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淫贼到侠客
乾坤老人以《周易》为根基,参天地之造化,悟阴阳之消长,穷宇宙之至极,历经五十载,始创乾坤心法。
《周易》被尊称为“大道之源”,其中的系辞篇一开篇就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道为乾,地道为坤;乾为阳,坤为阴;阳成男,阴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离卦为阳,但阳中含阴;坎卦为阴,但阴中含阳。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或者成阳,或者为阴,这一阴一阳的变化作用,永远反复不止,无穷无尽。
乾坤老人最先只是创出了乾元心法与坤元心法。乾元心法适合男子,而坤元心法适合女子修炼。他把这两种心法分别传给了男徒梁梦庄和女徒花弄雪。谁知两种心法均有缺陷,梁梦庄与花弄雪均认为对方的内功心法比自己的好,从而都以为是乾坤老人偏心。于是他们两人先后反出师门,自立门派,并且凭藉自己的才智修正了心法。梁梦庄创立了映日门,花弄雪创立了雪花谷。
乾元与坤元两种心法虽有缺陷,但其威力却是惊人的。梁梦庄与花弄雪甫一出江湖,横扫黑白两道。加上二人之间亦为争个高下而发生争斗,直搅得整个江湖一片血雨腥风。
乾坤老人有鉴于乾元心法与坤元心法的缺陷,决定把二者融合为一。两种心法融会贯通后便是后来的乾坤心法,但只是一个雏形。他又把刚刚融合的乾坤心法传给了第三个徒弟闻采虹。刚刚融合的乾坤心法虽然还有瑕疵,但比先前的乾元心法和坤元心法厉害了许多。闻采虹还与师傅乾坤老人现身江湖,一举把梁梦庄与花弄雪制服。
乾坤老人让三个徒弟发誓,除非他的乾坤剑重现江湖,否则他们三人及其门下不得踏足武林。随后乾坤老人悄悄地把他的乾坤剑投入了雁荡山五指峰的一处深渊。这样一来,乾坤剑长埋于地下,他的徒弟也就无法踏进江湖半步,也就不会再次掀起武林的浩劫。
待到乾坤心法大成后,乾坤老人又收了第四个徒弟曲向天,并开始把乾坤心法传与他。
曲向天亦是四个徒弟中资质最高的一个。可惜的是,他竟是个心术不正,工于心计,追名逐利,心狠手辣之徒。曲向天先是使计挑拨乾坤老人与闻采虹的关系,最终乾坤老人不信任闻采虹,把她逐出了师门。曲向天之所以要赶走闻采虹,是因为他不希望闻采虹学到完整的乾坤心法。闻采虹被逐出师门后,亦创立了彩虹宫。
乾坤老人后来发觉曲向天心术不正,于是没有传他乾坤心法的第八层即最后一层心法。谁知曲向天早有预谋,为得到乾坤心法的第八层,竟然丧心病狂地加害于乾坤老人!他早就在给乾坤老人的参茶里暗暗下毒,参茶里混有毒药一钩吻。一钩吻是一种草本毒药,其毒性与断肠草相仿。曲向天每次都只放少许一钩吻,天天如此。
等到乾坤老人发觉时,已经迟了。但乾坤老人还是仗着深厚的功力,压制着一钩吻的剧毒,并且化解了曲向天的几次追杀。最后跃入长江诈死,使得曲向天不再追杀。乾坤老人也是个极为固执的人,他虽然落拓江湖,却从不去找另外三个徒弟。他认为那三个徒弟既然已经离开师门,便不再有任何关系了。
可是以说,江湖中现今的这种格局,便是从乾坤老人开始形成的。乾坤心法乃至乾元及坤元心法一经问世,便冲击着江湖中的原有格局。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有如昙花一现,却打破了武林的传统格局,形成了如今的新局面。
曲向天没有乾坤心法的第八层,但他吸收了邪派武功中的精华,一举突破了乾坤心法的第七层,成为了邪派第一人。他纠集一批邪派中人,意图一统江湖,危害武林。最终为当时的武林七大门派围歼,逼他跳下问情崖。
乾坤老人觉得自己一生十分失败。家庭散了,妻子离开了他;门派裂了,不单有徒弟离开他,还有徒弟竟然谋害于他。
这段武林秘史,是乾坤老人心灰意冷之下记录下来的。雁荡山的乾坤洞府也不是原来所居之处,乃是他很早就找到,打算以后隐居的地方。他在乾坤洞府住了二十几年,最终孤独地逝世了。
何风阳听了秦慕楚的转述,嘘唏不已。比起乾坤老人来,他突然觉得自己要幸福得多了。他说道:“彩虹宫,映日门,雪花谷乃是武林三大神秘之处,为师也只是耳闻,却从未亲眼见过。为师还以为那是无聊之人的传言,却没想到这三个门派真的存在,并且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而曲向天那个魔头,为师小时亦有所闻,没想到也是乾坤老人的弟子。不过,楚儿,中原地域辽阔,人海茫茫,你能否寻得到他们呢?”
秦慕楚听了,摇摇头叹道:“楚儿并未打算去寻找他们,反正乾坤老人已经仙逝,并且让那三个徒弟立过誓:‘除非乾坤剑现世,否则他们三人及其门人不得踏足江湖。’而乾坤剑已经被乾坤老人扔下雁荡山五指峰的一处深渊。既然他们无法踏足江湖,找不找都是一样。”虽然乾坤老人对他有救命传艺之恩,但他并没有拜乾坤老人为师。所以秦慕楚一直叫他乾坤老人。
何风阳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既然可以活得更好,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秦慕楚“嗯”了一声,问道:“师傅,不知柳月她,她近来还好吗?”不管如何,柳月是他的第一次。他既然回来了,自然要关心关心。
何风阳听了,脸色黯然,他拍拍秦慕楚的手,说道:“楚儿,即使你不问,为师也正要跟你说柳月的事。柳月虽然与你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为师看得出,柳月是喜欢你的。自你走后,为师也没安排什么事给她做。她天天都是待在书房里看看书,有时还下到石室里去,一待就是大半天的。为师知道她是在想你,待在那石室里睹物思人哪。为师也从未去打扰她。——直到你的噩耗传来……”何风阳停了一下。
秦慕楚急道:“柳月她怎么样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何风阳叹了口气,说道:“本来为师是打算瞒着柳月,不让她知道你的事情。可是那天黄总管向为师报告你的事时,没想到柳月正好从石室里上来,让她听到了你的事情。等她从暗室里冲了出来,我们才知道她听到了为师与黄总管的对话。此后一连几天,柳月都是浑浑噩噩的,茶饭不思。有时就坐在院落里,望着柳树,一望就是大半天,身了却动也不动一下。柳月就这样持续了大半个月。然后有一天,为师进得书房来,发现她留的字条。她已经不告而别了。唉!”
秦慕楚一惊:“什么?!柳月她已经走了?她一个弱女子,父母又已不在,她能走到哪里去?”
何风阳缓缓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秦慕楚,说道:“这就是柳月留下的字条。”
秦慕楚接过字条,急忙展开,只见上面用绢秀的字写道:“老爷:请原谅月儿的不辞而别。您对月儿的恩情,月儿无以为报。月儿能够遇上您和秦公子,是月儿的福分。本来,月儿还盼着公子能有朝一日归来,可是他……月儿觉得再也无法在庄里待下去了,因为月儿在庄里的每个角落,都能见到公子的身影。这只会让月儿更伤心。因此,月儿决定离开这里,离开您。月儿知道您不会肯的,所以才不辞而别。您放心,月儿能够照顾自己的。月儿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月儿不会自寻短见的。柳月泣笔。”字条上有些字的墨已经化开了,想来是柳月边写边掉眼泪所致。
秦慕楚双眼已经湿润,他万万没有想到柳月对他用情如此之深。他用近乎哽咽的声音问道:“师傅,难道柳月她就一直都没找到?”
何风阳叹了口气,说道:“为师出钱让人找了一年多,可是柳月她就像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再也找不到她的踪迹。加上你的噩耗,后来为师也没有心力再寻了。”
秦慕楚听了,知道师傅对他的感情亦是多么深。他暗含歉意地说道:“师傅,都是楚儿不好!都是楚儿不好!”
何风阳抚摸着秦慕楚的头,叹道:“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楚儿,你如今大难不死,为师甚是安慰。伤心的事就不要多想了。”的确如此,秦慕楚虽然是何风阳的徒弟,但何风阳却待他如同己出,实际上把秦慕楚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了。如果叫他用全副身家去换秦慕楚的命,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在院落里,秦慕楚想起自己在柳梢上施展轻功耍着玩时,柳月就在下面捧着心为他担心不已。
在柳月的房间里,秦慕楚想起了与她的一次次抵死缠绵,想起柳月挑灯为他缝衣的情景。
在书房里,秦慕楚想起自己读书时,柳月帮他磨墨,为他端上了一碗莲子羹,为他揉肩捶背……
现在秦慕楚打开了下石室的暗格,一步一步往石室行去。每下一步,他的心就沉重一分。他知道柳月已经走了。可是就像柳月知道他不再回来一样,秦慕楚在庄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柳月的身影。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无不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秦慕楚推开了石室的门,仿佛看见柳月从里面冲了出来,脸带羞红地叫着“公子”,然后扑进他的怀里。他又想起了他们的第一次……
可惜这一切都不在了。石室里依然寒冷如昔,当然秦慕楚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寒冷。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石床,抚过石桌,摸过石壁。石室四处收拾得干干净净,石桌上的书籍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应该是柳月做的吧。
秦慕楚就坐在石床上,整个人呆呆的,不知在想些什么,或者他什么也没有想。
人就是这么奇怪,在身边的往往不知道去珍惜,而在失去以后,却又追悔莫及,才发觉,原来身边的人才是最应该珍惜的。
这时,一阵钟声传来,把秦慕楚惊醒。他知道是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下的净慈寺的钟声,因为他最初练功到要走火入魔时,便是那里传来的幽扬钟声平息了他的幻像,让他回复正常。不过,这次的钟声却不是幽扬的,一声一声透露着急促,似乎在招唤寺里的僧人赶快集结。幽扬的钟声他听过几次,可是如此急促的钟声他却是第一次听到。难道那净慈寺有事发生了?一个念头从他心里滑过。
秦慕楚决定去净慈寺看个究竟。
第二卷 似是故人来 第008章 乾坤剑出
净慈寺坐落于杭州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距西湖仅一步之遥。始创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钱忠懿王建,号“慧日永明院”。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杭州)。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下旨敕改寿宁院为“净慈禅寺”。不久寺毁,宋高宗又下诏命湖州佛智寺道容来杭,由其聚集工匠,主持重建殿宇,五年而成。并依据《涅槃经》塑五百罗汉,置田字殿。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大赦天下,为表示奉祀宋徵宗,特将净慈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并将惠照寺并入。绍兴十九年(1149)十月,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诏命道容住持该寺,并赐予经藏。
由于历代君主多崇佛,故净慈寺在历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群。“南山净慈,北山灵隐”,净慈寺曾是东南两大名刹之一。寺前,雷峰塔叠立;寺内,南屏晚钟在群山碧空中回荡。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钟最为盛矣。
净慈寺依山而建,背靠翠峦,面对碧波,梵宇层叠,宏伟庄严。净慈寺的山门乃是门楼,金黄色的墙壁十分醒目,朱漆的大门,两边墙上各有两个墨色圆窗,窗间同样是墨色的精致雕镂的图案。加上门楼两旁的翠绿树木的掩映,净慈寺既显得高贵又不失肃穆,既活泼又不失宁静。
秦慕楚赶到净慈寺前时,见到男男女女的香客均慌慌张张地从大门里往外挤。看上去一个个恨不得能多生两条腿。秦慕楚拉住一个往外跑的中年人,问是怎么回事。那中年人有点慌乱地回答后又匆匆忙忙地跑了。原来,不久前,有两个人带着一帮凶神恶煞闯进寺里,扬言要寺里的和尚交出什么剑。否则的话,他们就火烧净慈寺。吓得那些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以及前来游览的旅客纷纷逃离。还好这些人也不为难香客,任他们逃开。顷刻之间,热闹非凡,香火鼎盛的净慈寺变得无比安静。
秦慕楚沿着大门往里走,大雄宝殿前空无一人。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声从宝殿后面传来。进了大雄宝殿,正前方供奉的正是释迦牟尼主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