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仙翁辛苦。”叫左右奉茶,南极仙翁端过茶杯,喝了一口:“多感陛下盛意,贫道还要回去见师尊复命,不便久留。”起身要走,帝俊亲自送到殿外:“仙翁,与我回宫多多拜上掌教圣人,为我天庭些许小事,掌教圣人用心如此,俊深感不安。”“陛下何须过谦,贫道告辞了。”帝俊微笑目送,南极仙翁跨鹤而去,须臾已在天外。帝俊回过身来,脸色已变铁青,咬牙道:“封神乃封我天庭之神,签定之时,我却不得与闻,世间安有是理。”一掌击在殿前玉狮子上,那玉狮子微微一震,簌簌有声,呼吸间化为满天星屑,落下界去,成大片流沙,是为莫贺延碛,据后世玄奘西行所见,此地“径过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四顾茫然,人与鸟俱绝,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进雨”,几乎丧身此地。灵霄宝殿前众天将见上帝发怒,吓得浑身一哆嗦,帝俊自知失态,拂袖入殿。
人间世界,帝乙在位三十三年,崩,王后嫡子受辛即位,号帝受辛,帝乙在位之时,为其娶东伯侯姜桓楚之幼女姜氏为正妃,武成王黄飞虎之妹黄氏、濮侯杨士奇之女杨氏并为侧妃,受辛既登大位,即立姜氏为后。受辛为人,身长丈二,腰大十围,面如烈火,目若朗星,唇似朱涂,齿排齐玉,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驾前大臣有太师闻仲、首相商容、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因此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方伯率领八百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方伯领二百镇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帝受辛七年春二月,有报到朝歌,北海忽有袁福通等七十二路妖魔,恃其妖法怪力,戕害生民,因是妖魔作祟,北伯侯崇侯虎虽有雄兵,征战数番,不能取胜,反损兵折将,因此天子下敕,命太师闻仲往北海弭平妖魔。闻太师持白髦黄钺,浩荡北征,天子亲为饯行,送出都门不提。
这一日乃三月十四日,首相商容出班启奏,明日乃女娲娘娘降诞,请君王驾临城南女娲行宫降香。受辛准奏,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
銮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天子离了龙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降香已毕,天子且不回朝,信步回廊之下,闲看宫中景象,见行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华丽非常,胜于帝王之家,受辛且行且赞。
“小玄,快去。”大殿房梁之上,立了两头天狐,一狐浑身纯白,后生九尾;一狐后生六尾,浑身漆黑,只是毛尖已转白色,亮然如披银霜。白狐轻摇九尾,对身边玄狐低声吩咐道。
“是,姑姑。”玄狐应了一声,将身体一晃,黑气如虹,斜斜划了一道弧线,透入女娲娘娘圣像。白狐见黑气去了,低首一口气轻轻吹出。
且说受辛看了宫中陈设,正欲转身出殿,平地一阵冷风旋过,殿中幔帐飘飘扬起,当中现出女娲娘娘圣像,国色天姿,瑞彩翩跹。受辛不由抬头观看,忽见那女娲像眼波流转,梨涡浅现,颊带红晕,对自己粲然一笑,受辛怔了一怔,揉眼再细看时,见娘娘圣像眉如春山,眼如晨星,浅笑盈盈,云鬓如雾,衣袂飘摇飞举,婉然有如生人,一时看得呆了,只是怔怔立着不动。便在此时,风住息消,幔帐轻轻落下,遮断视线,唯见一片黄幔,波澜不起。受辛痴痴仰首而立,叫左右:“取笔砚来。”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天子。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首相商容见天子此诗不雅,上前奏道:“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连奏几遍。受辛方才回神说道:“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言罢回朝。
三十三天之外,青灵宫前,幡幢飘扬,羽葆摇光,金童玉女对对排列,九天玄女宫髻高挽,长裙曳地,手托一幅卷轴,翩然走出宫门,立在玉阶之下,将手中卷轴一寸寸徐徐展开,只见云光缥缈,紫气回旋,当中现出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山水尽处,二十四座白石拱桥横贯虚空,遥遥现出飞云烈焰,几处宫殿嵯峨排列。
玄女转身侧立,向宫内躬身:“诸事已备,请娘娘起驾往火云宫贺寿。”就听宫内一派仙音嘹亮,香风滚滚,一队队女仙手持笙箫管弦,分左右出宫,当中女娲娘娘神情肃然,缓缓出宫,云华夫人、风后、素女、麻姑、姑射仙子、巫山神女左右簇拥随行。
众人踏过青山绿水,徐徐而行,无须多时,已到白石桥前,女娲娘娘抬头看了看宫前匾额,上面三个紫金大篆:火云宫。娘娘立在桥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当先迈过桥梁,宫前几名神将见娘娘圣驾到来,忙躬身施礼,娘娘轻轻挥了挥手,神将各自退下,娘娘缓步入宫。这一座大殿空空荡荡,荒凉旷远,别无陈设,唯殿中央有一炉沉香,炉盖上狻猊微微张口,吐出滚滚青烟,氤氲散开,充满殿内。
烟气朦胧之中,隐约可见地上摆了三个蒲团,中间蒲团上一人顶生龙角,披发垂头,捧着一个龟甲,摩来弄去,时而瞑目沉思,时而喃喃自语;东首一人牛首人身,身边地上各种药草、丹药堆积犹如小山,面前放着一口小小铜鼎,鼎中药沸,散发出浓重的药气,牛首人全神贯注,盯着鼎中药物,不时用一根小小黑木伸入鼎中搅拌几下,又从一旁抓几把药石扔入鼎中,再以黑木搅拌几下;西首那人盘膝枯坐,犹如石刻一般一动不动。
女娲轻轻叹了口气,举袖拂开烟气,双膝微曲,向当中那人躬身行礼:“兄长,今日兄长降诞,小妹特来给兄长请安贺寿。”三人充耳不闻,谁也不曾抬头向女娲看上一眼。
这等情形,娘娘已是司空见惯,当下提高语声,又说一遍:“兄长降诞,小妹给兄长请安贺寿。”当中那人自是伏羲皇帝,闻言似是微微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石盘,将面前长发拨在一边,抬眼细看来人。娘娘肃立不动,伏羲帝看了一会,忽地哈哈狂笑:“又是三月十五了吗?多谢你又来看我,果然是我的好妹子!”“今日乃兄长降诞,小妹自然记得。”“记得,记得,你自然记得,今日不但是我的生日,也是你的生日,你便是想忘记,却也是有所不能罢。”“兄长何出此言,小妹怎会忘记兄长生日。”伏羲帝冷笑不语,过了一会,又道:“我的好妹子,圣人娘娘,我来问你,你将我三人囚在此地,一年也就这一日来看我一次,敢问圣人娘娘,我三人到底何时可得再见天日?”“兄长与两位皇爷身份非同寻常,若法身现于三界,诚恐天地不安。”女娲又微微躬了躬身。伏羲帝听得此言,仰天大笑:“不安?哈哈哈哈。我三人被囚于此地,三界就十分安宁了么?”忽地站起身来,上前一步,捉住女娲手腕,伸袖一拨,面前虚空化开,伏羲帝拉着女娲手臂,手指下方万丈红尘,“你来看!”只见下方亿万里山河,东西南北,四道杀气如狂龙一般滚滚莽莽,绵延四方,将朝歌围在中央,朝歌城红气黯淡,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灭。“这神州大地,处处狼烟,千千煞气,万万杀劫,可曾因我三人不出而减?”“有生必有杀,这是劫运循环之理。”“好好好,说得好,偏你等所为,便合天地自然之理,我等若出,便令三界不安。你若果真有心,怎不将那几位也囚于此地?”女娲默然不语,将手一拍,女仙素娥对对入殿,鼓瑟吹笙,翩翩起舞。伏羲帝见此情形,冷笑一声,放开女娲手腕,回身坐回蒲团,依旧将石盘拿着手中,反覆把玩。那神农、轩辕二帝,任伏羲、女娲高声对答,女仙玉女笙歌燕舞,视若不见,听若不闻,一个专心静坐,一个熬煮药物,更不理会身外之事。
女娲娘娘负手静立出神,忽然心头微微一动:这孩子焉能如此?回身向伏羲帝一躬:“兄长且慢慢赏观歌舞,小妹宫中有些事情,先告退了。”伏羲帝嘴角微含讥笑,并不理睬。
娘娘带了玄女、风后、云华数人,自回太素天青灵宫,吩咐彩云童儿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幡”。童儿将此幡摇了几摇,不一时,一头白狐穿云破雾,从下方来到宫前,那白狐伏在宫前,慢慢立起,化为一名婀娜白衣女子,正是女娇,只是往日之女娇,眉梢眼角尽是温婉;今时之女娇,脸上唯见恨意寒气。九天玄女在宫前看见女娇,暗暗叹息,说道:“女娇,娘娘传你入见,你要小心回答,勿惹娘娘动怒。”女娇也不说话,屈了屈膝,径自入宫,在宝座前下拜:“娘娘圣寿无疆!”女娲娘娘在座上,神色奇异,也不知是喜是怒:“女娇,你为何做下此事?连我清名也是有亵。”“娘娘,女娇有万死之罪,只求娘娘宽限数十年,女娇自到娘娘座前领死。”“女娇,我知你所为何事。只是过于执着,并非好事,况天下将乱,你又何必自增罪孽?”“天下既将大乱,也不多我小小女娇一人。”“女娇,你抬起头来。”女娇抬头,女娲娘娘低头深深注视女娇双眼,女娇并不避让,与娘娘久久对视,许久,娘娘一声长叹:“罢了,女娇,我也不追究此事了,你去罢,好自为之。”“女娇谢娘娘恩德。”女娇盈盈拜了四拜,起身小步后退,将出宫门,女娲娘娘忽又叫住道:“女娇,你如此执着,恐将来不免悔恨。”“谢娘娘赐言,女娇决意如此,乃我自择,百死无悔。”女娇深深下拜,转身出宫,向玄女、风后、云华等人微微躬身,冉冉远去。
众人立在宫前,看着女娇孤单娇弱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天尽头,心中百感交集,默默无语。
卷一 浮黎劫 第二十五章 藤头结子貌如花
虚空漆黑,万古常夜,伸展到无涯的尽头,没有一丝光线,一种巨大的悲怆充塞于这片无涯的黑暗中,令人禁不住哀从中来,忍不住便要放声大哭。
光,一点光,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黑暗的中央,那丸清光团团而转,星芒渐盛,生出千百道漫漫素天金气,晶莹滉漾,犹如曲臂银河,随光而转,或隐或现,似波似浪。
点点萤光陆续浮出,细看时,不是萤光,却都是一个个人面,奇奇怪怪,或生双角,或有三目,或生獠牙,或长红须,那些人首俱面朝上方,满脸悲愤,睁睛怒目,大张着嘴,似在大声呐喊,偏是听不到一点声息,虚空中的莫名悲怆之意却因此越发强烈而盛大,如有实质,浓稠沉重,低低压将下来。
人头密密匝匝,须发怒张,随旋臂银河飞速旋转,无声的喧嚣振荡出无形的波浪,在虚空中流淌奔腾。
夜更黑,光更炽,却无半点暖意。
朝歌南门十字街头,乃天下第一的繁华之地,行人如织,熙来攘往,每日闹哄哄的直到日落。四方杂耍人等,那卖药的,卖艺的,歌舞的,俱辐辏此地。无非是些扛鼎走索,吞刀吐火之流,往来人等东一簇,西一堆,都立在地下看,不时哄然叫好。
这一日,有一道人,披发跣足,大红道袍,腰间别着一个朱红葫芦,背着一张曲颈玉石琵琶,拄着一条弯弯曲曲,节节累累的黑纹藤竹杖,从西边道上踟蹰走来。
走得近了,道人将藤杖插在道边泥土里。取过背上琵琶,铮铮鏦瑽,刚硬短促,将琵琶拨了几声,道人口中唱道:“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音调嘶哑苍凉,虽然低沉,市上喧腾却遮他不住,一径儿透入众人耳朵。
众人被他歌声所感,齐把眼来看他,见这道人花白头发,胡须凌乱,刀刻似的皱纹堆满脸上,琵琶不停,口内又唱道:“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