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出,猴王伸手捞住,那葫芦静悄悄的,一身绿光时明时暗,倒仿佛通灵的一般。
大王果然是大王,天生神异,非我辈能及也。一众猴儿见了这幕情景,惊讶之余,对美猴王更是加倍敬畏了。
猴王握着那葫芦儿,只觉手心忽凉忽热,微微震颤,猴王闭上眼睛,目中不知何时滑下两行清泪。
“大王,大王,你怎么哭了?”众猴跳舞大叫,猴王吃了一惊,睁开眼来,方才脑海中无数景象蓦然搅乱模糊,像夏夜的梦境一般散去无踪,猴王怔怔而立,伸出毛茸茸的手掌,浑不知自己为何落泪,又伸手扯了扯那葫芦,想要摘将下来,那葫芦却仿佛生了根似的,半分儿也撼不动。
“大王,大王,这边石壁上有字!”又有一群猴子在石室东厢大叫。众猴拥着猴王,走上前看时,可不是,那边青苔石壁之上,一片朱砂篆字,疏疏密密,怕不有几百几千字。
猴王命众猴抹去青苔,仔细辨认:“……太上大道玉晨君……散化五形变万神……琴心三叠……亦以却老……”那些字儿,自己似乎认得,又似乎不认得,似乎极为熟悉,却又极为陌生,石猴出神观看,众猴儿都看,却哪里认识?只是干瞪眼罢了。唯有一个通臂老猿猴,年岁最长,在山中吞吐烟霞,有些道行,昔年也曾去过人间,有几分见识。看了一会,忽然高声叫道:“大王,这个似乎是长生之妙道,却不知何人刻在此处也。”猴王喜道:“老叔,你认得这些字儿?什么叫做长生之道?”通臂猿猴摇头道:“老猴昔年游历人间,也曾偶尔学得几个字儿,这壁上的字,我却大半都不认识。不过这长生之道,我早年曾经听人说起,知道一些词儿,瞧着仿佛与石壁上的这些字儿有几分相似。”猴王道:“老叔果然是有见地的,就请详细解说,解说。”通臂猿猴道:“老猴不才,却卖弄了。”猴王道:“不妨不妨,老叔请讲。”通臂猿猴清了清嗓子,说道:“大王,你可知道,自开天地以来,世间生灵万类,无以数计,莫不有死。其寿长者,譬如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其寿短者,譬如水面蜉蝣,存亡不过旦暮之间。然而无论寿长寿短,既有其生,便有其死,大限到时,自然气血衰败,身体朽坏,便即死去,重入轮回,如此循环生灭不已,此乃宇宙大化迁流之理,如我们猿猴一类,虽然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寿享数百年,死期一至,冥王拘押,不免身亡,诚可忧虑。”众猴听了,也不以为意,心想我等山中禽兽,生生死死,事属平常,且逍遥过活数百年,死便死了,又有什么可忧?
猴王听了,却大受震动,说道:“老叔,这长生之道,想必就是讲的跳出轮回,长生久视之法了。”通臂猿猴道:“正是,如今蠃鳞毛羽昆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冥王老子所管。”猴王道:“是哪三等人?”通臂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习得长生历劫之法,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据你说来,这石壁上刻的就是长生之道,依法行去,便可得长生久存?”通臂猿猴道:“这个老猴也不敢断言,只因我们都认不全这些字句,也不知其中奥妙,自然不知是否果有效验。”猴王听了,自己思索:“哪里寻个老师教授才好?”众猴都想,有几个小猴笑道:“大王,这个容易,我们山下,也常有人间船只经过,有时遇到风浪,也便在崖前歇宿,我想那些船上,必有识字之人。”众猴听了,都哄然道:“果然,果然,不说时倒忘记了,大王,自今我们分拨去山下守候,遇有船过时,便劫他几个人上来,教大王识字,不就好了。”猴王听了,心中欢喜,道:“如此可选数十名强壮的当值守候,遇有识字的书生,便请他上山来。”众猴十分踊跃,从中便有数十名身强力壮的大猿自告奋勇,跳将出来,果然便去海边等候过往船只。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卷二 有情劫 第五章 扁舟海外求仙去
重霄深处,宫阙宏丽。
“天蓬元帅擅入月宫,调戏嫦娥,罪犯天条,着打二千锤,贬入轮回。”灵霄殿上,值殿官高声传旨。急促的脚步声中,八名黄巾力士抬着一员神将走出南天门,走到不二天河之畔。只见那神将双目紧闭,更不说话,黄巾力士们喊一声,抓住那神将四肢,往河里一抛,更无声响,水花也不见一个,天蓬元帅身躯顷刻就被天河化去,一灵入九幽赶赴轮回去了。
这几名黄巾力士却是新从别处调来灵霄殿当值,见天河如此厉害,不觉胆战,吐舌道:“爷爷呀,往日只听说天河何等可怕,也不曾眼见,今天方知是这等可怖!”不敢停留,急匆匆返回灵霄殿前,回覆上帝玉旨。
且说那下方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界,原是东夷国都傲来城旧址,后来殷商一统四洲,便以此地为陈塘关,扼守东海要冲,殷商覆亡,三界天变,神洲东漂入于大海,与南、西、北三洲隔绝,陈塘关也移了位置,人民死伤无算,城郭遂而破败荒芜,藤萝烟树,布满城中,成为禽兽狼虫出没之地,就是还有些百姓,也都渐渐的茹毛饮血,变得与野人无异。
不过戊午甲子天变之后,傲来城前数里之外,几处山头挤拢来,却形成一个大湾,海水又深,地方又宽阔,常年无风无浪,又有一般好处,任你天时如何寒冷,永不封冻,只因有这几样好处,便有往来船只在此避风歇宿。
千百年前,万圣王领了一帮奇异人物,来到东胜神洲,他却有长远眼光,就将傲来城占住,将城中藤萝枯树尽行伐去,重修了城郭,又砍取山中巨木,运来石料,建起码头、邸店、柜坊、客舍、酒馆、食肆、赌场。
当年天变之日,南赡部洲、西牛贺洲两处尚可,北俱芦洲生灵悉数绝灭,东胜神洲人民也亡灭泰半,及后数百年,四海人烟渐渐生息繁盛,东海扶桑国、渤海朝鲜国及东胜神洲与南赡部洲、西牛贺洲诸国及海外十洲三岛船舶往来,必得经行此地,补给中转,便有不少人留居此地,勾当诸般营生,城中渐见繁华,俨然海上名都。
万圣王盘踞傲来城,着意经营,从中抽利取息,千百年来,积下金珠宝贝无万,将一座傲来城修的锦绣也似壮丽,铁围一般坚固,四大部洲百千列国,万圣王国土不算极大,若论其富,堪称第一。
阳春天气,傲来港外有一艘大船五帆高张,破开碧浪,自西南驶来。说是大船,其实头尾不过二十丈,水手也不过数十人;傲来港中帆樯如林,挤满了东西各国大船,其中尽有数百丈乃至近千丈的多层楼船,这船在海上单独看去还觉有点气势,一入傲来港,却如侏儒入了巨人群,毫不起眼。
船头上站着一名白须老翁,八旬上下年纪,高可九尺,骨节粗大瘦长,古铜色脸膛上,刀刻般的皱纹纵横交错,显是历尽人世沧桑,不过他年纪虽老,精神倒十分矍铄,一双老眼炯炯有神。老者身边,又有一名青衣少女,大约十八九岁,鹅蛋脸,肤色微黑,身姿矫健。眼看船将靠岸,老者大声呼喝,声如洪钟,指挥着水手们落帆靠岸、卸货。少女也在旁协助老者指挥调度,又去帮忙水手搬运各种应用物事。无移时船只收拾停当,海上数月,那些水手早已憋得疯了,乱纷纷跳上岸,自寻处所快活去了。
老人与少女且不下船,就在船头上看那城中光景。见各色人等来来往往,千奇百怪,有浑身漆黑的,有身上长毛的,有眼窝深陷的,有青面獠牙的,有人首兽身的,有兽首人身的,又有从空中飞来的,光怪陆离之处,实在难以言说。老人常来常往,看得多了,也不以为异,青衣少女还是第一次随老人出海,见海外居然有这等壮丽大城,又有这许多奇人异物,十分雀跃,时时发出惊叹。老人在一旁,看着少女晒黑的肌肤,叹了一口气,道:“小山,跟着九公,苦了你了。”少女回头粲然一笑:“九公说哪里话来,若没有九公,小山此刻不知在何处飘零,或许早已身填沟壑,又哪里能见识到这般海外壮阔风光。”说着奔回船舱,取来笔墨纸砚,又记又画,又不住向九公发问,九公本是爱说话的人,来了兴致,便只顾回答问题,忘了感慨。
船在此地停泊十余日,从中原带来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俱已出脱,又换了东洲、海岛所产火浣布、枫香、续弦胶、龙涎香、玳瑁、明珠与食水应用之物,装了一船,扬帆回航。
前三日一切顺利,不料这一日,海上西南风骤起,十分猛烈,把帆都吹破了,众人把不住舵,那船一径儿向东北方飘去,狂风挟着暴雨,直刮了五六日,待到风停日出,早就偏了航向,眼前一座高山在望。
如何到花果山来了,此地荒无人烟,离傲来城有数万里路程,我等不免在此停宿一夜,修补风帆,明日返回傲来城补足食水。
九公与众人十分懊恼,小山见此山风光秀美,却甚兴奋,拉了九公,上山游玩。九公无奈,今日左右也走不得,又素知此山并无猛兽凶禽,便带着小山上山来赏看山景。两人上了岸,走上山来,有四五里光景,两边树林里忽然连声唿哨,跳出许多人影来。九公心中暗叫:苦也,不想在此处遇到强盗,我老汉与小山两个一老一少,如何抵挡?转念之间,那些人已蹿到近前,却原来不是人,乃是一群数十只大猴,欢呼跳跃而来:“有人来了!有人来了!”一拥而上,九公与小山哪里招架得住?被那些猴儿揪住衣领四肢,举在空中,往深山中跑去。
两人拼命挣扎,大声呼救,却哪里挣得开,船上人又哪里听得到?猴子们纵跃如风,沿山涧而上,不多时已到了瀑布水帘之前,众猴踏着水中石块,径自向瀑布中冲去,小山与九公一声惊叫,闭上眼睛,但觉水珠洒了满身,再睁开眼时,见里面好大地方,老小众猴数以万计,簇拥着当中石座上一只金毛青颈的猿猴。
先前那几十只猴子将二人放下,下跪禀报:“大王,大王,捉得人来也。”原来美猴王当日安排众猴于山前守候,只因此地并非海上来往必经之地,等了数月,休说是人,鬼影也不曾遇到一个。这几日风雨大作,众猴都撤回水帘洞,适才天气放晴,众猴便又下来,正碰见九公与小山,当下不由分说,将二人捉回洞府,献上与猴王。
猴王十分欣喜,下得座来,拐啊拐的绕着两人转了几圈,道:“送进翡翠洞,叫他们辨认石壁文字。”众猴揪着两人,便往翡翠洞里来,到得石壁前,叫两人观看,是否认得。九公虽然识字,也就是日常应用,这古篆蝌蚪生得蝌蚪也似,他却一个也不认识了,连连摆手摇头。小山却是家学渊源,看了这篇文字,微微冷笑,也不说话,只是背手而立。一众小猴鼓噪道:“你认不认识,你认不认识?快与我家大王解说。”小山只是冷笑,猴王看了,他倒有几分礼数,上前唱个喏道:“高贤若果然识得,与我说知,俺必有重谢。”小山笑道:“谅你等只是猴子,又能谢我些什么?只是你如果真要请教,须遵礼数。”小山道:“我若教你识字,我便是你的老师,你须行拜师,对我执弟子之礼,我方能教你。”众猴都叫道:“岂有此理,你一个小女娃,却要让我们大王拜你,休想!休想!”猴王抬手止住众猴吵嚷,道:“学无长少,达者为师。她说的有理,我便当遵行。”说罢请小山上座,拂了拂臂上长毛,恭恭敬敬跪下磕了四个头,又叫大小群猴拜见。
小山原是调侃,见这猴儿实诚,不禁扑哧笑出声来,抬手道:“徒儿免礼。”猴王教小猴送上时鲜水果,请二人食用,九公挂念着山下船只,坐不住,只是原地团团打转。小山看见,道:“徒弟,我们的船和人还在下面呢。”猴王道:“不如都请上山来住几日。”九公、小山与猴王及众猴便往洞口来,要下山知会众人。几个小猴当先往外一跳,众人正要跟上,只见那小猴忙不迭又跳进来:“大王,外面又起风了,好大!摧林折木,出去不得。”众猴从瀑布边缝隙往外看去,果然天色昏冥,遍长空风狂雨骤,满山林木都被风吹得低低压下。九公看着天,叫道:“苦也!”没奈何,出不去。次日风晴日丽,众猴与小山、九公再下山看时,人船俱已不见,想是不知又被吹到哪里去了,九公看着茫茫大海,捶胸大叫,倒是小山镇定:“九公,既来之,则安之,幸好身上还带了些金叶子,我们就在此住些日子,我教猴王识字,你教猴子们编个大筏子,那时我们渡海到傲来城,再搭船回中原。”九公想来也别无他法,只得暂时住下,小山便教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