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种理论应用在法宝层面,无非是讲究阴阳属性互相剋制,法宝孰强孰弱,终究得要看谁的威能更加生猛一些,单纯看属性也有失偏颇。
正如你点着一根火柴的热量肯定烧不开一杯水,但是一车干柴着了火,同样不是区区一桶水就能灭掉的。
黑山老妖炼制那件魔道法宝的前期投资是多少,目前难以详查,假如考虑到近期它假借着洛阳朝廷名义,大肆屠戮的胡人和北地的秦人,酿成了举世震惊的几起大屠杀事件,全加起来怕不有几百万受害者。
可以想见,前期数量如此庞大的魂魄和尸骨一股脑地砸了进去,哪怕这件法宝的本质是块顽铁,目下它也该生出不小的灵性了。反观灵虚子遗留的这块“金乌石”,虽说也算是天材地宝级数的奇珍异宝,可惜林旭对自己的二把刀炼制手法没什么信心,究竟能炼出一件什么档次的法宝,他左思右想之下依然是忐忑难安。
好在筹备时间很充裕,林旭可以慢慢斟酌构思,目下用不着太急。
“重力透镜”这一招可说是林旭全部掌握的炼器手段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尤其是“金乌石”对光热的良好蓄能潜力,林旭干脆放弃了其他的外在手段,一门心思跟这块黑石头耗上了。
从每天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天柱峰开始,直至夕阳西下,全天林旭都一丝不苟地操纵着“重力透镜”转换入射角度,力求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丝阳光都聚焦到“金乌石”上面。如此这般,他坚持了足有一百多天,“金乌石”仍旧毫无变化。林旭辛苦汇集起来的阳光好似如泥牛入海般全无下文,无论他每天灌输了多少阳光下去,“金乌石”照旧是一副没有半点变化的死样子,颇有几分任尔千般手段,我自巍然不动的伟岸气度。
见此情景,林旭反而大喜过望,决定了一件法宝效能的关键因素是本身材质高下,其次是炼制手法,最后谈到的才是立意高低。
“金乌石”如此地顽固不化,充分证明了它的材质绝非寻常凡物可堪比拟,那么最终炼制出来的法宝也就十分值得期待了。
“重力透镜”堪称价廉物美,缺点也很显著,需要林旭不断计算阳光入射角度,对镜面曲度进行细微调整才能获取最大数值的阳光。按照目前的进度,再耗几个月下来也不见得能蓄能完毕。随即,林某人一拍脑袋,琢磨出了一个偷懒省力的好办法。太阳灶这路产品其实是没多少技术含量的玩意,唯一需要考量的是如何调节角度便于最大限度收集光线,这一点跟林旭所面对的难题是一样的。
地球上的人们依靠电脑控制完成了这项工作,林旭再怎么大能也不可能从无到有发展出一整套自动化控制系统。
固然,神祇可以发挥出凡人无可比拟的强大创造力,只是前提还要你必须懂得其中的规律才行。
难以用技术加以解决,并不意味着问题无解,改为人工处理即可。
按说林旭直接用化身最理想,可惜分化数量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在各地奔走搜集阴魂和承担其他任务的化身业已占满了名额,假如使用分身来干这件事,浪费神力太多也不划算。于是乎,林旭很快把主意打到别的上头。
包括诸位大总管和副将、裨将在内的阴兵系统,升到较高级别可以不畏惧正常光照。然而,当遇见了这种超高强度的聚焦阳光,照样会吓得手足颤抖动弹不得,这是天生的属性相剋,没办法的。
为了解脱自己的单调劳动,林旭颇费周张地考虑了几天,终于寻觅到了合适的顶缸人选。这项没什么技术难度,但程序过于繁琐,必须要具备良好耐心才能坚持下来工作,被他推给了小玉精瑫琪。对此,林旭还侃侃而谈地说什么,是为了给玉精一个机会帮助她的前任主人灵虚子弥补缺憾,最终完成那份烂尾的“金乌石”材料属性分析报告。
第013章 主角
与那穷凶极恶的黑山老妖在北邙山作过一场,林旭姑且算是占了一点便宜,不过由此他也明白了,以天下之大,能人之多,自家的能耐远不足以学着螃蟹走路,不光是作人,作神也得要低调啊!
林旭返回山神庙后,除却耐心等候“金乌石”那看起来遥遥无期的充能之外,此外就是偶尔抽空派分身出来逗弄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以及陪着老婆们聊天。林旭的本尊金身则照例宅在静室里潜心修炼,浑然不觉山外的片界正在发生的剧烈动荡。
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哪怕是腐朽到骨子里的大秦帝国失去了西域都护府,以及位于河水以北的大片疆土,关中老家和历代秦帝的陵寝、宗庙也都一并丢给了铁勒人蹂躏,可是大秦帝国这时候毕竟还坐拥着半壁江山。各地义军蜂起,听调不听宣的地方官也越来越多,洛阳朝廷还是依然故我地称孤道寡,苟延残喘地坚持着,丝毫看不出有自动垮台的征兆。
帝国官僚们大多是出自于察举和荫袭的上位方式,关中与河北诸郡沦陷后,那些幸存的老秦人世家依托坞壁自守,连带向异族屈膝称臣,献出了金银财帛女子换取一时平安无事。
苟安于洛阳的朝廷则被世家看穿了外强中干的本质,秦八十五世皇帝数度下诏,要求各地官吏举荐贤良人才,结果旨意好似清风拂面而过,随后便没了下文。
非暴力不合作!无论再怎么白痴的统治者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为了挽回洛阳朝廷和自己那仅存的颜面,秦八十五世黑着脸接受了三公联合提出的新建议,在东都开设恩科招揽天下贤才。于是,遵照着皇帝的旨意,向各地通报讯息的信使分头出动了。
马蹄叩击石板路的声音伴奏下,一名气宇轩昂的骑士纵马跑进一座江南小城,他翻身下马在衙门贴出了一份文告。
这时,一旁有识字的人自觉地念出内容,为其他人解惑说道:
“……大秦八十五世皇帝陛下天恩浩荡,特开春闱,各地童生可于四月初一日前上洛赶考。”
大秦的国祚延续千年,近百年来,在位的这几任皇帝几乎都是不成器的酒囊饭袋,直接引起国势江河日下。不要说近期,新君秦八十五世又在胡人威胁下东迁洛阳,河水以北不复为大秦所有,关中老家也一块丢了。不客气地讲,大多数平民百姓都已对这个腐败的朝廷彻底绝望,不过看着目下的情形,洛阳朝廷似乎三年两载之内尚不至于很快完蛋。
一想到自己也有机会挤进待遇优厚的公务员队伍,那些心存功名利禄的人权衡利弊之后,终究忍不住诱惑准备跃身一试。
扣除那些沦陷在胡人铁蹄之下,以及被义军割据的州郡,仅是洛阳朝廷还能勉强控制的地区,莘莘学子们纷纷启程前往洛阳赴考,希望自己祖坟冒青烟,一朝得中科考。
在连续三天的笔试过后,洛阳国子监外墙张贴出了一列皇榜,此地旋即成为了整个洛阳城最为热闹的所在。每天从早到晚,无数人在这里挤来挤去,冀望着能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自己的姓名和籍贯。这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科举考试向来以淘汰率高而闻名天下。十年寒窗苦读,到了考场之上,仍是成功者寥寥无几,失意者为数众多。
“宁兄,你可是中了?”
到此的士子同是来看皇榜的,一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书生隔着人丛望见了熟人,当即向对方打招呼。
对面那名失魂落魄的瘦弱书生听了这一声招呼,疑惑地抬起头扫视了一圈,当他看到了友人,旋即面带苦笑地说道:
“惭愧,小弟怕是又要名落孙山了。”
闻听此言,对面衣着还算体面的年轻书生不无同情地说道:
“采臣,莫要灰心丧气,余听闻来年陛下还会再开恩科,不妨到时你再试一下运气吧!”
这时,瘦弱书生也是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叹息说道:
“唉!我也是这么想的,今年回乡当好生温书,等候明年开考。”
正当二个人相对无言之际,不远处传来了呼喊声,说道:
“那边的不是西门兄吗?我等要前往琼海阁庆祝,你也一并来吧!”
“好,我这便到。”
眼见得友人邀约,这名年轻书生无暇再劝慰落榜的宁采臣,他转头说道:
“宁兄,我今日尚有事,就此别过。”
闻声,这位瘦弱书生轻轻一欠身,说道:
“西门兄请便。”
静静地目送着出身药材商人之家的西门庆,与其他几位公子哥有说有笑地消失在繁华街角。瘦弱书生的神色满是寂寥,他仰天长叹了一声,说道:
“想我宁宦十年寒窗,时运何以如此不济呀!”
寄予了无限期望,读书人在放榜后才发现自己名落孙山,这事真的不稀奇。科考历来是很考验人品的一件事,所以范进中举才成了语文课本里的名篇。在很早之前,在民间即有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之说。由此可见,参与科举考试能否顺利过关,个人学识修养只是微不足道的因素,真正要一朝越过龙门,当真得要指望着自家的老祖坟风水奇佳。
这年头各地战乱频发,市面物价腾贵,各色货品几乎是一天三涨,可想而知,居洛阳大不易也!
身形瘦弱的宁宦宁采臣,家乡在江南东阳郡,千里迢迢赶来洛阳考试,等待发榜的这段日子开销当然小不了。现下他身上仅余的盘缠已经不够回东阳老家,只能设法在洛阳谋个差事,先赚点路费和饭钱再说吧!
一名文弱书生,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可供选择的工作实在很有限。
宁采臣在繁华的洛阳市面上转悠了一圈,终于发现了一家商铺贴出的招人条幅符合自身条件。踌躇一下,他迈步走进这家门面颇为气派的店铺,怯生生地说道:
“掌柜的,请问您这里要招人吗?”
闻听此言,刚送走了一位客人,腰粗似水缸的胖掌柜走了过来,他斜眼打量着宁采臣,说道:
“对,你是读书人?”
“正是,小生姓宁名宦字采臣,乃是江南前来洛阳赶考的童生。”
天子脚下,消息灵通。随便拉来个本地人都晓得皇帝开了恩科,大批外地人一股脑涌入洛阳,弄得连住店都不好找地方了,洛阳人对这些操着各式各样奇怪口音的读书人已是见怪不怪。
掌柜的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说道:
“哦,识文断字,那你去替我收一笔账吧!”
这年月兵荒马乱的,上门收账这份工作好像需要的武力值比较高吧?自问无拳无勇,中途撞见个把劫道的小蟊贼都可能有性命之忧,这时宁采臣迟疑了一下,说道:
“不知要到何处收账?”
闻声,胖掌柜费力地弯下腰,从柜台下摸出一本账册,手指沾了一下口水翻开内页,说道:
“喏,淮南庐江郡江家集。那边的酒家从去年到上个月,一共欠了本店八十贯酒钱,前面我派了几个人去讨债却都不见他们回来。如何,这活计你有兴趣吗?”
前任们的不测遭遇很是令宁采臣替自己的前途捏了一把冷汗,不过他摸了摸袍袖中干瘪的荷包,一股斩蛟屠虎的勇气油然而生。死不可怕,穷到死不起那才可怕呢!下定决心的宁采臣点头说道:
“有!有!敢问掌柜的,那小生的工钱……”
原本一张大圆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生财的职业性笑容,掌柜的闻声变了一副生人勿近的凶恶表情,他粗声粗气地说道:
“工钱没有,若是你讨回了欠账,可以抽两成。小子,干不干?你要是不干,我就另外招人了。”
“好,在下愿意效劳。”
宁采臣的故乡远在江南东阳郡,淮南是他上洛赶考往返的必经之地,那边的路径算是比较熟悉。
位置过于偏西,靠近苍茫林海霍山的江家集,距离沟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运河水系是太远了点。若非需要专程前往的话,一般过路客不会自讨苦吃,放着舒服安全的水路航船不坐,非要从霍山那边走山路赶赴洛阳。起初宁采臣的犹豫也正在于此,奈何赶上了这民不聊生的乱世年经,找一份谋生的差事也着实不易,他的挑拣余地也几乎等于零,所以宁采臣很快便点头应承下来。
胖掌柜取出笔墨填好了薄子,让宁采臣将年庚籍贯等资料填写完毕,随后又按了手印,这才领到了微薄的三十文半两钱。
别看几十文钱不算多,也是宁采臣苦苦哀求了半天,甚至拿出在洛阳赴考的学籍凭证留下作为抵押品,才从掌柜指头缝里勉强抠出来的。实在是没辙,这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
贴身收好了账簿,宁采臣在洛阳的市集上采买备齐了干粮饮水等一应行旅所需物品,在运河码头搭上一艘从洛阳南下前往丹阳运粮的运河货船,开始了南下讨债的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