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女娇,你随我来。”女娲娘娘见菩萨去了,转身便行,女娇含泪应声,抱起大禹,随在娘娘身后,空间一阵模糊扭曲,两人身形消失在虚无之中。
  下方世界,一切众生仰首观望,只见天空豁然崩裂,自南向北,横贯苍穹,中有红光如血,劫火炽燃,一头庞大的赤红古龙挟着滚滚的流星陨石,自极高天上呼啸落下,红龙巨大的双翼仿佛弥漫的火云,遮住了整个天空,呼吼之声遍及十方世界。
  阎浮提世界一切众生俱惊恐呼喊,奔走相避,却有宝华如梦,如蒙蒙青纱,遍覆阎浮世界,无穷流星火雨落下,如入清凉大海,霎时间烟消火灭,不见影响。生灵安稳,齐举目看时,只见那红龙长声哀号,扭曲翻滚,落下须弥山头去了。
  昆仑山头,宇宙黑暗,金轮炽盛,血莲宝幢于腾腾弥漫的魔云中如风急旋,尸盘古顶天立地,独战群魔,一十七道秽气横空乱扫,瑶池血水滚荡,一道道血红的水柱直上云空,撕开层云,复又重重坠落,激起拍天般的滚滚波涛。
  是时刹魔圣主,与天后在尸盘古顶上太虚空中,正战之际,忽然心头大震,行动稍迟,一截衣袖豁然断裂,化为青烟而消。天后眉间煞气大作,发声清啸,天穹中亦有清啸相和,遥遥传至。蚩尤已然陨落,刹魔圣主与他乃阴阳敌体,精魂相通,一时心神大乱,急急后退,却已不及,只见帝俊身形斗然现出,一十七道巨光聚为一束,左旋而至;天后振袖赶上一步,掌中金光凝聚,如金水激荡,右旋而出。
  天帝、天后两股无上光明巨力交旋融合,成一巨光大柱,上极混茫,下入大地,莫可直视,无数微尘般的细小金色光粒于中急速运动。刹魔圣主于巨光柱中,立足不住,身躯摇动,衣裳纷然飞散,如蝴蝶乱舞,随又化作氤氲光气,显出刹魔曼妙身躯,刹魔于满头青丝笔直上指,清叱一声,咬破舌尖,奋力一挣,天帝天后于同时催运法力,光柱如巨磨旋动,只见刹魔圣主躯体崩散,化为云气,须臾消散。
  却有一缕白光如丝,自光柱中激射出来,此乃刹魔圣主最后神念。神念原当以神念狙杀,天后下意识发掌拦截,那道白光如无物一般,穿过天后手掌,笔直射向须弥山头。
  红龙庞大无匹的身躯自天空中坠落,重重砸在须弥山上,阎浮世界俱为震动,整座须弥山登时燃烧起来,山岩熔化,赤红的岩浆仿佛山洪瀑布,四下奔流。
  覆盖阎浮世界的淡淡宝光收卷拢来,聚成一个白衣僧人形象,赤着双足,立在沸腾的熔岩火海中,岩浆漫过了他的足背,白衣僧人若无所觉,环顾四周,叹息道:“善哉!底事急流争鼓棹,赚得满山劫火生。”
  巨大的红龙在须弥山上哀号翻滚,压得群峰如沙丘一般纷纷坍塌,红龙遍体火鳞剥落,一团团火焰泻出,庞大的躯体渐渐碎裂,分散,于中出赤气一线,掠过长空,投向中央曼荼罗上夷数光相,如丝的白光于同一时间自九天垂落,亦射入夷数光相去了。
  白衣僧人抬眼观看,见天裂如血,正在慢慢闭合,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痕,触目惊心。僧人叹息一声,就于滚滚翻腾的赤热熔岩中就地结跏趺而坐,合掌垂眉。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卷二 有情劫 第六十九章 碌碌群生颠倒竞,还若游鱼争戏
  叹灵源旷代,本无极,信优游。自朴散形生,销磨混沌,落入行囚。竛竮,四方宛转,向迷津大海苦淹留。法界群情扰扰,梦魂千古悠悠。
  沦流,贩骨如山,知何日,是程头?好锻炼真空,三光慧照,万劫云收。终须,舍身拚命,更惜头护面几时休?裂碎中间一点,便超得岸神舟。
  此一篇词名《木兰花慢》,乃长春真人丘处机一千七百年感慨系之,信笔而成。
  不二天河淡如烟水,自天而下,垂入归墟海眼。
  轻舟一叶,随波逐流,瞬息而至,舟中灵光波荡如水,尽是诸神精魂。
  通天教主斗笠缁衣,长袖如雾,独立船头,口作歌声:
  “落落高张,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渺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身度我界,体入自然。此时乐兮,皆由我恩。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尔不度,故为歌首。“
  随其歌声,星光数十道,摇摇曳曳,四方皆至,尽是些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分别善恶之神。身故一千七百年,不入轮回,早该魂飞魄散,只是被封神榜所拘,得成神体,散布四洲,显其威灵。此时封神台既破,封神榜已碎,诸神魂魄不凝,看看将消,教主也不分彼此,皆招之而来,载入无量度人舟内,头下尾上,将入海眼漩涡,虚无中水流有声,云开水散,元始天尊步履清溪,蓦然现身于无量度人舟前,一指向通天教主眉心点来。
  教主微微仰身,缁衣如雾,右臂扬处,亦出一指,两指指端相触,一切世界即刻凝滞不动,宇宙间种种光彩一时褪尽,万籁沉寂,唯有黑白二色,盈满视野,似乎过了百千万劫那么长久,又好像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万象纷纷活动,天地还复绚烂。
  元始天尊缩臂回收,呼啦啦大袖扬起,譬如龙汉飞鹤,两手在胸前一错,成六角云箓之形,向教主心口轻轻印来,教主长袖拂动,迎将上前,淡淡黑雾涌过,将天尊双手笼在其中,只见得一团黑白色雾气形状不住变化,如活物一般扭曲鼓动,却不见其中光景,有顷,天尊退后一步,正立在海眼中心,巍巍如东昆仑山,万劫如斯,不摇不动。
  此时阐截两教群仙随后纷纷赶来,见两位教主对面相峙,扁舟不得进,天尊不得退。
  “师兄,封神台已破,诸神魂魄将散,我度人舟只保得一时三刻,师兄莫非连昔日玉虚门人都不顾惜了么?”教主目视天边,悠然说道。
  天尊立于幽都归墟之上,长眉飘飘垂落,道:“我安立乾坤,使人天三界,皆有法度,师弟奈何欲坏之?”
  教主不言,只向四周看去,只见周遭云峰如聚,除两教群仙之外,又有东海龙王敖广,敖广第三子敖丙,被哪吒打死,封为华盖星,在斗部供职,不得自由,敖广久欲解脱己子,只是以他下元水府势力,简直如同梦想;复有妲己、琵琶女、应神天皇,纣王受辛身亡,封为天喜星,妲己、琵琶女,皆纣王之妻,应神天皇,乃纣王与妲己之子,他三人亦为打破封神台,解脱纣王,于人间千年经营,多方布局;复有九凤、万圣公主,九凤之夫袁洪被子牙处斩,封为四废星,九凤为其而来,万圣公主却是不舍九凤,寸步不离,相随而来。
  诸仙、人、妖等,各纵光雾,攒簇海面之上;复有佛光冉冉,惧留孙足踏莲花,自西方而来,一袭灰袍,若有忧色,见了元始天尊,乃是旧日师尊,惧留孙伏倒在云端,口称:“弟子惧留孙,愿老师圣寿无疆。”——土府星土行孙,乃惧留孙弟子,行孙封神,留孙不敢违逆,只是为人师者,这情分总是难舍;更有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越众而出,不言不语,俱面朝元始天尊,跪在云端之上。
  殷郊、殷洪、韩毒龙、薛恶虎,乃三位真人弟子,商灭周兴之时,亦死于非命,入榜封神,三位真人虽然道德高深,却是心热之人,切念弟子,又被诛仙、戮仙、陷仙三剑杀气侵染,竟而入了魔障,心中惟有一念,即是打破封神台,解脱自己弟子,故而竟受多宝道人驱使,多次出手相助截教。玉鼎真人掌绝仙剑,同受杀气侵蚀,他弟子杨戬却自由自在,真人本来不至于深入魔障,但诛仙四剑一气贯连,三位真人既迷了本性,真人也不能独免,随广成、赤精、道行三位真人同去同来,形影不离。
  此中关节,元始天尊非是不知,亦非不能解除,只是心中既有魔头,终须自解,否则反有碍于日后修持了。
  前番燕山之下,玉鼎真人亲手杀死杨戬,激动心灵,神智率先清明,道行更进一步,明晓过往种种:杨戬者,实乃大自在天化身之一。
  大自在天神通,本来犹在大梵天王之上,然而往古洪荒,神魔大战之时,大自在天被多位大神联手打散,一分为四,其一仍旧曾为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其二为难近母杜尔伽,其三为鸠摩罗,其四则为杨戬。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得大自在天之意念,杨戬独得精神,托生人间,被玉鼎真人收为弟子,这便是杨戬的出身本末。
  真人既明其中因果,当时回剑突袭,将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三人一齐杀死,与杨戬神魂合而为一,借绝仙剑之力,破开阴阳两界,送入幽冥,再世为人,托生于蜀中青城山下农家。
  且说玉鼎真人,率先醒转,脱了绝仙剑控制,四剑气息彼此关联,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便也有醒转迹象,只是心头念兹在兹,仍是惦记着弟子之事,三位真人跪倒在云头之上。
  清虚道德真君手持混元幡,欲言又止,终于也走将出来,跪在赤精、广成、道行三位真人身侧,俯首不语——三山正神炳灵公,正是真君弟子,论起来,天化封神,地位尊崇,为一部之首,与他人不同,只是此时封神台已破,真君怎忍见天化灰飞烟灭,故此也出列跪倒。
  此时各色人等,俱为亲人弟子,齐集北海归墟,期望两教圣人慈悲。
  天尊环顾左右,长眉梢头微微颤动,神色不变,忽将手指一拈,浮黎劫在太乙天尊掌中蓦然消失,悬于天尊指尖,团团旋转。天尊轻轻一弹,浮黎劫向通天教主飞旋而去,教主不避不让,探臂向空一抓,诛仙、戮仙、陷仙、绝仙四剑应手飞来,绕教主之身而旋,漫漫大雪霎时而起。
  教主负手踏于船头,无量度人舟鱼跃而起,波的一声轻响,径入大浮黎土,时间深渊,元始天尊袍袖一甩,只见宝光一线,自南极仙翁手中飞来,天尊随手捉住,随后腾身而入。
  周遭众人俱抬眼观看,见浮黎劫中剑气如雪,光影错乱,又有青丝一线,无穷宇宙时空旋流如织,两位教主身形飘逸,忽隐忽现,时合时分,向无尽时间深渊底部,一直下潜,浮黎劫中时间渐渐变快,较之界外,百倍,千倍,万倍,乃至无穷数倍,不可计量。
  这是圣人之战,皆演化太上无极大道,相与争衡,茫茫时流纷乱如海,无尽宇宙倒错飞旋,两位教主各控其半数,来往推移,难见高下。
  一千七百年前,老子、元始、通天、接引、准提五圣亦曾大战诛仙阵中,只是那时先天大阵阻隔内外,无人可以窥见阵中情形,今日虽仍旧如同雾里看花,却有一鳞半爪,时露峥嵘,这等机会实在是万劫难逢。
  在场两教上仙、惧留孙、孙悟空与五方五老历劫修持,魂梦牵萦,无非至上大道而已,此时见两位教主攻战于浮黎劫中,各演精微天道,有无量大千宇宙,万类生灵,混沌生灭,乱纷纷扑面而来,不由得目荡神驰,都忘了争斗,各各放下兵器法宝,伫立观看,看到那微妙之处,不由得神魂俱醉,会心微笑,摇头晃脑,此一战过后,观战群仙道行大进,那是不消说的了。
  猛然间一声巨响,三界俱摇,众人惊心,仰首观望,只见无限穹窿豁然崩裂,横贯南北,仿佛苍天裂开了一道巨大的伤痕,浓厚粘稠的红光仿佛鲜血一般从巨大的伤痕中滴落,一头巨大的红龙,七头十角,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燃烧的巨尾拖拽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翻滚着,扭曲着,自血红的天穹裂隙中呼啸落下,痛苦的呐喊声传遍了宇宙间每一个角落。
  群仙一惊,低头再看海眼处时,见浮黎劫中青气如雾,时间的深渊仿佛漩涡一般转动着,一直往下旋去,两位圣人身形已然完全消失,再不能窥其玄妙,群仙心头俱十分遗憾,太乙天尊手提震灵剑,微微叹息,忽然心中一动,转过头来,正看见悟空目光灼灼,仿佛金水翻腾,向自己望来,天尊想起方才正是悟空变化掌教圣人,断送了子牙,遂有内外交攻,封神台破之事,天尊心中嗔念大起,却只见悟空手提铁棒,腾身跃上高天,一棒直上直下,便向太乙天尊当头劈下。
  天尊不由怒极反笑:“好猢狲,你变化圣容,罪在不赦,纵然粉骨碎身,亦不能消你大罪,尚敢嚣张!”震灵剑反撩而出,铿然一声轰鸣,一道金光如飞龙,倒射而入九天,悟空于金光中厉声大喝:“今日为我花果山四万七千儿郎报仇。”天尊冷笑:“你不过是个猢狲,敢言什么报仇!”提剑跃起,百千万道青华宝色旋流而上,将悟空身形裹住,亿万朵青莲,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