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凡神通之境有六,一曰身如意通,二曰天眼通,三曰天耳通,三曰他心通,四曰宿命通,六曰漏尽通,次第而进,无穷尽也。”
  悟空问:“何谓身如意通?”
  道人道:“身如意通者,其一,迫日逐月,换斗移星,遣召雷霆;其二,倒海移山,驱林鞭石,役使地祗;其三,荡魔诛怪,伏虎降龙;其四,蹈江海,穿金石,赴鼎镬,迎锋刃;其五,缩天地于壶中,收山河于针杪;其六,掌上山川,空中楼阁;其七,变化世间一切有情、有形之物。”
  直把悟空听得痴痴呆呆,不住价地叩头道:“请师父传授,传授,如何是迫日逐月,换斗移星?如何是伏虎降龙,掌上山川?”
  道人道:“莫急莫急,听我道来,悟空,须知日月之行,皆由一炁运动。道人修养真炁,与天合德,天之一炁即为我有,便可使日月倒行,星辰易位。昔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非有神通,实赖一勇之气,彼之勇气尚能射日逐日,何况先天上真之炁耶?
  “……水火者,阴阳之气也,与神一理,身化为水,水何能溺?身化为火,火何能焚?神者玄妙至灵,入水同于水,入火同于火,而其至灵又不泯于水火,故神之为物,往而无碍。入于江海而不见水,非捻避水诀也;穿金石而无所碍,非五遁之谓也;赴鼎镬而如堕空虚,非冷龙护持之术也;迎锋刃而缺折,非隐形出神以避之也。……”
  道人将身如意通一一解说完毕,已是过去七八日,悟空如法修习,不知时日之速,这一日,用功完毕,道人又问道:“悟空,你修习神通,进境如何?”悟空曰:“师父高天厚地之恩,弟子近来火候具足,功行圆满,或大或小,随心如意,霞举飞升,腾挪变化,都不在话下。”道人听悟空言中有自大傲慢之意,微微笑道:“悟空,凡人道果易得,道心难守,三灾风火,刀兵纷乱,一堕轮回,万劫难复。神通不过外象,道心方是根本,须当不住物我,道心坚凝,方能一得永得,不然,终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你要谨记。”悟空初通大道,正是信心充满之时,闻言也不太在意,笑道:“师父这话差了,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与日齐光,怕什么三灾劫难?”道人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言,说道:“悟空,你既能霞举飞升,你试飞举去这池心,将那一朵毗楞伽千叶宝莲摘来与我。”悟空听罢,笑道:“师父请坐,弟子顷刻便回。”当下腾云而起,噫,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他却是个猿猴之体,生性顽劣,往前一纵,丢个连扯,翻了一个空心筋斗,金光如电,望池心上空去了,道人含笑仰首而观。
  悟空驾筋斗云而起,耳边风响,无移时,早到池心,见中央一朵微妙绀青色千叶莲华亭亭秀拔,挺出水面,放出无量五色光明琉璃宝色、宝云,照耀虚空。悟空欢笑道:想必这就是那毗楞伽千叶宝莲,果然好东西也,待我摘将去来,献于师父。按落云头,伸手便摘,焉知看着近在眼前,却是无论如何也够之不到。悟空够了多时,恰如水底捞月,摇摇滉漾,只是挨不着那莲华的边儿,不由得心中焦躁,喝一声:“咄!”使一个大乾坤擒拿手神通,两臂探出有千百万丈长,两边急速合抱拢来,心道:却看你此番往哪里躲?
  忽然喀喇喇连声巨响,虚空崩塌也似纷纷破碎,倾折激撞,星落如火,遍青天中百千万亿雷球同时狂涌而出,一齐炸响,悟空心惊:不好,不好,想是手臂伸得太长,却将天也撑破了也。将手臂晃一晃,复了原身,欲抽身回池边无忧树下来。却见前方太虚空中,亿万电光影里,一头鳌鱼浮空摆尾而来,好大身躯!足足有百万里长短,眼如日月,齿如雪山,苍须条条,倒挂九天,随风乱舞,张开须弥巨海也似的阔口,便向悟空吞来。悟空惊道:“这夯货想是看守这莲花的,如何变得这般大了也!”急翻筋斗便逃,哪里逃得掉?那鳌鱼昂首长吟,如百万神龙同作啸声,大口一张一吸,神光狂风倒卷如刀,悟空微驱被这股沛然莫御的庞然巨力牵引,身不由主,飘飘荡荡,落向鳌鱼口中,高声大喊道:“不料方才修得几分神通,却就做了这鱼儿的腹内点心!”挣拳展脚,拼命挣扎,砰砰乱撞,忽然叫一声“苦也!”睁开眼来,只见面前通臂老猿与一众大小猿猴凑上前来,口中都道:“大王好睡,这番可是醒了!”悟空兀自懵懂:“那鳌鱼呢?莲花呢?流星呢?风雷呢?”通臂老猿笑道:“大王想是还做梦哩,且吃几个橘子解酒。”“啊?那小山呢,九公呢?可曾来过?”“大王真是做梦做糊涂了,哪里有什么小山九公,日前乃重阳佳节,大伙聚会欢饮,大王酒醉,直睡了七日,今日方醒。”
  难道我真是做梦,梦境为何又这般真切?悟空坐起身来,看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还穿着小山在傲来城所买的青布直裰?
  “我既酒醉做梦,身上这身衣衫从何而来?”
  众猴抹眼看时,可不是,猴王身上整整齐齐,穿着一套衣衫,众猴都愣了神:“大王何时竟穿了一身衣服,却是从哪里来的?方才明明还不曾有。”一时都有些呆怔,悟空一跃而起,往洞角奔去,众猴随后跟来,只见绿光一闪,洞角不知怎地多出一个洞门,众猴随后跟进,只见猴王立在一方石壁之前,呆呆而立,石壁上写满了朱红篆字,却是一些儿也看不懂。
  悟空站在石壁之前,看那黄庭经,只见石壁上青苔抹得干干净净,分明有新近擦洗之痕,又看那些经文时,不但字字认识,经义也已经看得了然明白。
  悟空回头问道:“这石壁是何人擦洗的?”众猴纷纷道:“我等不知,一向不知洞中还有此洞,若非大王方才发现,我们都不晓得,又如何知道这壁上有字,又哪里会擦洗这石壁?”“你等所言当真?”“当真!”“那么我也不曾命你们下山守候来往船只,请人上山咯?”“不曾,不曾!”众猴跳跃哄叫,悟空但觉头脑中晕沉沉的,恰如淤泥一般糊里糊涂,仰头看那石壁,又低头扯自己衣服察看,手掌不自觉摸上那片石壁,触手处石屑如粉,扑簌簌掉将下来。
  这石壁如何这般绵软?悟空心中疑惑。
  只见大小众猴见石粉飞散,也学猴王用手摩挲那石壁,却如精钢一般,哪里磨得动分毫?有几个大猿不信邪,挥拳便砸,直震得指骨欲断,高声呼吼。众猴见了,乱纷纷道:“原来这石壁如此坚硬,大王好硬手!”悟空低头细看自己手掌,见五指如常,也看不出有何特异之处,脑中各种景象、言语、神情、动作如丝麻一般乱糟糟纠结在一处,只觉得头痛得如要裂开来一般,当下挥了挥手:“你们先出去,我要一人在此想一想。”众猴不敢有违,喏喏而退,翡翠洞中只剩下猴王一人,坐在石上,双手抱头,苦苦思索。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卷二 有情劫 第九章 东岳天齐,泰山之顶
  小山从昏暗中醒来,有似是遥远的鼓点一般的低沉声响在耳膜中振荡。
  四周的空气湿润而温凉,却仿佛在很快地冷却下去,小山不自禁地缩了缩身体,抱紧了胳膊。
  “你醒啦。”有一个声音在鼓点声中响了起来,温和,宏大,却渺渺茫茫,仿佛远在天边,却又分明近在耳边。
  “你是谁?我在哪里啊?其他人呢?”小山惊疑地问道。
  “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你现在在我的肚子里。”
  “你是……你是……鲸神?”
  “我不是什么鲸神,不过你要这么叫我也无不可。”那声音仿佛微微叹息了一声,“你往前走。”
  小山迟疑地一步步往前走去,眼前有蒙蒙的微光亮起,越来越亮。
  一团玲珑的光悬在空中,鸡子大小,丹火一般的通红,照亮了四周,看上去仿佛是坚硬清冷的石壁,却在微微搏动。
  “我就要死了……已经不能把你送出去……你把它吃下去……吃下去……”白鲸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鲸神……你要死了?”
  “是的,你快吃了它——”
  小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周围已经非常寒冷,唯有那团光还散发着温热的气息,她走上前去,伸出手指想要碰触那团红黄色的光芒,那团光却一下飞了起来,跳进她微微张开的嘴里,钻了进去,仿佛一团火在腹内燃烧起来,全身燠热难当,每一个毛孔都从里向外散发着烈火一般的气息。
  “呵——”她慌张地张开口,想要把它吐出来,却发现身体根本不听使唤,无数火焰在体内燃烧,她的意识却在渐渐地模糊下去。
  四周回荡起一声幽幽的叹息,仿佛有什么东西蓦然腾空而起,在海水中张开了巨大的双翼,无声无息地破开海面,在夜色里轻盈地滑翔,然后向着远方的大陆落了下去。
  小山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脑海深处掠过无数破碎的景象,父亲,母亲,九公,大海,白色的巨鲸,还有那只披着一身金毛的猴子,然后她沉入了深深的睡眠。
  到处都发出细微的声响,石壁不再有搏动的迹象,那低沉的鼓点声也瞬间消失了,寒气滚涌,四下里迅速蔓延,一切都开始冻结,变成雪,变成冰,变成寒冷的、坚硬的真正山岩。
  夜一般漆黑的海底出现了一座冰雪的山岭,周遭再没有任何生灵活动的迹象,而小山在就在这座雪山的中心沉沉地长眠。
  ****
  悟空抱头苦思,低头看自己衣服,他分明记得,他与小山、九公在傲来城中游逛,小山如何为自己挑选比对衣衫,自己又如何穿上衣服,又如何出海遇上白鲸、商军,如何遇上释迦牟尼,如何遇上师父。
  只是他运神念从身着衣袍延伸出去,却捕捉不到小山在世间生存的任何迹象,小山仿佛从来未在这世上出现过一般,他神通所学不全,身如意通倒还学了五六分,其余天眼、天耳诸大神通,根本未曾入门,无法周知三千世界,他感到深深地无能为力。
  群猴不安地在翡翠洞外等候,他们觉得猴王变得很奇怪,仿佛跟以前不一样了,可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地方不一样。
  忽听得猿啼声作,透出洞外,那啼声初起时悠长清亮,如啸如歌,连绵不绝,直贯入上方无尽虚空;到后来威猛高亢,如悲如怒,仿佛九重天上百万神明同声高呼,雷霆齐作,一个接一个连珠价落将下来。
  众猴在满天的啸声中骇得紧捂双耳,抱做一团,栗栗发抖,心中都想:大王何时变得这等厉害了也。
  风雷四起,群山振动,海水摇荡,傲来城中,万圣王独居御座,侧耳倾听那啸声遥遥从花果山方向传来,低头默想,口唇嗫嚅,不知在说些什么。
  忽听得啸声滚滚,自远而近,倏忽间已到耳畔,一道金光射入大殿,万圣王愕然抬头,见猴王青衣黄绦,足蹬乌靴,站在面前。
  “万圣大王,我从花果山来,你可曾见过我?”悟空问道。
  万圣王打量了一下悟空,轻轻摇头,又轻轻点头,神色古怪:“你是……我仿佛见过你,不,我没有见过你,不对不对,我还是见过你。”
  “到底见没见过我?”
  “有还是没有,我也不知道,不知道……”万圣王自言自语,他像之前的悟空一样,低头苦苦思索,不时喃喃自语。
  悟空看着他,等了半日,万圣王神情越发迷惘,不再理会眼前的悟空,只是自顾低声自问。
  悟空不耐,叫一声:“万圣王,我去也!”一个筋斗倒翻而起。
  水帘洞内,金光一闪,凝成一个人形,正是悟空,群猴叫道:“大王!大王!”悟空一步跳上前来,问那通臂老猿:“老叔,要知一个人是死是活,是否实有其人,却往哪里寻访才好?”通臂老猿一怔,道:“这个么,等我想想。是了,大王……”
  “什么,快说。”
  “传说幽冥黄泉之下,有生死簿,凡一应世间天地人神鬼,生期死日,簿上皆有记录。”“如何前去幽冥?”
  “这个,人死之后,受轮回之力牵引,自然魂赴黄泉,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途径。”
  “唔,什么途径?”
  “东岳天齐,泰山之顶。”老猿说道。
  “泰山在哪里?”
  “在南赡部洲之东,西临东洋大海。”
  悟空听罢,转身就欲腾云而去,老猿一把拉住,急道:“大王,休得莽撞!你可知那泰山是什么所在?”
  “什么所在?”
  “泰山乃天齐仁圣大帝与碧霞元君坐镇,三山正神炳灵公与诸大太保相辅,手下有无数阴兵鬼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去不得,去不得!”通臂老猿连声劝解。
  “老叔,你是不知,今时不同以往,我亦修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