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轰”,无穷金光再次炸开,无限穹窿紊乱扭曲,阎浮提世界一切光线俱疯狂跳跃不止,即是帝、羲二人如此神通,也不得不暂退数步,以避其锋。
火云宫内,传来浩然长叹之声:“好小子,不足与谋,终是为情所困。”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圣皇身形重又清晰实在,依旧成品字形布列,垂头齐向中央光影中看去。
无穷光线疯狂跳荡,无数空间碎片乱舞如青锋利剑,良久方始慢慢止息,三位圣皇低头看时,见帝俊、羲和稍稍退开一步,各将手掌慢慢提起,神体四面,已去其三,黑发少年独立于滚滚如沸的青光乱流之中,浑身衣袍粉碎,遍体鲜血淋漓,手中横抱女娇身躯,俯首嘶声呼唤,泪珠和着血水,滚滚落下。
女娇身躯浅淡,犹如虚影,犹自脸带微笑,抬起虚无的手臂,仍欲为文命拭去泪水,天风浩荡,呼呼掠过文命耳际,女娇身躯化作五彩缤纷的细碎光片,随风散去,文命双臂急急合抱,只见得漫天流光散乱,如彩蝶翩跹,四面纷纭。
便在此时,帝俊、羲和手掌翻出,徐徐向前推去,柔和的光流如水一般漫过文命身躯,文命浑然不觉,只将双臂向空中乱抓乱捞,身形像阳光下的雾气一般渐渐蒸腾消散。
火云宫内,三位圣皇摇头叹息,眼中也有泪水流下:“小子……”视野中忽然出现一条青藤,无数青翠柔弱的叶片招展开来,笼住缤纷光气,女娲娘娘脸色冷峻,手提一枝青藤,现于场中。
羲和冷冷“哼”了一声,并不为礼,帝俊却上前一步,欲待施礼,女娲娘娘将袖一拂,言中隐有怒意:“若非你二人也是盘古渊源……罢了!”青雾涌动,女娲娘娘真容杳然。
一道金光倒卷如天河,自东天门外奔流而至,金色光浪之巅,有一金甲猴王,手握一根黑黢黢的铁棒,目如岩电,金火焰焰,翻腾如海,正是悟空到了。悟空驾乘金流,急驰而至,见此情形,不禁长叹道:“却是来迟了。”身旁青衣少女亦低低叹息:“禹王夫妻好苦命也。”不禁堕泪。
其实大禹与悟空,本有极深的因果,镇无支祁于花果山下者,便是大禹,若论悟空平生仇恨,第一个便是大禹,第二个才是太乙,只是若无大禹、太乙,世间亦不复有悟空之身。无支祁乃先天水魂,只以本能行事,并不以他物为念禹王封镇无支祁,实乃为天下苍生,悟空如今明了前因,早难对大禹生出怨怼之心。
太乙天尊与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等八位玉虚真人立于空中观看,见形势忽变,文命、女娇夫妻俱殒,帝俊、羲和却夷然无损,心中不由失望,见金光滔滔而来,抬眼看时,正看见悟空乘空而行,小山立于身边,其旁又有一头巨怪,身高七八丈,浑身血红长毛披散,仿佛一头大猩猩,顶上长着十几只弯弯曲曲、长长短短的狰狞利角,后背之上生满了龙牙一般的六棱骨刺。
此物却是当年那禺狨王,当年东洲巨妖之中,就数此怪心思最为单纯,悟空此次觑得空隙,乃将禺狨王救出东极妙岩宫,向积雷山摩云城转来,见西昆仑之顶,宇宙鼎沸,悟空按云光来看,见文命遭逢危难,欲加援手之时,已然不及,悟空不禁扼腕叹息。
太乙天尊见了悟空,又见禺狨王在旁,复记起归墟之上受辱之事,脸色沉郁,正欲与同门上前截击,空中有鹤鸣之声,一鹤横掠东海,翩翩飞至,南极仙翁拄着鹿杖,云光缥缈,捧一玉符,飘然前来。
至昆仑山上空,仙翁面无表情,宣元始天尊玉敕:“玉皇上帝历事岁久,既欲退闲,吾三教无不从之理,东君帝鸿即可继为三界之主,为铁师元阳上帝,吾玉虚弟子,便可善辅上帝,以安人天之心。”太乙天尊见南极仙翁捧符前来,只道大师兄亦是来逼帝俊退位,却听他传掌教师尊符敕,竟是承认了帝俊传位之举,不由得瞠目结舌,惊愕之意比方才见帝俊自度为佛之时更甚。
悟空远远瞧着,忽然觉得这青袍道人十分可怜,可叹身为救苦天尊,号为青玄上帝,道德高深,平生行事却偏狭有余,圆转不足,遂使所谋之事,竟无一成功者,悟空哼了一声,踏着金光,倒流而下,径自垂下积雷山摩云城去了。
昆仑山上,清虚道德真君、云中子、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诸真人听了,也是十分震惊,只是震惊之余,不由得都皱眉思索起掌教圣人这道敕命的用意来。
南极仙翁宣罢元始符敕,也不多言,唤诸位师弟:“掌教圣人已然还宫,召集十方群仙,我等速回。”仙翁话音方落,玉虚宫钟声声振动,遥遥传至,诸位真人不敢怠慢,俱随仙翁上东昆仑而来。
*****
钟声清越,十方世界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如细雨密雾,皆飞空而至,来集昆仑。
玉虚九真飞越东海,将至麒麟崖,见曲曲山道之上,又是秋色阑珊,红叶满阶,仿佛当年子牙一上昆仑,领封神榜之时光景,如在目前,诸位真人思念子牙,不由欷殻А?br /> 却看见山道之上,白云掩映,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自山岚雾气间慢慢走将上来,诸位真人心中一动,举目细观,见大者着暗黄道袍,形貌清拔,如迎风玉树,小者七八岁光景,总角发髻,英气勃勃,额间有一竖纹,其中隐隐有神光透出。
却是玉鼎真人,携杨戬之后身前来——杨戬、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实为一体,乃维施帕卡,又名湿婆,与梵天、毗湿奴并称三大神灵者,毗湿奴行入世之道,转劫艰难,终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为释迦牟尼,至此已超出梵天之上,这湿婆当年却也参与了洪荒争天之战,为对头合力打散,为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末一分身堕入轮回,是为杨戬。
玉鼎真人当日借绝仙剑之力,猝然施袭,将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杨戬四段神魂煅为一体,送入轮回,降生在青城山下一户杨姓农家,只是此孩儿下地便能说话,见风便长,须臾便生得像个七八岁孩童,兼之出生之时,额生一目,神光射出数丈之远,有这种种异状,家人以为妖怪,将他逐出家门,玉鼎真人恰便到来,便收他为徒,依旧起名为杨戬,携他同上昆仑山来,拜见掌教圣人。
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见了这师徒二人,不由思及自身:“我等弟子方入轮回,却还要有些时日,才能重登道山。”诸位真人着实感慨。
*****
积雷如盖,云气如庐,摩云城头,小山青衣飞扬,坐在城墙之上,两腿垂下,轻轻晃动,眼望西昆仑方向,思及文命、女娇一生命运,其实凄然,不由得曼声轻轻哼唱: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轻柔婉转的歌声在群山间远远飘荡出去,夕阳西下,摩云城中炊烟四起,数丈之外的城头上,有一猿猴,抱膝坐于昏黄硕大的落日中,黯然无声。
尾声 有情皆苦 无情不乐
昆仑山,玉虚宫,无极殿。
“洞真隐奥,缘起自然。赤混灵根,空无化成。太虚朗彻,肇生诸天。流演三气,大机弥纶。中有虚皇,是为我身。”
太始一气混元混洞太上无极大道掌阐教道法虚皇传灯浮黎元始天尊玄坐太空九色玄龙宝局之上,顾眄仙众,旋观胜妙,万天敬礼,龙腾虎掷,化现五轮紫金光明圆象,天尊于是徐启雷音,演说灵文妙法。
是时无极殿内,碧落缠虚,天霞流曼,神风鼓激,万音合响。浮沉清浊,抑扬宛转,错而成歌,其声洞彻,交唱诸天。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五老帝君、三十二天帝、八十一天君、玄和灵妃、太明玉女、真人仙人、玉女玉童、天人眷属,倾心归仰,执持宝幢,花盖纷委,云驺风骑,亿万咸集,仰伫天尊,敷演阴阳化生微妙大法,无极之殿不觉其大,亿万仙真不觉其小。
元始天尊在九色玉局之上,玄坐空浮,谈经论法,阐发天地玄理,七日七夜,绝口不提别事,太乙救苦天尊与广成、赤精、玉鼎等九真人侍坐驾前,心中有许多疑问,却不敢开口,只得潜心听讲不提。
七日易过,天尊说法将毕,于是手挽碧落长缕之霞,盘屈宝掌,圆如碧珠,光明透彻十方世界,碧落空歌,无外之事,若近眉睫,俯窥傍瞩,如净琉璃。先示法筵,次示大众,瞻仰未久,忽然之间,掷于空中,去地九十万仞,大如飞星。
天尊于妙宝光聚之中,说此碧落空歌,是出世道,是长生法,是大化源,是玄妙宗:
“……欲免生死,不入流浪,先当无心。尔若无心,即无三业。众生迷妄,指识为心,分别有无,计度生死。心本妄名,以妄取名,心则虚幻。觉了能知,本是道元,何关心事。认心着境,即住生死,若无妄心,不住生死,即永断轮转。依心取舍,趣死趣生,终非究竟。尔若不为心所迁易,随念用情,心迹两忘,即见道体,永断轮转,不住生死。故知无心是道,真形是无,等法则身。心若计度,则魔精来附,终归恶道。”
天尊说法已毕,于眉间飞出日月之光,九芒十华,大如弹丸,去面九尺,腾跃上下,光芒激射,须臾遍满天地,十方世界混然一色,天人圣众凝瞻不舍,日月交映,化成一珠,元色殊特,见者惊异。
亿万仙王朗声歌章,作第一飞空之音:
“天道朗朗,鬼道蒙蒙。
人道杳杳,沉滞轮回。
仙道乐兮,太虚为家。
男女相牵缠,我界居其多。
声色昧灵府,顽空张网罗。
浊海流巨浪,尘山郁嵯峨。
但能录其恶,安能遏其邪?
遇我虚皇尊,演此大洞篇。
顿然为种民,色景何足过?
悯嗟旷劫迷,空中起悲歌。
茫茫爱欲徒,不悟当奈何?“
歌音袅袅,亿万天人稽首而退,于是无极大殿之中,唯有九位玉虚上仙,环坐宝座左右,曰:南极仙翁、太乙救苦天尊、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云中子、灵宝大法师、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携童子杨戬,亦在天尊座前。
太乙天尊禁不住问道:“启老师,玉皇上帝妄为无状,三界纷纷,乃是祸首,老师何以仍容其胡为?”
元始天尊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初七灵,与盘古一脉同源,乃宇宙精神之寄托,攸关三界气运,不可草率。如今三皇归隐,帝羲独在,一动不如一静,我不欲三界再起乱象,故此不愿轻动,况帝俊此举,已失女娲之心,自度出家,茕茕孑立,有何可虑?”
太乙又问:“然则如今封神台破,一一事务,失其主掌,如之奈何?”
天尊淡淡道:“你们与五老上帝,可暂离洞府,代掌九垓八极,料想一时也出不了什么乱子,数百年内,选拔下界飞升之仙,慢慢补足,也就是了。”
太乙无语,想了一想,终是不甘,又问:“玉皇欺藐圣人,离间三教,难道就真的任他如此乱为?”
天尊不答,却将眼落在玉鼎真人身旁杨戬身上,良久,天尊微微点了点头,眼中似有深意,却不再言语,立起身来,还入内殿去了。
只剩下十位真人,皆不明所以,都把眼来看杨戬,杨戬年纪虽小,颇有英侠之气,见列位真人来看自己,并不忸怩,方将小小身躯挺了挺,顾盼炜如,夷然自若。
十位真人若有所悟,各自沉吟,内外寂寂,遥遥闻玉虚宫外,麒麟崖下,飞瀑有声。
*****
火云宫内,光景晦暗,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圣皇拂开面前空玄之象,正看见金阙云宫,灵霄宝殿,铁师元阳上帝帝鸿衮冕俨然,高居宝座,驾前仙卿罗拜。
又见西昆仑山顶,瑶池胜境,玉城金楼,以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六通之力,皆化作净琉璃光严妙乐世界,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帝俊与天后羲和居于光严院中,自有力士、神王、玉童、玉女侍候,奉承院宣,通达灵霄宝殿,依旧掌握大权,除了身穿法衣,手持数珠之外,与在位之时,并无所异,反更觉逍遥自在了。
“我也知兄长与两位皇爷,局处火云,忒是委屈,奈何三界之主,只需一人足矣……”火云宫内,女娲娘娘坐于三位圣皇之前,幽幽叹息。
三位圣皇皆冷笑不已,并不言语。
女娲娘娘起身,向三位圣皇微微躬身,出宫而去,须臾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