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
蚧墓爬系氖饫床稣飧龅览怼3吣荆杖∑浒耄蚴啦唤摺;蛐矶杂谌死喽裕磺幸阎鸵磺形粗蟮忠彩窍嗤难影桑?br /> 第111章 起事
当日,林旭留下了一具化身在片界西部战场,只为观摩体会神战的套路变化,打得是未雨绸缪的主意,本尊金身则与太行山神龙石耳一同返回中原。
宾主双方在旧山神庙闲扯了一番,急于在太行山中建立居民点保全自家那点可怜巴巴的香火,龙石耳火烧屁股一般告辞,折返太行山筹备此事。当然,林旭也没闲着,他派出了一具化身前往安州,与正埋首书堆中排解内心忧愤的陈凉会晤。林旭之所以如此地急不可耐,实在是接踵而至的意外来得太多太快,搅乱了从前的计划。
林旭本打算放任陈凉慢慢成长,等到时机成熟再鼓动他起兵反秦夺取天下。然而,伴随着新片界相继融入这片天地,情势似乎愈发紧迫。
可想而知,西面的三大势力决出胜负后,无论谁是最终胜利者,接下来必定要挥师东进,夺取整个片界的主导权。为了免除出现一盘散沙对上入侵强敌的可怕未来,林旭再不情愿干拔苗助长这种蠢事,此刻也不得不出手干涉,加快陈凉的成长速度。
抬手推开房门,干涩木制门轴发出了“吱呀”声响。听到了动静,正捧着一本书在灯下苦读的陈凉抬起头,看清楚来人,陈凉面露喜色,起身说道:
“林大哥,你怎么来了?快坐,俺给你倒碗茶来。”
这时,林旭冲着陈凉摆了摆手,说道:
“哎,行了,你也别忙了,自家弟兄不用客气,我今天来是有一件要紧事跟你说。”
“啥事?只管说。”
沉吟了片刻,林旭缓缓说道:
“陈兄弟,弟妹一家惨死,这事你没忘吧?”
闻听此言,陈凉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随后意识到自己的举止失态了,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俺记得你说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俺可以等。”
听到这个并不意外的回答,林旭点了点头,说道:
“呵呵,好哇!看来你这段日子书没白读,火爆脾气也消磨了不少,不过为报仇等上十年,这日子恐怕长了点吧!”
闻声,陈凉自己也有几分泄气,气馁地垂首说道:
“俺是粗人也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那些锦衣卫杀了俺娘子还有她一家老小,俺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要是连杀妻之仇都能忍了,那俺不真成遇事就缩头的乌龟王八咧!”
林旭笑了起来,抬眼与陈凉对视,缓缓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
眼神中透出几许彷徨迷离之色,很快陈凉犹如下定决心一般,攥紧拳头说道:
“俺……俺……想造反!”
“嗯,造反之后呢?”
明明是谈论着大逆不道的危险话题,林旭的语气却像是在说隔壁三叔家里的母猪刚下了一窝小猪,完全听不出他有半点紧张和害怕。
见此情景,陈凉也傻了眼,他一副难以置信地表情,加重语气说道:
“……俺说,俺要造反!”
这时,林旭照旧笑着点了一下头,面不改色地说道:
“是啊!我听清楚了,你不就要造反吗?多大点事。”
闻声,陈凉仿如迎头浇下一盆凉水,忽然间他觉得自己像是头一天认识这个比自己年长了几岁的富家翁,惊疑地说道:
“这是造反哪!林大哥,你咋一点都不怕呢?”
听了这话,林旭笑得更加开心了,反倒轻描淡写地说道:
“陈兄弟,你知道现在的天下有多少人扯旗造反吗?”
当日在薛府之内,陈凉夺刀杀伤了多名锦衣卫番子,此刻他仍然是大秦朝廷全国通缉的要犯,说不得,各地州郡城门口都有贴出的画影图形悬赏缉捕陈凉。哪怕是在林旭的安排下,他窝在安州这边避风头,陈凉大白天的时候也根本不敢出迈出大门半步,即使偶然出去一趟,那也是赶在日暮黄昏时分,脚步来去匆匆,罕有与人交流信息的机会,所以对他来说消息闭塞是很正常的状况。
仔细琢磨了一下林旭这番话究竟是何用意,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来,陈凉只得老实地摇头说道:
“呃……俺不知道。”
闻听此言,林旭似是听到了特别可笑的事情,顿时放声大笑起来,直到陈凉老脸胀成了猪肝色,林旭这才停住笑声,随即语气揶揄地说道:
“哎哟!你也不瞧瞧现如今这世道什么样,天下大乱哪!各路的义军和土匪流寇,人家称王称霸的多得是,大大小小全加起来算一下,少说也有个千八百的,难不成还差了你一个?”
自从前些时候在神前发下誓愿,陈凉愿以十万功德为代价超度亡妻一家,其实从那时起,他在心底里就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未来的帝王之尊,否则的话,这笔账可是很难还上的。
骤然闻听天下间竟然有如此多的人投身于造反事业,知道自己的行动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者,陈凉心中不自觉地生出了一股失落感,仿佛有什么东西被一下子打碎了。这就好比一件稀罕玩意,你一直以为是自己所独有的宝贝,平常时候藏着掖着轻易不肯示人。哪晓得突然有一天被人告知,其实这件东西大家人人都有,出现这种心理层面的巨大落差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平白无故地打击陈凉的信心,可不是林旭排遣化身专程前来安州的用意所在,留给了陈凉一点时间适应,随后林旭说道:
“行了,咱们闲话少叙。陈兄弟,你准备怎么办?投奔别人当小兵,还是自己单独拉杆子?”
闻声,陈凉低下头沉思起来,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神情坚毅地说道:
“俺是个粗人,但俺不能一辈子给人扛活,这回俺要自己干。”
“痛快!陈兄弟,大哥我也愿意全力支持你起兵。”
说罢,林旭露出一个诡秘的笑容,他抬起脚重重地顿了几下铺地的青石板。旋即,陈凉清楚地听到了石板下方传来空洞的回音。
停止了跺脚的动作,林旭微笑说道:
“本来前两年看着风色不对,我在这里囤积了一批货,预备等行情好了再转手卖出去。既然你也用得上,不如就送给你当本钱吧!”
陈凉注意到了这个太过刻意的提示,前脚林旭才刚一离开宅邸,陈凉思前想后始终觉得心里不踏实,后脚便找来木棒和铁钎等工具,大费周章地撬开了铺在堂屋里的几块青石板。
在移开的地板下面,此时露出一个三尺见方的大黑窟窿,洞口阴森森的好像深不见底一般,陈凉驻足在洞口向下望去,只觉得一股凉风吹得浑身难受。等到陈凉取来火种点起了一枝火把,他壮着胆子下到地窖里面,摸索着拐了几个弯之后,前面出现的景象把陈凉吓呆了。在这座地窖的最深处,火光所及之处堆积着如小山般的木箱。
陈凉走上前去打开一瞧,箱子里装的全是铠甲兵仗和各色弩弓和箭矢,这批存货数量多得足够装备一支千人规模的正规军。
要说光是地窖囤积的武器数量多少这个倒也罢了,最难得是其中还有近百件明光铠和山文铠,这是寻常见不到的好东西啊!
一代枭雄曹操注解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开篇名义的第一句就是“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
在冷兵器时代,面对着呼啸而来的箭雨,那些身上无甲的士兵必然是一死一大片的下场。在肉搏战中,军队处于密集队形之下,士兵面前是敌人,身后跟左右都是自己人,任凭你武艺多么高超也无处闪转腾挪,总不能踩着别人脑袋上躲避刀枪剑戟吧!因而,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盛行以伤换命的战阵之技,非常排斥那些上蹿下跳的江湖游斗花架子,在这种一刀换一枪的血拼中,士兵身上没有穿着铠甲,那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武士身披铠甲的意义是如此重要,以至于铠甲超越了武器,成为了律法严令禁止私人收藏和制造的首要违禁物品,其地位与弩弓相当。
号称为铁猛兽,手持马槊,身着明光铠等重甲的重装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披坚执锐的代名词。除却大威力的弩弓,普通弓箭难以射杀重甲在身的骑士,除了马力可能不够之外,甲骑具装重装骑兵可称得是一辆人肉坦克。类似明光铠这种高档货色,搁在军队中也不是寻常物件,最廉价的皮甲都不能普及到一般士兵的阶层,大家只能看着干眼馋,至少是百人将以上级别的军官才够资格来一件明光铠。
大秦帝国的刑律明文规定,民间工匠私造兵器只杀主犯一人,从犯流放边地。私藏和私造铠甲的罪名显然要大得多,基本是要按谋反论处的谋逆大罪。
不得不说,林旭送给陈凉的这份礼物实在太贵重了,甚至是让他当场产生了怀疑。
那位本该是樵夫出身的林大哥,发家也不过是才几年光景,如何攒下如此之多的违禁品,何况这些东西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出现在前面那些东西,或许还能用机缘巧合之类的接口加以解释,等到陈凉从一口单独存放的大箱子里翻出一面绣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字样的大旗,以及这口箱子底下多达千两的黄澄澄金铤,他就彻底晕菜了。
思前想后,陈凉愈发觉得林旭不是凡人,禁不住念叨起来,说道:
“林大哥,你到底哪一路的神仙?”
在安州大宅的地窖里面,陈凉看到了太多有悖常理的东西,即使他心存疑虑,事已至此也没了退缩余地。
镇定心神,理清了思路,陈凉开始以生平最大限度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预谋造反这项很有前途的工作中。
仅是从地窖里取出的黄金,折算成半两钱已是一笔吓死人的大数目。陈凉随即开始大肆施展银弹攻势,在安州及附近地区暗中招揽亡命之徒和逃犯,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班底。好在这年头什么东西都匮乏,唯独不缺用自家性命换钱花的穷光蛋。老话说得好,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那些眷恋着美好生活的人才会畏惧死亡降临,对于那些穷得一无所有,只剩下一条贱命的家伙们来说,死亡其实并不可怕,永无尽期地受穷受苦,那才是地狱般的煎熬。
当然,陈凉也没白痴到直接打出“我要造反”的宣传口号,对外招募兵员时,他使用的名义是为临郡某大户招募家丁护院。
第112章 白衣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安州刺史蔡彤
天下人不是傻瓜,瞒天过海这一招也不新鲜,陈凉招兵买马的举动自是瞒不过安州的地头蛇,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州刺史耳朵里。本该干涉此事的刺史大人,在被陈凉走通门路,塞了五百贯半两钱通融关系之后,立马开始装聋作哑。这位收钱就办事的官老爷,其实一早就备好数十辆大车,单等卖掉那些搬不走的田宅就直接挂印辞官回老家了。
造反是一件牵连甚广的大事,说破天也不是三两天之内就能准备停当的。又不是在自己任上造反,管他陈凉想干什么,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事先未曾料到,如此轻易打通了关节,陈凉由此愈发看清了大秦帝国外强中干的本质。这个国家已然从根子上烂透了,任何想要修修补补的想法都是白日做梦。
在铁勒人的铁蹄逼迫下,由帝都咸阳仓皇迁都到洛阳的帝国朝廷影响力大幅缩水,仅能勉强控制包括三川郡在内的近畿地区,以及河内与河东等临近州郡。中央政令出了畿内马上开始打折扣,分驻各地的郡守和刺史们,纷纷借着盗匪阻断道路和胡人游骑抄掠的由头撇开洛阳朝廷自行其是。哪怕大部分的地方官并无问鼎九州的野心,他们的举动也仅限于维持现状,若是感觉到风头不妙,这些捞得盆满钵满的官僚们时刻准备着弃官回家。
时局糜烂至此,帝国官员们大多对自己的仕途前途没了指望,现在是抱着能捞一文算一文的末路心态。反正也不打算干下去了,谁爱造反那就让他去反好了。
那位玩忽职守的安州刺史,仅仅是无数个官僚中的一员,正是这些蠹虫把这个国家祸害到了今时今日的下场。
千年以降,大秦帝国的行政区划是一脉相承的郡县制。随着人口滋生,增设的县治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了一郡管辖数十县,拥有近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郡等奇怪现象。
为了免除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秦二十一世皇帝在位期间,当时的朝廷力主推行了地方区划改革。
从那以后,在旧有的郡与郡之间,单独分割出独立行政区,称之为“州”,归属中央直辖,由朝廷派遣刺史作为最高行政主官。朝廷对于“州”的设置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主要是将那些人烟稠密,商业发达的城市划定为“州”,比较近似于林旭所熟悉时空中的直辖市。
陈凉逃亡栖身的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