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难为(番外皇帝难为至28章)
可谁都没想到,太子见了,话也说了,任夫人告退回府了。
然后,没动静了。
在所有人想像中的赏赐,对,哪怕太子现在不便于诰命上对自己的姨妈有什么变动,可起码东西会赏一点儿吧。不用太贵重,你就是给两匣子糕也是个意思不是。
可是,没想到真的只有两匣子糕,还是在任夫人告退时明湛叫拿回去尝鲜儿的。
这种冷淡,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连阮鸿飞都说,“你真不赏啊?”
“赏什么?我不是赏了点心么?我又不欠她的。”明湛自己拿了块松糕咬一口,“自来亲戚最难说话,你想一想,六个姨妈不算什么,可姨妈生的表兄弟姐妹,再者,表兄弟姐妹的再成了家生了儿女,这得滋生出多少亲戚来。我一个个宽厚,哪里宽厚的过来啊。还不如冷着些,省得他们拿我的名声出去显摆。”
史学家曾这样评价:武皇帝继承了文睿太后的冷静与理智,在武皇帝掌权期间,外戚皇亲低调收敛,当然,武帝的胞姐,宁国大长公主除外。
其实明淇并不是多么高调的人,不过,她本身的位子会让她得到更多的关注。
如今大婚在即,明淇仍是随着凤景南出席廷议,以往明湛的位子,现在是明淇在坐了。本来大臣们挺有意见,不过,眼瞅着明湛就要做皇帝了,且明淇掌政是凤景南亲自点了头的,故此,别扭两天,大臣们也就习惯了。
随着婚期的逼近,新娘子明淇有公务要忙,新郎官儿杨濯每日要去药铺子坐堂看病。倒是杨路将军与柳蟠大夫忙做一团,明淇为了让杨濯面儿上好看,并没说要杨濯入赘,还是要嫁入杨府的。
虽然郡主没打算在杨家长住,可起码院子得重新装修一个吧。还有给郡主的聘礼,东西虽有,可一样样的得有人张罗收拾装箱安排吧。两个大男人,再有本事,对于这个迎娶婚嫁之事上也是有限的。幸好卫王妃回来主持大局,直接派了身边的嬷嬷过去杨府指点筹备。
这个媳妇的确金贵,也有不少人羡慕杨路将军,说些酸话,唉哟,你家小子真有本事啊啥啥啥的。
其实杨路将军真没觉得儿子有本事,要说儿媳妇有本事,这倒是真的。因儿媳妇身份特殊,他这个公公做的难免别扭,尤其是与儿媳见面,先得行礼,明淇还半礼,大方的道,“将军不必多礼,马上就是一家人了,这样生分,倒失天伦之乐。”
饶是以杨路的粗线条,回家也忍不住暗地里跟柳蟠报怨,“郡主那口气,我真觉不出是在娶儿媳妇,倒像是要嫁女儿一样。”
“是嫁儿子。”柳蟠纠正,“还不如娶个小门小户的,也不知道那小子眼睛怎么长的。唉,不过杨濯也适合娶个厉害的,这屋子得好好装修,日后杨濯受了委屈,你我都在外头,他也好回娘家来躲一躲,哭一哭什么的。”
杨路瞬间觉得儿子的未来简直就是凄风苦雨一路荆棘路啊。
番外二十六
其实婚姻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十人九个都说杨濯是高娶了,日后难免夫纲不振;可人家杨濯欢喜的不得了;简直是乐在其中。
他本就是个体贴人;医术也不错,脾气更好。别看人有点儿笨,其实挺会讨人喜欢。
时不时打听了明淇什么时候有空闲,安排个约会、烛光晚餐之类的。
像明淇就有些不解风情;向来晚上都用牛油大蜡,屋子通明。寻思着怎么这大晚上吃饭了,倒点了几根手指粗细的红蜡来着;恍惚着连饭菜也看不大清了。
杨濯喜滋滋的跟明淇介绍;“这是爱人之间特有的用餐方式;叫作烛光晚餐。我叫丫头们准备的,都是你喜欢的菜,来,坐吧。”拉开椅子,殷勤的招呼,“坐。”
待明湛坐下,自己大胆的坐在明淇旁边,还趁着屋里黑摸一把明淇的手,触之即放,就这么碰一下明淇还没啥反应,杨濯先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忐忑,生怕明淇生气啥的。
身边侍女一个皆无,杨濯给明淇布一筷子清蒸鱼,“尝尝看。”
明淇拿起筷子,看杨濯一眼,“你胆子变大了嘛,都敢拉我的手了。是不是受了谁的指点?”以前像个小呆瓜一样,怎么突然开窍了?
杨濯不是个会说谎的人,对明淇道,“是范维给我带了四弟的信来,我平日里只是沉迷于医术,心里想对你好,却总不知要怎么办?四弟年纪不大,懂的真不少,我受他指教颇多。”
明淇笑,夹起鱼吃了,“范维那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少搭理他。明湛嘛,你只要信一半儿就成了。”
“我觉得四弟的话都很有道理。”
“信呢,给我瞧瞧。”
杨濯再偷偷摸一下明淇的手,脸上继续火辣辣的,幸好屋里灯火昏暗,也看不出什么。杨濯心里偷偷的欢喜着,说道,“都是一些男人之间的事,你就别看了。
“行啦,我猜都能猜得到他信上写些什么。”明淇勾起唇角问,“这种摸黑吃饭占便宜的事,定是他教给你的吧?”
明淇反握住杨濯的手,明眸一转看向杨濯,笑道,“早晚要做夫妻的,不必这样偷偷摸摸的,大方一点儿能有什么!明湛也是,教你这些鬼祟手段做甚!越发小家子气了。”
杨濯被明湛那双手一握,顿觉脑袋发昏,也顾不得细听明淇说些什么,只一味应了几声是。
不过,明淇是吃不惯这种烛光晚餐的,唤了侍女加了灯烛将屋子映亮,与杨濯一道用了晚餐。
范维与冯秩被明湛吩咐着护送卫王妃回云南,当然他们还身负重任。
不过他们甫一开口就被明淇挡了回去,“这件事,等明湛登基,我会亲自与他谈。你们把这话带回去就够了!边藏贸易的事交接好,不然以后我还得叫你们回来。”
俩人垂头丧气的出来,颇有些郁闷。
明湛的脾气其实非常不错,而且他有个优点,他即便发火也是对上不对下,譬如以往明湛常与凤景南吵架,有时吵的范维冯秩都心惊胆颤,可是明湛很少对手下人发火。
为什么王大人会认为明湛有明君之相,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明淇的性子与明湛却大不相同,而且完全不买范维冯秩的帐。
俩人郁闷的回了范维家喝小酒儿,冯秩道,“没想到最后竟是郡主……”
“她毕竟是殿下的亲姐姐,总比别人略强些的。”范维倒是看的开,这种皇家事,他本身也不乐意插手,为冯秩倒了一盏酒。
冯秩道了声谢,“我看殿下以后有的头疼了。”
“这话怎么说?”即便明淇难搞些,他也不认为明淇会比明湛更出众。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看现在就知道,圣人的话再不会错的。”冯秩的话让范维一阵大笑,举杯道,“你收着些吧,咱们虽在殿下眼前当差,可老爹们是在郡主手下,得罪了她,一家子落不着好。”
“不知道殿下怎么样了?”冯秩与范维是自云南跟过去的,故此在心里,对明湛除了忠心,还有几分特别的牵挂。
范维亦默默。
倍受属下牵挂的明湛此刻正面临一桩史上有名的事件——乙亥事件。
其实说起来乙亥事件并不是多么的特别,甚至在史书上并不少见,只是处理这件事的人用了从未有过的手法处理了该事件。甚至这件事成了明湛执政生涯中饱受争议的一件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宋淮期待在演武前获得一场针对海盗的胜利。此事,前文有讲,且宋大人筹划多时。
在明湛看来这只是件小事,他对宋淮已知之甚清,收拾宋淮清洗浙闽只是早晚的事。但是如果有这场假胜,日后要动宋淮会艰难许多。
故此,明湛并不希望浙闽得到这场假胜。
明湛本来想不令李方上岸,只是李方还有一批货被宋淮扣住,再者,李方也是一方海盗头目,虽然信服阮鸿飞,可并不是阮鸿飞的手下。于是,明湛与阮鸿飞协商后,由阮鸿飞出面建议李方不要在约定的时间上岸,免得被人包了饺子馅儿。李方本性多疑,这件事倒是直接点头同意。
所以,原本与宋淮约定的年后行动,李方在年前便行动了,上岸抢了一番,掉头就跑了。待福州将军郑绱得了信儿命人追杀时,海盗别说踪影,连个鸟毛都没了。
这是事实的真相。
其实虽说无功,倒也无过。
可惜郑绱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他已听说太子亲至浙闽,这个时候若有一场胜利,他的前途将是何等光明,简直是不言而喻的。然后,他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屠民以冒功。
明湛接到捷报时还有些奇怪,心里嘀咕,看来这郑绱还有几分本事,李方突袭他都能逮住几个,倒有几分可用。一方面命宋淮写了折子给凤景乾报喜,一方面派了王大人去福州犒赏福州军。
众所周知,王大人是个较真儿且耿直的人。
纸是包不住火的,小渔村的人虽然给郑绱屠尽,却也有人在外做工,或者别村亲戚,一见亲人们都死绝了,没有不闹的,事情便暴了出来。
王大人一面派了人回杭州送信,一面与郑绱对质问询。
明湛接到礼部侍郎戴安送回的信几乎没气晕过去,瞪眼怒道,“这是怎么回事!郑绱杀的盗匪竟是这种来历!他好大的胆子!”
宋淮劝道,“殿下息怒,殿下息怒……”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明湛胸膛起伏,喘了好半天,冷声道,“马维,你手里的事暂且交到马泰手上,率两千人去福州将郑绱宣至杭州,他的职务由兵部侍郎宋双成暂时接任!我要亲自问一问他,他是如何胜的李方!”
“殿下!殿下一道谕令,郑绱定会遵谕前来领罪,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遵殿下谕令的!”宋淮见明湛心生怀疑,连忙分说道。
“我不想冒险。我要马上见到郑绱。”明湛冷声道,“如果一个将领只剩下屠杀百姓来冒功的本事,也没什么好怕的。马维,若郑绱但有反心,你可将他立毙当场!把王大人全须全尾的带回来!若王大人调查有进展,只管将有嫌疑的押解至杭州!”
马维与宋双成见明湛脸色实在难看,也不敢有二话,俱领命去了。
戴安忙道,“臣愿与两位大人同往。”
“你是文官,不必去。”
这种滥杀冒功的事虽少见,其实并不罕见。
问讯审查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么多朝廷精英,对付一个郑绱自然手到擒来,前因后果,涉案人员全都一清二楚。
可难的是,此事如何处置。
宋淮与任巡抚罕见的达成一致立场,他们两个私下请见明湛,“郑绱该千刀万剐,就是微臣,身为浙闽总督,治下出现这种无法无天之徒,亦当请罪。”
先定了基调,宋淮一脸的忠心耿耿,“殿下,微臣等去官罢职不足为惜。可微臣担心的是殿下,如今捷报的折子微臣已经呈报,万岁犒赏的圣旨也已颁下。若是暴出这等丑事,皇上与殿下的颜面何存哪。”
“那依你的意思呢?”明湛喜怒无辨的看向宋淮。
宋淮道,“臣与任巡抚商量过,我,我们可以秘密处死郑绱及相关参与的人员,然后,抚恤渔村剩余的村民。这样,冤者得以伸冤,罪者得以服法。皇上与殿下的颜面无损,岂不两全?”
任巡抚附和道,“臣也是这个意思,殿下初次南巡,此事传扬出去,怕会有损殿下名声。就是在朝廷上,也会引起清流非议。”
其实这种处置相当体贴,你太子在这里,捷报也发了,结果福州是冒功,传扬出去郑绱自然死路一条,宋淮任巡抚等也捞不着好,可是你太子殿下就能有什么体面吗?
这事就发生在你眼皮子底下,你是个死人还是瞎子啊?你不是最圣明不过吗?怎么竟然叫人给糊弄了过去!
在宋淮看来,最好的处置方式有两种。其一,接着糊弄,即便是假的,我就死活说他是真的,说的多了,假的也就是真的了。可这种方法明显是不成了,王老头儿还在杭州,这老家伙向来是一根筋的主儿,信奉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淮还没找到堵住王大人嘴的文明办法来。且看太子殿下的脸色,第一种办法也不适用。如此,只能用第二种方法,秘密处置。恶者得恶报,只是得秘而不宣,方能保命这浙闽官场与太子殿下的名声。
明湛还未表态,王大人听闻风声先不干了,一力坚持,“不杀不以正国法,不杀不以平民愤!”不但要杀,还要光明正大的杀!
发生这种事,郑绱是活不成了,于是大家对于要如何杀人展开了一系列的辩论。
明湛的处置让所有人惊心,哪怕口齿最硬的王大人其实也认为,将几个首犯砍了脑袋,也就罢了。这件事虽然极端恶劣,毕竟有关太子颜面,而且真要诛连,势必引起军队大清洗。大过年的,他也就勉勉强强的睁半只眼闭半只眼了。明湛却直接下旨将拘禁要案的无品级的普通士兵全都放了,其余几个首犯父母妻儿一连串儿的全都押解到杭州。
管他年不年、伤不伤天和的,直系亲属全都砍了脑袋。
浙闽淮扬有头有脸的将军都被叫来观刑,刑场之上,不管你是未满月的小孩儿还是一把胡子的老头儿,全都按到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