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
只是当时情形实在十分危险,即使太乙天尊不出手,再过一时三刻,悟空体内劫火发到极处,纵然侥幸能逃得性命,也是法力全消,任人宰割了。
幸好世尊释迦牟尼及时现身,五指化为地、火、水、风、空五座联山,将他压入山底,悟空体内劫火虽然狂窜乱走,却被世尊留下的大神通牢牢禁锢,终究没有将身体冲荡毁灭,外人也不能接近此山,于悟空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了。
悟空被压数百年,心中隐隐明了其中关键所在,却也不能确定,只是日复一日,在这五行山下究极宇宙生化之理。
五行山矗立于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两洲交界之处,十分高峻,山风劲烈,终年积雪,悟空虽被压在山下,却也高出四周平阜甚多,视野倒是十分开阔。
这一日,悟空正极目天边,仰思造化神奇,感应五行山内地火水风空五大流动生灭之势,忽听得山间橐槖有声,有人自山下走将上来。
悟空前方乃是一道山坡,约有五六里之远,虽不算长,山岩嵯峨,却十分陡峭,加之冰雪覆盖,五六月间,天时渐热,冰雪待融未融,十分陡滑,便岩羊也难立足行走,遑论是人?
悟空微微垂下眼睑,漫不经心打量来人长相,这一看却着实吃了一惊。
来者乃是一名白须老翁,身形瘦长,肌肤黝黑,古铜色脸上皱纹层叠,拄着一根残旧木杖,踏着冰岩,一步步行来,虽然不快,却稳健非常。
“九公!”悟空又惊又喜,扬声叫道,自己忽又摇头,“不对不对,不是九公!”
悟空被压山下,与世隔绝,虽然不知到底过去了多少岁月,但山间四时转换,风霜雨雪,总也有数百年光景了,九公不过一介凡人,当时就已垂垂老矣,经过如许光阴,怎能还活在世间?
“猴王,一别七百年,你在这五行山下,可还过得好么?”
悟空不过念头略转,多九公拄着木杖,本来离他还有四五里远近,向前跨了一步,却已到了他身前,弯腰问道。
“你真的是九公?你怎么还活着?怎地好像身具神通?”
“不错不错,看你身上气象,已将两家道法融会贯通,再无入魔之忧了。”九公却不答悟空问话,自顾自左右打量,呵呵长笑。
“九公,你来了,小山又在哪里呢?”悟空见他充耳不闻,着急叫道。
“呵呵,你不必问我,且问自己。”多九公呵呵长笑,“算来数年之内,你便可脱困而出,那时你自己去寻她便了。”木杖在山岩上铎地顿了一下,多九公衰迈身躯已在十余里之外,再闪得一闪,便已不见。
“九公!九公!不要走,回来!”悟空大叫,山风烈烈,将悟空叫声远远传出,震得群峰俱响,却哪里还有多九公人影?
悟空颓然低头,心中疑惑之极:九公到底是谁?怎地有如此神通?当年却怎地做个水手行商?数年之内,我又如何脱困出山?
七百年山下潜修,悟空灵台明悟,道行大进,这五行山虽然有造化之妙,终究不过是身如意通中的一种——掌上山川,以悟空此时神通,原不难破山而出,只是山上却还有释尊六字真言压帖压住,这压帖大是玄奥,似神通非神通,似法术非法术,却有聚合五行流转之功,山势便浑然一体,不可破解,悟空以分身出神之法上山揭过多次,那揭帖却像是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终究是莫可奈何,这数十年来已不再尝试。
多九公说了这番话,却又勾起悟空心中希望,他左手探出山外,却可活动,便去脑后拔了几茎毫毛,将手一指,金光闪过,几个猿猴凭空跳将出来,却与悟空一模一样,蹦蹦跳跳,如飞上山,便来揭那压帖。
结果当然与往日并无分别,几名猿猴用尽平生之力,休想揭起那帖子一个角儿。几名猿猴抓耳挠腮,吱呀乱叫,悟空焦躁,叫一声,泥丸宫一道清气冲出,现出元神真身,手持如意铁棒,一个筋斗纵入云中,翻身打将下来,锵然一声响亮,震得悟空元神倒飞千余丈,看那山头时,山岩也不曾崩坏一块。
原来悟空肉身被压山下,虽能出神,世尊大法禁制,元神也难出这五行山范围。
照这光景,数年之内我如何脱困而出,九公惯会哄我。轻轻落将下来,坐在山崖上,将铁棒放在一旁,以手支颐,垂头思量。
贞观十二年,十月。
皇太子李承乾今年二十岁,宜行冠礼。
仪注具备,礼乐庄重,三师进冠,一加缁布冠,二加頍丘癸切缨,三加皇太子冕,礼成。
乐起:
吉日良辰,天赐元服。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天命匪改,保兹厥土。
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介尔眉寿,福祚无疆。
皇太子李承乾服衮冕,白珠九旒,青纩充耳,向御榻上的李世民拜舞九通。
李世民见他衮冕俨然,巍巍有天下之表,心中欢喜,笑吟吟站起身来,亲自扶起承乾:“沙竭罗,自今日起,你成年了,你要为大唐担起更重的担子。”顿了一顿,又道:“来年三月,我要亲征高丽,你来监国。”承乾下拜:“谢陛下信任。”李世民退入两仪殿,承乾脱了衮冕,换了常服,与百官同至两仪殿。
两仪殿是君臣聚宴之地,不像太极殿朝会那样拘束,内侍取来坐垫、案几,众大臣按尊卑位次坐定,承乾自然坐在离李世民最近处。
酒菜上来,李世民举起酒杯,道:“众卿!”大臣们一齐举杯道:“大唐天子万岁!皇太子千岁!”李世民仰脖一饮而尽,举杯遍示众群臣,群臣也都满饮一杯。
李世民正欲再进一杯,承乾期期艾艾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李世民放下酒杯,道:“什么事,说吧。”承乾道:“臣今日已行冠礼,臣欲立正妃。”
李世民笑道:“应当,应当,沙竭罗,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情,不想你先提起来了。”
“请陛下先说。”
“不,今日是你冠礼,以你为主,你先说吧,是东宫的哪一位妃嫔,又或者你看中了哪家的女儿?”
“臣欲立之人,名叫称心。”
大殿里本来喜气洋洋,十分喧嚷,承乾这句话出口,殿内却忽然沉寂了下来。
李世民看了看周围,皱起了眉头:“称心?她是谁?是哪一家的女儿?”
“她是穆国人,父母已亡。”
“穆国?那她岂不是个胡女?况且我记得三年前穆国就已被我大唐灭了。”
“正是,称心是臣从西市上带回来的。”
“啊!”李世民吃了一惊——原来不但是个胡女,还是个奴婢。
“此事不可行。”李世民不假思索,断然回答。
“陛下……”
李世民怫然道:“你是我大唐的太子,太子妃就是将来的皇后,要母仪天下,必取我汉家大姓,天下方能钦服,焉能立一胡姬?”
“陛下,母后与祖母也是北地……”
李世民忽然暴怒,大喝道:“你胡言乱语些什么!来人,太子醉了,扶太子回宫!”
李世民母家窦氏,妻家长孙氏,其实都是鲜卑大姓,长孙氏更是北魏宗族十姓之一,李渊这一支本身的血统也颇不分明,即使抛开李姓本身不论,纯从母氏来说,李世民身上至少有一半乃是胡人之血,承乾身上的胡人血统更是高达四分之三。
李家在太原起兵,夺了隋朝杨氏的天下,创立本朝,以中原正统、汉家大姓自居,远追老子、李广,近追凉武昭王李暠为祖,衣食住行、律令习俗虽然胡风不灭,对身上的胡人血统却向来讳莫如深。李世民继位之后,踌躇满志,立誓混一南北,四海为家,开百代王业,立万世之基。鲜卑姓族,自以北魏拓跋氏为至尊第一,李家若承认了自己的鲜卑血缘,岂非反要居于北魏拓跋氏之下?这却是万万不可以的。因此他自己虽是胡女之后,又娶了胡女为妻,却不欲儿女再娶胡姓,定要从汉人大姓中择其佳偶,方才遂其心愿。左右亲近大臣都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平时无人敢在李世民面前议论李姓的血脉来源。
承乾一时情急,却大大触了李世民的忌讳,百官一时间噤若寒蝉,魏王李泰坐在承乾身边,眼中闪出一丝微笑。
五六个侍卫上前夹住承乾,将承乾半拖半扶,架了出去。
“今日之会到此为止,散了。”李世民大声道。
百官起立,行礼,依序而退,李世民忽然又道:“慢着,东宫左庶子于志宁留下。”
于志宁连忙立定脚步,魏王泰经过他身边,向他使了个眼色,于志宁以眼色相还,魏王泰怡然出殿,回府去了。
“于、志、宁。”李世民手抓扶手,倾身向前,一字字叫着于志宁的名字。
“臣在。”
“你是东宫左庶子,你给我说说,这称心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容臣禀奏。”于志宁再拜,遂将承乾如何在西市遇到称心,如何买下称心,两人如何形影不离的情形一一陈奏。
“哦,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慕少艾也是人之常情,作个姬妾也就是了,立为正妃,却是万万不可。”
“陛下圣明……”于志宁神色犹疑,欲言又止。
李世民不耐:“还有什么事情,你都老老实实给我说出来,不必顾忌。”
原来称心乃是胡人,自入东宫,思念故国,常至落泪。承乾爱极称心,无所不为,在东宫作八尺铜炉、六隔大鼎,用钱募流人盗民间马牛,亲自烹煮,与称心共食。又命左右效胡语胡服,习胡人伎乐,学胡人椎髻,剪彩为舞衣,寻橦跳剑;又令左右近卫以五人为一落,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穹庐大帐,承乾与称心便常常住在帐中,烹羊割肉而食用。又曾假扮胡王之死,令左右学作胡人丧葬礼仪,剺面而哭,桩桩件件,只是为博称心一笑。
只是承乾虽然迹近胡闹,这些事情仅限于东宫之内,出了东宫,一切如常,人人都称他博学多才,知书识礼。
于志宁将这些事都一一说将出来,李世民脸色渐渐转为铁青之色,指着于志宁鼻子说道:“于志宁,你是左庶子,平时东宫臣僚以你为首,有这等事情,为何不早早上奏,令朕知闻!”
于志宁伏地不起:“臣万死!”
李世民手按扶手,胸口起伏,鼻中气息粗重,良久,慢慢平复下来:“罢了,他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你也有为难之处,你先退下罢。”
于志宁叩首而退,李世民自言自语:“此女不可留,若留下她,必乱我大唐家法,只是沙竭罗对他如此爱宠,我若断然处置,则沙竭罗却将如何?”转头看见琵琶女怀抱琵琶,怯生生坐在殿角。
李世民道:“穆善才,你也是穆国人,平日在宫中走动,可曾见过这称心?”
“臣妾偶然见过一面。”
“哦,她究竟有何丽色,使沙竭罗痴迷如此?”
“以臣妾看来,这称心虽然姿容妍丽,却也算不得国色无双,太子殿下之所以对她如此痴迷……陛下,臣妾不敢说。”
“从实说来,朕不罪你。”
“臣妾实在不敢说。”
“快说,磨磨蹭蹭,朕即刻治你的罪。”
“宫中内侍女官传言,这称心之所以使太子殿下如此死心塌地,是因为,是因为她学有祈禳、厌胜之术,惑住了太子……陛下,臣妾失言,请陛下治罪。”琵琶女伏地叩首不已。
“什么!”李世民惕然而惊,祈禳、厌胜之术,自古以来都是宫廷严禁,谁敢触犯,即刻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李世民沉思片刻,忽然对琵琶女道:“穆善才,这祈禳厌胜之术,你不会罢?”琵琶女伏在地上,吓得背脊一颤:“臣妾自幼专习乐伎,此外一无所知。”
李世民点点头:“在朕跟前,谅你也不敢,你退下罢。”琵琶女抱着琵琶,退出殿外。
李世民默坐殿中,忽然大声喝道:“来人,传令!”
卷二 有情劫 第二十三章 焚心以火
东宫嘉庆殿,承乾独据胡床,正低头自斟自酌,喝着闷酒。
急促的羯鼓声在殿内回荡,称心高举双袖,红裙胜火,随着鼓点之声,急旋如风。
承乾看着舞乐,一杯杯烈酒下肚,突然无名火起,一掀几案,咣当一声,杯盘滚了满地。
众乐工吓得连忙住了乐声,称心转至他身前,柔声问道:“怎么啦?”
承乾不答,忽听殿外有人高声道:“有旨!”
脚步声响,二十四名内卫拥着一名紫袍敕使,径直闯进嘉庆殿。
敕使高举敕书:“陛下手敕在此,捉拿妖女称心,与东宫余人无涉。”
承乾愕然抬头,一名内卫急跨数步,寒光一闪,称心惨叫,踉跄退了数步,倒在承乾身上,温热的鲜血溅上了承干的脸庞。
“陛下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