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难为(番外皇帝难为至28章)
哭了半晌,明湛又喝了半盏茶,见凤明澜等人都在,红着眼睛道,“皇祖母成日在宫里,与外头的事并不多知道。如今几位皇兄都在,想当初,我幼时来帝都便住在宫里,皇伯父待我比诸位皇兄们还要亲切三分。我敬皇伯父也如同敬重我父王一般无二,只是谁承想,天有不测风云,竟发生这样的事。自从接到帝都公文,我的心里没有半刻安宁,只将镇南王府诸事草草交待一般,便与三哥来了帝都。只是如今到底如何,还得请皇兄们给我们准信儿。”
未等人开口,明湛已起身道,“皇祖母镇日忧心,我们做孙子不能分忧已是不孝,也不便以前朝事扰了皇祖母的清净。二皇兄,不如我们去前面说吧。”再客气的问一句,“还得请皇祖母允准?”
所以说,魏太后根本是白担心,明湛如何会与他歪缠,弄不清个是非原委,反倒容易落下口舌。
如今,许多朝臣亲眷的都是拿了事找魏太后拿主意,种种赞誉让魏太后有些晕头,想着自己也有几分才干,故此,对于明湛要避开自己的行为,心里就不大舒坦,暗道,这哑巴开了口倒比常人的口齿还伶俐三分,到底不便相拦,任明湛等去了。
明湛的脾气,大多是只听说过没见识过。
凤明澜兄弟却是见识过的,明湛要单独说话,兄弟几人难免暗自叫苦,生怕他哪根筋不对,闹将起来。如果明湛躺地上打滚儿要爹,谁拿他也没辙。
“不瞒几位皇兄,我那边也有人送信,说是四月初三,皇伯父与父王双双失踪。”明湛叹道,“这也是件稀奇事,就是真的,说出去怎样取信于民。咱们自己想想,周围万儿八千的侍卫围着,倒丢了皇上、王爷,国之大稽。不说别的,史书上要怎么记这一笔,某年某月某日,于行宫大营,千万人之中,皇帝、亲王离奇失踪。咱们就要被后人笑话死了。”
凤明澜真不好开口,握拳咳一声,尴尬道,“明湛,不瞒你说,这里头更有些事,实在不便述诸纸上。”
凤明祥接口道,“说起来都是扬州知府那个狗才,献上了几位佳人孝敬父皇、王叔……”
竟是桃色事件,明湛目瞪口呆。
“内侍们早上叫起,就见连带伺候的女人,都不见了。”凤明瑞补一句。
明湛觉得自己在听话本小说,唉呀,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难怪凤景南随驾,只带侍女不带妃妾,原来早知道路上有艳遇啊,此刻,明湛真想感叹一声,“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哪。”嘿嘿,这就不色了吧,真是报应啊。
心里幸灾乐祸了一回,明湛面上大怒,“这该死的扬州杀才!他如今在哪里!”
凤明澜其实也是一肚子苦水,老爹因桃色事件失踪,说不得道不得,满肚子的火只得撒向献人扬州知府,此时听明湛问,也是满脸恨意,“我倒是想他活着,只是这个杀才自知罪孽深重,早已杀尽谢罪。死了他一个,莫不以为就能逃过这满门大罪!”那模样,定是不能善罢干休的!
明湛又不解道,“行宫之中,侍卫森严,想来也没有地道之类的,哪儿能说偷人就偷人呢?”
偷人这二字用在这儿当真别扭,凤明澜低声道,“并不是在行宫。”
明湛再惊,“莫不是秦楼楚馆?”
“快噤声。”凤明澜轻斥,“也太不着边际了,是在扬州知府献的园子里。”
倒不知那短命的扬州知府献的是何等绝代娇娃,倒让两只老狐狸中了美人计。美人膝,英雄冢,老话果真不错。
明湛接着问了调查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显著进展。明湛便要回府安置,再三叮嘱几位皇兄,一有信儿定要派人知会他。
凤明澜忙道,“这次请明湛来,我们兄弟也有个不情之请。”
“咱们都是兄弟至亲,皇兄们尽管吩咐就是。”
“是这样,”如今明湛谈吐文雅许多,凤明澜遂放下心来道,“因父皇在外,如今朝中事务繁冗,正当咱们兄弟齐心协力之时,我知道你素来严谨,不愿插手帝都之事。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父皇、王叔陷于外,我们兄弟更当同舟共济,以待父皇、王叔平安归来,方不负长辈教导,也不负朝臣万民。”
凤明澜的建议也是兄弟三个商议过的,凤景乾走时,也是让他们三个商议着行事,如今凤景乾安危不定,三人少不了生些别的心思出来。镇南王虽为藩王,不过对帝都影响极深,当然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当年肃宗皇帝登基之初与镇南王不和,一意削藩,三战三败,最终被孝显太后废去帝位,改立睿宗皇帝。
自此之后,帝都在立储之时便会着重考虑将来的太子与镇南王府继承人的关系,故此,明湛不论对谁倾斜,必然会影响立储一事。
明湛推辞道,“皇兄既有吩咐,实不该辞,只是我本没理过政事,就是在镇南王府,也不过是听臣属们的主意,在朝中,更分不清东南西北,怕帮不上皇兄们,反倒出乱子。”
凤明祥跟着劝道,“你就别跟咱们客套了。就是暂时不明白,也能学呢。我们实在是想你帮把手,也不是虚应你。”你啥都不明白,怎么知道把明廉带到帝都?倒叫亲姐姐掌政?骗鬼呢。
“诚心相邀,湛弟就应了吧。”凤明瑞素是一张冷面,此时也有几分殷切。
他们兄弟都是皇子,既无太子,谁不想争上一争,所以都在争取朝臣的支持,一时间,谁都不愿意得罪人,臣子们倒抖了起来,朝中乱的跟菜市场有的一拼。与其去争那些没脸皮的东西们,倒不如各凭本事,谁能争到镇南王府这一大援力,才算江山万年呢。
139、神推
明湛到下晌午方回府;大管家李明在门口相迎。
“听说殿下今日到;大公子、二公子都在府里等着殿下呢。”李明躬着身子跟在后面,嘴里噼哩啪啦的跟明湛报告。又问明湛是不是先去更衣;热水衣裳都备下了。
明湛只觉得大管家越发的啰嗦,完全没想到李明是激动的过了头儿。他儿子李诚如今在明湛身边儿,颇得脸面,如今又随着明湛回了帝都,那举止作派,比原先硬高一个等级档次,他这做老爹的,怎能不欢喜?
要知道奴才们也人,并不是木头桩子;自然也有喜怒哀乐;李明心中喜悦,就有点儿激动过头,“大姑奶奶、四姑奶奶都差人来打听信儿了,问殿下什么时候有空闲;两位姑奶奶要回来省亲。”
“自然是我先去探望姐妹。”明湛边走边吩咐道,“请三位兄长到我院里说话吧。”
()好看的txt电子书
明廉虽与明湛一道入宫给魏太后请安;不过,他素来不理军国大事,几位皇子与明湛商议事情,他便先一步回来了,也没耽搁吃午饭。
吃过饭,他就有些困,正眯着眼打盹,听小厮来禀:世子殿下回府了。便起身洗了把脸,过去与明湛相见。
明廉还挺热心的问一句,“你吃饭没?估摸着肯定宫里留饭,就没等你。不过宫里的饭向来难以吃饱,还是叫小厨房再做点儿垫补垫补。”
“谢三哥关心。”明湛去了外头的大礼服,因不未洗澡,随便套了件袍子,腰间也没束带,先问候,“大哥二哥在帝都一向还好吧?”
明礼叹道,“我们一切都平安,只是父王……”其实虽然明湛占了世子之位,可这完全在凤景南的意料之外,几个儿子中,明礼最得凤景南看重,与凤景南感情也最深。
这不,凤景南才失踪半个多月,明礼的脸色已憔悴黯然的叫人心疼敬佩。
相对于明礼,明义倒还是老样子。
至于明廉更不必提,民间有句俗语叫“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就是用来形容明廉的不幸的。他前头两个哥哥,魏妃地位已经很稳固了,明廉这朵锦上之花,实在不怎么着眼。再者,明廉文武平平,既不似明礼是长子得父亲重视;也不似明义那样喜欢跟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忧;更不比明菲是母亲唯一的女儿来得宝贝;总之一句话,明廉就这样被忽视着长大了。
所以,明廉对于凤景南也没啥太深厚的感情,从他头一句问“明湛是否吃饭”而不是“父王咋样,有没有最新消息”就能知晓一二。
明湛一路颠簸,又在宫里消磨半日,早便累了,说道,“如今皇伯父生死未知,朝中未立太子,人心思变,难免会往这上头钻营。大哥二哥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明礼还未答,明义已道,“外头也是乱糟糟的,我们也没个主意,自然跟着殿下走,殿下支持谁,我们就支持谁。”
明湛点了点头,“我们在云贵有家业,何必搀和这些事。我也是想跟哥哥们通个气,切莫伸手,伸手必被啄。”
气氛有些冷凝,明湛道,“过几日,大姐姐、四妹妹要回来省亲,三妹妹那里一直没信儿,二哥,你派人去问一声,不然到时只落下她一人,面儿上也有些不好看。”
明义淡淡应了。
明礼道,“这车马劳顿的,你先休息吧,我们就不打扰你了,晚上咱们兄弟好好聚聚。”
明湛自然应允。
明义回了房遣去仆从方愤愤不平道,“最看不惯他那假眉假样的德行,不让别人伸手,他又为何来帝都!”
明礼忙劝他,“你就少说几句,父王不在,府上都是他做主,他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成了。”
“大哥说的有理,”明廉白明义一眼,“你别多事,你聪明,莫非明湛就比你笨来着?你做事先想想母亲吧,好歹你媳妇还跟你在帝都,我跟大哥的媳妇可都在昆明呢。”
“明菲这臭丫头真不懂事,大姐四妹都知道送个信儿过来,她就这样谱儿大。”自从差点被明菲破相,明廉本就是个粗旷性情,自觉已经忍够了明菲,眼见明菲再生事端,恶狠狠的道,“差个人去告诉她,爱来不来,咱家还缺姑奶奶不成!看她缺不缺兄弟帮衬,她若觉得以后用不到咱们,只管断了来往!”
明义与明菲感情素来好,忍不住为明菲辩上一辩,“你乱说什么,出嫁的女儿不比在家的时候,上面两层婆婆,凡事哪敢自专,去问一声就是了,也用得着发这么大的火。”
“莫非只她有婆婆?”明廉抱怨一句,到底是亲妹妹也不多说了。
明义又问他,“你好好儿的在昆明孝敬母妃、母亲就是了,怎么倒跟着世子一道来帝都?咱们兄弟都在这儿,家里岂不连个男人都没有?”其实这话明义早想问,只是明廉一回来就张罗着吃饭睡觉休息,以致他现在才觑到了空闲。
明廉的回答很简单,“明淇回来了。”
明义低声嘟囔一句,“这些死丫头,没一个叫人省心。”又对明廉道,“你就该死赖着不来帝都,来了也没什么用处。”虽说兄弟间难免有摩擦,昆明城到底比帝都安全,明义也不建议明廉过来
“我干嘛不来,你愿意,你去守着明淇。”明廉不领这情,起身道,“这一路真是累的腰酸背痛,我得找小丫头们捏一捏,就不陪两位哥哥说话了。”
说着,晃晃悠悠的走了。
好心被当驴肝肺,明义一脸气愤,背后道人是非,“自小就没用,一个明淇就能吓破他的胆子。”
明礼老神在在,中间劝和,“倒不是三弟没用,我见了明淇也发檚。二弟,与其跟着明淇,还不如跟着世子呢。”
“大哥您怎么一点志气都没有。”明义抱怨。
()好看的txt电子书
明礼笑笑,不说话。
明湛仿若一颗定风珠,他前脚到帝都,后脚帝都就风平浪静起来。
其实帝位也是一种投资,要不然也不会有“拥立之功”一说。凤景乾久未有音讯,朝中对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立太子有两大关键人物:一是慈宁宫的太后娘娘;其二便是镇南王府世子殿下。
不论谁做皇帝,都是魏太后的孙子。新皇帝可能对魏太后的娘家承恩侯府有影响,不过对于魏太后本身,她只会更加尊荣。
可是,对于镇南王府,凤氏兄弟双双失踪,明湛虽是板上钉钉的世子,可一日新帝未登基,一日他也做不成镇南王。原因很简单:没人发圣旨啊。
再说,镇南王世子也不是傻的,没事儿,他能巴巴的大老远的跑到帝都来。
若说他没有搀和立储之心,鬼都不能信。
既然镇南王府都想插一脚,那么大家就有必要观一观镇南王府的风向。
故此,早朝时人来的格外齐全。
那些不想搅和进去的、告病的、告假的,一时竟全到了。明湛自然也在场,他起了个大早,呵欠连天的听着朝臣们议事。
明湛以往也听过几次早朝,的确不大一样了,以前上头坐着一个,大家说话要把声音放的高而不急、亮而不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