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们喽鹇胬岷郏质且痪骸澳盖祝馕幌壬牵磕盖兹从治握獍悖捎惺裁床凰承闹旅矗俊薄翘捞涤泻绻馊胗谀盖资夷冢帜盖子惺裁词栌荩惺虑榉畔拢袄刺酵?br /> 东君抬头看时,见进来的这一位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生得丹唇皓齿,修眉凤目,长身玉立,精神奕奕,不由得暗暗喝一声彩,心道:这就是我的儿子了,果然处处似我,细微处却又是瑶姬的模样。正想开口说话,门外脚步又响:“青娥,我回来了。”癸一身猎装,一阵风走进屋来,见屋内有外人在场,也是一怔,待得看清东君相貌,心中更是咯噔一下:这是何人?为何与汤儿样貌这般相似?只听青娥开口说道:“君侯,汤儿,你们来得正好,这不知哪里走来的一个野人,闯进女眷内室纠缠,你们替我将他赶出府外便是了。”癸心中疑惑,却也不能明说,闻言拱手道:“这一位先生,不知高姓大名,仙乡何处,此处内室不便叙话,还请到前厅奉茶。”汤见父亲如此说了,也在旁拱手延请。
东君置之不理,回身去看青娥,见她泪痕未干,面沉如水,不由得心中怒发,连道:“好!好!好!”说了三个“好”字,复转过身来,大踏步走到癸面前,上下打量,冷笑不已,汤见此人好生无理,不由皱眉抢上一步,便要说话,只听东君说道:“你这厮就是那亳侯癸么?瑶姬就是为了你不肯跟我回去么?”“先生所言,在下一些也不明白。”“嘿嘿,恐怕你没机会明白了。”东君冷笑声中,忽地探出手臂,掌心火气一闪,“啪”的一声轻响,拍在癸顶门之上,可怜癸一介俗体凡夫,哪里经得起东君太阳真火,哼也未曾哼出一声,身子萎靡下去,青影疾闪,青娥将癸抱在怀中,低头看时,只见癸面目焦黄,形容枯槁,眼见是不活了——不想东君下手如此狠辣,癸转眼之间性命已失,自己救援不及,又悔又痛。
“妖人将什么妖法伤我父亲,不要走,纳命来。”汤怒喝声中,擎出腰间宝剑,一剑急向东君刺去,东君更不躲闪,汤一剑刺出,如入水波,三尺青锋从东君前胸插入,后背穿出,全无阻滞,汤不由愕了一愕,抬头看时,见东君神色古怪,手指伸将过来,汤侧首欲避,却完全无法动弹,东君用手抚摸汤的头发脸颊,喃喃道:“果是我儿,骨骼面相,与为父一些不差。”又转头对青娥道:“瑶姬,你还是不肯跟我回去么?”“我夫与你有何仇怨?你竟下此毒手?”瑶姬轻轻将癸尸身放在地上,站起身来,“你去罢,从此世上再无瑶姬,只有青娥。”“他是你的丈夫?好!好!好!”东君又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不想你我久别重逢,竟是如此情形!”体内长剑忽地光芒炽盛,化作金水滴入青石地面,嗤嗤有声,须臾汤手中只剩一个剑把,东君悲啸一声,流光一道,穿窗而出。
青娥目视窗外,怔怔立了片刻,回过身来,衣袖轻挥,清风飒然,汤浑身一颤,禁制已去,抢身扑在癸身上,泣不成声,青娥关上门,又施了个隔音之法在门前,立在一边,并不言语。汤哭了半晌,抬头问道:“母亲,那妖人是何来历?为何下此毒手杀害我父?请母亲告知,便是天涯海角,孩儿也要寻得他所在,为父亲报仇。”——汤本是聪明之人,从方才母亲与东君的对答之中,已知他们似是旧识,是以如此发问。
青娥不答,汤又问一遍,青娥仍是伫立无语,良久方道:“孩儿,那不是妖人,那是你的生身父亲。”“母亲,你说什么?什么生身父亲?那等妖人怎会是我的生父?”“再不许提妖人二字,他是你的生父!”青娥陡然声色俱厉,汤最是孝顺母亲,被母亲一喝,一时呐呐的不敢言语。“千错万错,都在为娘一身,我儿原不知情。”青娥语气忽缓,叹了一口气。“只可怜你父亲……”青娥矮身将癸尸身抱入怀中,面颊相贴,泪水流下,浸入癸枯焦的皮肤,“可怜你父与为娘未曾有一日情爱,到头来却因我丧命,为娘实是对不起你父。”“母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儿,你将灯点上,为娘慢慢说与你听。”汤闻言方才惊觉室内早已昏黑一片,起身将铜灯点上。“君侯、少君、夫人,用晚膳了。”门外侍女脆声呼唤,汤呆了呆,青娥朗声道:“知道了。”灯火昏黄,照在青娥脸上,她本是上界女仙,十六年来容颜并无半分改变,此刻却不知怎地颇显沧桑之态,仿佛突然老了十多岁。又呆了半晌,青娥慢慢开口,将当年如何与东君相识相知,又是如何下界,如何被癸救回府中,如何生下汤等等往事一一道来。
“孩儿,大略就是如此,帝鸿虽然害死你父,但他终究是你的生身父亲,我儿切不可因此记恨于他。”青娥幽幽叹息。
汤听青娥讲到此处,脑中一片混沌,如酒醉一般,如痴如呆,青娥叹了口气:不管我儿在外多么受人拥戴,终究是个孩子,难为他了。将汤抱入怀中,轻拍后背,汤紧紧抱住母亲,一语不发。
卷一 浮黎劫 第十五章 金光耀日目双盲
天空湛蓝,平原辽阔,汤孤身策马狂奔,风声呼呼,灌入两耳,直奔出三百余里,登上雾灵山头。
汤抬头看天上日轮:原来这才是生我的父亲,怪不得母亲自我小时起就喜欢在太阳地里坐着;怪不得我亳邑从无水旱灾害;怪不得父亲与母亲之间总是相敬胜于相亲,我那可怜的父亲。想到父亲,眼前仿佛又浮出癸温厚的笑容,汤伸手欲触,却探了个空,惊醒过来,不由得又恨起东君、天后与帝俊:在你们眼中,母亲和我原来都不过是你们的棋子而已,任你们摆布,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汤昏昏沉沉,一时只想从山头跳下,了此余生;一时又想着母亲一生悲苦,怎可弃她不顾,舍此大好身躯?
忽听身后有人朗声道:“善哉!少君何事如此烦恼?”汤一惊,拨转马头看时,见马后不知何时立了一名道人,身穿水合道袍,面白如玉,长须似墨,凤眼长眉,清奇萧疏,头顶梳了三个髻子,高高耸立,足下芒履点尘不染,手提一柄拂尘,万缕尘丝在风中飘飘扬起。
汤一见这道人气度,知道必非俗流,忙下马施礼:“老师,小子有礼,不敢请教老师尊号。”道人拈须微笑,端然受礼:“看少君神色,十分烦恼,有何心事,不知可否说与贫道听听?”“多谢老师挂怀,不过是小子家中一点俗务,小子羞于启齿,不敢劳老师烦心。”道人呵呵大笑:“少君勿须隐藏,少君为何烦恼,我已尽知。不过少君,贫道有几句话语,不知少君可肯听取。”汤躬身道:“敬聆老师教诲。”道人长笑,伸手挽住汤的右手,举起拂尘,往西南方遥遥一指:“少君,你看那是何方?”汤举目观看,只见彼方红气隐隐,冲上空中:“那是中州嵩洛,王畿所在。”“然也,你可知今王为人?”“我闻那羿王荒暴不仁,天下生民苦不堪言,只是我亳邑僻一方,王政不及,目下倒也平安无事。”“这就是了,九州万民,如今身在水火之中,少君为一方诸侯,向称仁德,岂可置之不顾?兀自纠缠一己私情!”“可……”“亳邑虽有德政,只能庇佑一方,于天下何益?少君,旁人有所计较,那是旁人的事情,”道人语音忽尔拔高,“今少君有为之躯,遐迩归心,若不能应时趁势,进取中原,解民倒悬,可不枉在这人世走了一遭!”声如铜钟,远远传出,直激得山谷鸣响,天地变色,四野风生云起。汤惕然而惊,胸中豁然开朗:这位道长所言极是,亳邑终究狭小,能庇得几人?男儿在世当有大志,我只行我直道,有益于民,无愧于心便是了,何必去管他人用意如何?横亘在心头多日的乌云忽然一扫而尽,回身向道人一躬到地:“多谢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然天乙几乎自误。”道人手摇拂尘,拊掌笑道:“少君心结一解,六百四十年太平之基肇于今日矣!少君,贫道去矣。”汤本欲问他六百四十年所指何意,见道人要走,才想起还不知他名号,忙道:“请教老师尊号高名?今天乙心结虽解,尚有许多疑难,老师乃世外高人,见识胜于天乙万倍。天乙不敏,敢请老师屈尊随我回府,天乙也好早晚请益。”“贫道道号多宝。”道人摆手而笑,“红尘非吾久居之地,去休!去休!”只见云光腾腾,紫气回旋,生于道人足下,道人轻挥拂尘,道袍飘摆,冉冉升入重霄,笑声朗朗,兀自从空传来:“少君勿须忧虑,少君乃天命所归,既有了这番志向,自有能人异士襄助,管教四海混一,成就太平。”
原来是多宝尊师,怪不得见识如此高明,汤手抚胸口所佩玄鸟,当年为我取名,赠我玄鸟的道人,正是这位仙人,今日又特来点开我心头尘迷,这位仙人却是甚为眷顾于我呢。
此刻他心结已去,大志已立,心中再无疑惑,长啸一声,翻身上马,扬鞭连击马臀,疾驰下山。
亳侯府前,青娥长身而立,神色忧虑,自从那日得知身世以后,汤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镇日浑浑噩噩,全无心思打理封邑事务,常常孤身驰马出外,一去便是一天,至天黑方才归来,青娥十分担心,只是汤心结难解,青娥也无可如何。
这日汤又像往常一样,单骑出门,青娥便站在府前,悬悬而盼,远远看见一骑绝尘而来,她本是女仙之身,眼力高明,远远已认出汤的面容,不由心中欢喜:我儿今日回来却早。
汤奔到近前,见青娥一袭黑衣,翘首期盼,眉间忧色重重——癸去世之后,青娥即着黑衣为癸服丧,从此再不曾脱下,眼眶一热,鼻子发酸,泪珠便滚落下来,急急下马俯伏尘埃,哽咽道:“母亲,孩儿不孝,让母亲为孩儿担心了。”青娥忙双手搀扶:“我儿快快起来,为娘有何资格责怪于你?”泪珠亦是扑簌不绝,汤站起来身来,伸袖为母亲抹去眼泪:“母亲放心,从今以后,孩儿必当振作,再不让母亲为儿担忧。”“好,这就好,这就好。”汤扶着母亲,慢慢走入府中,自有下人迎接。
自此之后,汤始有志匡救天下,日日励精图治,整顿兵马,四海九州,三山五岳能人异士景从云集,当中最为杰出者:伊尹、仲虺、昆吾、常羊,是为商汤四杰,伊尹乃多宝道人亲传弟子,不独道法精奇,兼之通晓兵书战策,汤倚为师相,事事与之计议方才定夺。
夏后羿十三年,汤万事俱备,兴兵伐羿,又有碧游门下应多宝道人之召,时时往来相助,夏军各关守将皆不能抵挡,汤军势如破竹,进逼中原,四方诸侯万民群起响应,合兵虎牢关前,汤刑白马与诸侯设誓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羿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羿罪其如台?’羿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有众率怠弗协。羿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诸侯见汤军威势,无不凛然遵誓,六百诸侯分兵四路,合围阳城。
寒促、逢蒙出城交战,不想军士早就苦于后羿暴政,战阵之前尽皆倒戈,反来攻寒促、逢蒙,两人狼狈逃归,数日之间,夏军连城中百姓都逃得净尽,投奔汤军营中,只剩下东夷旧军六七千人,苦守四门。
这一日鼓角齐鸣,诸侯听汤号令,齐攻四门,数十万军马奔腾如雷,一同压上,阳城仿佛海中孤岛,在雷声中微微起伏颤抖。瑶台邀月楼中,数百宫娥环绕,谓之肉屏风,后羿宿醉方醒,枕在嫦娥腿上,兀自迷迷糊糊,闻声惊怪道:“这是什么动静?难道地震了么?却又不像,其中似有军旅号角之声。”嫦娥知汤军已至,正在欲语不语之际,见寒促冠斜袍绽,跌跌撞撞,爬上邀月楼,大呼:“大王!大王!诸侯兵围阳城,逢蒙快抵挡不住了。”“诸侯兵围阳城?寒相,你平日不常说方今天下太平,诸侯拥戴孤王,怎地忽而就报诸侯兵至?”寒促面皮紫涨,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忽听得喀喇喇连声巨响如天崩地裂,邀月楼连晃数晃,后羿推开嫦娥,翻身跃起,攀住雕阑看时,只见阳城四面四路大军,正如四股澎湃巨流,又像四条狰狞苍龙,蜿蜒摇摆,冲起滚滚尘烟,汇向瑶台。
后羿一惊之下,酒意全去,回身劈胸一把抓住衣襟,将他提将起来,厉声问道:“这到底怎么回事?”寒促骇得脸色煞白:“我,我,我……”牙关打战,只是说不出囫囵话儿来。“大王,这等情势,还用问吗?”嫦娥站起身来,幽幽说道。“匹夫误我!”后羿恨了一声,扬臂一甩,将寒促扔下楼头,楼主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