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淫贼到侠客
丁鱼与樊火凤把温子君的所作所为全看在眼里,凭着女人的敏锐,她们都看出了温子君与对面那个女子有着不寻常的关系。
上官袭明再次发出询问的旗语。
二人互望一眼,丁鱼上前去拉了一下温子君。温子君从沉思中惊醒,望向丁鱼。丁鱼笑道:“海上的军队在问你话呢!”
龙一亦再次问道:“公子,战船再次询问是否追击!”
温子君长叹一声,心道:“罢了,就随她去吧。”然后摇头道:“算了,不必追击。叫他们就此靠岸。”
岭南军自成功登陆琼州以来。历经五个多月,终于将叛军全部消灭,叛军的主使者逃匿海外,不知所终。
岭南军不单平定了琼州叛乱,还俘虏了叛军近十三万人。这十三万人全部都被充到岭南军中,使岭南军达到近四十五万之众。
经过五天的休整。温子君留下十万岭南军驻守崖州。另外三十五万军队将随他北上,去抗击南侵的匈奴铁骑。
临走时,温子君亲自到黎族走了一趟。他向王骆提出黎族与岭南军团结协作,共同维护琼州稳定地建议。
王骆二话没说便答应了温子君的建议。
有了黎族的帮助,加上留下的十万岭南军,温子君相信,就算是梁石海卷土重来,琼州亦将固若金汤。
温子君曾率人将映日门的石堡彻底清理了一番,发现石堡其实早已搬空。映日门这样在此扎根经年的门派,撤走时竟然能够如此迅速。
见到丁鱼与樊火凤她们甚是喜欢这座石堡。温子君决定派人将石堡彻底翻修一下。他打算等北上抗击匈奴结束,便带丁鱼与樊火凤来此暂住。当然,石堡占地面积甚广,里面房间无数,要翻修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的任务唯有留给驻扎在崖州地守军了。温子君已经留下了如何翻修的图纸。
琼州是一个面积辽阔的岛屿。四面环海。如果有敌人来袭的话,可以从任何一处上岸。于是,温子君在琼州派了十多二十人的小分队驻扎在琼州四周,随时监视海上情况。并且,每个小分队都配有信鸽。温子君下令,小分队每天必须与崖州守军联系一次。否则,崖州守军便须派人到该处查看,根据情况予以定夺,以确保各处通信畅通。
待所有部署都安排好后,温子君才率领三十五万岭南军跨过琼州海峡,向北进军。
途经闽地时,温子君想起他的叔父温庭之正在闽东抗击倭寇,于是暂停行军,前去见他叔父。
温庭之的军营离海岸五里处驻扎着。温子君一到便看出温庭之采取的策略是让倭寇上岸,然后聚而歼之。而从大海到军营的五里之地,便是缓冲之地。如果温庭之采取的是不让倭寇上岸地策略,那他就应该将军营扎在离海岸只有一里处,让倭寇无法登岸。
其实这也是温庭之的无奈之举,他的军队不擅水战,只有让倭寇上岸来,才能够施以打击。
温子君在琼州的战绩,温庭之自然清楚。如今温子君来访,却让温庭之多少有点尴尬。他当时之所以到福建抗击倭寇,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侄子温子君。
令温庭之感到意外地是,温子君对他一直以礼相待,从无半句不敬之言。
最让温子君始料不及的是,他的堂弟温子寂竟然也在军中。当初温子寂接到师门通信,要他赶回武当。原来却是他的掌门师傅拂尘道长派他率领一干武当弟子下山,到福建去协助朝庭抗击倭寇。温子寂自然是欣然前往,到了之后,他才发现,除了武当,少林亦派了一干弟子前来助阵。
虽然有了少林武当两派的弟子加入,但是要扫除倭寇却非易事。倭寇一旦遇到强敌,便退到海上,而一到海上,倭寇便如鱼得水,难以追击。
因为有命在身,温子君并未停留多久。他把方灯河及黄河帮的一干帮众率领了五千精通水战的军队留给了温庭之。对温庭之来说,这真是有如雪中送炭。
于是,温子君继续挥师北上。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74章 一箭双雕
几天后,温子君率领部队抵达京城。
大军自然是不能进城的,他们必须绕城而行。温子君却必须进城,一来,自然是回家一趟,二来,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进宫见皇上。还在路上,温子君就收到了他祖父的传信,说皇上对于他的推迟发兵而龙颜大怒,下令要他进宫一趟。
温子君倒是不怕皇帝治他的罪,如今朝庭正是用人之际,而他的军事才能在整个朝庭都是有目共睹的。不管皇帝如何大怒,却定然不会杀他的。到时加上温白谦在旁说情,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怕的。
文侯府前状元坊大街两旁都满了人。平南将军温子君平定琼州叛乱的事迹早已在京城传颂,今日听说温子君要回家一趟,自然是许多人都蜂拥而来,希望能一睹平南将军的风采。
温子君的父母温黎之夫妇与女儿温子柔带了侯府一干人等,更是早早就在文侯府大门前翘首以待。
“来了!来了!”街上有人传道。
接着,便见到温子君一身戎装,骑着一匹赤色骏马,转进了状元坊大街。紧随其后的,便是霜冷双妹——丁鱼与樊火凤。再后面是天痴地狂谢天谢地兄弟,他们后面是龙凤小队。最后面是一百名平南将军的亲卫军。
温子君一行甫一出现在状元坊大街上,便使整条街都沸腾起来。两旁的街坊邻里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也难怪,最前面的温子君年纪轻轻,却是平定了琼州叛乱的平南将军,他那极为隽秀的脸庞却另有一股威严。
霜冷双妹却是恢复了女容,两人俱是貌美如花,千娇百媚。英姿飒爽的女子,如此跟在温子君后面,其中真意自然不言而喻。
紧随之后的,无论是龙凤小队,还是一百名亲卫,一个个更是威风凛凛,那种只有上过沙场才能够拥有的冷峻,无不流露出阵阵肃杀之气。这还是温子君叫他们收敛了,如果全都放出来,只怕单单那气势,便可将寻常人吓一跳。
状元坊大街渐渐沸腾起来。
每个人地骨子里,都流淌着英雄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成为英雄?所以,老百姓们才需要偶像,需要有一个可以膜拜的人!
温子君此时便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对于分裂国家的行为,对于妄想搞独立的疯子,老百姓深恶痛绝。
就在这危险时刻,温子君挺身而出。粉碎了分裂国家搞独立的可耻行为,保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他自然便成了老百姓们心中的英雄。
远远地就望见了自己的父母和妹妹站在门口,温子君看到母亲那喜悦的泪花,不知为何,却想起了那个玲姐。虽然玲姐当初出于私心而将温子君带回老家,但她一直都待温子君如己出。虽然乡下的生活十分艰难,但玲姐还是尽其所有地让温子君吃得饱穿得暖。
她现在还好吧,温子君心里默想着。
马已经到了文侯府门前,温子君下了马,急奔几步,拜倒在父母面前。嘴里唤道:“孩儿拜见爹娘!”
温黎之望着儿子,甚感欣慰,他连忙把温子君拉了起来,嘴里乐道:“君儿一切可好?”旁边的大夫人却拉着温子君地手带着哭腔说道:“君儿呀!你看看你,脸都晒黑了。人又瘦了,一定吃了很多苦吧?”
后面的人都下了马。跟在温子君后面的霜冷双妹曾经到过文侯府,温黎之曾经见过,他见到这两人亦跟着儿子回来,心下有点疑惑。于是他上前一步,向霜冷双妹说道:“原来是六扇门的客卿,不知……”
温黎之的话还没说完,却见大夫人早已冲上前去,一把捉住了霜冷双妹二人的玉手。笑得连眼都弯了,柔声地说道:“哟,这是谁家的姑娘呀?长得真是标致!君儿,你可真是有本事哩!比你爹强!”
霜冷双妹早已羞红了脸。温子君见状,望了望外面的人群,连忙说道:“爹娘,我们进去再说吧。”
大夫人眼睛望着双妹,嘴里不住地说道:“好好好……”尔后拉着双妹率先朝府里走去。
双妹的玉手被未来的婆婆握着,怎么也不敢挣脱,银牙轻咬,低着羞红的脸,只好随着大夫人的脚步进去。
温黎之与温子君两父子见状,都苦笑一下,轻摇一下头便随后进去了。
“对了,龙一,你们带着亲卫队到练武场那边休息一下,也可以活动活动。”临进时,温子君特意吩咐道。
龙一应了一声,领着众人走了。天痴地狂却依然跟着温子君去了。
进了大厅,温白谦早已等在那里。
对温子君这个长孙,温白谦一直引以为傲。他知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个长孙果然不是池中之物。初出茅庐,便捷报不断。如今更是将朝庭准备放弃的琼州一举平定。虽说北上的时间跟朝庭下旨的迟了十天,皇上亦有点恼怒,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否则,就算能击退匈奴,如果丢了琼州,朝庭亦无脸面对周边的国家了。
见到有人进来,温白谦整了整面容。很快他便发现进来只是大媳妇和两个姑娘,他疑道:“咦,君儿他人呢?这两人是……”
大夫人乐得嘴都合不拢,见了公公她也忘了行礼便笑道:“公公,君儿在后面呢。这两个,却是我们君儿未过门的媳妇呢。”
温白谦一听,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温子君进来了。
温子君上前去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孙儿拜见祖父。”
温白谦才醒过神来,应道:“唔。君儿,这两位姑娘,你娘说是你未过门的媳妇,到底是真是假?”
温子君却是一点也不脸红,他点头便答道:“回祖父,正是。对了,这位是丁鱼,你们可以叫她鱼儿;这位是樊火凤。你们可以称她凤儿。鱼儿凤儿,来,见过祖父,还有我们的爹娘!”
“见过祖父!见过爹娘!”霜冷双妹羞红了脸行了一礼,轻轻地说道。
温白谦与温黎之听了,都乐得一愣。倒是大夫人听了,说道:“哟!君儿,你这孩子呀,一回来就带两个媳妇回来。又不先行通知一声,叫做娘的多失礼啊,礼物都没有准备呢。”说着,便麻利地将双手的两只玉镯取了下来,然后也不管双妹愿不愿意,便给她们两人的右手各套了一只镯子。她嘴里还说道:“两位儿媳妇呀,也没准备什么,这手镯就当是见面礼吧。”
霜冷双妹只怕要更名为害羞双妹了,到如今也不知脸红几次了,她们反倒变得自然了一点,齐声说道:“谢谢婆婆!”
温白谦见了,哈哈大笑,说道:“好好好,老夫可是没有手镯什么的,这见面礼,就待以后补上吧。”温黎之亦笑着附和他父亲说的话。
可是,温白谦又突然面容一整,对温子君说道:“君儿,你违抗旨令,延迟搬师回朝的日子,令得皇上龙颜大怒。你该如何自处?”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75章 殿中纷争
翌日清晨,皇上早朝。
文武百官,一一列位。
“皇上,平南将军在殿外恭候!”太监总管对皇帝说道。
皇帝一听,脸色一沉,说道:“宣他来见朕。”
“宣,平南将军温子君进殿!”太监总管尖声叫道。
温子君一身盔甲,迈着大步进了大殿。两旁的百官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有的赞赏,有的嫉妒,有的惋惜,有的幸灾乐祸。
走到龙椅脚下,温子君站定在原地,抱拳向皇帝行礼道:“臣平南将军温子君叩见皇上,请恕臣甲胄在身,无法行下跪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胆!”太监总管尖叫道。
温白谦在一旁见了,冷汗直冒。前一晚,他这个宝贝长孙说自有办法应对皇上。难道就是如此大刺刺地穿着盔甲上殿,且见了皇上也不跪拜?
其他的大臣都在低头私语起来。
吏部尚书高晋德,兵部尚书俞献礼都目露喜色,而工部尚书庄仕珍,礼部尚书纪云舫却都流露出焦急之色。
太监总管正要叫大内侍卫来治平南将军的不敬之罪,却见皇帝挥了挥手,意思是要太监总管住口。
皇帝一脸龙威,面容萧肃,眼中却隐有赞赏之光,他沉声说道:“平南将军,你可知罪?”
下面的众臣心道一声“来了”,心里都不由一紧。
温子君再次抱拳行礼回道:“臣愚钝,请皇上示下!”
皇帝冷哼一声,说道:“哦?朕怎么不知温卿愚钝呢?哼!你不愚钝,却胆大之极!半个月前,朕下旨令尔率二十五万大军搬师回朝,你可有做到?你这是抗旨!”
皇帝的话刚完,吏部尚书高晋德便从百官队伍中站了出来。向皇帝行礼道:“皇上所言极是!平南将军初为人臣,便抗旨迟归,如此桀骜不逊,是可忍孰不可忍!请皇上明察,严治平南将军!”
兵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