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
那个字“畏名”的人,硒然一笑,忽有正色问道:“陈老道,你大江南北,跑了这么多年,相了那么多人,可曾真正碰到救世的真命天子吗?”
陈传玩世不恭的笑脸一板,难得的正经了起来,他喝了一杯酒,摸了摸鄂下花白的胡子,眼看那个畏名又忍不住要催他,方才说道:“这些年来,莫说这大江南北,就连塞外我去过多次,入官绅富豪之庭院,出简陋穷敝之乡村,达官贵人也好,贩夫走卒也罢,这面相我实不知看了多少,可是越看心里越惊啊。”
畏名心知自己这位老友,在相术一道上,实有惊人的造诣,见他这么说,不禁有些伤怀的说道:“莫非这天下还要大乱数年不成?”儒者以仁为本,他虽迫不得已隐居于此,也实在是不愿天下继续大乱下去。
陈传眼神幽幽,似在回想着什么,又过了一阵,方才面露苦笑的说道:“我观人相貌,推算其过往之事,十中其七八,可推断其未来之事,十中其四五。对一般人来说,这也足够了,可要想断出真命天子,就太难了。时也,命也,运也,一着不查,则结果大相径庭。哎,重整河山之伟人,岂是一眼所能看穿。倒是畏名你。”说着,陈传侧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自己这个朋友,说道:“我看你眉角鱼纹上翘,有鱼跃龙门之意,近期将有入仕的机会,你可要好生把握啊。”
十五年前,陈传曾给他算过不挂,说李昪非但不是他命中的明君,反而不会待见他。那是畏名年轻气盛,子不语怪力乱神,压根不信陈传的话,结果却一一应验。
畏名呵呵一笑:“你陈老道果然有两下子,上个月李璟刚刚让江州刺史送来了一份诏书,请我出山,做个员外郎,呵呵,我已经拒绝了。不对,你从金陵来,莫非是听说了此事,才故意……”他还没说话,看到陈传有点恼怒的跳起来,要跟他辩论。看陈传这个急躁,他哈哈大笑:自己的这个老友性子虽淡定诙谐,可相术却是他的命脉,你若怀疑他的相术,他就非得和你辩个高下不可。
陈传恼怒的瞪了畏名一眼,疑惑的说道:“员外郎,不对呀?看你这面相,当不至于是如此小官吧。”
畏名慨然一叹,说道:“前不见古人,又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江南开国之人各个是英雄,可惜,老夫生不逢时啊,杨行密、马殷、徐温、钱谬、王审知,哎,我尚未到江南,这些人就先后辞世,剩下一群饭桶,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中原的皇帝却又是只重武夫,粗鄙暴敛,都非长久之象。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我史虚白功业未就,已两鬓斑斑,哎,有心治平,却报国无门。今日才体会到陈子昂当年的心情。”说完,他惆怅的喝了一杯酒,神色黯然,屋檐下橘黄灯笼的映照下,双目之中闪烁着点点晶莹。
陈传不小心触到老友的伤心之处,连忙出言宽慰道:“昔日廉颇八十余雄心不已,范增七十余岁才佐楚,畏名今年还不到50,安知将来没有机会呀?”
史虚白勉强一笑,自己这个老友虽精于相术,却是不太通史书,廉颇虽有雄心却不受重用,无奈离赵去楚,郁郁而终;项羽中陈平诡计,心疑范增,范增气不过,当即离楚营,半路而亡。陈传这举得算是些什么例子嘛。现成的有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你为什么不举,偏偏举了这两个倒霉孩子。
史虚白想了会,说道:“陈道兄,江南萎靡,呆之无趣,我准备过几天移居江北。你可是还要继续的寻找真命天子吗?”
陈传看了他一眼,说道:“不了,我准备先回华山呆一阵子。昔年我华山一师兄,摸骨而知天下将乱,我陈老道就算资质差些,但漂泊四海三十年,四处寻找真命天子,以拯救百姓,却也不是一点线索也没有的,只是那几个不是乱魔之命,就是夺舍之躯,天地幽幽,神鬼莫测,老道这一点道行实在太浅薄了。看不穿,看不透啊。”
史虚白看了看有些兴致萧索的陈传,反过来宽慰道:“这天下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大变。拨乱易,治平难。盛唐承平已久,动乱也是难以避免的。令师兄之才也未必便强到哪里去了。”
陈传劝史虚白,还赖摆事实讲道理,虽然这里例子有点难听;可史虚白劝陈传,却是直接诋毁,说他师兄是在忽悠人,不要过于相信。
陈传瞅了眼史虚白,也是一叹,说道:“既然你都要走了,我们来日去登庐山,看看这天下秀峰。”他心里想的却是,畏名兄,你是不知道我师兄摸骨都是摸得什么人啊,他们可是宋州萧县的佣工朱三,淮南的扒手杨大郎,临安的混混儿钱谬,许州的木匠马殷。都是这些人落魄的时候,哎……(这个我在一本明代传奇上看过,说是钱谬要参军的时候,请一个算命老头给算算凶吉,结果这老头一摸钱谬,就嗷嗷大哭,说道:“这么多的王侯命,天下将乱矣。”)……
一行二十余骑,在乡间的小道上疾驰。
“王爷,再往前走就到了落星湾。”朱元在一旁解释道。
昨天,马云他们终于赶到了江州。当天晚上就住在张府,顺便和张家结了亲,约定明年来娶。晚饭的时候,朱元猛的想起隐居江州的名士史虚白,于是就郑重向马云做了推荐。
在朱元嘴里,这史虚白,字畏名,他才能远胜于李唐第一功臣宋齐丘。早年史虚白也曾入仕与李昪,宋齐丘嫉妒其才能,故意设宴款待史虚白,等史虚白半醉之时,请他即做征伐的书檄,又做激励军心的诗赋,同时还做将来凯旋的碑颂。史虚白也不谦让命数人执纸,自己一边口念,一边持笔书写,俄而众篇都完成了,而且词采磊落,满座的宾客尽皆惊服。其后,中原动荡,史虚白屡次劝谏李昪,咱们兵精粮足,应该长驱中原以定大业,千万不要失去这个机会,不然以后有的后悔的了。可惜,李昪不但不能用他,反而在宋齐丘的撺掇下,还把他给降了官。他心灰意冷之下自己称病,归隐九江庐山下。
而赵普似乎也听说过此人,见朱元推荐,也一力主张去落星湾请此人出山,共就大业。于是,马云第二天,就带着赵普、朱元、林仁肇、李二狗还有女扮男装的紫英等20来人,效仿当年刘玄德寻孔明先生的旧例,来寻找这个史虚白。
好容易找到了史家,敲开大门之后,一个青年男子走了出来,弄明白了马云等人的来意之后,那男子颇为遗憾的说道:“王爷。真是不巧。前几日家父的一位至交好友来访,两人相约一同去庐山游玩了。”
马云一愣,连忙追问道:“不知畏名先生,何时才能返家啊。”
那男子望了远处幽幽的青山,说道:“如果兴致已尽,今日就能回来,如果兴致未尽,那就不知何时。”
听了这话,马云颇有种“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趁兴而来,总不能怏怏而去。于是马云就问这男子,要了笔墨直言,留下了一封信:“自黄巢叛乱以降,唐室衰亡,群雄逐鹿,天下混乱,北狄窥伺,西戎崛起,中原政权连环交替,三十七载间,已历六帝,大义不彰,仁爱不行,藩镇割据,旋服旋叛,百姓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江南之地,诸国林立,专事骄奢淫逸,不思养民,盘剥苛刻,行杀鸡取卵之举,不思创业之艰难。云不忍百姓受难,预收天下之众,重现汉唐之盛世,只是智术浅短,前途茫然。望先生念云之赤诚,出山相助,效……”马云本想写“效刘玄德得孔明,谱当世之佳话”,他看了看站在身旁的赵普,又想起远在荆南的范质、吴班,把这句话当即改成了:“效力天下,共创大业……”诸葛亮在刘备哪里可是当丞相的,在马云眼里,赵普、范质、石文德甚至吴班都可以是丞相的候选人,至于这个史虚白,可从来没听说过。刚才朱元举的例子,也无非是文章写的漂亮,可写的再漂亮还能强过李煜吗?口水不能口才,这文才可不等于人才。
数十万荆南百姓嗷嗷待哺,外加荆南政务也不能长期离开这位最高领导。回到江州的马云,马不停蹄的直奔岳州而去,再也没有时间学刘玄德三顾茅庐了。十多年之后,马云常后悔不已,当时为什么不多跑几次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还真是至理名言!——
三日后的傍晚,游玩尽兴的史虚白和陈传回到家中,方才知道楚国五王子马云拜访过,还留下了一封信。陈传知道后,心中颇有些愧疚,原来哪些鱼尾纹,应得果然不是李璟,而是马云。这马云的命相,贵不可言,自己老友若是依附了马云,说不定就可以实现心中所愿了。
于是,他瞥了眼正在看书信的史虚白,老脸难得一窘,说道:“这马云和我还算有点交情,不如我们一起去荆南看看如何?”
史虚白将信仔细的看了一边,然后将信就着烛火烧掉,他淡然一笑,说道:“这马云还算是个人物,不过却也不是我心中所期盼的君主。荆南虽小,宰相之才的却也不少,我去了哪里,虽能得到重用,却不能尽用。我都五十了,终不能再为年轻人检漏补遗。”
自己的老友,陈传还是相当了解的,史虚白羡慕的是像诸葛亮那样,能够有一个可以让他尽情发挥才干的君主。可马云显然不是,亲不过赵普,中不吴班,运筹帷幄有李骧,治理百姓、输运粮草有范质、石文德、孙光宪,史虚白去了,用能做些什么呢?
“走吧,明日收拾收拾,我们过江去寿州。”史虚白断然的说道——
第二卷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将更新第三卷。在第三卷里,不仅会写马云,还会写一点柴荣、赵匡胤。我会用心写出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这段话不要钱)
史虚白这个人物不是虚构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人才,只是没有人尽其用罢了。这本书中,除了勾走赵普、范质外,北方的人才,我基本不动。小人物一样可以书写历史的。
最后,这章更新的比较晚,不过还算兑现诺言了。
第一章 马邑之战
残阳西下,周边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河水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层,在余晖的映射下,折射出幽冷的七彩,连大地都被冻得硬邦邦的。在北国边陲的蛇谷县东门处,守门军士却不畏苦寒,站着城门洞下,攥着冰冷的铁枪,时刻保持着警惕。
“哒哒哒”,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守城军士忍不住站直了腰身,精神也抖擞了起来,他们明白是赵将军练完兵回营了。
远处一支马队,打着绛黄色军旗,快速的奔驰过来,近千骑兵纵马奔驰,却也进退有据,一点也不凌乱。为首的一人骑者一匹白马,剑眉朗目,颇为威武挺拔。正是紫英整日念道的弟弟——赵匡胤,他头戴战盔,穿着亮银甲,左手握着缰绳,右手持着铁枪,身上背着一柄长弓,腰间还挎了一桶狼牙箭,盔缨鲜明,护镜闪亮,英气勃勃。他踩马镫,紧缰绳,控制了一下马速,方才笑着对紧跟着其后的军士,说道:“今日训练颇有进步,晚上加大餐,野猪肉炖白菜!日后,若天天像今日这样,我向郭大人禀报,不仅天天让你们吃肉,还加你们月钱。”
身后的马军顿时沸腾起来,众人喜不自禁,有些高叫道:“谢谢赵将军。”有些人嬉笑道:“老三,跟着赵将军干两年,你就能去上媳妇儿了。”……
那赵将军也是兴致勃勃,和周围的军士有说有笑。等到了成门前,这支骑兵,才齐整整的收住缰绳,缓缓策马进城回营。
===============================
“八哥。你可回来了,三哥命人击鼓聚将了。”刚进来营门,高怀亮就跑过来说道。
“哦,怀亮,莫非今天有契丹人侵边了。”赵匡胤狐疑的看了高怀亮一眼,问道。
高怀亮撇了撇嘴角,不屑的说道:“他们?耶律照上个月刚吃了亏,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来了?是郭刺史派人来的。”
两人边说便往帅帐那边去,等他们到了帅帐一看,人都来起了。郭荣穿着白袍,踩着翻云官靴,坐在正中央帅椅上,一边站着张永能、王审琦,另一边站着石守信、慕容延钊,这几人也是刚来,相互之间正用眼神打着招呼。赵匡胤二人紧走两步,上前施过礼之后,分两侧站定。
郭荣徐徐说道:“众家兄弟,今日父帅来信。说及契丹人今冬存量不多,诸部蠢蠢欲动,又南下掠夺之意。太原王为朝廷北面长城,对此事万分心急。父帅将举大军向应州方向移动,命我等将兵将兵配合,伺机而动,重创敌军,使之不敢小视河东。”说着,郭荣站起身来,从袖中取出一信,递给张永能他们。
“啊,又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