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正行之际,猛抬头见前面一座孤峰,峰前有一通石碣,数十丈高下,七八丈宽阔,石碣上如天工神笔,泼血也似三个鲜红古篆:绝龙岭。李世民见了,心上微微吃了一惊,长孙无忌道:“此处乃绝龙岭,昔者商周迭代,闻太师伐周,即葬身此处。”李世民听了,心中不喜,吩咐:“教众军急行,过了绝龙岭,再寻地扎营休息。”长孙无忌传下敕令,众军果然加速,猛然间风自北来,气温骤降,满天上彤云急速堆叠,霎时间不见了日光天色,雪花片片,大如羽毛,飘飘而落,马毛气蒸,三军在马上,牙齿格格而战,长孙无忌忙安排辎重营,分发御寒衣物,李世民与近卫突前而行,看那雪时,真是好大,正是那:
百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茫茫一白,随风乱舞,霎时间不见了天地山川,皇帝在马上执鞭吟诗曰: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再看时,连伤心海也冻住了,周围五千里,层冰嵯峨,寒气滚涌,长孙无忌与诸将上前以铁锤击打,只打得几个白印,那冰更不见碎裂,李世民皱眉道:“北地天气,却是如此古怪的么?这海水何以封冻得如此之快?或者大军可履冰而过,不必再行此崎岖山道?”隔着几匹马儿,那飞剑少女颜色如冰雪,忽然道:“这雪来得古怪,这冰也来得古怪,非是天时,乃是人为。”“人为?”李世民道,“何人能有此大法力也?”少女道:“世间自有大法之人,倒海移山,反覆天地,毫不足难,陛下且看——”
李世民抬头看时,见伤心海畔,层冰之上,有一道士,青袍芒履,黑须如漆,顶上有三朵青花,翻腾隐现,冲上空中,立在大军之前数百丈外,微微含笑。
道士身旁,百千亿万黑莲盛开,中立着一头大白牛,浑身肌肉纠结如铁,皮毛油光水滑。大白牛背上,坐一少年,黑发如瀑垂地,却是承乾模样,然而他浑身魔气深沉,与承乾气质又大不相同。
两人身后,又有一名道士,通身黑袍,乌沉沉的,执着一杆六尾白幡,那道士黑须修眉,相貌本来十分清俊,然而额角道髻之间,却生出十数支青色利角,峥嵘耸立,叫人看了,不由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三人一牛,静静立在茫茫大雪之中。
李世民见了白牛背上少年模样,心中十分疑惑,纵马上前,正欲开言,青袍道士忽然向前稽首:“善哉!贫道丘处机,见过唐皇陛下。”李世民听了,略略怔了一怔,忽然笑道:“原来先生就是长春真人,朕久慕先生清风,无由得见,不想今日在此相会。”丘处机笑道:“陛下之名,贫道也有听闻。陛下,贫道在此,请回銮驾,不然,恐陛下有噬脐之悔。”李世民道:“先生说笑,朕倾国北来,不平北地,怎能南回?倒是先生,道德高深,何必屈身于北地一隅,不如待朕破魏之后,与朕归唐,传先生之教于天下,岂不是好?”
丘处机嘿然不语,忽然踏前一步,探出手臂,中指在地上一划,大地为裂,宽逾百丈,其中无穷赤火如血漫流,飘腾而起,直蹿起千百余丈,灼灼热浪喷涌而出,令人毛发为卷。
李世民骑在最前,汗血马受惊,长嘶一声,倒退而出,就欲狂奔,一只纤纤素手从旁伸出,扣住缰绳,那马就此不能立住,不能挣动,李世民垂手抚慰,那马渐渐安静下来,李世民向那少女点头道:“多谢姑娘相助。”
大雪茫茫,赤焰飞腾,丘处机立于赤火光后,清声道:“陛下请回!”牛背之上,少年身后赤气万里,如匹绛帛,上黄下白,向上延伸,一直伸入上方无穷阴云之中,无有尽处。
人道此山八万丈,横断流云不过仙。
七千里外,阴山之顶,四名道人,丹青异色,黄裳元吉,于茫茫大雪中徐徐下降,各据一峰之极,抱剑而坐。
虚空无际,无穷风轮旋转而起,如大莲华,莲华层叠,其间水轮、地轮、金轮、火轮,亿万微妙光明世界海,如微尘刹数重重无尽,种种世界,周匝围绕,罗织其中,构造庄严,广大无边。
无边世界海间,有五名巨猿,色分金、青、白、黄、赤,目如金火,亿万五色莲花围绕,游戏追逐,忽然齐声呼啸,都向中央扑去,轰然一声巨响,五头巨猿连同亿万微尘世界海一时消弭无形,无穷无量的陨石雷火自浩瀚太虚中喷薄而出,混沌为破,四大如沸,苍黄黑白,回旋横流,仿佛龙汉始劫,分剖鸿蒙。
摩云城上千里高空,悟空蓦然睁开眼睛,无穷五色氤氲光气自全身一一毛孔中如云喷出,滚滚翻腾,如大海水,弥漫积雷山上空,这是他甚深般若,观照自性,以心驭识,破碎虚空,将五大化身融合湮灭,化为虚无,生大法力,一身神通从此更上层楼。
悟空无声仰天而笑,任无穷五色光气如云如雾,从口中、眼中、耳中、鼻中、毛孔中不绝腾涌而出,滔滔流淌。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
地、火、水、风、空,称为五大,亦是幻身,不可依恃,故须破之灭之,今日是他第一次以准提心印破碎虚空,湮灭幻身,得大法力,尚不能完全约束,所以有光云横流之状。
虚空破碎之后,须当以大法力再次凝聚五大化身,而后再破之,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直至最后破无可破,灭无可灭,心外无身,身外无心,物我为一,方称功德完满,成就圆觉妙心,可与世尊释迦牟尼等人比肩,然而与诸位掌教圣人相比,尚有霄壤之别。
满天光气翻涌,渐渐聚拢,倒卷旋流入悟空八万四千毛孔之中,悟空立起身来,向东北方看去,见云气汗漫,三花五气,赤光如血,炎赫亘天,形如巨剑,上彻玄霄,东北天穹如裂开的一般,熠熠不灭,烛照数十万里。
“今时已至,不可犹疑。”悟空自空中轻轻跳下,吩咐大金鹏王:“为我召集万妖,我将有事于东方。”鹏王领命,吹响号角,召集群妖。
阴山之顶,积雪万古,空中大雪落如帷幕,四道人抱剑而坐,垂眉遥瞰,四道杀气,分黑、白、金、青,于茫茫大雪中冲天而起。
卷二 有情劫 第五十四章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作此万灵苦
鸿沟百丈,中飘烈火,东接燕山峻岭,西跨伤心大海,极目西望,竟是不见尽头。
难道大唐倾国北来,欲一举而成万世之功,竟被这一道地沟挡住,若说就此退军,旋师南归,哪里有这个道理?只是数百万大军,都是肉体凡胎,又不能腾云驾雾,却又如何跨越这道火焰之河?
李世民在马背上,看着眼前烈火腾然,脸色不豫,左右数十功臣名将,虽然都是百战功成,自刀山枪林里杀出来的,却如何能和这不属于凡世的力量相抗?一时亦是踌躇无言。
李世民座下汗血宝马名飒露紫,四蹄长毛飘扬,犹如火焰,四蹄蹬踏,甩头喷鼻,想是感受到主人心情,心中也是大感不安。
天色阴沉,青灰色的重云一层层的汇聚拢来,渐渐汇成一个方圆数万里的云涡,缓慢然而却沉重地旋转着,低低地压在燕山上空。
雪,下得更大了,狂乱地飞舞着,打在五百万唐军的脸上,众军视线已不能越眼前数丈之外。
龙凤旗扑喇喇地振荡作响,高高飘扬在士卒们的头顶,数百万唐军鸦雀无声,只待皇帝陛下一声令下,纵然火海横断,鸿沟无底,也是一往无前,绝不退缩。
“姑娘,你可胜得这名道士?”李世民转过头去,低声问那驭剑少女。
少女摇了摇头:“此人三花飞腾,五气湛然,已臻上清境界,我一介女流,修剑仙之道不过二十年,岂能胜得此人?”李世民大感失望,自语道:“如此却该如何?我五百万大军,却被一道士阻住去路,前进不得,传诸天下,我唐还有何面目号令四夷?”少女道:“陛下不必沮丧,此乃天地合运,神仙杀劫,该有此一阻,料众位真人不久到来,便可无惧矣。”
“真人?是岐宗师与抱朴真人、正一真人等各位真人么?”李世民问道。少女摇头,“岐道兄等人,虽然号为真人,实乃修真之人也,俗谓灵仙。虽能飞腾,尚不能离人间,与我不过伯仲之间。我所谓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居轻清之上,大罗之中,出玄入冥,神通万化,不一而足,非是岐道兄等人所能及。”
李世民“哦”了一声,在他生平所见,岐晖等人的道术与眼前这少女的驭剑之术已可算是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丘处机境界看来又远在少女之上,而少女口中所言的真人,更是超然挺特,他虽尊崇道教,也听说道家自有妙道真仙,逍遥三界之外,但囿于阅历,不曾亲见,却难以想象其神通大法了。顿了顿,又问:“可能胜得这位长春真人?”女子道:“若是这丘处机一人,又何足劳动诸位真人玉驾,此人尚有师长在后。”李世民不觉骇然:只这丘处机一人,已令数百万大军困于此地,若他还有师长,却当如何处之?难道真个退兵不成,却如何心甘?
大白牛背上少年乃蚩尤魔身,他的境界以女子修为却看不透,因此却不曾提及,李世民也只道那便是承乾本人,想必随那丘处机学了些左道邪术,故此这般模样,身后红光赤气,也只道是那丘处机放出异象,不曾着意。
且说李世民正沉吟思量之际,有数道云光,五色缤纷,自南而来,冲破大雪,须臾而至,落在军前,李世民与左右功臣名将抬眼看时,见楼观道嗣法宗师岐晖在前,灵宝派嗣法宗师葛洪、清微派嗣法宗师王远知、正一派嗣法宗师张应韶、灵宝派简寂先生,以及尹文操、叶法善、罗公远、司马承桢等诸派弟子,一时并至,另有数名黄衣女真,李世民与群臣不认得,却是那黄龙派南溟夫人与女弟子也到了。
众道人落得地来,不及见礼寒暄,匆匆向李世民稽首:“贫道等见过陛下。请陛下即刻安排香案,燃香秉祝,诸位祖师不久下降。”李世民大喜:“是诸位玉虚祖师亲身下降么?”岐晖道:“正是,请陛下即刻焚香祝祷。”李世民忙吩咐下去,少顷香案排成,李世民与群臣拈香对天祝告。
不一时,只见茫茫大雪之中,天光大开,一派异香,璎珞金灯,次第亮起,照耀当空,浩浩荡荡九色祥光中,鹤唳当空,一道云气如飞龙垂瀑,东极青华妙岩宫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各各足踏庆云莲花,项后千重瑞气,百宝光明,慈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惠真人、九凤破秽大神、洗院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怼大神、太一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黄线童子、玉女神王,前后簇拥,自云气中飘飘向下降来。
暖意融融,如沐春风,降雪虽骤,却已落不到众人身上,楼观、灵宝、清微、正一、黄龙诸派宗师弟子皆拜伏道旁:“弟子叩见各位祖师。”李世民与群臣也要行礼,口称:“世民久仰列位祖师清名,只恨福薄,无缘得见,今日得睹仙颜,世民何幸,天下何幸。”清虚道德真君道:“人皇无须多礼,世间杀运,我等神仙难免,故此身涉红尘,此地凶险,请人皇暂避一时。”真君手中将混元幡一撒,只见青光一派,笼盖千里,人喊马嘶中,五百万唐军飘飘而起,移在燕山之上,众军依山扎住营盘,放眼观望。
那驭剑少女至真君前行礼:“弟子聂隐娘,见过老师,愿老师万福金安。”
原来那少女乃是清虚道德真君弟子。昔隋末大乱之时,清虚道德真君偶尔下山,云游四方,正见这名孤女,年方三岁,父母亲族并一村之人俱亡于战火疾疫之中,真君遂将她救上仙山,授以剑道,至今二十年矣,数月之前,方被真君遣下青峰山,回护人皇气运。
真君微笑点头:“隐娘起来罢,掌教圣人在昔曾云:丹成九转,一转九返,一返九劫,不历千百之劫,怎得道德完全?你年纪幼小,今番恰逢劫数,正好历练一番,于日后修行大有裨益。”
岐晖等人间宗师虽知聂隐娘来历非同寻常,却不知她竟是真君亲传弟子,心下都十分惊讶,上前欲以师长之礼见过隐娘,真君道:“我道门不拘礼数,达者为先,她年纪小,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