中,大地苍黄,自然一气,沉浮飘逸,既无东西,亦无上下。
茫茫然苍黄一气中,莲华开放,于中渐渐有一长眉黄猿显出身形,青、黄、赤、白,四方莲华俱已盛开。
中央千叶宝莲之上,悟空默运一心,谛观虚空,眼前混沌黄气渐渐明朗,现大虚空镜,中有弱水微茫,宝树婆娑,有一道人,青簪挽髻,瞿然清瘦,手执一根树枝,立于水边,翘首而盼。
悟空涌身入镜,飞渡滔滔弱水,拜于道人足下:“老师父,一向不见,法体安好?”
道人将手摩悟空之顶,笑道:“好,好,好。你如今四大俱全,解悟空际,已非当年心性,好,好。虽然如此,你听我言来: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地火水风,四大总依空住,我相渺渺,人相莽莽,何处可得?只是空非究竟,幻出种种,还当以心摄之,心不一定,亦非究竟,还当以十力破之。
“何等是心?若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痴耶?若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心过去,即是尽灭,若心未来,未生未至,若心现在,则无有住。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是心无色,无形无对,无识无知,无住无处。但以颠倒想故,心生诸法种种差别。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故,起种种业,受种种身。
“心去如风,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心如灯焰,众缘有故;是心如电,念念灭故;心如虚空,客尘污故;心如猕猴,贪六欲故;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心常贪香,如猪喜乐不净中卧;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如是悟空!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过去、未来、现在,则出三世。……”
道院之外,清歌凛冽,月华如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山溪潺潺,远近朦胧,山河四面,如在梦幻。
这一轮明月,冰为魄兮霜为神,四海皆同,照在桥山,只见得滔滔沮水,无尽无休,彻夜东行,熬尽人间万古。
诗曰:
轩辕何事厌尘寰?自昔乘龙去未还。
万国有臣空恋慕,九重无路许追攀。
争知仙驾游何处,犹说衣冠葬此山。
终古风云劳拥护,神光尝射斗牛间。
少年乘白牛,住虚空,垂头而叹:
“轩辕压代千万秋,绿波浩荡东西流。
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
我乘驿骑到中部,右闻此地为渠搜。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衰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孤狸游。
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
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余荒邱。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万劫千生,如同一梦。轩辕,我来取你的剑了。”少年轻轻道,将手往轩辕陵一指。
便有青雷震震,大火纷燃,无量光明自轩辕坟中喷薄而出,灿然金色光晕如柱,光柱上立着一尊菩萨,作青面骷髅鬼母之形,全身白金色,身着纯白天衣,头冠宝珠璎珞,二臂持青色利刃,一臂执轩辕剑,一臂掐降魔印,九名鬼神童子跳腾拥护,正是诃利帝母。
“魔头,我历二千五百年艰辛,方才复聚文命神魂,使他再世为人,本可安享尊荣,却被你这魔头据而化之,抛家别国,浪迹天涯。我与你不共戴天,此剑怎能与你!”诃利帝母将轩辕剑紧紧攥在手中,厉声说道,眼中苍白火焰汹汹,溢出三四尺远,长发如赤焰般在空中跳跃飞舞,足见心中之愤恨。
诃利帝母者,即当年之女娇也。
“女娇,你错了。”蚩尤悠悠道,诃利帝母寒霜遍体,旋流无止,并不答言。
“文命起杀念,怨念,恨念,悔念,恶念时,便是蚩尤,蚩尤作善念,慈念,悲念,仁念时,便是文命。文命蚩尤,神魂纠结,早成一体,如何分得出彼此?”蚩尤手抚牛头,慢慢说道,“你将此剑与我,我不伤你。”
二千五百年前,禹王获罪于天,为帝俊、天后所杀,一缕残魂遁入轩辕剑,女娇历千辛万苦,以心血灌饲,又借轩辕坟之功,凝合天下念力,复于商周迭代、三教封神之际,因势用事,集六百万阵亡将士魂魄,注入轩辕剑中,更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