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难为(番外皇帝难为至28章)
凤景南瞧了一回,便让|乳母抱下去了。这年头儿孩子夭折极为常见,嫡子的瘦弱让凤景南并不那么欢喜。
卫王妃对这个儿子却极是上心的,并接到身边亲自顾看。
魏妃并不是有心机的女人,偶然与魏宁道,“都说小公子身子不大好,怕难养活。”
魏宁几乎想捂住姐姐的嘴,再用针线细细缝紧,以免平生事端。有些话心里想想便罢了,万不能说出口的。魏妃当时不以为然,不想却是祸从口出,被卫王妃得知,取了人证物证,请凤景南与魏宁在一旁看着,赏了魏妃一顿耳光。
这一顿耳光,真是将老魏家的脸打没了,偏偏卫王妃占了一个理字,纵然凤景南也发作不得,反倒嗔着魏妃不懂事。
卫王妃当时的话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明湛一定会平安长大。”
魏宁头一遭听人把一句话讲的心惊肉跳,接下来明湛却生了一场大病。王府的御医,全城的名医请来,都说怕不大好。
从私心论,魏宁初时是盼着明湛早些投胎重做人的。可时机不对,魏妃刚刚犯了忌讳,明湛这样一病,魏妃如惊弓之鸟不说,魏宁也恨不能求神拜佛的祈求明湛平安,明湛若有个万一,卫王妃必会迁怒魏妃。
而魏妃与卫王妃比,真的不是一个段数的。
让魏宁说,他也不喜欢卫王妃这样冷淡理智的女人,可任谁也不能否认卫王妃的强势厉害。魏妃不过在自己屋里跟弟弟兴灾乐祸一句,就能被卫王妃知晓,可见其对王府内宅的掌控力。
卫王妃若是想收拾魏妃,那简直不费吹灰。
魏宁是魏妃的亲弟弟,也不希望姐姐竖这样一个大敌。
镇南王府上下都小心翼翼,内宅的妃妾们都自发的念佛抄经,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儿上都要做足。魏宁跟着去瞧过一遭,明湛始终昏迷不醒,若不是还有口气,真要准备后事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卫王妃展现了一个母亲强大本能,她昼夜守在明湛身边,不曾稍离。哪怕当时颇为记恨卫王妃的魏宁,在心里对卫王妃也有几分敬服。
实际上,明湛的确是没了呼吸。
当时内侍跑去跟凤景南报丧时,魏宁正在凤景南身边说话,凤景南脸色很不好,哪怕有心里准备,真正听到嫡子夭折,心情也难免黯淡。
内务司开始预备丧事,魏宁劝了表哥几句,又撑着伞去瞧姐姐,千叮咛万嘱咐,你可一定得哀伤啊,要比任何人都要哀伤。
那天的雨下的很大,恍如天河倾覆,天地间一片瓢泼,王府的白灯笼白幡布在雨中飘摇,鬼气森森。魏宁很替表哥担心云南的堤防,将将要歇下时,伺候他的小厮飞奔进来,说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大爷,小公子活了!”
小厮的神色有说不出的惊惧还是什么,脸色微白,身子半湿,脚下的青口布鞋也是水淋淋的,带着外头的青泥,可以看出是踩着雨水急奔过来给他送信儿的。这样惊惶的雨夜,魏宁觉得一阵冷意顺着脊椎蹿入大脑,他不自觉的捻住腕上的菩提串儿,劈头惊问,“到底怎么回事?”
“奴,奴才也不大清楚,只听外头说,小公子忽然有气儿了,这会儿御医们正在诊治呢。”
魏宁顿时也不瞌睡疲惫了,急忙撑伞去打听消息,此时已近午夜,内宅他是进不去的,不过门口守了不少人,都是等着听信儿的。
将到三更时,里面才传了话出来,命各人回去安歇。
此事,传的神乎其神,吉凶难论。
卫王妃则是一脸安然道,“臣妾虽为女流,也读过几本史书。太祖开国本纪中曾记载,当年太祖出征,逐鹿中原时,曾颈覆一剑,生息全无,医士皆不能救。敬元皇后昼夜守候太祖,恍惚中曾见一青龙腾云而来,俯首于太祖之身,十二个时辰后,太祖竟死而复活,遂开创这万世基业。”
其实这都是胡扯,但凡皇帝总喜欢与神仙弄点儿八杆子搭不着的亲戚出来。太祖出身寒微,吃百家饭长大,爹娘已不可考,实在编不出类似“太祖之母交龙于上,已而有娠。”的段子,只得在原创的基础上略略夸张,死求白赖的把太祖与神龙联系起来。
不过此时卫王妃一席话,却是解了明湛的困境,更可见当年老太妃眼光之精准。
事实上,凤景南早与魏妃有情在先,过继镇南王府后,老太妃也并非不知,只是嫌弃魏妃出身卑微,执意为凤景南另选嫡妻,挑中老永宁侯之幼女——卫王妃。
拿祖宗说事儿,永远不会错的,何况太祖死而复生此事,真的记载于《开国本纪》之中。卫王妃如此应对,魏宁也得赞一声漂亮。
卫王妃先定基调,再安人心道,“明湛这事,有若先祖吉兆。臣妾曾在佛前许愿,祈求明湛康泰,如今明湛平安,臣妾想请王爷与臣妾一道去镇国寺还愿。正好,也请慈苦大师为明湛卜上一卦。”
事实上,卫王妃根本不信佛。她院里别说佛堂佛庵佛像,就是佛珠也少见。
慈苦大师是云南高僧,所在的镇南寺也是皇家寺院,受镇南王府香火供奉。卫王妃这做亲娘的亲去请大师卜卦,那卦象,定也是极好的。
只是一趟云南之行,魏宁过的一波三折,自然也见识到了卫王妃的手腕规矩。
魏宁走时,明湛已经大安了,虽然还是瘦瘦小小的猴子样,不过精神上好了许多,眼睛里透着灵气,不喜哭闹,也挺可爱。
此刻听卫王妃笑谈往事,魏宁虽不知何意,亦笑道,“世子是有大福分之人。”
其实叫魏宁现在说,明湛成长中有颇多诡谲之处。譬如,死而复生;再譬如,幼时口不能言。只是如今再计较这些已无意趣,明湛聪明能干,运气也够好,又有卫王妃这样的母亲。
魏宁无意参与镇南王府之事,自然只管奉承卫王妃。
卫王妃笑了笑,“难得见子敏一回,这话就多了,倒误了你去魏妃那里说话儿。”不待魏宁说话,卫王妃已吩咐道,“送侯爷去魏妃那里吧。跟魏妃说,侯爷虽为男子,亦非外人,中午留侯爷用膳也不妨事的。”
魏宁只得说一声,“谢王妃。”
魏妃的院子一如既往的奢华精美,明菲刚回来,在守着母亲说话。
明菲见了魏宁,起身行礼,笑着唤了声“舅舅”。
按理,俩人的关系应是极亲近,不过因数年前那场明菲与明湛的纠纷中,魏宁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并没有偏颇明菲。自此,明菲与魏宁始终不冷不热。
其实不说明菲,就是魏妃对魏宁当初的举动都暗自生了一段时间的闷气。
魏妃打赏了送魏宁过来的小丫头,拉着弟弟坐下,“一直等着你呢,可惜今天明礼明廉都有差事,你能常见他们,中午正好咱们三个一道用膳。”
()好看的txt电子书
“好。”魏宁笑望魏妃,“姐姐还是老样子。”
魏妃见着弟弟也开心,“我还能怎么变不成?这样热的天走这么远的路,我听明菲说了,路上多亏你想的周到。”
“应该的。”魏宁再怎么也会多照顾明菲一些。
“母亲,舅舅这次来有许多事情都要麻烦四哥,不如请了四哥来一道用午膳。”明菲笑着提议。
魏宁看了明菲脸上盈盈微笑,并不说话。魏妃笑容一滞,斥道,“别胡说,这些外头的事让你舅舅伤脑筋就行了,咱们不必多问。”
明菲不依不挠,“四哥又不是外人。”
魏宁淡淡道,“嫡子庶母,总不相宜。”
这句话的杀伤力极大,明菲脸梢一白,咬了咬唇,不再开口。魏妃黯然一叹,对明菲道,“你舅舅说的在理,王妃在正院,世子是王妃唯一嫡子,我是侧妃,就是平日里见了也该避讳的。倒是你,想跟世子亲近就多去王妃那里转转,总没坏处。”
“知道了。”
124、平衡
明湛是个相当不错的人。
魏宁哪怕先前对明湛感官上有一些认知;也得承认;明湛品性极佳。
这样大好的机会,魏宁在路上还盘算着;怕明湛会有一番纠缠,结果明湛只是偶然于言语上占些便宜;最多是摸一把捏一下的,这点儿道行;在魏宁眼里,颇是没什么看头儿。
或者;是因为明湛有了新人的缘故。
楚言因得了明湛的眼缘儿,有机会出入王府,虽声名不大好;不过只看朝夕;还真没人敢得罪他。
“阿言,这是承恩侯魏大人。”明湛亲自为楚言引见魏宁,转头对魏宁道,“这是楚言,在盐矿的改革方面,他给了我许多不错的建议。”
楚言一番谦虚,明湛拍了拍他的手,“别紧张,阿宁很好说话。”
明湛不喜欢那种一人高高在上,余人两排分站的方式,他命人置了个圆桌,自己做了尊位,示意魏宁与楚言一左一右分坐,然后逐条与魏宁讲解云南在盐政方面所采取的新政。人员如何配置,盐票如何印制,如何防假等等,不曾有丝毫隐瞒。
魏宁未曾任过外官,于盐课只是纸上谈兵,其间多有不解之处,楚言自然为其解惑,他言语清楚,如今又不再吃这行饭,索性将里头的猫腻内情一丝不落的都说与魏宁听,明显不给别人留活路。
魏宁不着痕迹的打量楚言,对明湛选人眼光倒有几分另眼相待,楚言虽为商贾,不过言语俐落,行止谦恭而不卑微,模样俊美风流,做事也有分寸。
这些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说完,中午明湛命人预备了宴席。
楚言在明湛身畔伺候着布菜倒酒,明湛拉着他的手将人按在椅中坐下,笑道,“只管坐下来安心吃饭,午后还有的忙,不用你伺候。”
楚言道了谢,他初时在明湛身边真是惴惴不安,生怕哪里惹得明湛不悦。时间长了倒觉得明湛并不大讲究规矩,只要将份内的事情做好,明湛并不难相处。
明湛很忙,吃豆腐都不大有时间。
几位大人前来回话,明湛将范维派给魏宁,听几位大人回禀选妃之事。
“殿下,按规矩,您应该有一位正妃,四位侧妃,余下姬妾随意。”柳大人一张四方脸,正气凛然,“因世子要择世子妃,三品以上官员家,未曾婚配正当妙龄的女孩儿皆已奉上画像。按规矩,世子选出五人,再由这五人中选一位立为世子妃。”
这位柳大人真的非常重规矩,一席话强调两遍规矩。事实上,柳大人原是将此事回禀于凤景南,凤景南心知明湛向来意见最多,索性着柳大人直接与明湛商议。
明湛坐姿端正,脸板板的,规矩味儿十足道,“自古婚事皆是父母之命,焉有我自己做主的,还是先请父王阅过,一切悉由父王母亲做主,方为正理。”
柳大人顿时激动加欣慰,“世子如此知礼,真乃苍生的福份。”
“莫要如此赞我,”明湛谦逊道,“我也不过是依礼行事罢了。倒是你们几个,因着我的事,这样忙碌费心。其实我的事有什么要紧呢,倒是今科秋试,柳大人是主考官,不知可安排妥当了?父王向来最看重人才选拔这块儿,你们莫在因我的事耽搁了。连圣人都说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们的心要多放在百姓身上,只要百姓好了,我再没有不欢喜的。”
()
柳大人几乎要热泪迎眶了,在未受他们教导之前,明湛言语何等粗放,如今念了不多日的书,就如此圣德贤明,真乃社稷福祉。日后明湛身为一代贤王,而他们做为贤王的师傅,相信也有幸能在青史之中留一姓名。故此,几人如打了鸡血般要以更要的标准衡量明湛的行止,最好能有机会直颜进谏上几回,方能成就冷面不阿的清名。于是乎,更加啰里八嗦的说了许多话。
明湛听的心里直犯困,还是凤景南解了明湛的困局。
凤景南派人传话:请世子过去,有事商议。
明湛连忙去了。
除了一些琐事,凤景南有意让明湛渐渐了解云贵军政。
如今云藏贸易完全是明湛在安排,有了事,凤景南自然要知会明湛一声。
明湛接过折子仔细瞧过,不禁皱眉,“没开藏边贸易时,藏边太平着呢。如今贸易区还没建好,那里便匪盗横行,没个消停了!”
凤景南道,“是要好生问一问杨路。”
这折子便是杨路杨将军上的,明湛琢磨他人心思向来也要过七八道弯儿,似笑非笑道,“不知道杨将军是想试探咱们的态度,还是有别的考量,他在藏边掌五万大军,竟为这些毛贼上折子请示。”要说其中没隐情,明湛打死都不能信的。随手便将折子掷回桌案,待凤景南的处置。
凤景南指了指道,“你如今也在学着批奏章,这份折子便由你来批吧。”
明湛倒也不推托,从笔架上取了支笔,略一思量,醮了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