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
林旭一向讨厌别人讲话说一半留一半,当即横眉立目地训斥说道:
“只是什么?别卖关子。”
闻声,裨将米龙被骂得连头都不敢抬,说道:
“镇上人心惶惶,好多人叫嚷着要到山外去。”
蝼蚁尚且贪生,凡人怕死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九峰镇若是真的掀起这股风潮,林旭辛苦经营这么久才积攒下的基业岂不是全都泡汤了?由不得他不深思一番。
这时候,负责追杀残敌的裨将王良和张昕也收兵来到林旭面前,见礼之后分别伫立在两旁。
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下对策,林旭忽然有了主意,转头对王良说道:
“王良,你火速派人到镇上放出风声,说妖怪们吃了苦头不敢再强攻九峰镇,它们打算守在外面,见一个就吃一个,而且是生吃。再不然,你就说外面的官府开始抓差役去修皇陵和长城,要在淮南各郡抓壮丁。总之,把谣言编造得越耸人听闻越好。”
闻听此言,在场的下属全都傻眼了,谁见过山神爷玩这套路子?受命将要执行造谣指令的裨将王良,此时也是一脸难以置信,支吾着说道:
“大老爷,这……这也未免……”
“听我的话没错,速速去吧!”
自身伤势未愈,林旭根本没心思跟手下慢慢讲道理,立刻下了死命令。
见此情景,王良也不敢硬扛,只得拱手说道:
“末将遵命!”
摆了摆手轰走王良,林旭转头又看着近期负责驻守九峰镇的张昕,说道:
“我军的伤亡状况如何?”
“回禀大老爷,阴兵伤亡过半,化生池里边都快挤不下了。”
原本张昕还盘算着等日后林旭提升神阶,自己也能凭借资格够老的关系,水涨船高升任副将。岂料,在半路上出了这等大纰漏,险些葬送主公的基业,尽管眼下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不过伤亡之大,连张昕自己看了都觉得触目惊心,如今他心中的懊恼悔恨自不待言。
看着低垂着脑袋,一脸沮丧神情的张昕,林旭起身拍了拍这位下属的肩膀,宽慰说道:
“我知道了。你现在即刻带上一千精锐,在镇子附近方圆百里巡逻,若发现有妖怪聚集成群就立刻杀散它们,那些零星的小妖就不必管了。”
闻声,张昕大喜过望,追剿残敌的任务虽说比较轻松,林旭既然肯交给自己来做,证明主上的信任犹在。
当即,裨将张昕单膝跪地,情绪激动地说道:
“是,末将得令!必不负大老爷所托。”
说完,张昕直奔山神庙,飞快地点齐了兵马开始四出搜剿妖怪联盟溃散的残兵败将。
差不多与此同时,遵照着林旭下达的最新指示,裨将王良也在暗中派人人手在九峰镇散播流言。
从来只是盲目别人观点的民众,逐渐在各种彼此矛盾,似乎又互无关联的流言中,彻底迷失了前进方向。
诚然,这大山里面的妖怪是要吃人的,难道如今这个活见鬼的世道就不吃人了吗?在某种程度上讲,那些敲骨吸髓的税吏是比妖怪还要狠毒的恐怖存在,起码后者在肚子不饿的时候不会胡乱杀人,而前者甚至不需要一个合适借口就能害得你家破人亡。倘若离开九峰镇这块难得的人间乐土,他们要在这个灾疫横行的乱世中,再想找到一处更好的栖身之地,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时间拖得越久,犹豫不愿意离开九峰镇的人数也随之大量增加。说到底,人类是一种有着强烈从众心理的生物,最终选择一意孤行坚持非要离开九峰镇的居民,其实仅有寥寥的数百人而已。
“王良,镇上这几天情况如何?他们还嚷着要走吗?”
近来这段时间,林旭一直停留在九峰镇山神庙养伤,他还在时刻关注着局势变化。当裨将王良外出探查回来之际,林旭又照例向他问起了镇子的人口流失情况。
闻声,裨将王良拱手说道:
“回大老爷的话,离开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少,不过……”
见这位下属又开始习惯性地卖关子,林旭手抚着额头,没好气地说道:
“行了,我说过很多次,别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话直说好了。”
“是,镇上的人还是不安心哪!”
这时,林旭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而后睁开眼睛,神情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也难怪,哪天的阵势,现在回想起来他都觉得心惊胆颤。你们说,安抚人心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林旭没有期待手下给出答复,即便是智力水平接近于人类的几个裨将,相对于思维活跃的活人而言,也是比较缺乏学习能力。
这些阴兵鬼卒无疑是世间最优秀的士兵,因为它们对命令会不打折扣地执行,只要一声令下,阴兵们便能毫不犹豫地上刀山,下油锅。然而,这种良好的服从性也制约了阴兵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优质炮灰。作为阴兵的进阶类型,裨将是智慧高于普通阴兵,而又达不到阴神水准的中间阶层,或许将来再提升一下位阶,裨将们还有希望提升智慧。在眼下来说,林旭还指望不上裨将们能向他提供什么合适方案,毕竟动脑筋不是阴兵鬼卒的强项。
稍稍停顿了一下,环顾着大殿内众多手下,林旭接着说道:
“宗教是最好的心灵寄托,一个人的心灵空虚,自然会产生恐惧,只要有了信仰,心灵就有了依靠。不管这种信仰是有用,还是没用,效果都是相同的。现在正是扩大本尊影响的好时机,你们要用心替我办好事,懂了吗?”
手下们好奇地看着在唱独角戏的林旭,这种哲学论述很难勾起职业军人的兴趣,要是换作道士燕赤霞在这,他或许还能跟林旭交流一下心得。
适才一直默不作声的张昕,此时也试探着说道:
“……敢问大老爷,我们该从何处着手?”
被打断了思路,林旭苦恼地挠了挠头,冥思苦想了半天,忽然他眼前一亮,说道:
“嗯,首先需要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存在作为信仰载体。你们说建一座高塔,这主意怎么样?”
眼见得两位资深同僚都已经有所表现,裨将米龙不希望自己在上司面前被边缘化,于是壮起了胆子,说道:
“大老爷,那浮屠不是佛家的东西吗?”
闻听此言,林旭大笑起来,说道:
“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里面供奉的神祇是霍山神,那不就成了。”
这边林旭是越说越兴奋,他干脆开始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说道:
“对,明天开始宣传造势,要鼓动镇上的居民,号召每个人捐出一块砖瓦,或者其他建筑材料。汇集众生愿力,建塔的事情就能顺理成章地上马了。”
第030章 浮屠
山神庙向来是林旭的一言堂,裨将们只适合执行明确的命令,而不是一块帮忙出谋划策。对于顶头上司已然拍板的事情,裨将们当即举双手赞成。
老话说,领导动动嘴,底下人跑断腿。经过了一番舆论造势,春耕农忙过后,九峰镇的居民们歇了没几天,跟着又开始忙碌起来。
建造耗时近六个月,连同地宫在内,总计三十二层,象征着三十二天的这座砖砌石基的宝塔。外形堪称气势恢弘,宛若一根擎天巨柱矗立在九峰镇的南部边缘。
倘若是在白昼时分,哪怕远在数十里外眺望,人们也能清晰望见这座超级高塔的伟岸身姿。
这座雄伟宝塔的施工可谓神速,仅仅六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建筑主体部分,不过剩余的内部装饰还要一段时间加以完善。之所以如此神速地完成这项浩大工程,自然不是九峰镇的民众在一夜之间都化身成了鲁班再世的能工巧匠,而是在他们每日白昼忙碌而混乱的施工结束后,林旭这位不辞劳苦的幕后策划都会跑来暗地里加固修正塔基、塔身,顺便纠正在施工中出现的错漏之处。
若非幕后有着BOSS林旭如此卖力地维护加固,替三脚猫技工们擦屁股,只怕这座三无宝塔早已步上原来的那个世界中,魔都那座直接躺下休息的优质建筑的后尘了。
“阿弥陀佛!贫僧普济拜见尊神。”
一席杂色袈裟上面补丁叠着补丁,脖颈上挂着的一串菩提佛珠被摩擦得锃亮,一颗大光头香头烫伤疤痕清晰可辨。这位前来求见的游方和尚普济,确实不同于林旭记忆中那些靠着国家拨款和大款信徒的香火钱赚得盆满钵满,自家也吃得脑满肠肥的现代僧人。
普济和尚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旁人从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一名虔诚信徒对佛法的无尽渴求。粗看起来,这位普济和尚的确是个有道高僧,可也正因如此,林旭才觉得加倍头疼。
前日,这位大和尚来到了九峰镇,他直接堵在山神庙大门前诵经不止,凡人庙祝根本进不得身,等到几位裨将出面询问,普济和尚口口声声非要求见霍山神不可,又不肯说是什么事。几位裨将想要出手赶走他,岂料这个普济和尚竟有佛光护身自动反弹一切外力伤害,旁人根本动弹他不得。一来二去,事情闹得大发了,只得由林旭出面解决难题。
这时,林旭露出颇为无奈地笑容,冲着左右一摆手,说道:
“来人哪!先给大和尚看坐。足下有事请讲,要是没什么事,那你就请自便吧!”
正如佛经中所说,一粒沙中便有三千世界。科学研究也同样认为,即使在最细微的沙砾与最巍峨的高山之间,二者仍然存有极大相似性。
或许是由于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在这个林旭侥幸成神的片界中,本该是印度的地方仍然远隔高山大漠与中土毗邻。回想当年,随着大秦帝国在东方的基业稳固下来,大秦的帝王们抽空远征扫清了西域诸国,极盛时期的疆域直抵葱岭脚下。
在丝绸商路开通后不久,佛教也沿着这条路径向东传入中土,很快就在华夏社会的下层找到了自己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初期的艰难过后,外来的佛教完成本土化并且落地生根,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早在数百年前,大秦帝国便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佛法兴盛景象,可是这种繁荣也酝酿新的危机。
几乎与华夏的春秋时代同期,被尊称为佛祖的释迦牟尼开始在故乡传播自己所参悟的佛法。释迦牟尼反对以出身定终身的婆罗门种姓制度,以及旧有的偶像崇拜风气,提倡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平等精神。佛法的本意也是要人们自修开悟学得脱离苦海之道,甚至连佛这个称号本身,其实也是指觉悟者,而非尊称释迦牟尼。
受到这位创始大能的影响,早期佛教并不支持建造佛像,只不过凡事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微妙变化,当然,多数时候事态都是朝着期望的反面发展。
随着距离佛祖入灭的时间越来越久远,本该安贫乐道的佛门弟子似乎也忘却了佛祖昔日的遵遵教诲,兴起了大造寺庙和佛像的奢靡风气。传统的泥胎佛像和石雕造像,已经满足不了得到权贵们大量布舍的僧徒们的胃口,他们转而开始以青铜为原料铸造佛像,其后更是出现了铸造鎏金佛像的风气。各地的寺庙建筑变得越来越宏伟,佛像也造得越来越大。
伴随着这种大肆兴建寺庙和金属造像的宗教活动,消耗了本该用于铸币流通的宝贵铜材,以及同样作为大额交易硬通货而存在的黄金、白银。
不仅如此,佛寺一贯享受免税和免除差役等优厚待遇,僧人们还在暗中以收罗荫户等手段,大肆攫取钱财令国家的税赋流失。与此同时,各地的僧尼人数则持续增加,减少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人口基数。
天底下聪明人多得是,那个能坐到至高权位上的家伙无论从外表看来多么白痴,只要他没真把国家直接玩没了,间接可以证明这家伙的智力水平还算符合正常人的标准。
眼见得在大秦帝国境内,佛门的势力膨胀到如此地步,渐渐有了尾大不掉之势。那些原本就不喜欢这些特殊群体的大臣们,这时候便再也坐不住了。
在佛教的老对头,本土萌芽的道教趁机煽动下,刚从挂掉的自家老爹手里接过传国玉玺的大秦帝国第六十世皇帝,在他登基即位的头一个月就下达了灭佛的旨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捣毁寺庙和佛像,规定每个郡范围内只允许保留一间寺庙,并且僧徒人数不得超过五十名。融化佛像所得铜料,悉数用于铸币以充实国库,同时严令各地僧尼还俗,从今往后没有得到官方授予的度牒文书,任何人不得擅自剃度出家,违者充军流放三千里。
如此一来,本已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佛门立遭到灭顶之灾,直至这位秦六十世皇帝,因服用道士炼制的金丹暴毙而亡,新任皇帝即位为止,灭佛风潮才算告一段落。经此一役,佛门在这块片界的势力也走上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