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谥钭铮缟纤怠?br /> 是时玄奘,为赎世间一切天、人、龙、阿修罗、紧那罗、乾闼婆、摩呼罗迦、夜叉、罗刹、伽楼罗、畜生、饿鬼生死业报之苦,五逆不善之罪,自愿久处地狱,世世无已。
是玄奘菩萨,身合地藏,亦是兜率内院一生补处弥勒菩萨,亦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自舍其身寿,久处生死,掌轮回之力,亦将六道众生一切苦恼罪孽,感同身受,尽集己身。
大势至菩萨立于玄奘之前,绕行三匝,还立于前,恭敬合掌,而说偈言:
“善哉阿逸!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玄奘欠身还礼,续发誓愿:
“……复次,若有众生堕阿鼻地狱受诸苦恼,我当久久代是众生受诸苦恼,如生死众生所受阴界诸入。”
“我今要当代是众生,久久常处阿鼻地狱。
“若我此誓不得圆满成就者,我终不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如是。”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而说偈言:
“汝今所愿,坚固甚深。
放舍己乐,为诸众生。
起大慈心,为我等现。
诸法真实,妙胜之相。“
是时普贤王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说偈赞言:
“无量亿众生,为善故集聚。
见知汝大慈,一切皆啼泣。
所作诸苦行,昔来未曾有。“
是时虚空藏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说偈赞言:
“一切众生,勤心修集
生死饥饿,涉邪见山
互相食啖,无有善心
汝以大慈,故能摄取“
是时阿閦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复说偈赞言
“烧灭善心,专作逆恶。
堕大无明,黑闇之中。
无由得出,烦恼淤泥。
汝已摄取,如是众生。“
是时地印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复说偈赞言:
“汝今已得,坚固精进。
能尽烦恼,而得解脱。
我等志薄,不能及是。“
是时无垢月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复说偈赞言:
“菩萨所行道,大慈为最上。
所说非相立,是故我稽首。“
是时持力菩萨,从空而下,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复说偈赞言:
“五浊恶世,多烦恼病。
汝依菩提,发坚固愿。
为诸众生,断烦恼根。“
是时现力菩萨,从空而下,悲泣涕泪,叉手合掌,礼敬弥勒-地藏王菩萨,说偈赞言:
“汝今以此,大智慧炬。
为诸众生,断烦恼病。
亦为贫穷,穷乏众生。
断除一切,无量诸苦。“
一切菩萨摩诃萨、阿罗汉大阿罗汉、辟支佛大辟支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梵天、梵天王、天、天王、龙、龙王、夜叉、夜叉王、金刚、密迹、力士、护法等,皆从空而下,云集幽都之下,恭敬围绕弥勒、地藏王菩萨,合掌称赞:
“南无大慈大悲阿逸多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一章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湅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我欲三界井然,一一皆依法度,奈何风波不止?”清溪之畔,元始天尊喟然而语。
老子皓首青袍,扶拐徐徐道:“一阴一阳,此谓之道。我辈为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若率以己意加诸众生之身者,不免劳疲而无功。师弟请看。”
老子手扶扁拐,颤巍巍伸出一指,指向下方。
两位圣人都将眼向下看来,一切世界景象,皆如掌心中的纹路一般清晰。南斗懒洋洋的,从两位圣人足边草地上悠悠爬过,潜入溪水,载浮载沉,与众鱼嬉戏玩耍。
*****
“是诸众生若业报未尽,我今要当代是众生,久久常处阿鼻地狱。”
黑水之上飘来玄奘清冽的声音,平静而淡定。
佛光如瀑,无量诸尊菩萨摩诃萨、圣者、护法龙天、金刚密迹,乘空而下,源源不绝,来集幽都。
通天教主立足无量度人舟,漂浮凝碧池上,向声音来处看去,斗笠之下仿佛有着微微的笑意:
“不意汝果能舍身行此大乘菩提萨埵之道,胜诸前人。”
玄奘于四角青莲座上,向教主遥遥躬身合掌施礼:“老师当日指教,奘时时铭记在心。”
教主道:“我不过随口一言,也非什么指教,且罢了。”回过身来,玄奘于远方久久躬身。
扁舟一叶,缓缓行于万顷凝碧池上,众人相随左右,度人舟中灵光荡漾,教主以手虚引,正欲将诸神灵魄渡入轮回,再世为人。
有女一袭黑衣,颜如冰雪,忽然出列向前,跪在教主身前,正是妲己,琵琶女也走出人群,跪在妲己身旁。
九凤白衣翩翩,一言不发,也越众出列,向教主跪倒,万圣公主脸色数变,似是气恼,又似委屈,又似不舍,终于也走向前来,与九凤并肩而跪。
九凤转过头去,瞪了公主一眼,公主却不看她,只跪伏俯首。
“汝等意欲何为?”教主暂停手上动作,问道。
“教主慈悲!”妲己、琵琶、九凤只是叩首。
教主为辟地开天,造化阴阳之大圣,焉有不知她们心中思想之理,适才乃是明知故问耳。
教主曰:“轮回多苦,前尘迷茫,汝等可想好了?”
妲己、琵琶、九凤道:“我等愿与夫同历生死轮回之苦,断无后悔之理,请教主成全。”
教主看着眼前的这几名女子,双眼渐渐变得狭长而明亮,半晌,道:“好!果是有情。”将左小指轻轻一挑,妲己身躯霎时委顿,一缕芳魂飘飘而起,象一根乳白色的丝线,飞向前来,教主小指又是一挑,琵琶女魂魄一般脱体而出,悠悠升腾。
应神大叫一声:“姆妈!”抢上来抱住妲己,只见妲己躯体忽然溃散,如一捧洁白的细沙,自应神指缝间簌簌流出,应神将手捞取,只见得沙化为雾,雾化为气,四散飘逸,那里还捞得着。
又去看琵琶女时,见她身躯一般四散而化,应神虽早有准备,临身之时,仍是悲不能抑,清泪滚滚,抬眼看时,见教主又将左小指一挑,度人舟里波纹微漾,一线灵光如丝飞起,乃纣王受辛之魄,与妲己、琵琶两女精魂交缠一起,如蚕丝束,教主将之间轻轻一弹,波的一声,凝碧池中一池碧水荡出一个涡儿,却无声息。
受辛、妲己、琵琶女三人魂魄牵缠,落入凝碧池心去了,应神拜伏池头,泪水无声滑落,身边仿佛响起妲己与琵琶女平日所唱曲子:“我侬几个,忒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它来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期间啊那期间,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
教主又把眼向九凤看来,九凤再次转头,见万圣公主俯首不起,九凤忽然不耐:“又不是好耍子,你跟我去作甚?”将手重重推了她一把,公主歪倒一旁,却又爬起,只向教主跪倒,更不看九凤一眼。
教主点了点头,手指一勾一弹,九凤、万圣、袁洪三人魂魄飞飞而起,如前妲己三人一般,绞缠一处,如一缕春丝,下凝碧池去了。
教主于是击节作歌曰:
“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将度人舟内灵光尽数挽起,如鱼龙之形,推入凝碧池中,只听得滑剌一声,凝碧池头白雾腾腾而起,多宝道人、金灵圣母,诸截教群仙俱入度人舟中,教主斗笠缁衣,斜背长剑,站立舟头,驶入白雾深处,霎时不见,云生雾涌,翻合如梦,待散尽之时,只有一池碧水,凝然如玉。
惧留孙、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皆目蕴泪光,向教主背影一揖,惧留孙自回西方,太乙天尊面色青灰,与南极仙翁、云中子等人默默无言,九位真人偕白鹤童子、弟子门人、玉虚散仙,且同上昆仑山,俟元始天尊返驾,不表。
“师弟,你可看见了?”天外清虚,两位圣人收回目光,老子慢慢道。
元始不言,转头看南斗自在嬉游于溪水之中,若有所思;老子将头垂下,昏昏然倚拐而眠,清风飒飒而来,吹动松声如涛。
*****
“今日并非三月十五,圣人娘娘如何得暇前来?”
火云宫内,光景幽暗,伏羲皇帝抬起眼皮,言中自有讥嘲之意。
“文命复生,我故携他来此,请兄长与两位皇爷照拂?”女娲娘娘退开一步,身边少年显出身形,黑发披散,苍白的脸上有着病态的红晕——大势至菩萨神威一击,将蚩尤从他体内驱除,虽有女娲娘娘生生之力护持,不致丧命,于他本体伤损却也着实不小,娘娘虽救了他性命,却不肯额外垂手,疗其伤势,所以至今未能完全痊愈。
伏羲皇帝撩起头发,细细看这少年形容,忽然仰天哈哈大笑:“却原来又是一个被送进来的么?好,好,好!你叫什么,文命么?来得好,来得好。”将手探出,抓住少年手腕,往身边一拉,少年一个踉跄,坐倒在三位圣皇身旁。
伏羲转头,看着女娲娘娘,挥手道:“既送来了,你也不必假惺惺多作逗留了,走休!走休!”
娘娘轻叹一声,又看文命一眼,转身出宫,过得桥来,山重水复,娘娘自还太素天青灵宫去了。
火云宫内,黑发的少年抬起头来,看向宫外,瞳人深处仿佛有幽幽的火光在燃烧,伏羲皇帝斜眼相睨,脸上似笑非笑,神情莫测高深。
女娇云裳如霜雪,静静立在太素天外无穷云气之中,一动不动——文命虽然复苏,却又被女娲娘娘携入火云宫去了,此亦是娘娘保全之意。女娇也欲前去,娘娘不允,女娇不舍,故此徘徊太素天外。
火云宫乃玄虚之境,神而微之,其实未必便在这太素天附近,只是彼境既是女娲娘娘大法化出,那么守在这太素天外,仿佛便离文命近了好些。
青灵宫内,女娲娘娘端坐云床,暗暗叹息,垂下眼帘,托体太虚,与道同游。
*****
绵绵的云光仿佛奔流的泉水,不绝注入燃烧的火海之中。
猎猎飘舞的火焰间,有一汪碧水,碧水之涯,有一茅草小屋,满山头火光赫赫,熔岩流淌,唯独此处有缕缕寒气如白雾,回旋缭绕碧潭茅屋之上,空中隐隐霜雪凝结。
太乙天尊青袍玉冠,按下云光,缓步向前,焰焰火舌自然回避,不能近天尊之身,见火海之中,山壁之上,乃“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八个奇形文字,随意恣肆。
天尊冷笑一声:“今日正要你玉石俱焚。”将掌一击,四面都有青色莲华,花瓣缤纷,飘飘乱坠。
漫漫莲瓣如雨坠落,随风卷舞,如梦境迷离,昆冈之火渐渐黯淡,清虚道德真君、云中子、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赤精子、广成子、道行天尊,连太乙天尊在内,共八位玉虚上仙,自缤纷花雨间现出身形,巍巍如八株奇松,分立八方。
“陆压,你手执两端,其心叵测,百计千方,离间三教,如今三界天常纷乱,皆汝之过,情实难容?何不速出伏罪?”太乙天尊提气叱喝,金石一般峻峭的声音拔空而起,直冲入无限天穹深处,回旋西昆仑诸峰之间。
茅屋之中寂寂无声,毫无动静,仿佛并无人在,然而各位真人是何等人物,早看见雾中一点离火之气如小鸟,振翅欲飞。
太乙天尊又喝一声:“陆压何在?速速出来领罪。”一步踏出,昆仑山为之晃动,满山木叶为下,流水为波。
茅屋中仍旧毫无声息,灵宝大法师须眉扬起,道:“此等小人,何必与他多言,一举击杀了便是。”当先一拳捣出,只见法师拳出无声,前方空气中却斗然出现一条淡淡的白金色轨迹,箭矢一般笔直,射向茅屋。
“轰!”茅屋猛然炸裂开来,仿佛一团大火蓦地出现在空中。
广成子袖袍一甩,一方白玉印玺自袖底滴溜溜飞旋而出,不过三寸高下,两寸见方,向那团大火猛然压下。
此印体积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