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归来
最中间部却有四块空格,任远眉头一挑,立刻明白这是供这些石头移动用的。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拼图游戏,通过巧妙的移动,如果符合正确的顺序,那么就会触动下一步机关。
比如说,第一层地狱是拔舌地狱,第二层地狱剪刀地狱,第三层铁树地狱,按照这个顺序排列,排对了,机关也就开了。
任远端详了一下,稍微思考,手指就开始拨动起来。大约一刻钟后,就在那最后一块刀锔地狱合上时,任远耳边恰听到里面沉闷的一响。任远回头一看,果然西南角的一个入口正在徐徐打开。
很快,任远下到了红楼地宫第二层。
这一层却是只有两百平米的样子,同样有四颗夜明珠提供照明。
看样子秦伯很少下来,因为并没有像第一层那样摆着秦伯那么多收藏,因而显得有些空荡。四个墙角摆放了四尊饿鬼像,其态狰狞与恐怖,极具神采而骇人,特别是其挣扎的状态简直就是呼之欲出。
任远看到这层情景,当下明白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六道轮回地宫。
刚才看的是最底下一层地狱道,可能也有些石雕像,但是现在没了。联想起这数百年的大动荡历史,任远心想,应是红楼在其历史上曾遭过盗掘。
这些前尘往事,现在无法计较。任远的目光落在那中间的汉白玉须弥台。这须弥台和上一层的一般无二,在夜明珠的照射下正折射出神秘的色彩。
任远轻轻迈步过去,像是怕惊动这里的神灵一般。
第二层须弥台上雕刻的是三十六饿鬼图,中间留了六块空格,以供排列拼图。
这饿鬼道仅稍比地狱道好一些,但滋味也绝不好受,都属于欲望极强但偏偏无法满足的那种,比如饮食障鬼,肚子大,脚小,时刻在饿,即便有食物却喉咙无法张开,即便食物下咽,也转眼变成脓血在腹内痛苦难当。这个拼图却不好做。上一层十八地狱,民间传说自古有之,第一、第二……顺序都是公认,但是这三十六种饿鬼知道的人却少,即便知道,这三十六种鬼的排列顺序如何,更是不知,若是有一个弄错,就全部错,怎么也没办法打开,所以要破解这个机关不但要懂术数,还要知晓相应知识。
三十六饿鬼的顺序任远是知晓,于是凝神看去,微微一想,手指又飞快地拨动起来,石块挪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中显得特别惊人。
二十来分钟后,任远又听到一阵沉闷的声响,这时却是靠西北角的一个地方徐徐显露出入口来。
任远径直又走了下去,如果没料错的话,这一层地宫就是畜生道。
这一层入口扑面的空气有些潮湿,看来这一层秦伯也没有进去过。
这层层地宫,任远原本出阳神径直可以通入,但一来如此做对建造者无礼,任远若是按照其拼图排列完成了自等若获得同意;二来里面如果有什么物件,阳神也是带不出来的。
第三层果然如任远所料,是畜生道。
畜生道要比前两道要好许多,说起来也就是风餐露宿,流连野外之苦,再苦一点也就被人类捕杀、剥皮抽筋,听起来吓人终究比起饿鬼以及地狱道日复一日重复的痛苦要好上许多。而且畜生道中也是有高低的,譬如天上展翅高飞的苍鹰,草原上无敌的狼,森林中的猛虎以及热带雨林的大象,还有海洋中的海豚以及鲸鱼,这些活在食物链上比较高端的动物日子却是要好过得多。当然,这些动物现在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譬如鲸鱼,日本的捕鲸船横行无忌,夺其生命,榨其所有。不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却是曾长期被人类所敬畏甚至崇拜的。譬如草原上居住的人崇拜狼,因而有所谓的狼图腾。任远看到四个墙壁上各列了三尊生肖神,共十二尊。生肖的出现就是人类最早的动物崇拜的起源。他们依次排列,样貌却是庄严而神圣。
房间中央同样有须弥台,任远看到中间却是六十个石块,上面都是汉字,却是中国传统的六十个甲子,汉字下面则刻画着各自的生肖神,活灵活现。顺序自然是完全打乱的,依然等着任远在排。
而与上两层不同的是,台子上还放了一本古书,看起来很有些年代。
任远小心翻阅。
按照现代的话说,这本古书讲述的就是人类与动物相处的关系史,如何从敌对,发展到如何相互融合,到最后为人所用。按照道术的话来说,这就是一本能知天下动物言语心声,同时能驱役动物的一本法术书。
听懂万物心声,任远应用符咒也能做到,但是符咒毕竟是媒介,就好象是一个翻译机一般,总有翻译不准确的问题,而这书上所言的这项本领,那就是根本不需符咒,而是直接可以从心中听到这些动物的心声,无论对方的语言水平多么低级,都能够正确的反映出来。
任远盘腿坐上须弥台,双手结印,心境如平湖,很快,十二生肖石像各放出一道不同色彩的光芒照射在任远身上,一瞬间,任远心中听到无数个音节喷发出来。
十来分钟,光芒散去。
整个过程有些像向电脑内复制软件,又像是灌顶一般。而之所以这么快结束,是因为任远本身差不多就具备这能力,而现在,也就是完善了。
一个人,若能听万物心声,这人自然发慈悲心,平等视万物,就比如一个屠夫,若是能在夜晚听到那些明日将被自己宰杀动物言语心声,心中恻隐之心自然升起。
任远从台上下来,心中思索,现在普遍的看法是现代文明似乎远高于古代文明,然古代人却可以从莽荒丛林驯养各式各样的动物,为人所用,为人所亲,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桩事,而现代人在驯养动物方面并没有任何超出古人的方面,有的也只是驯养杂技团里的个案,并没有出现整个种群都依附人类的。
这本古书还提到历史以来许多大型的战役都是有许多动物参加,比如缅甸的丛林大象之战,有比如蒙古的两万藏獒军队,这些都是无比神奇的传说。
六十个甲子,排起来难度就要比上面两层难上许多,这也似乎是建造者暗寓“人道难入”。
任远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排列好,很快,通往人道的地宫门也打开了。
踏上阶梯,任远忽然有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似乎是自己再世为人,再轮人道一般,其中气息熟悉亲切,与上面三层的压抑感有强烈对比。
这一层仅有五十来米平方样子,这个时候,任远心中哪会不清楚,这六层地宫就像是个倒扣在地里的一座宝塔一般。估计到第六层,大概也就十多平米左右的样子,恰似一个塔尖。任远心中感叹,地上一座塔,地下一座塔,这样的设计真是奇妙无比。任远却不知,这红楼就建在灵塔废墟之上。当年,寺庙正叫双塔寺。当时寺庙中人们只见一塔,却未见另一塔,于是关于另一塔的传说无数,却不想这另一塔却在这塔下面。
任远的注意力同样放在须弥台上。须弥台上并排恭恭敬敬地放了三本书,靠右的是孔子《论语》,居中是老子的《道德经》,靠左的则是释氏的《华严经》。须弥台上自然有石刻,任远一看之下立刻就楞住了。原来这些石刻标准的九宫阁。横竖都九个格子,分别刻画了十八人皇,十八圣人,十八罗汉,十八道家上仙,还有九个空格提供挪动。初看起来似乎只需排七十二块石块,但实际上难度却要比上面几层大得多。因为并不知道人皇、圣人、罗汉以及上仙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这等于要比上面要多二十四次尝试。这样时间,算起来,恐怕两天两夜都排不完。任远当下觉得没办法再排,至少眼下不是排的时机。任远上前对着三部经书拜了三拜,然后盘坐在须弥台上。
任远立感安详宁静,一种亲切的巨大的人类力量、智慧以及温柔情感加在任远身心之上。任远心中油然而起的是感动与敬意。
在我们这个地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短短的几千年,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以及西方那些先哲纷纷降临人世,以人身演世法,照彻人世过去、现在、未来,可见人身,可见人类社会何等之重要。
随着一真噶啦啦的声响,天门打开,任远阳神跃出。
实际上,就一般人而言,天门开,身体各关节打开是无比痛苦的过程,是任何酷刑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几乎就是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但是,这些于任远都无碍。
阳神出,出入自然无碍,也无须做机关算计,径直往底下一层,迅速就到了阿修罗层。
二十来平米的样子,有修罗神雕塑,须弥台上有八十八修罗需要挪动。任远未作停留,径直来到天道,也就是第六层。
上面三层,昭示着三恶道,地都是黑漆漆暂时不知道材质的石料修建的,第四层人道却是灰色石料修建的,修罗善道是汉白玉修建的,而这天道,果然是十平米却是翡翠的玉雕琢的,晶莹剔透,室内无光而其内自有光芒流转。
墙壁的也是翡翠玉,雕满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天的诸天仙状,一望之下就觉得仙乐飘飘,人也飘飘。
此层再无须弥台,却是空无一物。任远有些惊诧,这样精心设计打造的六道轮回地塔,不是用来保存那些无比珍贵的东西的吗?在任远想象中,这最后一层,可能供奉一些修道人的舍利以及金身之类的。然而,却没发现,很快,任远发现脚底的异样。
原来,在任远脚底下刻画的是一巨大的圆。
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道无可名,无可状,勉强形容之,即以圆形替之。
任远俯身下去,发现圆的中央却含有一小太极图,却是阴刻手法。任远看得清楚,原来是一个雕刻成阴阳鱼的墨绿色玉嵌在其中,让人遗憾的是,另一半却是空着。
任远用手抚摩着这墨绿色的阴阳玉鱼,发现里面有微量的灵气波动,于是恍然,十五月圆之月的灵气喷发,应就是从此玉中喷出的。任远又用手抚那空缺的地方,心想,这应该少了一块白色的阴阳玉鱼。若是把白色的阴阳玉鱼放进去,自然就会在启动机关。难道说,这一层下面还有一层。任远心念一动,就想学上两层一般钻进去,没想到,倏地一下却被弹了回来。任远吃了一惊,自己的阳神境界竟然无法破开这障碍,无法进去。任远略一思索,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下面已不是地球的这个空间,而是通往连任远都不知的空间所在。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任远小小阳神境界,又怎能穷尽其中奥秘。地球作为生命载体的星球,自然藏着通往其它生命空间的通道。这些通道各有等级,或是跳出地球而直接进入太阳系其它星系,是为一;或是跳出地球冲出太阳系进入天空中诸天星座,是为二;再有通道,就是直到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所知道这个银河系,是为三,凡有生命星球都有类似通道。这些通道既是沟通又是营养之源,人类发展,文明进程,莫不与之有重大关联。任远也是从山中老鬼所赠的一本书看到才知道的,只是这些老鬼,最多是五百年前,因此凡是记录这等上古玄秘之事,往往语焉不详。
任远在天道这一层盘坐良久,思量一番,看来是自己机缘未到,无法再深入。
任远回到人道一层,阳神回到躯体内,再一路上行,最终回到第一层地狱道。
这一路上行,机关自动开启,甬道入口自动闭合,须弥台上的石块重新组合,下一回再进去,自然又是另一种排法。
第一层地狱道,收藏着秦伯大量的书籍字画。
任远细致地查阅起来,看有无收获。很快,他在不起眼的搁板角落看到一个黑色的笔记本。任远翻开,就听到“当”的一声,有什么物件掉在地上。
任远拾了起来,却是一个戒指。
黑色笔记本看起来是秦伯的日记,而戒指就夹放在笔记本内其中一页。任远翻开,里面秦伯记录道:
11月16日,晴。于地下室二楼偶然发现这个戒指。
找来老友王清分析其比重,他说是地球从未有过金属。
王清?
任远有些印象,好象是震旦大学化学方面的元老级教授,中科学最早一批院士。
简短的记录,后面还加了一句,日期表明是一年后加上的:把玩多日,不明所以,而老友清前些日辞世,唏嘘不已。
任远再从头翻阅,从日期来看,应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记录的,粗略看了一下,并没出奇的地方。
任远于是放下笔记本,拿起戒指端详起来。
戒指通体银灰色,比重果然非常大。
非金非银非铁非铜,任远掂了掂,看来真是地球没有过的金属。
任远过去学,地球上化学元素记载也就一百一十八种。任远曾经思量过,地球乃至整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