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凡神通之境有六,一曰身如意通,二曰天眼通,三曰天耳通,三曰他心通,四曰宿命通,六曰漏尽通,次第而进,无穷尽也。”
悟空问:“何谓身如意通?”
道人道:“身如意通者,其一,迫日逐月,换斗移星,遣召雷霆;其二,倒海移山,驱林鞭石,役使地祗;其三,荡魔诛怪,伏虎降龙;其四,蹈江海,穿金石,赴鼎镬,迎锋刃;其五,缩天地于壶中,收山河于针杪;其六,掌上山川,空中楼阁;其七,变化世间一切有情、有形之物。”
直把悟空听得痴痴呆呆,不住价地叩头道:“请师父传授,传授,如何是迫日逐月,换斗移星?如何是伏虎降龙,掌上山川?”
道人道:“莫急莫急,听我道来,悟空,须知日月之行,皆由一炁运动。道人修养真炁,与天合德,天之一炁即为我有,便可使日月倒行,星辰易位。昔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非有神通,实赖一勇之气,彼之勇气尚能射日逐日,何况先天上真之炁耶?
“……水火者,阴阳之气也,与神一理,身化为水,水何能溺?身化为火,火何能焚?神者玄妙至灵,入水同于水,入火同于火,而其至灵又不泯于水火,故神之为物,往而无碍。入于江海而不见水,非捻避水诀也;穿金石而无所碍,非五遁之谓也;赴鼎镬而如堕空虚,非冷龙护持之术也;迎锋刃而缺折,非隐形出神以避之也。……”
道人将身如意通一一解说完毕,已是过去七八日,悟空如法修习,不知时日之速,这一日,用功完毕,道人又问道:“悟空,你修习神通,进境如何?”悟空曰:“师父高天厚地之恩,弟子近来火候具足,功行圆满,或大或小,随心如意,霞举飞升,腾挪变化,都不在话下。”道人听悟空言中有自大傲慢之意,微微笑道:“悟空,凡人道果易得,道心难守,三灾风火,刀兵纷乱,一堕轮回,万劫难复。神通不过外象,道心方是根本,须当不住物我,道心坚凝,方能一得永得,不然,终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你要谨记。”悟空初通大道,正是信心充满之时,闻言也不太在意,笑道:“师父这话差了,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与日齐光,怕什么三灾劫难?”道人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言,说道:“悟空,你既能霞举飞升,你试飞举去这池心,将那一朵毗楞伽千叶宝莲摘来与我。”悟空听罢,笑道:“师父请坐,弟子顷刻便回。”当下腾云而起,噫,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他却是个猿猴之体,生性顽劣,往前一纵,丢个连扯,翻了一个空心筋斗,金光如电,望池心上空去了,道人含笑仰首而观。
悟空驾筋斗云而起,耳边风响,无移时,早到池心,见中央一朵微妙绀青色千叶莲华亭亭秀拔,挺出水面,放出无量五色光明琉璃宝色、宝云,照耀虚空。悟空欢笑道:想必这就是那毗楞伽千叶宝莲,果然好东西也,待我摘将去来,献于师父。按落云头,伸手便摘,焉知看着近在眼前,却是无论如何也够之不到。悟空够了多时,恰如水底捞月,摇摇滉漾,只是挨不着那莲华的边儿,不由得心中焦躁,喝一声:“咄!”使一个大乾坤擒拿手神通,两臂探出有千百万丈长,两边急速合抱拢来,心道:却看你此番往哪里躲?
忽然喀喇喇连声巨响,虚空崩塌也似纷纷破碎,倾折激撞,星落如火,遍青天中百千万亿雷球同时狂涌而出,一齐炸响,悟空心惊:不好,不好,想是手臂伸得太长,却将天也撑破了也。将手臂晃一晃,复了原身,欲抽身回池边无忧树下来。却见前方太虚空中,亿万电光影里,一头鳌鱼浮空摆尾而来,好大身躯!足足有百万里长短,眼如日月,齿如雪山,苍须条条,倒挂九天,随风乱舞,张开须弥巨海也似的阔口,便向悟空吞来。悟空惊道:“这夯货想是看守这莲花的,如何变得这般大了也!”急翻筋斗便逃,哪里逃得掉?那鳌鱼昂首长吟,如百万神龙同作啸声,大口一张一吸,神光狂风倒卷如刀,悟空微驱被这股沛然莫御的庞然巨力牵引,身不由主,飘飘荡荡,落向鳌鱼口中,高声大喊道:“不料方才修得几分神通,却就做了这鱼儿的腹内点心!”挣拳展脚,拼命挣扎,砰砰乱撞,忽然叫一声“苦也!”睁开眼来,只见面前通臂老猿与一众大小猿猴凑上前来,口中都道:“大王好睡,这番可是醒了!”悟空兀自懵懂:“那鳌鱼呢?莲花呢?流星呢?风雷呢?”通臂老猿笑道:“大王想是还做梦哩,且吃几个橘子解酒。”“啊?那小山呢,九公呢?可曾来过?”“大王真是做梦做糊涂了,哪里有什么小山九公,日前乃重阳佳节,大伙聚会欢饮,大王酒醉,直睡了七日,今日方醒。”
难道我真是做梦,梦境为何又这般真切?悟空坐起身来,看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还穿着小山在傲来城所买的青布直裰?
“我既酒醉做梦,身上这身衣衫从何而来?”
众猴抹眼看时,可不是,猴王身上整整齐齐,穿着一套衣衫,众猴都愣了神:“大王何时竟穿了一身衣服,却是从哪里来的?方才明明还不曾有。”一时都有些呆怔,悟空一跃而起,往洞角奔去,众猴随后跟来,只见绿光一闪,洞角不知怎地多出一个洞门,众猴随后跟进,只见猴王立在一方石壁之前,呆呆而立,石壁上写满了朱红篆字,却是一些儿也看不懂。
悟空站在石壁之前,看那黄庭经,只见石壁上青苔抹得干干净净,分明有新近擦洗之痕,又看那些经文时,不但字字认识,经义也已经看得了然明白。
悟空回头问道:“这石壁是何人擦洗的?”众猴纷纷道:“我等不知,一向不知洞中还有此洞,若非大王方才发现,我们都不晓得,又如何知道这壁上有字,又哪里会擦洗这石壁?”“你等所言当真?”“当真!”“那么我也不曾命你们下山守候来往船只,请人上山咯?”“不曾,不曾!”众猴跳跃哄叫,悟空但觉头脑中晕沉沉的,恰如淤泥一般糊里糊涂,仰头看那石壁,又低头扯自己衣服察看,手掌不自觉摸上那片石壁,触手处石屑如粉,扑簌簌掉将下来。
这石壁如何这般绵软?悟空心中疑惑。
只见大小众猴见石粉飞散,也学猴王用手摩挲那石壁,却如精钢一般,哪里磨得动分毫?有几个大猿不信邪,挥拳便砸,直震得指骨欲断,高声呼吼。众猴见了,乱纷纷道:“原来这石壁如此坚硬,大王好硬手!”悟空低头细看自己手掌,见五指如常,也看不出有何特异之处,脑中各种景象、言语、神情、动作如丝麻一般乱糟糟纠结在一处,只觉得头痛得如要裂开来一般,当下挥了挥手:“你们先出去,我要一人在此想一想。”众猴不敢有违,喏喏而退,翡翠洞中只剩下猴王一人,坐在石上,双手抱头,苦苦思索。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卷二 有情劫 第九章 东岳天齐,泰山之顶
小山从昏暗中醒来,有似是遥远的鼓点一般的低沉声响在耳膜中振荡。
四周的空气湿润而温凉,却仿佛在很快地冷却下去,小山不自禁地缩了缩身体,抱紧了胳膊。
“你醒啦。”有一个声音在鼓点声中响了起来,温和,宏大,却渺渺茫茫,仿佛远在天边,却又分明近在耳边。
“你是谁?我在哪里啊?其他人呢?”小山惊疑地问道。
“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你现在在我的肚子里。”
“你是……你是……鲸神?”
“我不是什么鲸神,不过你要这么叫我也无不可。”那声音仿佛微微叹息了一声,“你往前走。”
小山迟疑地一步步往前走去,眼前有蒙蒙的微光亮起,越来越亮。
一团玲珑的光悬在空中,鸡子大小,丹火一般的通红,照亮了四周,看上去仿佛是坚硬清冷的石壁,却在微微搏动。
“我就要死了……已经不能把你送出去……你把它吃下去……吃下去……”白鲸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鲸神……你要死了?”
“是的,你快吃了它——”
小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周围已经非常寒冷,唯有那团光还散发着温热的气息,她走上前去,伸出手指想要碰触那团红黄色的光芒,那团光却一下飞了起来,跳进她微微张开的嘴里,钻了进去,仿佛一团火在腹内燃烧起来,全身燠热难当,每一个毛孔都从里向外散发着烈火一般的气息。
“呵——”她慌张地张开口,想要把它吐出来,却发现身体根本不听使唤,无数火焰在体内燃烧,她的意识却在渐渐地模糊下去。
四周回荡起一声幽幽的叹息,仿佛有什么东西蓦然腾空而起,在海水中张开了巨大的双翼,无声无息地破开海面,在夜色里轻盈地滑翔,然后向着远方的大陆落了下去。
小山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脑海深处掠过无数破碎的景象,父亲,母亲,九公,大海,白色的巨鲸,还有那只披着一身金毛的猴子,然后她沉入了深深的睡眠。
到处都发出细微的声响,石壁不再有搏动的迹象,那低沉的鼓点声也瞬间消失了,寒气滚涌,四下里迅速蔓延,一切都开始冻结,变成雪,变成冰,变成寒冷的、坚硬的真正山岩。
夜一般漆黑的海底出现了一座冰雪的山岭,周遭再没有任何生灵活动的迹象,而小山在就在这座雪山的中心沉沉地长眠。
****
悟空抱头苦思,低头看自己衣服,他分明记得,他与小山、九公在傲来城中游逛,小山如何为自己挑选比对衣衫,自己又如何穿上衣服,又如何出海遇上白鲸、商军,如何遇上释迦牟尼,如何遇上师父。
只是他运神念从身着衣袍延伸出去,却捕捉不到小山在世间生存的任何迹象,小山仿佛从来未在这世上出现过一般,他神通所学不全,身如意通倒还学了五六分,其余天眼、天耳诸大神通,根本未曾入门,无法周知三千世界,他感到深深地无能为力。
群猴不安地在翡翠洞外等候,他们觉得猴王变得很奇怪,仿佛跟以前不一样了,可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地方不一样。
忽听得猿啼声作,透出洞外,那啼声初起时悠长清亮,如啸如歌,连绵不绝,直贯入上方无尽虚空;到后来威猛高亢,如悲如怒,仿佛九重天上百万神明同声高呼,雷霆齐作,一个接一个连珠价落将下来。
众猴在满天的啸声中骇得紧捂双耳,抱做一团,栗栗发抖,心中都想:大王何时变得这等厉害了也。
风雷四起,群山振动,海水摇荡,傲来城中,万圣王独居御座,侧耳倾听那啸声遥遥从花果山方向传来,低头默想,口唇嗫嚅,不知在说些什么。
忽听得啸声滚滚,自远而近,倏忽间已到耳畔,一道金光射入大殿,万圣王愕然抬头,见猴王青衣黄绦,足蹬乌靴,站在面前。
“万圣大王,我从花果山来,你可曾见过我?”悟空问道。
万圣王打量了一下悟空,轻轻摇头,又轻轻点头,神色古怪:“你是……我仿佛见过你,不,我没有见过你,不对不对,我还是见过你。”
“到底见没见过我?”
“有还是没有,我也不知道,不知道……”万圣王自言自语,他像之前的悟空一样,低头苦苦思索,不时喃喃自语。
悟空看着他,等了半日,万圣王神情越发迷惘,不再理会眼前的悟空,只是自顾低声自问。
悟空不耐,叫一声:“万圣王,我去也!”一个筋斗倒翻而起。
水帘洞内,金光一闪,凝成一个人形,正是悟空,群猴叫道:“大王!大王!”悟空一步跳上前来,问那通臂老猿:“老叔,要知一个人是死是活,是否实有其人,却往哪里寻访才好?”通臂老猿一怔,道:“这个么,等我想想。是了,大王……”
“什么,快说。”
“传说幽冥黄泉之下,有生死簿,凡一应世间天地人神鬼,生期死日,簿上皆有记录。”“如何前去幽冥?”
“这个,人死之后,受轮回之力牵引,自然魂赴黄泉,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途径。”
“唔,什么途径?”
“东岳天齐,泰山之顶。”老猿说道。
“泰山在哪里?”
“在南赡部洲之东,西临东洋大海。”
悟空听罢,转身就欲腾云而去,老猿一把拉住,急道:“大王,休得莽撞!你可知那泰山是什么所在?”
“什么所在?”
“泰山乃天齐仁圣大帝与碧霞元君坐镇,三山正神炳灵公与诸大太保相辅,手下有无数阴兵鬼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去不得,去不得!”通臂老猿连声劝解。
“老叔,你是不知,今时不同以往,我亦修成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