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尊道:“现在佛镇之,自有当来佛解之,数该如此耳。”大众合掌称扬。
且说悟空被压在山下,只有一个头颅与一条臂膀探将出来,只听得一缕佛音缥缥缈缈,自天外飘来:
“行者系心身内虚空,所谓口鼻咽喉眼胸腹等,既知色为众恼,空为无患,是故心乐虚空。若心在色,摄令在空,心转柔软。令身内虚空渐渐广大,自见色身如藕根孔。习之转利,见身尽空,无得有色。外色亦尔,内外虚空同为一空。是时心缘虚空,无量无力,便离色想,安隐快乐;如鸟在瓶,瓶破得出,翱翔虚空,无所触碍。……
“孙悟空,你可记我经义,早晚诵持,若能有会于心,速离四大,解悟真空,自然不难脱身。”悟空挥拳对天怒骂:“释迦牟尼,你惯会哄人,老孙不信你,不信你!”只是如今法力全消,身子虚弱,便连常人也是不如,拼尽全力,骂声也不过传出七八丈,哪里能够传到天外?只听那佛音倏然沉寂,四周静悄悄地再无声息,唯有山风偶尔掠过,草木飒然作响。
花果山水帘洞前,群猴正在嬉闹耍子,使出悟空所传法术,也播风扬雾,穿林振木,又在那里将一块块千斤大石抛来抛去,玩闹不已。一小猴突然想起猴王,道:“大圣这一去好生长久,却有十余年未曾归家了。”众猴都道:“是呵,是呵,大圣莫是在天宫过得快活,却将我等抛撇在此处,再不回顾也?”群猴都唏嘘感叹起来,忽然见九天洞开,一团祥光紫雾徐徐飞出,将到花果山头。众猴以为是猴王回归,都鼓掌道:“才提到大圣,大圣便回来也,却好,却好!”都蹦蹦跳跳,上前迎接,只见那云雾分开,一名青袍道者袍袖迎风,当先站立,一众天兵神将左右围绕,刀枪并举,冷森森无边杀气扑面而来。
众猴情知不对,都惊慌鼓噪起来,通臂猿猴与崩芭马流四将终究镇定一些,高声叫道:“那天上来的是何方仙人?来花果山有何见教?”太乙天尊并不答话,冷哼一声,长袖一拂,一派太一青炁如浓雾般涌出,落到水帘洞前,登时化为实质,青岩重重,将洞口都封住了。众猴大惊,上前以刀劈斧砍,那青岩坚逾金钢,莫想动得分毫。今日天气晴好,群猴都在洞外游玩,只是洞中却还有数千老猴幼猴在内歇息,众猴见劈不开封洞青岩,都急得红了眼,吱呀怪叫,举着枪、矛、剑、戟,驾妖风黑雾赶上空中,向天尊搠来。
“左道余孽,死不足惜!”天尊冷声道,长袖拂下,罡风一卷一绞,冲在前面的千余群猴连通臂老猿、崩芭马流四猴在内,悉数化为飞灰,被山风一卷而散。
其余数万群猴也都正要赶上来,见天尊如此神通,下手又如此狠辣,都惊得呆了,发一声喊,扔下兵器,都攀林缘树,满山乱窜,希图逃得性命。
天尊吩咐哪吒、杨任:“你二人将天兵布开,围住此山,山中禽兽猿猴,但有微薄妖术在身,便是左道源流,一律格杀,不得有误。”两人领命,与众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一时间花果山上天昏地暗,群妖群猴被天兵围困,无处可逃,都被赶到一处林子里,哪吒将火轮抛下,放起火来,海上风来,助长火势,腾天燃起,群猴在火中悲呼哭号:“大圣爷爷!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死了!”渐渐地微弱下去,这一片山林片刻烧作一片白地,数万妖、猴,略无孑遗。
太乙面无表情,道:“据闻东海数大妖王,都与那妖猴颇有往来,谅来必有互通款曲,谬种流传之情,哪吒,此间事已了了,随为师扫荡三岛十洲,将左道谬种悉数殄灭。”
“是,师父。”哪吒本嗜杀之神,数百年来在天庭养性修身,煞气已潜藏了不少,但方才一通大杀,闻着血火滋味,那凶厉之性又被激发出来,闻听要扫荡妖孽,十分踊跃,杨任前生终究是朝廷文臣,心中却颇为不忍。
“大王,大王,不好了!”夜风吹拂,万圣王在后花园中闲坐,喝了几杯酒,正要就寝,一名妖将慌慌张张,闯进内廷,大声喊道。
万圣王喝道:“夤夜闯入内殿,怎地如此不知体统,好好说话。”
那妖将战战兢兢:“大王,非是末将不知大王法度,只是事情实在十分紧急。大王,天庭太乙救苦天尊领着三坛海会大神、太岁天兵,扫荡东海妖仙,自花果山、东极山、流波山一路杀去,看这情形竟是要灭尽群妖,众位大王都已到猗天苏门会合,商议对策。”
万圣王失惊道:“此事当真?”自己现了原身,头颅高高升上空中,向远方观望,果见暗夜之中,东北各处,处处血光冲天,万圣王骇然不已:“我等在此千百年,一直与天庭相安无事,怎么突然杀上门来?”“详情我们也不知道,仿佛与水帘洞石壁天书有关。”那妖将道:“大王,我们也快到猗天苏门,与众大王一起商议因敌之策。”“原来如此,我就知道,那天书来历大有玄机,不可贪心。”万圣王此时反而沉静下来,瞬间已有了决断,“既是那太乙亲自出手,还商议什么对策,沙将军,你速集合诸将,随我逃亡。”“我等在此经营千百年,此刻却要逃往何处?”“唔,南赡部洲,是阐门法统势大之处,自然不可居留,看来只有逃过西牛贺洲万寿山,才有生机。”
那沙将军传令下去,不消半个时辰,群妖已将金银细软收拾停当,都装上一条十三层宝船,万圣王作起妖法,东风劲吹,径向西南上驶去,众妖回顾东洲,恋恋不舍,眼中都有泪水落下。万圣王喝道:“不要回首,但留得性命在,何处不可安身!”群妖无奈,只得同心戮力,一齐鼓动风帆,在大海波中疾驰,只见一道浪花,微微发白,须臾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傲来国中居民人等却都尚在梦中,全不知情。
卷二 有情劫 第十七章 称心
猗天苏门,山高九万仞,其势如龙,东临大海,遥对扶桑。
山间怪石峥嵘,一片苍黑,几乎寸草不生,十分险峻,鹏魔王所居混天崖更是形如剑齿,黑云围绕,狞恶非常。
此刻,淡淡的青色云气笼盖了整个混天崖,无边的血光与火光交织在一起,映红了大海与天空,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和刀剑撞击的声音从青气屏障中隐隐传来,一点点变得稀落与低微。
忽有一道黑气,一道白气,如两条巨蟒般交缠在一起,自混天崖上倏然腾起,笼罩上方的青炁抖动了一下,一瞬间变得十分浓重而厚实,从四面八方裹了上去,黑白巨蟒在浓厚的青气包裹中颤抖着,挣扎着,发出低沉而凄厉的啸叫。
嗤——,裂帛般的长声中,岩石般厚重的青气猛然间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黑白双蛇嘶然旋转着飞逸而出,顷刻间伸展成一团万亩方圆的金云妖火,隐隐有两翅探出云外,急速振动,满天上狂风卷地而来,金云妖火眨眼从山间天兵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太乙天尊站在崖头,一身青色道袍如水波一般起伏不已,脸色有些难看。
阴阳二气瓶果然奥妙无穷,鹏魔王昔年仗着这件灵宝,煅去了阴神之体,化为金翅大鹏鸟真身;今日太乙天尊一时大意,鹏魔王、牛魔王、猕猴王又仗着这件宝物,三妖合力,冲破了太乙天尊以青玄一炁所化的大弥罗微尘网,逃向西方。
金翅鸟一翅九万里,飞行之速为鸟中第一,既冲出弥罗微尘网,纵以太乙天尊此际无量神通,一时却也难以追及。
太乙遥看西方,心中思量:不想这瓶中阴阳二气如此神妙,一时不曾在意,却让他们逃了出去,左道邪法岂非因此传流?只是我若起身追袭,以这金翅鸟飞驰之速,追上时大约已过了南赡部洲,到了西牛贺洲了,那里是西方教下,我贸然在彼方动手,却又十分不妥。
“师父,山中群妖,尽已剿灭,我们却擒得这妖王来也!”太乙正在踌躇思量之际,耳边有人呼唤,抬头看时,却是哪吒、杨任二人押着禺狨王,走近前来,往地上重重一掼。
太乙领哪吒、杨任与天军攻打猗天苏门,牛魔王、鹏魔王、猕猴王、禺狨王四大妖王与四大妖王下属东胜神洲九十六洞妖魔云集此山,鏖战一日夜,天兵有太乙天尊亲临坐镇,大法加持,一个个精神百倍,勇猛无伦,群妖数量虽多,终究不能抵挡,九十六洞妖魔先后战死,禺狨王独战杨任、哪吒,不敌被擒。那鹏魔王却甚狡狯,初时将阴阳二气瓶隐而不用,待战局已定,太乙天尊略略疏神之际,骤然合力运转阴阳二气,突围而出,只剩下禺狨王一人,孤掌难鸣,被哪吒、杨任生生擒拿。
罢了,且让他们逃去西方,日后自然有计较之时。太乙想定,低头看那禺狨王,见他浑身上下,被哪吒混天绫缚得结结实实,分毫不能挣展,一双怪眼中却仍旧凶光四射,不肯屈服。
太乙道:“这等异种妖魔,就地格杀即可,何必带来见我?”
哪吒道:“师父容禀,这怪物乃东洲巨妖,十分凶悍,却也不是寻常魔种,我想师父如今住在东极妙岩宫,宫中广阔,乏人守护,不如将此怪带回青华,以为镇宫瑞兽,一来可增东极威仪;二来也立个榜样,使天下左道慑服。”
太乙想了一想,道:“这等说也有道理。”踏上一步,伸掌轻轻在禺狨王顶上一击,禺狨王浑身一颤,登时昏死过去,哪吒收回混天绫,众天兵用铁链将禺狨王捆了,抬将起来,浩浩荡荡,直奔傲来城而来,离城尚有千里之遥,天尊在九霄云里,法眼往下一看,见城中妖气全消,泯灭无痕。
天尊道:“罢了,这万圣王却甚知机,已先逃了,我们回去罢。”众人上天,先至东极妙岩宫,天尊吩咐哪吒:“将那妖兽穿了鼻子,拴在宫前华表下,与我守门。”哪吒依命办理,天尊与杨任、哪吒却上金阙云宫灵霄殿来。
灵霄殿前,张、鲁二班督着十万天工,重造宫阙,十分繁忙,叮叮当当之声响成一片,见天尊与两位大神到来,两位天工连忙上前施礼,太乙微微点首,径上灵霄宝殿。
“天尊亲身下降,荡涤妖氛,甚是辛劳。”正中御座之上,帝俊冕旒低垂。
“除灭妖魔,卫我正道,乃贫道份内当为之事,岂敢当陛下慰劳。”太乙微微躬身。
“我居此位久矣,做事常不免犹疑,观今日天尊行事,雷厉风行,果决分明,远胜于我,我欲请天尊摄理三界庶务,不知天尊意下如何?”帝俊道。
太乙听了,神色微变,一时不曾答话,殿上数百群仙诸神神情各异,哪吒却十分欢喜,若不是身在朝堂之上,几乎就要欢呼雀跃了,许逊立于左班,眼中也大有喜色,只不便表露出来,猴王大闹天廷,说起来与他的举奏不无关系,若玉帝查究起来,他不免要受牵连。现在好了,太乙师叔若主掌天庭庶务,我却不必担心受责了。许逊十分欣慰。
“天尊,你意下如何?”帝俊目光看向太乙,微笑着又问一次。
“陛下既有此命,贫道也不敢辞劳。”太乙道。
帝俊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丹墀之下的两班仙神,朗声道:“众卿听者,今后三界九天,一应庶务,皆听东极妙岩宫青玄上帝处决,救苦天尊所到之处,如朕亲临,传布上下诸司,令一体知闻。”
灵霄殿上的截教众神,多有不平者,只是阐教势大,怎敢多言,只得与群仙一同拜伏,齐声道:“谨遵大天尊圣旨。”
且说悟空被释迦牟尼施展掌上神通,压在五行山下,其地正当西牛贺洲与南赡部洲两洲交界之处,故后世又称此山为两界山。悟空身压山下,除了头颅与左臂探出山外,可以摇挣摇挣,全身上下,竟似与山岩浑如一体,再不能腾挪变化,昼夜六时,看尽了山间花开叶落,生死枯荣,天上斗转星移,日月经行,又见了些风雷电雾,冰霜雨雪,寒暑交侵,春秋迭代,匆匆数百余年,仿佛不过闭眼睁眼之间,中土南洲,已是大唐贞观九年。
这一年,唐太子李承乾十六岁了。
贞观这九年,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大唐国力渐强,于是不免对外用兵,与北魏争西域、北庭之地,烽火连年,穆、康、米、毕、史、夏、尉迟、龟兹、楼兰、月氏、火寻、戊地、高车、吐火罗、乌那曷、拔汗那等西北小国夹在南北两个大国之间,苦不堪言,或灭于魏,或降于唐,长安市上,仿佛一夜之间便多出不少胡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尽是从西北战场流离而来。
太上皇帝李渊原本喜道恶佛,晚景不宁,忽遭玄武之变,这九年来,渐渐的变得喜看佛经,喜听佛法,端因道求长生,佛祈来世,今生只是这样了,他镇日转经念佛,只盼建成、元吉和十个孙儿能够受生善地,来世再无诸般忧烦。
九年来,他深居简出,整个大安宫充满了檀香的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