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
然的结果。对此,人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神祇不是人类,即便祂们曾经是人类中一员,又或者是其他的智慧生命。问题是当完成封神后,祂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向神明的标准靠拢。
何妨追忆一下那些过往大名鼎鼎的神祇,祂们多半是在初封神时轰轰烈烈,越往后行事就越低调,直至最终销声匿迹。
大概许多凡人以为祂们是陨落了,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倒也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只是在没有大规模神战发生的和平时期,大批神祇相继陨落,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言以蔽之,祂们的心灵已经变成了真正的神祇之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争强好胜的想法,随之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外。
第038章 变乱
当那些有血有肉的鲜活身影化作了印成白纸黑字的历史典籍,随着岁月变迁成为了难以考据的古老传说。直至传说也被当作了梦呓般虚无缥缈的神话解读诠释,纸页泛黄书籍渐渐被人们淡忘之时。
纵然你曾是惊才绝艳,名动四方,纵然创立了不朽功业,大义微言,一切到头来也仿佛是什么清风过耳,留不下一丝痕迹。在时间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存在都不足以自傲,时间的流逝可以抹去世间的痕迹和烙印。这就是属于神祇们的最终宿命,当曾经的辉煌灿烂远去,短暂的绚烂喧嚣过后,终要归于沉寂。
凡人们已知最古老的华夏神祇是“烛龙”,据说祂生活在钟山上,负责维护整个世界运转的自然平衡。
钟山这个地名不可考据,更很少有人知晓烛龙的身世来历和生平履历,甚至连祂具体做过些什么事情,通通都成了一连串放大的问号。
在仅有的涉及烛龙的古籍资料中,只剩了下一则先天真圣共工为夺取洪荒水域的霸权,而向这位资格最老的神祇烛龙发起挑战的故事可堪一读。不问可知,对于霸权半点兴趣都欠奉的烛龙直截了当拒绝了共工的挑战,只是祂面对着死缠烂打不依不饶的后起之秀,还是没有选择地出了手,烛龙很轻易便挫败了神力强大的共工,跟着放祂走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涉及烛龙的神话故事,不排除祂为了免除被人上门挑战的烦扰,干脆迁地为良。
后人唯一还能知道的是,烛龙依然在某处恪尽职守,履行着自己身为神祇的义务,专心致力于维护世界的正常运转。
每逢林旭在不经意间追忆起这条烛龙的小故事,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便会自心底里油然而生,这是对自身命运的不祥预感吗?
假如没有半路陨落,抑或是莫名其妙地死于天人五衰,林旭日后会不会也走上烛龙的这条老路呢?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在神祇漫长的生命旅程尽头,自己的人生结局会是怎样收场,林旭所能把握的只有眼前的这一刻,好好珍惜眼前人。怀着如此复杂难明的心情,林旭缓步走进一切陈设布置返璞归真的旧山神庙,一路上他穿庭过户,径自来到后院,这里是只属于林旭任意支配的私宅范围。
“夫君,您回来了。”
正在为一盆生长得郁郁葱葱的茉莉花修剪枝叶,狐女静姝远远望见林旭的身影便欠身施礼。来到了近前,林旭伸手搀扶她起身,笑着说道:
“嗯,离儿还好吧?”
“今日祂跟合儿出去疯玩了一阵,后来之后觉得倦了,现在该是睡下了。”
考虑到心智成熟需要时间的自然积淀,与生俱来的神力也要有足够的控制力才能运用自如,林旭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任由两个孩子顺其自然地如一点点地长大。现如今,林离与林合兄弟俩从外表看来仍然只有三、四岁的年纪,与那些同龄的人类小孩一样,正值活泼好动到了极致,恨不得整天招猫逗狗的年龄段,这小哥俩委实顽皮得叫父母们无可奈何。
这时,林旭打量着兼有妇人成熟风韵和少女清纯狡黠双重特质的狐女静姝,只觉得一颦一笑莫不是动人心旌,他不禁感慨九尾狐一族的血统神奇之处。
阔别多日,平常本尊金身又窝在静室里不出来,林旭主动伸臂揽住静姝,柔声说道:
“来,陪我出去走走。”
闻听此言,静姝的目光中闪过一抹惊异,她猜不出林旭为何有这种要求。
那些熟悉林旭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宅得到了一定境界,没事派出化身到处乱窜也就算了,他的分身通常只在山神庙中定时出现。林旭的本尊金身在没有大事发生,或是外客到访的时候,一年到头不分寒暑都窝在静室里苦修参悟,自家妻儿想要见上一面都不太容易。
“是,妾身从命,不知夫君您想要去何处?”
闻声,林旭嘴角露出一丝淡然笑意,说道:
“呵呵呵呵,只是随便走一走。”
霍山中居住的人口持续增加,对自然环境也造成负面影响,譬如说新移民在山坡上辛勤垒砌出来的成片梯田,在很多地方便已将搬来外形浑圆的山体,切割间隔成了棱角分明的阶梯状。
这些位于高处的梯田是依靠着风车提供动力,由从山脚下开始,直至梯田最高处的连续蓄水池塘逐级提水,然后自流灌溉庄稼。
沼气池可以肥田,乡民们弄来山林间的残枝败叶等物,发酵后用来施肥,再加上选育良种作物,这些梯田的亩产完全能跟关中地区,那些号称亩值一金的膏腴肥田媲美。即便如此挖空心思增加产量,山中的食品供应不足还是解不开的个老大难问题。霍山中的许多人家到了农闲时节经常要吃糠咽菜渡日,这可不是谁号召忆苦思甜的矫情之举,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产出的粮食不够吃啊!
来自于荆州的稻米经由江水东运至黄陂湖附近,其后沿水道北上淮水。途中为躲避叶飞军的巡查阻挠,运粮船无法满载航行,直接导致运量难以满足霍山中的大小村镇日常所需。若不是考虑到这个重大关切事件,林旭也不会急吼吼地亲自出马,跑去解决割据鄂州的叶飞军。如今兴汉军势力扩张到整个江水中游,通往霍山的水路航运也就此畅通起来,林旭承受的压力也能削减一些。
正是怀着一份如释重负的心情,林旭才有闲情逸致与静姝把臂同游霍山,浏览着青山碧水和农人劳作的如画场景。
江陵兴汉军总督荆益各州军政事务衙门
历来气氛肃杀的白虎节堂内,令人压抑的寂静被一阵急促脚步声惊破。
一名风尘仆仆的探马身背靠旗快步直闯正堂,当来到大厅门口之际,他单膝跪地,双手捧起了身上背着的铁匣,高声说道:
“报!启禀大将军,铁勒人一部,前日劫掠汉中郡与金州。军报在此,请您定夺。”
紧随其后,没等陈凉思索清楚,又是同样一阵充满了慌乱意味的脚步声在外面响起。
果不其然,一名铠甲被血污搞得一塌糊涂的探马狂奔而来,他跪在自己的同行身旁,气喘吁吁地说道:
“报!启禀大将军,樊城守将急报,铁勒军派出游骑抢掠乡野,击破我军一部,郡守大人请求援兵。军报在此,请大将军定夺。”
短短半天时间之内,北方的州郡相继又传来了数份军报,总体来说这些急报的内容相差无几,铁勒军大肆南下劫掠,铁蹄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闻讯后,恍如迎头被人抡了一记闷棍,等到陈凉反应过来,他登时气得一巴掌拍碎了几案,目眦尽裂地说道:
“击鼓,聚将!老子要北伐,天杀的龟儿子铁勒佬,老子要你们全家死绝。”
说不得,此番铁勒人肆无忌惮的劫掠杀戮,算是彻底搅乱了兴汉军的作战计划。业已启程开赴子阳城,预备进逼巴郡的水师在接到军情告警的讯息后,不得已立即循着原路折返江陵大营。
前期囤积于汉中一带,预备用于陆路伐蜀的粮秣物资,多被铁勒人的游骑付之一炬。
事态发展到了这一步,兴汉军不可能冒着被断绝后路,甚至丢掉老巢的风险进攻蜀地。即便陈凉起初本没有讨伐异族的念头,现在也必须有所表示,不然无法对部属们和治下的民众交待。
昔日起兵之时,在陈凉的示意下,兴汉军所打出的旗号便是“驱逐鞑虏,恢复华夏”,兴汉军从一开始就摆明了自身的华夏正统立场,宣誓绝不与异族侵略者妥协媾合。而今,事情已然到了这步田地,陈凉若是食言自肥,他还如何与抗击外敌不力的大秦朝廷划清界限,今后哪会有贤才愿意来投奔这个信用扫地的新生政权呢?
铁勒人南下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演变结果,不是老天故意跟陈凉过不去。不仅是汉水流域受到侵袭,原本由洛阳朝廷控制的豫州南部,包括南阳郡在内的许多城池也都被铁勒人夺占了。
只懂劫掠,不事生产,堪比蝗虫的百万游牧民族把富庶的关中、陇右祸害得差不多了,现在看样子他们是打算挪动一下向南发展。
兴汉军诸将到齐之后,司徒雅第一个跳了出来,他拍着胸脯说道:
“南阳郡务必要控制在我军手中,不然铁勒人想来就来,想走便走。大将军,此事生死攸关,切不可养痈遗患哪!”
司徒雅是坐在陈凉左手边第一的位置上,这代表着首席武官的尊崇地位,这边他刚一说完,坐在对面的陈凉族侄陈立也跟着起身,拱手说道:
“大将军,铁勒人骑射技艺冠绝天下,南阳一带多是平原广野之地利于骑兵驱驰,请您三思而行。”
闻听此言,力主征讨的司徒雅动弹两下嘴唇也没说出什么。这倒不是他畏惧陈立的大将军亲族身份,而是陈立说得没错,此事有必要仔细斟酌一下。
铁勒人从小就成长在马背上,他们平时除了放牧之外就是射猎,部落中随便拉来一个成年男子都可说是合格骑兵和优秀射手。
兴汉军的核心部队无非是陈凉最初招募来的那些浪迹江湖的亡命之徒,以及从荆州成建制投降的秦军改编而来的步兵部队,这班人马的战力如何不必多言,面对大规模骑兵冲锋,只怕是很难扛得住。在荆南地区与大秦南方兵团之间进行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对兴汉军造成最大威胁的无疑是秦军那支数量不算多的骑兵部队,主要伤亡也是由骑兵突击导致的。
尽管那些隶属于秦军南方兵团的骑兵,是来自于陇西和河北的秦军中百里挑一的精锐所组成,不过出身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没道理比他们的大秦同行水平差吧?
深呼吸数次,陈凉迫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然后他环顾左右说道:
“我意已决,三日后出兵攻打南阳。陈立、陈休,你们率领一支偏师佯攻武关牵制住铁勒人,其他人随我出征南阳。”
第039章 征讨
一言九鼎!在兴汉军来说,大将军陈凉的决定就是基本方针,这一点用不着怀疑。
这时,苗仁辅转头看了看一声不吭的老冤家司徒雅,开口说道:
“大将军,我军以兵员干练而论,当属水师将士最强,南阳一带河流水浅,仅容先登和鸳鸯舟之类的小船通行,您是不是认真考虑一下?”
闻声,陈凉自信地一笑,摆手说道:
“那就不必了,前些时候,有人送了我一件模型,你们来看。”
两名亲兵抬着一辆大车的微缩模型来到白虎节堂,在座的将领们好奇地围拢过来打量这辆全长仅有尺许的微缩模型。车辆细节刻画得中规中矩,就连车轮上的轮辐和一侧高起车厢上覆盖的生牛皮跟铁制泡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如今,河北地区被东胡人杀得十室九空,行走百里都难见人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秦人,若非强悍得不似人类,再不然就是借助于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这辆车就是河北地区秦人迫于生存压力发明出来的偏厢车,主要功能是用来对付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效果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这件器物是太行山神龙石耳日前送给陈凉,用来联络双方感情。
说到底,龙石耳比不得林旭投资大下注早,也比不了大江龙君敖平家大业大,祂只能是放低了姿态,希望今后陈凉得势能对饱经战乱的河北多多关照。
用审视的目光来回打量着这件玩具似的车辆模型,司徒雅摸着下巴,好似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是武刚车吗?不过细看起来,好像又不大一样啊!”
司徒氏也算是老秦人贵族世家源流,但祖辈上就混得不怎样,司徒雅也捞不到多少恩荫实惠。当年资历尚浅之时,他也在河北驻军混过几年。驻扎北地的秦军是以车、步、骑的混编军团为主力,因此司徒雅对武刚车和轻车之类的各种战车也有所接触,留意观察之下,他倒也看得出一些名堂。
望着手下们不明所以的各异表情,陈凉大笑起来,介绍说道:
“此物名叫偏厢车,在车子前后各留有铁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