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瘢木鹾篝喽ㄓ性┣幢乇闶沁本嬖簦虼硕分疽盐蓿魉б嗍Γ抟蝗艘煲椋毕掳鼗拭苊茏肮朔尚苁恚拱斡那某啡ァ?br /> 卷一 浮黎劫 第九章 咫尺天涯相见难
南极仙翁收了飞熊残魂,纵起云光,哪里有半个时辰,早至东昆仑玉虚宫前。东昆仑,在海外微茫之际,虚无缥缈之间,上出三十三天,下临幽都黄泉,玉虚宫规模极大,建筑群覆盖了整个昆仑极顶,乃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居住说法的所在,此时只因阐道尚未大兴于天下四洲,这玉虚宫规制虽然宏壮,却是并无多少仙人往来,更显冷清寂寥。
南极仙翁在空中略略看了一会,想到那截教碧游宫宫中,门人、力士、侍童、护卫等众数以万计,通天教主每日开讲更是蔚为盛事,不仅碧游门下,那三山五岳,四洲十岛各处修行人、仙、妖、精等物,去听讲的是千千万万,无以数计,故此三界之中,碧游道法最是兴盛,最胜第一。南极仙翁念及此景,于掌教师尊心中所思所想,自是感同身受,当下按落云光,径入玉虚宫,来见掌教师尊。
今日乃玉虚开讲之期,元始座下十二弟子——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落迦山潮音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俱在大殿之上,列坐听讲。八宝云光座上,元始天尊法相庄严,慧目垂光,手持三宝玉如意,轻轻摇动,谈玄论道,指点造化之理,讲说无极之妙,座下弟子有一脸专注、默默领会的;有面露喜色、轻轻抚掌的;有恍然不解、苦苦思索的,神情各自不同,体悟自也有所分别。
南极仙翁见此情形,不敢惊扰,静静寻自己位置坐下,也一同听天尊说法。元始见南极仙翁进来,点了点头,又讲了一会,将玉如意在云床上轻轻一敲,道:“飞熊有殒身之难,今日且谈到此处,明日续讲。南极,你将飞熊魂魄呈上来。”十二弟子尚不知飞熊之事,面露惊异之色。南极仙翁将葫芦盖儿打开,拍了一下,一缕白烟从葫芦中徐徐飘出,渐渐聚拢,悬在元始座前,依稀还是是个人形,面目却已难辨。慈航道人见状惊问道:“这就是飞熊师弟?他何以变成这副模样?看这模样,他十分魂魄已缺了六七分,已无还生之望。”“正是如此,飞熊师弟领命东征后羿,被后羿所伤,那涂山妖狐心衔大禹之仇,趁飞熊师弟伤势,潜入大营,欲取飞熊师弟性命,我若晚去一步,恐怕就连这一缕残魂也难保全呢。”南极仙翁微微叹息。
涂山妖狐,慈航道人想起当日大禹之死,心中也有些战栗,默默无语,其余弟子各自小声议论叹息。
元始在座上,亦是喟然一叹:“飞熊徒儿为阐扬我教大法,遭此大难,数百年苦功尽付流水,诚为可惜。也罢,也是他命中该有这番劫数,魂魄既损,急切间也难再入人道轮回,白鹤童子,将你飞熊师叔余魂放在后殿琉璃玉净瓶内,以三光神水好生温养,每日子午二时点以空青灵丹,将来自有脱难重生之时。”
白鹤童子领掌教圣人法旨,小心翼翼,上前将飞熊残魂用手掌托在掌心,至后殿,取了琉璃玉净瓶,将瓶口往下倾倒,一道白光放出,嗖的一声便将飞熊残魂吸入瓶腹,白鹤童子又从浮黎井中汲来三光神水,用白玉瓢舀了,细细注入琉璃玉净瓶。那飞熊残魂浸在瓶中神水之内,慢慢蜷缩成一团,与人胎儿仿佛,白鹤童子躬身默祷,将琉璃玉净瓶供在后殿中央丹台之上。
南极仙翁随后进来,凝神掐诀,口中诵道:“太一镇生,三炁合真。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汝五藏,摄汝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夕炼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华,左啸金晨。”在殿内以先天八卦方位正反各踏了七匝,袖袍展处,用杖头一指净瓶,但见丹台上星光闪烁,紫气盘旋,百万灵文玉符,时隐时现,遍布空中,那净瓶浮将起来,离丹台七尺,缓缓转动不已,南极仙翁作法已毕,目视净瓶,又叹了一声,出殿去了,白鹤童子自此每日守护温养飞熊魂魄不提。
傲来城上,后羿与群臣醉而复歌,歌而复醉,看看东方将白,城中鸡啼四起,忽然城外郁雷传来,城楼微微晃动,众人至女墙边看时,见那十余万夏军黑压压一片,潮水般往西退去。
后羿心中疑惑:“难道昨日老匹夫被我一箭夺魄,料定胜我不得,就此撤军?”命斥候前去打探。
转回身来,众人依旧上城楼坐下,后羿将自己与禹王、飞熊一同赴天帝瑶池之宴之事与众人细细说了一遍,众人前后推详,于其中关节也都明白了大概。逢蒙更是义愤填膺:“君侯,似夏启这等阴险小人,怎配继承禹王大统,不如君侯领我等杀上阳城,擒住夏启,暴其罪逆,君侯自己会合四方诸侯,取了天下,岂不是好?料当今兵马虽多,却有谁能抵挡君侯神箭?”
后羿心中微动——须知当时天子乃诸侯共推,夏启趁禹王新丧,擅杀伯益,不经诸侯公推便自立为王,本就于制不合,而后羿为人正如天后所言,素有野心,自恃神箭无双,禹王之下,天下一人而已;禹王在位,他自然服膺,除禹王之外,四海诸侯碌碌,并无一人在他眼中。嫦娥靠在后羿身上,应声道:“逢将军所言不虚,君侯神勇,四方钦服,正堪为天下之主呢。”
后羿方欲开言,却听大夫招灵正色道:“逢将军此言差矣!禹王建不世功业,可比先代轩辕圣帝,圣帝子孙享国千余年,大夏也不应一世而亡,夏启虽然不仁,禹王尚有诸子,我等怎可自立?”“正是如此。”次民、空桑、巫立都同声附和,只有寒促不发一言。后羿喉口一窒,心中所想的话便说不出,强笑道:“招大夫所言有理,禹王仁威,功盖五帝,子孙当继天下。除了那夏启之外,禹王尚有辛、罕、庶余三子,各在封国,招大夫以为:其中何人最贤,可奉其为主?”“三公子罕,素有贤名,禹王封在有扈,离我东夷也最近。”“如此,便请招大夫、次大夫与巫大夫领兵前去迎请三公子,待三公子一到,我等便奉为天子,晓谕四方诸侯,讨伐夏启逆子。”“君侯……”逢蒙还欲再言,后羿抬手止住:“逢将军不必再说,诸位大夫所言乃是正理,我等当奉禹王子孙为王。”对招灵等人略略欠了欠身:“如此,便有劳三位大夫了。”“君侯不必担心,臣等此去,定不辱使命,迎得三公子。”招、次、巫三人躬身领命,领了数千兵马,出城门打马绝尘而去。
遣走三人,后羿命寒促、逢蒙继续在四城巡防,自己携了嫦娥,回到东伯侯府,众家臣连忙迎入,侍候两人梳洗已毕。后羿屏退家人,将嫦娥拦腰抱起,大踏步走入内殿——昨日后羿正欲与嫦娥成其好事,却被夏军打断,一夜扰攘,未曾得便,此刻敌军退去,情欲复炽,自要再续前欢,与嫦娥共赴阳台,嫦娥满脸晕红,星眼迷离,全身酥软,任后羿褪去罗衫,恣意怜爱,此一番说不尽那雨骤风狂,落红飘零,郎贪女爱,呢喃娇喘,直至黄昏时分,方才渐渐平息下来。
“君侯,小女此心此身,已属君侯,君侯莫要负我。”嫦娥一头秀发如水一般泻在枕上,额上汗珠点点,声音犹自娇慵无力。
“后羿此生,必不负嫦娥,若违此誓,教我身败名裂,魂魄不得超生,世世……”
“君侯,够了——”后羿尚未说完,嫦娥已伸过温软的手掌,急急掩住了他的口唇,后羿捉住她手掌,轻轻亲吻,嫦娥将另一手放在后羿胸前,爱恋地抚摸着他健壮结实的胸肌。“君侯大好男儿,真的要长此屈居人下吗?”
“……”嫦娥的话勾起了后羿心事,后羿一时无言,烦躁起来,捉住嫦娥的手略微用力了些。
“哎呀……君侯,你捏痛我了。”嫦娥娇声呼痛,后羿忙放开手,“提起此事,我心烦意乱,一时不觉,恕罪恕罪。”
“君侯欲作何打算?”
“男儿自当建不世之功业,名传后世,只是,我确不及禹王……”提起禹王,后羿心情复杂,不完全因为怀念而产生的悲伤,那是英雄想起更为强大的英雄时,心底一种无奈的悲哀。
“禹王已死,方今天下,哪里再找一个禹王去?君侯如今不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男儿?”
后羿微微发蓝的眼眸中似有火光一闪,接着又黯淡下去,长长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只是……招大夫他们所言也颇有道理。”
“嗯,禹王盛年猝逝,天下人心尚思禹王,这也是人之常情,人心不可违,以小女看来,君侯其实不必如此烦恼,奉三公子为主,乃权宜而已,只消如此如此……”说着附到后羿身边,轻轻说了一番话,后羿听罢,心怀舒畅,大笑起来:“不想娥妹身为女流,竟有这番见识,奇哉,某不免再多一番酬劳。”心病既去,雄风又振,翻身将嫦娥火热娇躯压住,春风数度,方才起身召集东夷群臣,连夜计议大事。
十日之后,阳城禹宫大殿,启与柏皇君臣相对而坐,殿中灯火摇曳,君臣二人都久久不语,启半边身躯处于阴影之中,显得甚是阴森。
良久,启开言道:“柏将军,那日营中遇见白狐之事,今后再休提起,你与我传令下去,只是说是逆贼凶暴,飞国相为国捐躯,我将亲自致祭,至于后羿逆贼,我将另择大将再加征讨,务要成功,教内外臣民不必忧心。”
柏皇领命出殿,启站起身来,来回踱了几圈,仰首望着漆黑的穹顶——母亲,果真是你么?那么你又知道多少?为什么你自那日之后,便再未出现?
启自幼便师从飞熊,习学礼法,这师徒二人,都是一般的深沉心性,相互忌惮,过往却又相互处处相依。禹王生性开明,四海九州之内,不论夷夏人妖,只要不为害人间,都是一般儿的对待,并无差等,自己更是娶了涂山狐族之女为妻,以示四海一家,诸族平等之意。而启虽然从本心里厌恶飞熊为人,但于这礼法观念上,偏偏又受飞熊影响极深,少时知道人妖之别后,便以身为狐妖血裔为耻,于母亲向来并不亲近,那日禹王猝逝之后,女娇便同时从禹宫消失,再也未曾出现,启心中常自惴惴,但又暗暗庆幸——不管怎样,母亲总是母亲,她如还在阳城,自己即位便未必能有这般顺利,母子之间,又该有多少尴尬,启这样想着,举步慢慢转入内殿。
四月初五,飞熊灵柩入葬,启以弟子之礼,亲临奠酒。
四月十日,启传诏天下,令搜杀天下妖族,与妖族交通联姻者,皆同坐,天下妖族作乱者甚众。
四月十八日,启于均台大会天下诸侯,东夷、辛、罕、庶余皆不至,启大怒。
五月,辛、庶余俱叛,兴兵伐启,四方诸侯多有依附,启分兵迎敌,东夷后羿奉公子罕为主,守土按兵不动。
骨肉相争,烽火渐炽。
九天之上,虚空之中,一头白狐竖起九尾,立在女娲娘娘宫前玉阶上,俯视人寰,只见天下九州万邦,狼烟点点,杀气升腾,四方奔突,绞结难解。吾儿,汝父今已不在,汝等更当相亲相爱,却为何如此?白狐双肩耸动,一串串泪珠无声无息滴落台阶,化入虚空。也不知过了多久,白狐转过头来,远眺迢迢瑶池,楼阁玲珑,皮毛乍起,一双碧色瞳仁之中似有火光燃烧:帝俊、羲和,你二人如此歹毒,害死我夫,又使我骨肉相侵,天下离乱,你我生生世世,冤仇难解。
良久,白狐瞳中火光黯淡下去,侧首依偎在身边一柄冰凉的青黑铁剑上:文命,文命,你就在这剑中,我却见不到你,文命,你可见得到我?还记得我?文命,若能得你复生,我何惜身名性命。白狐转过剑来,将铁剑剑尖紧紧压入胸口,剧痛传来,心尖碧血源源涌出,化作细细一条红线,渗入剑身,剑身微微发热,内中隐隐有一点微光与红线相连,每过一刻,似乎就壮大明亮一分,周围无数光点绕着红线汹涌上下,只是连接不上,似乎甚为焦躁,悉数扑向那点微光,不住撞击,那点微光左右晃动不已,红线却仍是绵绵不绝。
白狐牙关紧咬,双眼紧闭,面目扭曲,痛苦万分,只是将那剑尖紧紧压住,约有半个时辰,终于支持不住,双爪一松,晕死过去。
“女娇,你这又是何苦?”叹息幽幽,一名玄衣女仙出现在宫前,蹲下身子,将一颗丹药喂入白狐口中,半晌,白狐睫毛微微颤动,睁开眼来:“多谢玄女娘娘。”声音依旧虚弱,却仍旧抱着那柄铁剑不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