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
“林兄务须多礼,不知今日驾临未能远迎,恕罪呀!倒是阁下此来,令寒舍蓬荜生辉。”
闻听此言,林旭直起身,笑着说道:
“岂敢,郑先生太客气了,不才学识浅薄,此来是为向先生讨教一些学问。”
听了这话,郑铎一抖袍袖,慢条斯理地说道:
“哦,讨教学问,那林兄何不往曲阜一行?自来儒门多有贤达,若论学识渊博,他们自是在鄙人之上啊!”
这时,林旭尴尬地笑了笑,摆手说道:
“呵呵呵呵,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下要请教的这门学问,儒生们怕是听了便要摇头,若是他们恼羞成怒,只怕又要斥责在下无礼,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了吧!”
在民众知识蒙昧初开的上古时代,人间界的各类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通常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大拿。
类似于记录历史和给人看病之类的文职工作,基本都是由部落的大小巫师们负责。在那个蛮荒时代,巫师是不管什么都得精通的大忙人,小到孩子感冒头疼发烧,大到久旱不雨,私到夫妻生活不和谐,公到部落开战,大事小情一概都要插手。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史家从巫师队伍里分离出来,继而独立形成了传承源流,不过在骨子里他们还是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史家弟子经常会把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写进史书中,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儒家弟子所不屑研究的旁门左道之术。
几乎全盘继承了周公旦衣钵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对钻研人道之外的神秘事物,始终抱着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即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必须一心一意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至于人死以后的事情如何处置,一个大活人不该关心那么遥远的事情。一言以蔽之,未知生,焉知死?
这块片界中的儒家未曾享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殊荣,他们的势力虽然不小,却也达不到让林旭有所忌惮的程度。
话虽如此,当听到林旭如此刻薄调侃地挖苦腔调,郑铎仍然赶紧摆手劝阻,说道:
“林兄真会开玩笑……呃,敢问您想问些什么怪力乱神之事?”
“气运!如何才能镇压气运!”
闻听此言,郑铎旋即收敛了笑容,环顾左右无人,他才正色说道:
“哦,这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讲清楚的小事,尊神若是不急,咱们可以秉烛夜谈。”
林旭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我既然专程来向先生讨教,自然不着急的,请您务必赐教。”
郑铎将林旭让进了房屋的里间,小心地掩好门户,跟着又布设了重重禁制,防备交谈的声音外泄和闲杂人等闯入,郑铎这才肃容说道:
“所谓气运,在我史家看来,乃是万物始终之定数。好比人之寿数,短长不一,长者如彭祖,八百余载未凋零,短者如夭亡小儿,落地即身故,二者同为人哉,何以寿数由此天壤之别?莫非上苍也有偏爱之心?非也,其乃气运使然……”
天道恒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名言是出自儒家先圣荀子之口。
荀子这位老人家在民间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要说起他的两位得意高足,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了。那位辅佐着大秦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就任大秦帝国第一任丞相李斯与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这两位堪称是法家中流砥柱的杰出人物,他们正是出自于儒门诸子之一的荀况门下。身为儒家一代宗师的老师荀子,偏偏教出了一对精通法家之学的门生,这事推敲起来岂不是很让人捧腹?
经过郑铎一番解释,林旭似懂非懂地说道:
“……郑先生之意是说,镇压气运与名份有关?”
“正是此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夫子其实说得很直白了。凡欲镇压己身气运者,俗人则埋镇物于祖坟、庐舍之内,神祇则需顺天应人,方可有望成事。”
沉默了半晌,林旭挠着头,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个……在下学问浅薄,您能说得再简单一点吗?”
郑铎是教书育人的私塾先生,对于讲课这回事从来没有不耐烦的时候,当下点头说道:
“昔年吕望之故事,尊神如何不记得了?”
闻声,林旭先回忆了一下吕望是谁,而后他的眼睛越睁越大,用一种难以置信地口吻说道:
“姜太公!你是说封神榜?”
第096章 封神榜
“非也,封神台方是根本,那封神榜反倒不过是一件信物罢了。”
郑铎的身份虽然只是个乡野私塾先生,他却有着那些砖家叫兽所不具备的职业精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前来求教的林旭阐明道理也是不遗余力的。
乍一闻听此言,林旭仿如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憋了许久,忽然间有人好心打开一扇窗子,外间的明媚阳光和新鲜空气一拥而入,那种满心的欢喜真是难以形容出来。
顿觉心中豁然开朗,林旭喜不自胜地起身,朝着郑铎作揖道谢说道:
“林某受教了,只是这封神台如何说法,又该如何建造,不才还望先生赐教。”
“赐教不敢当,请尊神容在下细细道来。”
不得不承认,史家是一个极其善于打探消息和搜罗大人物隐私的情报组织。他们在窃取秘闻和小道消息方面的专精程度绝对媲美古代版的狗仔队,堪称是无孔不入的杰出典范。人们常见在史书上出现违和的场面,譬如说那种只是两个当事人在私下里交谈的古怪场景,照说不该有第三者在场,甚至很多时候是在全封闭的密室里,暗中商议诸如造反和毒杀皇帝之类的绝密勾当,走漏一丝风声就要诛灭九族的杀头买卖,断然不容别人旁听。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看似不可能外传的内情却都被不该在场的史官们清清楚楚地记载下来,白纸黑字地写在史书上供后人瞻仰前辈反贼们的无耻风范。
若是基于这些事实进行逆向分析,要么是史官们自己在家里咬着笔头,没事异想天开瞎编出来的,要么是他们三更半夜不睡觉,悄悄地跑去听了人家的墙根,铁定不会再有第三种解释了。
那位在习惯上,被民间尊称为“姜太公”的吕望,本身是史家子弟出身,他的母亲则是出自先秦时代的重要贵族姜姓,这也是吕望后来混得风生水起的根本原因之一。若非内情如此,在尊尊亲亲的神裔社会中,一个草根庶民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上位。
先秦时代称呼姓名的普遍规范是,男子称氏,以分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姜姓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名门望族,其地位之高是后来人难以想见的。贵如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也要经常要与姜姓联姻,不断迎娶姜姓女子为妻,维系双方的良好关系,其他的中小诸侯们就更不用说了。
这位注定了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吕望,先是在史家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转投到兵家门下研习兵法,最后是靠算计商代的亡国之君帝辛得手,协助周人灭亡殷商得以出人头地。在灭商后不久,新兴的周王朝开始论功行赏,随即将吕望分封到了东海之滨,命他监视东夷部落,于是吕望建立了后来大名鼎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
前面所说到的这一段是写入了正史的内容,在充斥着神仙妖魔斗争的野史中,姜太公的身世背景就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无论是关于吕望的修行者出身背景,抑或是他在昆仑山学道的学业履历,似乎都在隐隐暗示着一件事,周代殷商的这次改朝换代,最初的起因和最终结果都非常不单纯。乃至于到了后来,有好事者写了一部神怪志异小说,其中搜罗了数不清的黑材料,集中汇编为《封神榜》一书,书中也着重谈到了封神榜和封神台这两样紧扣故事主线剧情的物件。
封神榜是记录受封神祇的名单,这个倒是容易理解,而封神台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仪式性场所,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深奥神异之处。
当林旭听完郑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番惊人之语以后,他再度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不能只看表象,哪怕用你的眼睛所能看到事物,也未必一定是真实的,遑论是别人写下来的。
努力消化理解着来自郑铎之口的大量黑历史讯息,林旭犹疑地说道:
“……如此说来,吕望建在岐山的封神台是为了镇压周室气运。”
闻听此言,郑铎抚掌笑了起来,说道:
“那是自然,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太公望又何乐而不为呢?”
闻弦琴而知雅意!林旭向郑铎请教了这么多的问题,郑铎自然也看得出他的意图所在。郑铎本身不是个喜欢藏着掖着的小人,他开门见山地说道:
“敢问尊神可是有意效法吕望?”
面对着郑铎的询问,林旭并未立即作出正面答复,而是反问说道:
“先生以为可行吗?”
一想起传说中那场发生在商周两代之交,堪称惨烈绝伦的封神大战,纵然是看惯了人世潮涨潮落,天下盛衰无常的史家弟子也不禁为之动容。
仔细打量着林旭的神色变化,郑铎忽然仰面长叹了一声,说道:
“唉,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大秦江山想必也快完蛋了,人道之变,必是源于天变。近来我夜观天象,常见客星现于星空,想来也是天兆示警吧!尊神既有此意,亦是顺势而为,虽然成败尚在两可之间,倒也不妨一试。”
摆出一副悉心受教的低姿态,林旭边听边点头,说道:
“赌一赌运气吗?好,总算有得赌,好过没得赌,多谢先生指教,在下这便告辞了。”
这时,郑铎一抬手阻止了林旭离去,说道:
“尊神暂且留步,郑某这里有一张封神台总图,虽是一份残本,或许对阁下也有些用处。”
双手接过这份图纸,林旭收好之后冲着郑铎一拱手,说道:
“今日大恩不敢言谢,容图后报,在下告辞了。”
在华夏古代建筑的形制中,“台”是指在巨大夯土台基之上所修筑的宫室建筑,底下土墩那部分叫做“台”,土墩之上的木构部分叫做“榭”,二者合起来叫“台榭”,也可以简称为“台”。
关于这类建筑的具体形制和大小等方面,向来没有整齐划一的规格,随意度较高。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曾有“九重之台,起于累土”的词句,算是比较形象地概括出“台”这一类建筑的修筑工艺。
如果谈到跟“台”最有名的历史典故,莫过于东周那位债台高筑的周天子,被债主们逼得无处可逃,只得修了一座债台终日躲起来不见人。
郑铎送给林旭的这份封神台总图,名头听起来异常唬人,说穿了不过是在兽皮上以朱砂和墨汁,红黑两色勾勒出的一幅建筑外观图。这副图不是法宝,就连法器也算不上,只是一张来源不明的兽皮而已。
受到岁月剥蚀的负面影响,外加水浸虫咬的破坏,幸亏林旭是神祇金身目光如炬足可洞彻幽冥,换个眼神不行的人来,大概累死也看不出个名堂。假如说光靠这幅图的建筑布局能把姜子牙建造的封神台看出个大致轮廓已属不易,何况图上斑斑点点的污渍和孔洞遮盖了不少细节特征。饶是如此,林旭仍然感激郑铎赠图的好意,按图索骥好歹也比凭空捏造容易多了。
随着远在河内的化身启动神术将这幅图传送到霍山,林旭开始着手筹建封神台,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选址。
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天生便有奇经八脉,负责能量的循环运转,与此相对的是大地之下也有地脉,其基本功能也是与人体内的经脉穴道一样的。这种永不停息奔涌在地脉中的能量源泉,正是地、火、水、风,四大元素中的火。
四大元素属于先天领域,不必依托世界也能单独存在,而归纳为后天五行生剋理论的阴阳家则认为火能生土,因此在大地中穿行的地脉能量也可以被视为火性能量,只不过与大地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罢了。
作为镇物的三生石和封神台的图纸到手,前景林旭已然可以预见到,他算是走上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求索道路。
穷数月之功,配合以阴兵鬼卒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昼夜不休的义务劳动,一座堪与倒掉的世贸大厦双子塔比肩的封神台,傲然矗立在天柱山之巅。若是站在山下远远望去,恰如这座笔直如柱子的大山忽然又长高了一截,威凌天下的景象却也颇为壮观。
封神听起来平平无奇,这种事搁在神祇真实存在的背景之下,无异于是另立中央的叛逆行为。即便这块片界成了天庭的弃地,大佬们似乎摆明了任由自生自灭的态度。然而,林旭如此高调地主持封神,仍然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