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淫贼到侠客
杭页こ钦獗呤谴形卟源涞氖髁郑诳拷倥牧硪槐叩脑洞Γ词腔粕纳车亍?br /> 绿的树,蓝的水,白的云,黄的沙,全都极有层次地跃入眼帘。
温子君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只觉得是那么的温柔,清澈,空灵。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这份对岱海湖的陶醉,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于是,休息了半天的亲卫军开始挖掘河道。由于这个河道并不是用于百姓灌溉的,因此,温子君并不需要河道一定要有什么路线,遇到岩石时也没时间去开凿,这个时候便唯有绕道而行,大不了重新计算水的流速。
四天后,岱海湖的缺口已经全部挖开,河道也已经挖掘完成。岱海的缺口目前是用巨木,装着泥沙,草根的沙袋等一起堵住的。这样便于到时候打开缺口,且这些巨木将是洪水的水头,一路被洪水推着向前冲,其杀伤力不可小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只等匈奴的大部队进入藏月谷了。据探子回报,匈奴的后续部队将于明日黄昏抵达藏月谷。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84章 肘生变异
温子君望着清澈碧绿的湖水,望着在湖水中嬉戏的将士们,心里感慨万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岱海中的湖水如此美丽,如此温柔,可以让将士们在其中尽情地享受,领略到生命的可贵;可是到了明日傍晚,美丽温柔的湖水,将变成死神的镰刀,收割着人的生命。
人为何要互相残杀呢?大自然如此辽阔,何愁没有立锥之地?在湖中嬉戏的将士,说不定在明日就会丢了性命。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纵观历史上的战争,究其根源,都只不过是一些人争权夺利的手段罢了。管他正义也好,邪恶也好,哪一次战争不是以一方获得利益而结束?或者拓宽了疆土,或者攫夺了钱财,或者得到控制的权利……而牺牲的,是那些冲锋在前的默默无闻的一个个士卒,他们也许在生前便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人,死后更是湮没在洪洪的历史长河里。
一将成名万骨枯!并不是说这个将是多么地自私自利,为了成名而牺牲万人。这是历史规律,战争必然会有将士阵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将士,终于获得胜利,战场上浴血奋战后活下来的将士,自然成了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而那些将英雄托举起来的更多的无名将士,却唯有长眠于九泉之下。
温子君突然对战争感到无比的厌恶,觉得自己的双手沾满了血腥,有敌人的,也有自己战友的。
想到这,温子君衣裳未解,便跳下了岱海湖。他希冀这清澈的湖水能够洗涤身上的血腥,能够还自己一个赤子之躯。
躺在青草上。望着蓝天上朵朵白云,温子君又想到,难道这次水淹匈奴就不去实施了?他想到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全身羽毛都竖立起来,愤怒地面对要侵害它孩子的猫狗;绵羊为了生存,会围成一圈,共同抵御恶狼的侵略。
温子君下了决心。是的,他现在的确不喜欢战争,但是,还有许多值得他以及所有将士们为之牺牲的东西——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亲人的关爱……他以及所有将士没得选。只有以战止战,才能换来天下太平。
太阳循着自然的轨迹从西边落下,留给大地地是一片黑暗。沉寂之后,它又将从东方升起。至于沉寂的时间有多长,有的人认为是一瞬间,有的人却认为是一个世纪。
等待的时间是最长的。温子君等着夕阳落尽。
再从东方放射出光芒。刚刚升起的朝阳给大地带回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要等到朝阳变成夕阳,再次收回大地地五彩缤纷时,匈奴的大军也将是被收回的一部分。
只要消灭或击垮了匈奴的后续部队,再集中兵力攻下青龙城,匈奴南下的计划只会成为空谈。
到时,战争也将结束。
结束以后干什么呢?温子君已经不想再做什么将军,他只想好好地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
不,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去解决。温子君的脑海里划过无数人的面庞,或熟悉或陌生,或正义或邪恶的面庞。
太阳渐渐偏西。温子君以及他的两万亲卫军都已着装齐备,只等一声令下了。温子君已经安排好人手,一千人守在岱海湖地缺口处,随时待命,一听到命令便拉开巨木。让湖水倾泻而下。其余的将士则埋伏在藏月谷两侧的高地,待洪水冲刷过后,再去袭杀逃过洪水之灾的漏网之鱼。
温子君与一万将士潜藏在大黑河的河岸下,从该处可以望见藏月谷中地那条小道。小道消失的地方便是匈奴部队将要出现之处。另外九千将士则隐藏在对面的一个山头,那里地势陡硝,全是岩石。不用担心会被洪水冲毁。
他们都藏在靠近藏月谷南口。匈奴的先头部队是要放行过去的,只有确定匈奴主力深入藏月谷中。才可以放水。
一切都显得那么沉寂,除了偶尔几声不知名的鸟鸣,还有若有若无地涧水声。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个寂静地山谷里,隐藏着无限的杀机呢?
龙队八人已经归队,他们负责藏月谷地北口。凤队则是负责南口,想来也快归队。
龙一向温子君报告,匈奴的先头部队约七千人已经进入北口。不一会儿,温子君听到有鸟在扑翅的声音,然后是马蹄声响起。
清一色的匈奴骑兵出现在温子君眼前,最前面的一个匈奴人有点眼熟,他很快便想起那人曾跟匈奴使团一起出使朝庭,乃是匈奴八骑之一。不过,当时此人并未上台,温子君看着眼熟,却不知叫什么。看此人的打扮,应该是一个万夫长。
匈奴的骑兵刚刚出现,凤队的人归队了。可是凤一给温子君带来了一个有如晴天霹雳的消息:有一队约五千人的汉军正从南口向藏月谷冲了进来!
“什么?!”温子君几乎要从潜藏的地方跳了起来,他压低着嗓音问凤一:“哪里的汉军?”
凤一亦是低声在温子君的耳边答道:“不知道。看着装不像是我们的人,也不是定北侯的军队。”见温子君在寻思,她突然又道:“对了,其中有一个年青人,头戴玉冠,身着黄衫,像,像是当朝太子。”
“什么?!太子?”温子君现在心里有点抓狂,“你确定吗?”
凤一有点嗫嚅地说道:“今天上午收到定北侯的消息,说太子离开皇宫,可能到了天镇。叫我们多加留意,要保护好太子的安全。我以为这个消息跟我们偷袭匈奴部队没有关系,可以等偷袭了匈奴再报告,加上公子一直在岱海湖上面,所以没有来得及将这个消息报给公子。”
温子君正要说话,就在这时,一阵急切的马蹄声从南口外面传来,并且是越来越近,声势越来越大。
如此巨大的声响,匈奴的先头部队自然发觉了异常。万夫长一扬左手的大刀,所有骑兵都立即停止了前进。
很快,便见一队汉军骑兵从南口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当朝太子!温子君曾经见过,一个书生意味极浓的年青人。
距匈奴骑兵十七八丈时,太子勒住了马缰,他身后的汉军亦停止了前进。
两军居然在藏月谷对峙起来!
这是温子君极不愿意看到的。计划不如变化快。温子君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有算到太子会带着一队人马出现在藏月谷,并且是刚好与匈奴的先头部队相遇!
万夫长抽出了自己的长刀,他身后的骑兵亦全都拔出了自己的兵刃。
太子见到对面的匈奴骑兵,脸色不由一变,他转身对旁边一个劲装打扮的人说道:“毕敬北,你不是说从藏月谷经过的是三千运粮的匈奴兵么?怎么却成了七千清一色的骑兵?”
毕敬北便是随太子一同离宫的太子洗马,他一脸无辜地回道:“回太子,小的,小的当时探得的消息的确是三千运粮的匈奴兵,谁知现在才发现,原来那家伙骗了我们。”
太子一甩手中的缰绳,气道:“唉!本王这次给你害死了。还以为能够在此立一军功,让父皇嘉奖一番。谁知现在……现在该如何是好?”他在东宫熟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纸上谈兵尚或可以,但真正遇到这种阵仗,却不免有点束手无策了。
毕敬北听了太子的询问,突然腰身一挺,脸色正道:“当然是冲杀过去!匈奴侵我疆土,掳夺烧杀我百姓,此等狼心狗肺之徒,恨不得扒其皮,喝其肉,喝其血!”
太子听了,觉得甚为有理,但有点为难地说道:“我们只有五千人,而对方有七千人,怎会有胜算?”
毕敬北应道:“太子明鉴,我们五千人乃是天镇的精兵,而看对方的七千人,只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
真是如此么?
似乎是为了证明毕敬北的话,对面的万夫长大刀一挥,怒吼一声,率先策马向太子这边袭来。其身后的匈奴骑兵亦挥着手中的兵刃,紧随其后,向太子这边杀来。
毕敬北见状,大喝一声:“保护太子!”自己却率先拉马往后退去。
五千汉军骑兵不用毕敬北吆喝,早已分出一部分兵力将太子保护起来。其余的将士也立马擎着武器,静待匈奴骑兵来攻。
十多丈的距离,奔马之下转瞬即至。
“杀!”
“杀!”
两边几乎是同时响起。顿时,两军便交战在一起。
天镇的汉军也的确可以算是精兵,虽然没有温子君的亲卫军那么精锐,但毕竟是驻守在边境的部队,平常的训练一点也不敢偷懒。
但匈奴的骑兵并不是虚有其表,一个个跟对手比起来毫不逊色。他们一个个如狼似虎,凶狠无比。
两军甫一接触,便有将士倒地不起。鲜血刹时染红了脚下的泥土。
看到这种情况,南宫麒询问正在拧紧眉头的温子君:“将军,现在怎么办?”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85章 弃车保帅
温子君正在内心交战,进退维艰。
长途奔袭三天,全军上下辛苦准备了一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谁知却肘生变异,居然出现太子带兵奔袭藏月谷。
如此一来,完全打乱了温子君的布署。
眼看着太子的兵力越来越少,危在旦夕,怎能见死不救?可是一旦出兵,则一定会打草惊蛇,让匈奴后续部队的主力不敢轻易进谷。
这样的话,他们几天来做的准备都将化作乌有。
但是,当朝太子就在眼前,刚刚也收到了长孙守纪的来信,明确交待要保护太子的安全。
温子君知道不能再犹豫下去,他一咬牙,对南宫麒说道:“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救太子要紧!你给对面的连璧发出信号,等我的命令。”
温子君是在江湖中长大的,本来江湖的人最是不羁,管他什么皇亲国戚,我行我素便是。但是温子君饱读圣贤之书,深明君臣之道,却不能不顾当朝太子的性命。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此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其位,谋其职”。温子君身为朝庭命官,平南将军,无论如何都应恪守自己的职责,以朝庭为重,以皇帝为重。自然,太子的死活也得负责的。
南宫麒听了,应了一声便走了。不一会,他便回来复命,说连璧已经收到。
此时,太子带来的汉军只有三千人了,一部分还要保护太子。
匈奴的勇士却还有五六千,正在步步逼近太子。
两军的中间地带,堆积着无数残手断脚的尸体,有的甚至还在蠕动,喷着鲜血。
温子君叫龙凤小队率了两千人绕到匈奴先头部队的后面,等到龙凤小队差不多赶过去了,才果断地发出命令。
“杀!”一声令下。
温子君的亲卫军从两处高地向谷中冲去,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呼出喊杀声,相反,一个个都紧闭着嘴。只有他们那双冷漠的眼睛,才说明他们要干什么。
这是温子君的命令,每一个将士不许发出喊杀声,不能让匈奴的主力部队发觉这场厮杀。他把龙凤小队派到匈奴先头部队的后方,一方面自然是不放一个匈奴兵逃走,另一方面更是要龙凤小队把匈奴的斥侯兵给就地掩杀。
如猛虎下山,如蛟龙出海。两队亲卫军就像两把尖刀,一下子就插向了匈奴的先头部队。
正在厮杀的两支队伍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力军吓了一跳。
太子的汉家军精神大振。因为他们发现来者竟然是自己人。
匈奴的先头部队却大吃一惊,难道刚才跟自己厮杀的竟然是汉军的诱饵?现在杀下来的才是主力?年青的万夫长见了,更是脸色大变。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汉军主力!看两边冲下来的汉军,不下万人,怎么不令他色变?更让他惊骇的是。这冲下来的汉军,不论从身手还是从气势来说,都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